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瑞士作家马克斯.弗里施的作品《能干的法贝尔》反映了西方世界精神文明的危机,这种危机也体现在对两性关系的反思上。作品在两性关系上遵循了马克斯.弗里施一贯的模式,即女性形象的意义在于反映和支撑她们所从属的男性角色。但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这部作品又对两性关系作出了新的诠释。作品从主人公法贝尔对女性的主宰,到女性在以男性权威至上的社会中的屈服以及反抗,反映了一幅富有意义的两性关系图并给现代的两性关系以启发。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翻译家林语堂的《京华烟云》是他最重要的一部文学作品。在这部作品中他刻画了众多的女性形象,表达了其中体西用、儒道合一的女性观。分析这部作品,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林语堂独特而完美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3.
严歌苓的作品大多以弱势女性为主人公,通过描写女性在恶劣境况下的举动与超乎寻常的自我意识来塑造独特的女性形象。在发表于1996年的长篇小说《扶桑》中,严歌苓塑造了一个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的独特女性——扶桑。作者通过扶桑来彰显传统中国女性的特质,并以现代女性意识的觉醒来观照女性命运,展现了自身对女性生命价值和主体意识的独特思考。  相似文献   

4.
《伊芙琳》和《马贩子的女儿》分别是现代著名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和D.H.劳伦斯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不约而同地表达了两位作家对工业文明弊端和现代女性生存状态的关注。从空间理论和文学伦理学批评角度出发,解析两部作品中呈现的相似而又不同的物质、心理和社会空间,揭示伊芙琳和梅布尔在沉闷压抑的伦理环境中的矛盾心理和模糊的伦理身份,比较她们在空间实践中做出的不同伦理选择,阐述乔伊斯和劳伦斯二人的伦理观,从而启迪现代女性应摆脱男权社会的桎梏,在保有独立意识的同时,理性地追求幸福。  相似文献   

5.
民国往事:论五四女性小说四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性别诗学的视野来看 ,不仅女性小说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有着重要意义 ,而且一些迄今仍相对被轻视的女作家的叙事同样也具有独特的价值。以文本批评的方式对冯沅君、黄庐隐、石评梅、苏雪林等四位女作家的作品作出讨论 ,对她们的小说创作在现代中国女性叙事中的实际意义作出重审 ,可以从一个方面开启中国现代小说研究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6.
通过比较《聊斋志异》和《十日谈》中女性追求的自由情爱与性爱,认识这两部作品反封建的主题与历史贡献,进而剖析中西文学中情爱与性爱的深层文化意蕴,并理解中国文化的一些特点以及文化对文学渗透与影响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萧红作为中国近现代著名女作家之一,她的作品一直深受读者喜爱。本文就从美学的角度对萧红的作品进行研究,以期弘扬民族的优秀文化。萧红作品的美学特征具体体现在语言的生活化;情景交融的诗学之美;强烈的女性关怀和语言的张力之美中。  相似文献   

8.
聂明强 《科技信息》2003,(5M):25-25
女性形象是她作品的主题。在她看来,中国许多的女性体现了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统一。无论是传统的女性,还是现代的女性,她们对情的执着追求,对生活与大自然无限热爱,对女性历史问题的反思和现代女性的自我觉醒。在画家笔下都形象而生动地得以具象化,让那静止的工笔人物或写意人物动了起来,靓了起来。在读者欣赏女性那清雅恬静美的同时,也联想起她们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9.
中外现代文学女性心理描写手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描写历来是作家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精神世界的主要途径。本文通过对中外现代文学作品女性心理手法的探讨,来研究现代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心理的描写和刻画以及中国小说艺术特质从古典到现代的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0.
艾丽丝·门罗的作品中洋溢着浓厚的生态关怀和积极的生态思想,这也是加拿大文学很重要的传统。在短篇小说《逃离》中,门罗从女性的视角出发,对人类中心主义背景下传统的生态伦理进行了批评,表达出作者敬畏生命的生态伦理思想。同时门罗描写了男权社会下男性与女性和自然的二元对立以及男性对自然和女性的压迫,使具有天然联系的女性和自然在精神上更加统一。另外,通过卡拉的逃离,门罗诉说着现代人内心迷失而无助的苦楚,表达了人类对美好家园的追寻和向往。  相似文献   

