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9月28日孔子诞辰日是台湾的教师节。每到该日,全台各地十几座孔庙举行祭孔大典。2009年孔子诞辰日,马英九分别在台南市和台北参加祭孔典礼,表达对孔子的敬意。孔子第79代孙孔垂长也首度以“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身份,参与台湾当局的祭孔典礼。  相似文献   

2.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素以文化昌盛著称于世,这是与我国教育事业的悠久历史分不开的。而孔子,就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教师,曾被后世誉为“万世师表”。孔子死后,特别是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直到解放前夕,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利用孔子的影响来为巩闹他们的政权服务,于是孔子先后有“素王”、“文宣王”、“大成至圣文宣王”、“至圣先师”等等尊号,在他的家乡曲阜建起了规模宏大的孔庙、孔府。孔子被  相似文献   

3.
三孔是曲阜市孔庙、孔府、孔林(孔子安葬的地方)的简称。孔子于公元前551年8月27日生于鲁国陬邑(现山东省曲阜县城南)。他是中国儒文化的创始人,他以渊博的知识、高尚的品德而获得人们的尊敬,去世后,成为载入历史史册的伟人。曲阜也从此成为东方文明的象征,至今城内外保留着大量有关这位伟大历史人物的许多名胜古迹。其中孔庙、孔府、孔林是国家级。  相似文献   

4.
关于解缙文毅这个谥号的赠授时间,历来说法不一,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成化说、万历说二说。但是,目前各种关于解缙谥号赠授时间的说法都是有问题的。实际上,解缙文毅之谥号是南明弘光朝(1644-1645)追赠的。清初文人编写的《明史稿》和《明史》中均未提及解缙之谥号,解缙文毅谥号获得清代官方认可大抵是康熙后期以后的事情。从解缙一生行事来看,文毅之号,其当之无愧。  相似文献   

5.
《安晚轩记》之碑刻立于元惠宗元统三年(1335)六月.原石现存杭州孔庙(杭州碑林),陈列于"宗教碑"碑廊(见右上小图).是碑圆首,篆额"安晚轩记"4字,额之左右仿汉画像碑,刻有麟、凤二像.原座已佚,碑石高152.5cm,宽78.5cm,厚20.5cm.碑文楷书,并题、署凡21行,记文界格书写,满行35字.杜正贤主编《杭州孔庙》一书收录.  相似文献   

6.
明代大儒孙应鳌,贵州清平(今凯里炉山)人,官至工部尚书、国子监祭酒,生于明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19岁时,受业于王阳明大弟子贵溪徐樾,“即传其所受阳明心斋之学”,系王阳明的再传弟子。孙应鳌对儒学,特别是对儒家主观唯心主义学派集大成者王阳明的心学造诣颇深。莫友芝在《黔诗纪略》中评其为“海内群以名臣大儒归之”。孙应鳌乡居时,筑学孔精舍讲授儒学,为王阳明心学在贵州的传播,作出不小贡献。其《寄学孔书院诸会友琐言》(简称《琐言》),“为乡里立教”,继承并发展了王阳明的心学。宋代程朱理学的僵化教条,以及他们讲的穷“理”的途径比较繁难,士大夫把程朱理学当成获取名利的工具,使其学说逐渐丧失对人心的羁绊作用。王阳明批评明代中叶的社会风气是:“知识愈广,而人欲愈滋;才力愈多,而天理愈蔽。”(《传习录》上)因此,他想从整饬人心  相似文献   

7.
清入关后,采用西法定《时宪历》,编制历书颁行天下。文章介绍了山东省图书馆藏顺治朝《时宪历》历书实物,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顺治元年《大清顺治二年时宪历》与《大清顺治元年时宪历》的编制过程及其意义,前者是清廷的当务之急,后者属锦上添花。文章指出了清初《时宪历》一个被前人忽视的形式变革——造历职官表,最后还揭示了这18册《时宪历》使用者的身份——亲王。  相似文献   

8.
清代诗歌是中国古代诗歌链条中的最后一环。标榜“神韵说”的著名诗人王士祯主盟诗坛数十年,以他的诗歌理论和诗作,在这最后一环镌上了一熠熠闪光的名字。他和他的诗友门创作了一批关于泰山的诗文,也为泰山文化增添了“神韵”。 王士祯(1634—1711)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他出身于一个历代仕宦家庭,曾祖父王之垣,明嘉靖进士,官至户部左侍郎;祖父王象晋,明万历进士,官至浙江右布政使;父王与敕,清顺治元年拔贡,封国子监祭酒。渔洋兄弟四人,长兄仕禄,顺治进士,历官吏部考功员外郎;仲兄仕禧,廪贡监生;三兄仕祜,康熙进士。由于家学渊源,兄弟四人自幼便受到较深的文化教育,擅长诗文,长后各有成就,蜚声文苑。渔洋六、七岁入塾,读《诗经》已能领会诗情。顺治十四年(1657)八月济南乡试期间,诸名士集于大明湖北渚亭,举办秋柳诗社,渔洋即景赋《秋柳诗四首》。当时和者既多,后一  相似文献   

9.
褚良才 《科技潮》2000,(1):60-62
春秋时代,“百家争鸣”,黄河流域之北方,文宗孔子独领风骚;长江流域之南方,武圣孙子超群绝伦。一部《论语》,一册《兵法》,可谓上古文明之“双子星座”。鲁国之孔子墓、孔庙、孔府和孔林至今完好存世;而吴国之孙子冢、孙宅、孙子教战场和孙子著书地则早已  相似文献   

