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磺化β-环糊精对农药多菌灵的增溶作用.结果表明,磺化β-环糊精能够增强农药多菌灵的水溶性,并且增溶倍数随着磺化β-环糊精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增溶效果明显.其增溶作用主要是磺化β-环糊精与多菌灵形成包结物引起的.  相似文献   

2.
作者研究了环糊精对羧酸酯(PNPA和PNPP)水解的影响,将胶束的相分离模型用来对其作动力学处理,求得了相关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在有环糊精存在时,PNPA和PNPP的水解速率都增加了,并遵循以下的顺序:kc(α-环糊精)>kc(γ-环糊精)>kc(β-环糊精),而其结合常数的大小顺序则恰恰相反,即Ks(β-环糊精)>Ks(γ-环糊精)>Ks(α-环糊精)。  相似文献   

3.
β-环糊精衍生物对β-萘酚、α-萘胺的增溶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β-环糊精的衍生物羟丙基β-环糊精,甲基β-环糊精与α-萘胺,β-萘酚包结增溶性,结果显示β-环糊精的衍生物与α-萘胺,β-萘酚形成包结物有良好的增溶性,增溶倍数与β-CD的衍生物的浓度成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4.
硼酸化合物与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包合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新合成具有分子内电荷转移性质的硼酸化合物:对-二苯氨基联二苯基硼酸(DBBA)与β-环糊精(-βCD)、羧甲基-β-环糊精(CM--βCD)、磺丁醚-β-环糊精(SBE--βCD)的包合行为,且测定了其包合物的包合常数,结果表明:在DBBA溶液中加入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时,其荧光光谱发生蓝移、荧光强度增加,环糊精对DBBA的包合能力的大小为SBE--βCD>CM--βCD>-βCD.同时,采用分子力学计算和计算机模拟技术预测了DBBA与-βCD形成包合物的最优化构型.  相似文献   

5.
N-甲基-3-溴咔唑与β-环糊精包结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荧光光谱法,通过考察N-甲基-3-溴咔唑在水、乙醇、β-环糊精、甲基-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γ-环糊精等溶液中的荧光光谱及荧光强度的变化,认为N-甲基-3-溴咔唑与β-环糊精可能的包结方式为轴向包结,而且光谱特性与微环境极性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共轭亚油酸乙酯与β-环糊精包结作用的紫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UV-910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了共轭亚油酸乙酯与β-环糊精在四种溶剂正巳烷、水、甲醇、乙醇中204-260nm范围内的吸光度,发现,甲醇和乙醇是较为理想的溶剂;即使β-CD在甲醇和乙醇中的溶解度极其微小,共轭亚油酸乙酯与β-CD所形成包结物溶液的紫外吸收光谱也有较为显的增加;β-环糊精对长链脂肪酸乙酯的包结能力在不同溶剂中也有一定选择性,在水中β-环糊精对共轭亚油酸乙酯有较强的增溶作用,有利于乳液的稳定,延长团聚的时间。  相似文献   

7.
考察超分子材料环糊精β-环糊精和羟丙基-β-环糊精)与布洛芬的包合作用及包合过程热力学参数的变化,探讨包合作用的机理和驱动力.采用相溶解度法研究环糊精对布洛芬的包合作用、增溶作用及包合过程中热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2种环糊精与布洛芬包合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G)、焓变(△H)和熵变(△S)均为负值.形成包合物后,布洛芬的溶解度显著增加,羟丙基-β环糊精对布洛芬的增溶作用强于β-环糊精,稳定常数也高于布洛芬-β-环糊精包合物.2种环糊精在常温常压下可以自发形成包合物,包合过程为放热反应,低温有利于包合物的形成和稳定.与β-环糊精相比,羟丙基-β-环糊精对布洛芬的包合作用更好.  相似文献   

8.
采用相溶解度法探讨羟丙基-β-环糊精对蕨麻苷的增溶作用.在水溶液中,蕨麻苷的浓度随羟丙基-β-环糊精浓度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相溶解度曲线为AL型.  相似文献   

9.
以酚酞为光谱探针,在25℃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滴定法,分别测定了β-环糊精(β-CD)、2,3,6-三[氧-(2-羟基丙基)]-β-环糊精(HP-β-CD)及2,3,6-三(甲氧基)-β-环糊精(MO-β-CD)与3种生物胆汁盐分子形成超分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结果表明,3种甾类生物分子客体与3种环糊精主体之间的键合能力和选择性主要受疏水相互作用和氢键的影响.几种非共价键弱相互作用协同贡献于主-客体的包结配位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美多心安和β-环糊精能否形成包合物.方法:通过共沉淀法合成了美多心安—β-环糊精包合物,并使用红外光谱方法加以鉴定.结果:证明了美多心安—β-环糊精包合物的形成.结论:β-环糊精包合物和亲水性物质也能形成包合物.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在β-环糊精存在的条件下四甲基吡嗪的N-氧化反应。结果表明,β-环糊精可使四甲基吡嗪的氧化反应速率增加1.54倍,而使1-氧化四甲基吡嗪的氧化反应速率减慢至原来的6.62分之一。  相似文献   

