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粒细胞自血病(慢粒)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慢性恶性增殖性疾病。目前国内外一般公认Ph染色体为慢粒的标记染色体,可作为协助诊断慢粒的重要标志。本文总结了从1979年9月至1985年5月所观察到的109例大系列Ph阳  相似文献   

2.
自从诺埃尔(Nowell)和亨格福德(Hungerford)发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慢粒)存在着非随机重组的Ph染色体以来,迄今已有28年的历史。在这期间,广大血液学和遗传学工作者对慢粒与遗传学相关性的研究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作了大量的深入细致的工作。随着遗传学技术的改善和发展,对慢粒的发病机制、诊断、预后和治疗的认识已逐步深入,并提高了临床水平。特别是近年来,同步化高分辨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Ph的检出率,发现了一些新的微小染色体异常,并对慢粒Ph肿瘤克隆的起源提出了新的认识,初步了解了慢粒急变的细胞遗传学机制,从而为今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陈赛娟  陈竺 《自然杂志》1995,17(3):140-145
Ph染色体即t(9;22)(q34;q11)见于绝大多数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和一部分急性白血病(AL)。80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显示该染色体易位使9号染色体的ABL基因与22号染色体的BCR基因发生融合,形成BCR-ABL嵌合基因,编码的BCR-ABL蛋白较之正常ABL蛋白的酪氨酸激酶活性明显增高,直接参与白血病的发生。本文作者以及其他实验室的工作进一步发现了BCR-ABL的分子异质性,显示AL的Ph染色体可造成与CML所不同的BCR-ABL,从而有助于Ph染色体阳性白血病的分子病理学分型和基因诊断。  相似文献   

4.
吴旻 《科学通报》1980,25(5):239-239
自Latt于1973年用5-溴脱氧尿苷(BrdU)加荧光染料33258-Hoechst的方法查出姊妹染色单体互换(SCE)以来,若干实验室根据各自的条件,不断地建立和改进了各种姊妹染色单休差別(SCD)染色方法,以便获得清晰满意的标本,用于研究染色体的组成、DNA复制、损伤和修复等各种基本问题,乃至检查各种致突变物-致癌物对染色体的作用等。由于计算SCE比畸变更客观、方便,对许多致突变物-致癌物的作用又非常敏感,表现出很好的剂量——效应关系。因此,目前已把SCE列为测检致突变物-致癌物的常规指标之  相似文献   

5.
检测化学物质潜在致癌性有多种比较灵敏的方法,其中有Ames法和哺乳动物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法。我们用鼠伤寒沙门氏菌哺乳动物微粒体检测系统鉴定为阳性的亚硝基胍(NTG)和阴性的焦亚硫酸钠,诱发中国仓鼠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并以此为指标,鉴定其潜在致癌性。离体培养的中国仓鼠成纤维细胞株,同待检物质和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混合培养24小时,BrdU最终浓度为每毫升培液15微克。细胞用0.075M KCl低渗处理,甲醇:冰醋酸(3:1)固定,制片。然后,基本按Korenberg等的方法处理,吉  相似文献   

6.
崔梅影 《科学通报》1981,26(1):50-50
近年来,细胞遗传学研究表明,高等生物有丝分裂中的染色单体交换(SCE)是DNA双链的交换,它们的频率可因细胞受各种外源因子处理而增加。SCE的形成同DNA损伤的复制后修复有密切的关系,SCE频率的不同反映了交换产生过程中机体重组修复系统的差异。因此,SCE是DNA损伤和修复过程的一个简单且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王积涛 《科学通报》1986,31(5):398-398
五十年代初,L.F.Cason等人发现烃基锂能与乙烯基硅烷发生加成反应. Ph_3SiCH=CH_2+PhLi→Ph_3SiCH(Li)CH_2Ph.自此以后烃基锂与乙烯基硅烷加成反应的研究和应用报道很多,而类似的Grignard试剂与乙烯基硅烷的加成反应研究报道不多。G.R.Buell等人发现在CH_2=CHSiMe_2X类(X=Cl,MeO)分子中硅  相似文献   

8.
含膦配体的铜(Ⅰ)络合物的合成与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金山 《科学通报》1985,30(11):879-879
文献报道了[Ph_2PCH_2PPh_2](CuX)_2(X=Cl、Br、I)、[Ph_2P(CH_2)_2PPh_2](CuX)_2(X=Cl、Br)和[R_3PCuX]_4(R=Ph,X=Cl、Br;R=Pr、Bu,X=I)的合成及其结构研究。我们利用CuX(X=Cl、Br)与Ph_2P(CH_2)_nPPh_2(Cu/L为2:1)或Ph_2PR  相似文献   

9.
浙西前寒武纪火山岩中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及其含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伯根 《科学通报》1995,40(21):2015-2015
浙西前寒武纪火山岩主要发育于开化地区,属钙碱性岩系,厚约1200余米,构成松木坞群上部地层单元.因缺乏同位素定年资料,其时代归属和地层对比有争议.现对上述火山岩中5件样品的单颗粒锆石,作U-Pb同位素测定(表1,由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李惠民测,具体测试技术和过程见文献[1]等),定年结果如下:①流纹岩中一颗锆石,其~(206)Ph/~(238)U,~(207)Ph/~(235)U和~(207)Pb/~(206)Pb表面年龄值基本一致,分别是808,809和809Ma,取  相似文献   

