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盲的直观’是否是概念性的"这一问题,康德学界形成了概念论和非概念论两大阵营。非概念论在分析哲学界分为内容非概念论和状态非概念论,这一区分也被康德学界广泛接受。然而这种区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该原则在康德哲学中是否适用?从分析哲学到康德哲学,"非概念论"的含义是否发生了转变?在康德哲学语境中界定"非概念论"的确切含义不仅使得当前概念论与非概念论的争论明晰化,更重要的是借此深化了康德的直观理论。  相似文献   

2.
意义问题作为语言哲学的核心问题,从一开始就是与“语境”概念紧密相联的。语境——Context,英语原意是:上下文、文章的前后关系、脉络、背景、环境、范围、角度等。它是语言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意义理论和理解理论都是围绕这一概念建立的。但在各派语言哲学的理论中,对这一概念的使用,在含义上有不同的侧重,  相似文献   

3.
我们所拥有的概念的语义在历史进程中不断演化和转变。当代元哲学方案"概念工程"试图将这一现象和哲学方法论勾连,主张哲学的任务是设计和修正我们的概念。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我们能否真正"掌控"概念的意义?这就是"掌控难题"。对于这个难题,有两种主要解释策略:语义外在论和语义内在论。这两种进路各有洞见与盲点。本文试图提供一个更具优势的解释策略,即语义推论主义方案,通过纳入社会实践的规范维度来确保语义的掌控。  相似文献   

4.
戴维森的真理-意义理论基于对符合论与融贯论两种理论传统的内在缺陷的超越以及对奎因、塔斯基等人的技术手段的拓展.然而戴维森的理论内部存在技术上和哲学上两方面的问题.本文在继承和超越戴维森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理解"真理概念"的视角,继承之处在于把真理概念放在交往、解释活动中,超越之处在于把真理概念作为交往、解释活动中的反馈中介.作为反馈机制的真理概念可以作为一种真理理论的起点.  相似文献   

5.
在罗伯特·波义耳阐述微粒哲学、推进微粒论化学-炼金术的研究计划中,"硝石复原"实验具有特殊意义。本文将论证,波义耳将"硝石复原"实验引作一个经典实验个案,陈述其融微粒论思考与实验探索于一体的实验哲学框架,批判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形式"概念,揭示微粒论在化学思维上相对于元素要素论的优势;此外,这种思考与探索并不适于用20世纪出现的理论优位的、假说-演绎模式的科学哲学理论来解释。  相似文献   

6.
社会建构论与技术哲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探讨社会建构论的技术研究对技术哲学的潜在意义,认为社会建构论虽然多数坚持对称性原则,但如果打破对称性原则,就可以帮助技术哲学在微观经验意义上回答诸如技术的本质、技术的社会影响等广泛的宏观哲学问题。借鉴社会建构论的经验方法应是技术哲学研究的一条出路。  相似文献   

7.
现代西方哲学对语言问题的重视和科学语言学的发展促进了语言学哲学的形成.这一学科根据传统哲学本体论的观念将语言观分析为唯名论、概念论和实在论.关注于语言学基础的语言学哲学研究的目的,在于从语言问题着手重新探索和解决传统的哲学本体论问题.  相似文献   

8.
原初论是当代先天论的科学争论和哲学争论中提出的、关于认知科学中先天性概念的心理学哲学学说。本文通过考察原初论提出的背景和动机,分析原初论的基本观点,从而表明原初论对于澄清先天性概念作为心理学术语的基本含义,说明它在心理学甚或认知科学中的不可或缺的理论角色,尤其为先天性概念在认知科学中的合法运用作出辩护,以及理解当代先天论争论的重要特征等方面都具有不可忽视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9):124-128
不同于语言工具论,语言建构论促使认知科学重新审视语言的地位和意义的认知功能,其结果是推动语言哲学的研究重点转向话语分析,哲学、心理学和认知科学开始关注话语分析,并把其看作是对意义研究的对象和手段。量子认知理论在技术上为语言建构社会实在提供可行的逻辑路径。量子认知方法把概念看作是语境、状态和属性的三位一体,心灵哲学的本体论与此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话语建构用语言的特性解释认知心理现象;反过来,隐喻、心智、身体等认知因素也影响甚至决定着语言对社会实在的建构,以求从多元视角揭示语言意义的哲学本质。  相似文献   

10.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2):110-113
当代西方科学界、哲学界在对脑科学成果进行解读、消化和利用时,形成了多样性的解读和多元化的走向,而二元论就是其重要的走向之一。一些科学家对科学问题与哲学问题模糊不分、概念混淆、变相的笛卡尔主义以及部分论谬误等问题,形成了科学中的二元论错误。二元论的走向与变化对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严重的威胁与挑战,对此,我们理应作出回答。  相似文献   