12.
介绍杨木粉接枝β-环糊精(β-CD)的制备方法,采用柠檬酸(CA)为交联剂,将杨木粉接枝到β-环糊精上.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物配合比、对木粉的不同处理方法等因素对该接枝反应的影响.木粉-β-环糊精合成的最佳条件为:首先合成柠檬酸-β-环糊精,然后在这个反应体系中,控制木粉与柠檬酸-β-环糊精的质量比为1∶9,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2.5h,木粉-β-环糊精中β-环糊精的含量最高,为19.37μmol·g-1.  相似文献   

13.
采用紫外光谱法测定了维生素A乙酸酯在β-环糊精和2,6-二甲氧基-β-环糊精水溶液中的衰变反应动力学常数及反应活化参数.研究结果表明:β-环糊精和2,6-二甲氧基-β-环糊精的包合作用对维生素A乙酸酯热衰变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毛细管电泳中使用二元环糊精体系拆分CBI-氨基酸对映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中,以β-环糊精(β-CD)和羧甲基-β-环糊精(CM-β-CD)组成的二元体系作为手性选择剂,对两种相对较难手性拆分的萘-2,3-二甲醛氨基酸衍生物(CBI-DL-Ser,CBI-DL-Glu)进行对映体分离.结果表明,该二元环糊精体系在拆分CBI-DL-Ser和CBI-DL-Glu时具有协同效应,在实验选定的条件下,两者均能达到完全手性拆分。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铊离子与胆红素(BR)的相互作用,详细考查了各种因素,如酸度、时间、β-环糊精浓度等对其荧光强度的影响,BR在碱性溶液中,经适当处理后能产生较强的荧光,其λex=464nm,λem=524nm其激发峰与荧光峰位置不受碱浓度、光照、热处理等因素影响.实验发现,加入铊(I)离子对BR有荧光猝灭作用,并有一新的荧光峰出现在λ=650nm处,其荧光强度随着β-环糊精浓度的增加呈增强趋势.同时也考查了β-环糊精对BR的包合作用,在pH=7时,BR与β-环糊精作用的包合常数为54,加入铊(I)离子后,包舍常数减小为20.5.这表明铊(I)离子对二者的包合作用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用β-环糊精、马来酸酐、间羧基苯磺酰氯合成了双-[6-氧-(3-间羧基苯磺酰基-丁二酸单酯-4)]-β-环糊精,并对合成的产物进行初步表征.以此β-环糊精衍生物作为手性添加剂用于毛细管电泳中分离扁桃酸,并与纯β-环糊精作为手性添加剂对比,结果表明: 新合成的β-环糊精衍生物的拆分能力明显优于天然的纯β-环糊精.  相似文献   

17.
采用了双-(6-氧-丁烯二酸单酯)-β-环糊精和双[-6-氧-(3-脱氧柠檬酸酯)]-β-环糊精2种β-环糊精衍生物(Ⅰ和Ⅱ),作为α-羟丁酸脱氢酶的抑制剂.在医学上普遍使用的该酶酶活测定的最佳条件下,研究了2种衍生物的抑制效率.实验证明了2种衍生物对α-羟丁酸脱氢酶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用β-环糊精、马来酸酐、间羧基苯磺酰氯合成了双-[6-氧-(3-间羧基苯磺酰基-丁二酸单酯-4)]-β-伊环糊精,并对合成的产物进行初步表征,以此β-环糊精衍生物作为手性添加剂用于毛细管电泳中分离扁桃酸,并与纯β-环糊精作为手性添加剂对比,结果表明:新合成的β-环糊精衍生物的拆分能力明显优于天然的纯β-环糊精。  相似文献   

19.
利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二甲磺酸阿米三嗪β-环糊精包合物.通过比较包合物和混合物的红外光谱,证实了β-环糊精对二甲磺酸阿米三嗪的包合是从烯丙胺基一端进行的.包合物中β-环糊精与二甲磺酸阿米三嗪的摩尔比为2∶1.  相似文献   

20.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7种不同小分子醇对R,S-普萘洛尔对映异构体手性识别的影响,研究表明:小分子醇能猝灭普萘洛尔对映异构体/β-环糊精包络物的荧光,并对其包合过程产生显著影响,同时,增加β-环糊精对R,S-普萘洛尔对映异构体的选择性识别差异,在研究的7种小分子醇中,异丁醇对R-,S-普萘洛尔/β-环糊精体系的手性识别影响最大。~1 H NMR实验表明异丁醇分子与β-环糊精分子间的氢键作用在手性识别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