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举措。此举必须加大公共财政支持,深化农村教育改革,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借鉴国内外新村建设经验,江苏新农村建设必须突出产业发展、着眼县域经济、加强科学规划,并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没,深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的重大举措。目前,张家界武陵区的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亲力亲为,办点示范,成效显著。笔者认为,安全生产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不仅要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强农村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还要坚持安全发展。  相似文献   

3.
吴建民 《科技资讯》2006,(24):219-2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要发展农村生产力,又要调整完善农村生产关系;既要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又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既要推进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又要加强农村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农村思想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新疆"十一五"期间的工作重点,是新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由于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发展相对滞后,新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着一些较大的困难与问题,因此,结合新疆的实际,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这个根本指导方针,加快发展新疆农业和农村经济,集中解决农民生产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扎实推进新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举措。建设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主要标志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于安徽而言意义尤为重大:安徽是一个农业大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现代化进程,必须切实解决“三农”中实际存在的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进展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日益扩大等突出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面向新世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国各地开展新农村建设都有着自身不同的特点,这就要求在发展过程中要重点突出地方特色,因地制宜,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统一体,新农村的前提是城镇化,新农村建设能为城镇化提供大量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城镇化的建设可以反哺农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资金、技术、人才的保证。本文分析了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的关系,并根据现阶段两者之间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党的十七大又为我们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指明了方向,它对于全面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黄妙云 《海峡科学》2007,(6):153-153,157
稳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城乡发展的迫切要求。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村农业支持的条件和能力,使统筹城乡,加快农村全面发展具有了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位处山区的农村,应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