10.
陈振孙(约1189—1261年)原名瑗字伯玉,号直斋,湖州安吉人。曾任鄞县、绍兴、溧水县学教授,江西南城县官。理宗宝庆二年任兴化军通判。端平三年知台州,以朝散大夫除浙东提举。嘉熙元年改知嘉兴府。淳祐四年任临安国子监司业。历官侍郎,淳祐为九年以宝章阁待制致仕,赠光禄大夫。撰有《直斋书录解题》、《易解系辞录》、《尚书说》、《史抄》、《吴兴人物志》、《玄真子渔歌碑传集》、《白居易年谱》等著作。为我国宋代著名目录学家。本文  相似文献   

11.
从皇宫到博物院的历史见证人北京故宫,原是明清两朝的皇宫,称紫禁城,始建于明朝永乐四年(1406年),至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明朝自永乐到崇祯共14代皇帝、清朝自顺治到宣统共10代皇帝均在此居住。1911年(清宣统三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当时年仅6岁  相似文献   

12.
周亮工(1612—1672)字元亮,号栎园,河南祥符(今开封市)人。清初曾任福建按察使和布政使,寓闽期间,所作诗文及笔记甚多,本文仅就其笔记《闽小纪》试加分析。 《闽小纪》是周亮工杂记闽人闽事闽物闽俗的笔记,随时记录,一非时写成,至离闽后始编辑成册。周本人作于顺治十七年(1660)的《赖古堂诗集序》中,曾提到作于福建邵武的《同书》和《字触》,未提及《闽小纪》。现行《闽小纪》(《瓜蒂庵藏明清掌故丛刊》本)卷首载汪楫(1626——1689)《〈闽小纪〉序》称:“《闽小纪》一书乃栎园先生莅闽时所集,于其去闽之后十年楫始得受而读之。”汪序作于康熙丙午(1666)季冬。  相似文献   

13.
《全清诗》第一家──关于顺治皇帝的诗歌与机读《全清诗》朱则杰《全清诗》原计划在1995年的“适当时候”正式开编,可是这个“时候”并没有如期到来。但《全清诗》第一家顺治皇帝的诗歌,倒确实已经进入了电脑,成为机读《全清诗》模型中的第一个完整对象。现将有关...  相似文献   

14.
《秣陵春》作期新考朱则杰《秣陵春》传奇,清初吴梅村撰。它有同时代离国居士李宜之序,作于顺治十年“癸已孟秋七日”;这是唯一可以参考的有关《秣陵春》作期的一个确切时间,说明该剧至迟在顺治十年已经完成。道光中顾师轼撰《梅村先生年谱》,将《秣陵春》系于“顺治...  相似文献   

15.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一卷论及“孔子删诗”说,但对“孔子删诗”说的提出、流布、影响等问题都未曾论述。通过清理相关材料,可知汉初陆贾首次提出孔子编定《诗》一说,而司马迁则在陆贾的基础上,从编《诗》方式、标准、目的等方面提出系统的“孔子删诗”说,但还未提出“删《诗》”一语。西汉末东汉初,《论语讖》在删减《诗》《书》章句文献的风气下,首次提出孔子“删《诗》”一语,此说得到王充、班固、应劭等东汉学者的接受而成为学界共识,并对汉代《诗经》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假日制度由来已久,它始于距今2000余年的西汉。晋代陆云《请吴王观书启》称:“孔子假期玩年,至于韦编三绝。”三国孟康《汉书注》  相似文献   

17.
一、章汪二人的共事关系会稽章学诚字夹斋,江都汪中字容甫,是同时著名学者。实斋生于干隆三年(一七二八),卒于嘉庆六年(一八○一),年六十四。容甫生于干隆九年(一七四四),卒于干隆五十九年(一七九四),年五十一。实斋干隆四十三年成进士,已四十一岁。他自知‘迁疎’,不敢人仕,以后也未正式授官。还是在干隆四十一年时,因他在国子监时间久,援例授予一个叫做国子监典籍的从九品官。实斋做朱筠墓志就用这个典籍署衔,别人则称他为章进士。他是一个仕途不得意的人,生活完全依靠朋友帮助,或是主持书院讲席,或是帮人修书来维持,有时很拮据。他自  相似文献   

18.
王猷定,字于一,号轸石,江西南昌人,诗文在清初颇有影响。但其生卒年在学界颇有争议,其中生年有三说,即万历二十六年(1598)、万历二十七年(1599)和万历二十九年(1601);卒年有两说,即顺治十八年(1661)和康熙元年(1662)。现根据王猷定《四照堂文集》中多篇之文及相关材料,推定出王猷定当生于万历二十七年(1599),卒于康熙元年(1662)。  相似文献   

19.
邵谒,晚唐翁源人。现存诗三十二首,载《全唐诗》中。据《唐才子传》、《广东通志》、《广州府志》、《韶州府志》、《翁源县志》所载:邵谒青年时代,家贫为县吏。一日,县令有客至,嘱谒架床待客,谒认为辱己,遂挥臂剪发附在县门上,发誓道:“如学不成,有如此发。”归家,筑读书堂一所于县东六十里翁江石上,日夜发愤读书,从而博通经史百家,更擅长写古调。唐懿宗咸通七年(公元八六六年)间,县内官吏推荐他上京,入国子监读书,秋十月应试。时晚唐词人温庭筠当国子助教主试,以邵  相似文献   

20.
在孔子思想核心研究这块古香古色的园地里,第一次把系统论这朵崭新的人类智慧之花带将进来的是郭碧波同志的《孔子思想核心的再认识》(载《哲学研究》一九八五年第九期,以下简称《再认识》)。无疑,这对于更新思想方法,推进孔子研究是有重大意义的。然而,正象开放了鲜艳的花朵并不等于就能获得丰满的果实一样,正确的方法本身并不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