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卫星遥感在研究地表反照率时有其独到的优势,本研究利用Landsat-5遥感影像,结合除热红外波段以外的6个波段进行祁连山区地表反照率的估算,其估算结果与前人的结果基本一致,可以满足研究区域对地表反照率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地表潜热通量(SLHF)是反映地表蒸发能量大小的大气参数。国外学者分析近年若干沿海地区的强震时发现,沿海强震震中附近在震前出现了潜热通量异常,而远离海域的内陆地震并未出现潜热通量异常。本文以近10年发生在中国的1次沿海强震和3次内陆强震为例,进行了震前SLHF异常的时空特征分析,发现震前3~10d,震中附近均出现了SLHF异常。该异常主要分布在震中及其周围地区,且与区域内的主要活动构造带走向一致。因此,SLHF异常可以成为一种有价值的大地构造活动性遥感监测指标,并为中国沿海和内陆地区强震提供有用的临震前兆信息。 相似文献
3.
卫星遥感估算淮河流域区域能量通量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1998年淮河流域加密观测试验(HUBEX/IOP)期间的资料,进行淮河流域能量平衡的参数化方案的研究,用NOAA卫星的AVHRR资料建立了试验区地表特征参数及能量平衡各分量的参数化方程,并对卫星遥感反演结果和试验观测值进行了对比,为淮河流域能量和水循环的数值模拟提供了物理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遥感估算地表蒸散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表蒸散是水量平衡和地表能量平衡的主要组成部分,目前已经发展多种估算地表蒸散量的方法,对比分析各种蒸散估算方法,遥感方法被认为是目前估算蒸散的最佳方法.通过总结遥感方法估算地表蒸散研究进展,对比遥感估算蒸散常用的3种方法:统计经验法、数值方法和理论方法,介绍常用遥感估算地表蒸散模型,并简要探讨遥感方法估算地表蒸散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利用3期秋季Landsat系列遥感数据对鄱阳湖区地表温度进行反演,并对反演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从自然因素方面和人为因素综合分析18 a鄱阳湖区的温度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00年地表温度等级图显示湖区范围内地表温度较良好;2007年鄱阳湖区地表温度出现异常,极高温区出现在鄱阳湖西北岸,鄱阳湖周围均出现次高温区,城镇地区主要以次高温区为主;2018年的地表温度等级以次高温区为主。2)从2000-2018年,鄱阳湖核心区主要以次高温区和中温区为主,极高温区和高温区随着城镇地区的分布特征而变化,极低温区出现山部地区,中温区较大幅度减少,次高温区分布范围明显增多。热岛现象以鄱阳湖为中心呈放射性扩散。这也说明在三峡大坝蓄水后,对鄱阳湖区的地表温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3)植被覆盖度与地表温度呈负相关关系,地表植被覆盖度越好温度越低。海拔与地表温度从整体来看也呈负相关关系,海拔越高地表温度越低。但次高温区、高温区和极高温区的海拔较中温区偏高,但差距不大。地表温度反演结果对鄱阳湖区生态保护规划及粮食保护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7.
亚热带红壤丘陵区非均匀地表能量通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千烟洲站亚热带红壤丘陵区人工林生态系统,利用涡度相关技术研究了非均匀下垫面能量通量各个组成部分的日变化进程。本站能量平衡在冬季以感热通量为主,从春季开始树木进入生长季,以潜热通量为主。测站净辐射最高值冬季可达474.8W·m-2,春季达723.1W·m-2。感热通量在冬季最大值达278.68W·m-2,春季达305.02W·m-2。潜热通量在冬季最大值123.84W·m-2,春季最高达402.04W·m-2。土壤热通量一般最高值出现在午后15∶30,最低值则出现在清晨7∶00~8∶00。本站的能量平衡率一般在60%~98%。能量不闭合的原因初步认为有两个方面:①测定源的面积可能有误差;②忽略了水平对流产生的影响。从而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我国半干旱区域地表潜热通量分布特征, 建立了一套不需要将地面气象观测数据作为输入而仅用卫星数据来估算晴空条件下半干旱地表潜热能量的方案。该方案设计了针对半干旱地表的净辐射通量参数化方法和土壤热通量估算模型, 利用S-SEBI模型计算蒸发比率, 根据能量平衡原理得到潜热通量。基于MODIS陆地和大气产品, 利用该方案进行潜热通量估算研究,并采用2003, 2004和2005年6?11月间退化草地和农田晴空数据进行验证。与地面站点观测数据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案能有效计算地表潜热通量: 在退化草地和农田两个站点上, 该方案计算的地表潜热通量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60.4和64.6 W/m2, 平均偏差分别为18.6和32.4 W/m2。 相似文献
9.