10.
中国回民皮纹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了解中国回族人皮纹特征,我们对宁夏931例回民(男431例,女500例)按国内统一标准,进行了手、足皮纹14项指标的研究,现报告如下: 一、指纹(finger patterns):回民以尺箕出现率最高(48.5%),斗纹次之(44.9%),挠箕最低(2.2%),在汉民以斗纹出现率最高,而回民斗纹与尺箕则比较接近,符合东方人之特点,回民挠箕与弓纹多见于食指,其次为中  相似文献   

11.
吕群 《科学通报》1981,26(21):1327-1327
利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UdR)在细胞DNA复制时的渗入作用,通过分化染色处理,可以得到染色深浅不同的二条姊妹染色单体,这一技术为检测姊妹染色单体互换(SCE)创造了条件。大量的实验证明,SCE是检测诱变剂和致癌物的一个灵敏可靠的指标。目前,  相似文献   

12.
大量的实验及病因学的调查已证明吸烟具有致癌作用;但吸烟的细胞遗传效应的研究却很少进行,且结果常是矛盾的。本研究应用Hoechst 33258荧光素加Giemsa姐妹染色单体区分术,比较吸烟者和非吸烟者“自发的”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频率以及丝裂霉素(MMC)诱发的SCE频率的变化,以探明长期吸烟对抗体的DNA损伤后修复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对象与方法抑郁症患者10例(男6,女4),年龄21~55岁,平均38.2岁,均符合CCMD-2抑郁症诊断标准。Hamilton量表平均26.4分。正常对照组16例(男8,女8),年龄20~54岁,平均35.9岁。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用脑电地形图(BEAM-EEG)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分析的结果。随机抽取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及两个病房的病人(男17例,女16例,平均年龄34.3岁)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黄山会议(1984年)所定的诊断标准。简易精神病量表(BPRS)评分平均为35.2分。患者检查  相似文献   

15.
dppm(dppm=Ph2_PCH_2PPh_2)是易与金属形成多核络合物的配体,将它与AgClO_4以相同摩尔比溶于吡啶,静置后析出[Ag_2(dppm)_2(Py)_2Cl]ClO_4络合物的无色晶体。选取单晶在ENRAF-NONIUS四圆衍射仪上测得晶体学数据为:空间群P2_12_12_1;  相似文献   

16.
用姐妹染色单体分化(SCD)染色法有可能预测白血病的发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宝章 《科学通报》1986,31(7):551-551
迄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病人中白血病前期的诊断都是回顾性的,即待病人发生白血病时方才认识到该病人曾存在MDS时期。 应用G显带技术仅发现50%左右的白血病前期病人有类似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染色体改变。候虞华等先后报道了3例MDS病人发展为急性白血病,其外周血细胞SCE(Sister Chromatid Exchange)率升高,细胞  相似文献   

17.
关于人耳认字辨色功能,我们选择了黄红武(男,12岁)为主要考察对象,胡联(女,12岁)和何小琴(女,12岁)等作为验证对象。自今年4月23日始至8月25日止,历时4个多月计201次试验。报告如下: 目的一、客观认定耳朵认字辨色功能的真实性。二、在鉴别耳朵认字辨色功能真假的基础上,找出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18.
不同发育时期玉米株高QTL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玉米株高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农艺性状, 而且是发育生物学研究中较理想的模式性状之一. 以优良玉米杂交组合综3×87-1的266个F2∶3家系为材料, 利用覆盖玉米10条染色体的分子标记连锁图, 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并结合条件分析法, 在不同发育时期, 研究玉米株高QTL的动态变化. 通过一年两点(武汉和襄樊)的随机区组的田间实验, 考察了5个不同时期的株高. 根据不同时期的实际数据进行QTL分析, 在5条染色体的不同区段定位了8个QTL(LOD≥2.5), 但在检测的时期和效应值上有一定的差异, 有3个QTL在5个时期都检测到, 不同的测定时期, 单个QTL所解释的表型变异为3.8%~17.1%之间, 表明控制株高的QTL在不同时期的表达是不一样的. 根据不同时期的净增长量数据, 共检测到7个控制株高的条件QTL, 几乎在各个时期都检测到条件QTL, 其中Ph1-1, Ph1-2, Ph3, Ph5-2和Ph9在2个点均同时被检测到. 单个条件QTL所解释的表型变异为3.8%~12.3%之间. 这些结果表明, 控制玉米株高的QTL以一定的时空方式表达, 因此, 在对株高等数量性状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时, 应对不同发育时期的QTL进行选择才可能达到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9.
化学诱导动态电子极化(ChemicaUy Induced Dynamical Electron Polarization)即CIDEP是顺磁粒子在其自旋态间由于非热平衡分布而引起的一种现象。产生CIDEP现象可概括为两种情形,相应有两种理论对此给于解释。其一为三重态机理(TM);其二为自由基对机理(RPM)。然而1986年Imamura等发现激光照射氧化4-氨基-2,2,6,6-四甲基吡啶(ATEMPO)及(Ph)_2CO的苯溶液产生ATEMPO的发射信号(CIDEP),他们认为这是~(Ph)_2CO的电子自旋极化转移到ATEMPO分子上所致,这种电子自旋极化转移机理(ESPT)类似TM现理,即由三重态分子的自旋角动量守恒所造成的。ESPT理论似乎能解释一些光敏分子与稳定自由基体系的极化现象,但不能解释所有的实验现象,借用类似于RPM机理处理T-[R](三重态-自由基)体系中[R]-T之间相互作用以给出CIDEP现象似乎顺理成章。  相似文献   

20.
精神发育不全(MR)与诱发电位的相关研究是现时临床神经生理学的新课题。现将我们的实验结果报告如下。对照组88例,为身心健康的在校学生(男45例,女43例,平均年龄11.9岁)。MR组36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