11.
解释学转向导致了哲学解释学中方法论立场和本体论立场的分歧,解释由人文科学的普遍方法论转化为人的生存方式,自此出现了“解释”与“诠释”的术语界分,导致“法律解释”与“法律诠释”具有旨趣迥异的法理蕴含。对这两个术语进行区分具有法律概念论、政治哲学、道德哲学上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2.
科学文化及其当代价值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文化不是自然科学意义上的知识论概念,而是哲学文化学意义上的活动论概念.科学文化的形成拓展了人类的生存空间,丰富了人性的内涵,当代中国应当建立以科学文化为主导的两种文化融通汇合的新型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3.
文章研究目的是重新思考术语学概念为依归的研究路径,从哲学和术语学两个学科来审视概念定义及其概念相关的问题。研究方法是阅读哲学的相关文献,然后用术语学的概念分析方法来描述概念的意义。通过哲学与术语学对概念定义及其关联问题的探讨,得出的结论是:术语学的概念研究仍然是当今多元术语学理论与实践的核心和起点,概念研究是术语学科的属性与研究内容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正>编者按: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一组三篇文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科学实践哲学及其相关的重要哲学问题作出了阐释与论述。吴彤的文章"论科学研究的哲学",从科学实践哲学视野出发,借助拉图尔关于缺乏研究哲学之语与讨论,区分了研究与科学概念,讨论了科学实践与科学研究的关系,以及科学研究的哲学与SSK、科技政策研究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建立一种关于科学研究的哲学的可能性和可用的资源。黄翔与马丁内斯的文章"历史性知识论与科学实践哲学",提出科学实践哲学需要为地方性  相似文献   

15.
在物质论和二元论混合的现代性中,"人的现象"始终处于科学的恰当解释之外。物质论、二元论和观念论在解决心-身问题上都存在难以克服的困难,这个困难的本质在于它们共享了一个对物质的现代性规定。德昆西将所谓的"彻底自然主义"视为心-身问题的第四种解决方案。彻底自然主义本质上是对过程哲学的泛心论形态(即泛体验论)的新的概念化。它对现代性的物质和自然的规定进行了彻底修正,假定物质是内在地有感知能力的,并且这种感知能力一路向下存在于宇宙最终极的个体中。泛心论的后现代意义中除了具有调和现代形而上学诸理论的纵向意义,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横向意义,即它与东方思想的接近。  相似文献   

16.
弗洛里迪信息伦理学的主体间性本质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洛里迪(Luciano Floridi)的信息哲学和信息伦理学涉及一些特定的概念,其中关于信息的"外延论的语义学观点"、"客体导向程序化方法论"和"建构主义伦理学"这些概念不仅涉及到作者信息哲学的本体论立场,而且还涉及到当今信息社会带有基础性的伦理问题.我们将借助古典的先验方法阐述这些概念的统一性及其主体间性本质.  相似文献   

17.
在技术哲学内部,技术与价值问题曾成为一个主题被凸现出来,这是技术自主论批判在技术领域内的表现,但是技术价值论所蕴涵的意义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关注。技术认识论的兴起,使技术价值论已经显示出某种衰落的迹象。但随着社会建构论研究的深入,技术价值论又显示出其技术自主论批判的新的生长点。对技术价值论兴衰过程的反思涉及到技术哲学的范式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思想与世界之关系的讨论中,当代哲学陷入了“所与神话”与融贯论的两难境地。为了走出这种困境,麦克道尔以康德哲学为理论资源,提出概念化的经验概念,使经验成为思想与世界联系的中介。对这种经验概念的理解需要第二自然的观念作为背景。麦克道尔对经验概念的改造是对康德哲学的创造性发展,展示了经验主义的一种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生物学哲学作为一门学科形成于20世纪中叶以后。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生物学哲学不断走向成熟并在新世纪出现繁荣,主要表现在:生物学哲学的著作大量涌现,论文的数量也不断增多,越来越多专业生物学哲学家走上学术舞台,研究的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也在加强。生物学哲学的研究路径有三种方式:用生物学成果解决一般哲学问题,用生物学成果解决一般科学哲学问题,以及用逻辑和哲学分析和思辨的方法解决生物学中的概念和理论难题。近年来,生物学哲学争论的主要问题包括自主论和分支论的争论、功能解释和目的论解释在生物学中的合理性、物种的本质、自然选择的单位、小进化和大进化的关系、进化发育生物学对进化论的挑战、人的心灵的主要特征是否是在石器时代形成、文化进化等等。  相似文献   

20.
塞拉斯对先验哲学的发扬建基于他对康德直观概念的扬弃。而麦克道尔则认为,前者对这一概念的批判性改造是不完备的,有陷入所与论的危险。通过重构塞拉斯的理论,麦克道尔认为他所给出的直观概念既能够保留康德思想的精粹,又可以避免塞拉斯哲学的困难。然而我们认为,他为直观概念所给出的论证存在着严重的问题:由于他对塞拉斯理论的诊断和重构未能使自己彻底摆脱后者思想中的对立性因素,这使得他无法有效地回应一些哲学家的批判性观点,并让自己的经验主义思想与自然主义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