11.
乔治.艾略特因其作品对道德的严肃探讨和对人性的关怀被当代英国批评家利维斯列为英国文学史上的“伟大传统四大家”之一,在其作品中,艾略特以独特的女性视野塑造了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形象,以写实主义的手法“如实再现”了维多利亚时代的“妇女问题”,即妇女在职业、教育和婚姻方面所面临的困境和困惑。其作品如镜子般地反映了维多利亚时代的“妇女问题”。  相似文献   

12.
奥斯丁是世界女性文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存在。在她的作品中主人公都是女性,内容都是有关于女性的恋爱和婚姻。她用女性独特的视角来描绘人物,把握细节。她在创作中表现出光显的女性意识。她创作的女性聪慧而机智,形象血肉而丰满。  相似文献   

13.
王含 《韶关学院学报》2007,28(10):108-111
《最蓝的眼睛》是一部以空间建构主题的黑人经典文学作品。托妮·莫瑞森也因为其在作品中展现出来的独特叙述方式以及对种族歧视主题的深刻探讨,成为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黑人文学运动第三次高潮的杰出代表。该作品的中译文却由于在宏观结构、人名和表述上存在问题,导致了中国读者对这部小说的误读。  相似文献   

14.
陈染作为先锋文学的代表作家,始终独立于当今文坛的“热闹”之外,她以强烈的女性意识,不懈的探索精神,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位独特而重要的女性作家代表,她的作品以女性为题材,但又不囿于性别,体现了现代女性刚柔相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奥斯丁是世界女性文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存在.在她的作品中主人公都是女性,内容都是有关于女性的恋爱和婚姻.她用女性独特的视角来描绘人物,把握细节.她在创作中表现出光显的女性意识.她创作的女性聪慧而机智,形象血肉而丰满.  相似文献   

16.
刘英 《科技信息》2008,(7):26-27
在路遥的作品中,青年女性形象占有重要的位置.作品中虽笔墨不多,但人物性格刻画鲜明、生动.本文从青年女性入手,试图将路遥作品中的青年女性形象分为中国农村劳动女性、中国农村知识女性和新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新女性三类来比较分析.通过深入剖析,提炼并概括出不同类型青年女性形象的典型性格及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袁昌英是中国最早留学国外并接受西方文化的现代作家之一,她因广泛接触西方文化并吸收其精髓.而成为一个具有高度现代意识的新女性。她的新文艺思想,她较早的女性意识,她开放的写作心态以及她对西方现代派艺术方法的借鉴和融合,都使她的作品具有一定的开创性,对后来的女性作家的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我在霞村的时候》是一部内涵丰富的文学作品,其中一些意象对主题的多重意义指向有着重要的暗示。本文通过分析探讨贞贞、教堂、霞村意象的深层寓意,对作品作出了更为贴近作家意图的解读。具体来说有三个方面:贞贞隐喻了作者在新的命名中对女性的重新定义;教堂隐喻了女性艰难的救赎及出路;霞村则是“五四”启蒙任务未完成的中国社会的隐喻。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以“五四”女性文学的崛起为其标志,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不同于男性作家的创作特色:独立的女性意识;浓厚的自传色彩;强烈的主观抒情;阴柔的艺术风格,这种文学风貌对当代女性文学产生了重大、广泛的影响。本文对“五四”女作家群小说创作进行综合考察,整体地分析“五四”女性文学独特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东北女作家萧红,因其禀赋才情和特殊的人生经历,创作出《生死场》和《呼兰河传》等优秀作品,再加上文坛巨擘鲁迅的支持,成为30年代中国现代文坛的重要女性作家之一。强烈的女性意识是她作品的一大特色,女性自我审视下的孤独情怀和倔强的抗争精神成为其创作的主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