遥感地表参量反演的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介绍了光学遥感地表参量反演的理论和方法及量新的研究进展,分析了遥感反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目前的一些解决方案,并讨论了遥感反演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11.
通过对山东省境内沿黄区域多时相卫星遥感图像处理、解译及自然地理环境资料的研究分析,本文探讨并介绍了应用遥感技术对“引黄”造成的堆弃泥沙的动态变化进行调查的研究方法和效果。 相似文献
12.
13.
于桥水库富营养化的遥感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大比例尺低空遥感飞行所获得的多光谱图象和地面同步、准同步测量的各种数据,经过理论分析,公式推导,先得出于桥水库叶绿素浓度与水的双向反射率的复相关关系;并对所获取的120张多光谱图象进行几何校正、镶嵌等恢复处理,建立精确的水体双向反射率和图象光学密度的关系。依靠这些关系计算出于桥水库内浮游植物叶绿素α的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利用遥感的宏观优势,配合必要的实地测量,可以较精确地对内陆水域的叶绿素分布进行数值估算,它是一种监测内湖水域营养状态极为有力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以遥感影像与土地利用/覆被详查资料为主要数据,在Arc-GIS支持下研究贵州省赤水河流域2000-2010年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和动态变化特征,阐明耕地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0-2010年间,耕地(旱地、水田)面积减少51.84 km2;园地、水域、灌木林和裸岩面积变化程度较小;草丛、稀疏植被和森林面积分别增加了1.98 km2、2.19 km2和12.85 km2;其中,建设用地年变化率与动态变化最显著分别为10.98%、13.18%,面积增加了33.40 km2.研究认为,除自然因素外,政府政策、工业化、城镇化等人文因素是影响流域土地利用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5.
遥感服务于气象、气候领域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建立地表过程模式与遥感数据之间的联系,利用过程模式的可靠输出参数来模拟卫星影像,并与真实的观测数据进行对比.本文建立了一个以通用陆面过程模式(CLM)相关参数为地表输入信息,以再分析大气廓线为大气输入信息的卫星影像模拟系统,以期通过模拟数据与真实卫星数据的比较,为模式背景场、强迫场的修订及预报精度的提高服务.模拟结果表明,对于由植被和土壤等组成的自然地表,模拟的热红外卫星信号主要取决于过程模式输出的地表温度,模拟的地表方向性辐射温度与模拟的大气层顶部表观辐射温度相关性高达0.99.模拟到的表观辐射温度与AVHRR影像对应的辐射温度差异比较大,最大值超过30 K,大多数像元温差分布在-20~20 K之间.温差在高海拔地区普遍比较大,这可能是由于CLM对高海拔地区的温度估计偏低导致的. 相似文献
16.
颜色光学在遥感技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颜色光学基本理论和遥感技术物理基础,计算了用于遥感技术中的地物光谱反射比所表现地物用色谱数据和坐标表示该地物的颜色,使颜色的标号具有标准化,数字化和定量化,分析了地物光谱反射比与遥感图象密度间的关系,设计了用于遥感图象解译的植被遥色谱。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 5种信息处理及提取方法 ,总结出除呼伦贝尔盟外内蒙古地区遥感图像的判读标志 ,并提出提高判读效果的途径 . 相似文献
18.
区域旅游资源调查中遥感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遥感技术的特点,分析了遥感技术在区域旅游资源调查中的作用,阐述了目视解译法、类比法、典型地区调查法和资料汇集法,以及访问座谈、发放调查表和旅游制图等辅助方法在确立解译标志时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20.
基于遥感监测的北京1984—2007年城市扩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基于1984—2007年间8个时相的Landsat-5TM数据,对北京城市扩展进行了研究.通过一种基于遥感监测的城市范围提取方法,确定了各时相的城市范围;然后结合城市扩展速率、扩展强度、分形维数和紧凑度4个指数,对城市扩展的数量特征、形态变化、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城市扩展的时空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