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民法典草案建议稿被正式提交全国人大讨论,关于民商立法体例的问题再度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拟就此问题从历史、现实及商事关系角度进行反思,站在民商分立的角度,提出了以制定商法典为中心的立法思路。  相似文献   

2.
解析法国民法典的经济背景、立法体例,以及其与传统的关系;介绍我国民事立法的状况,从指导思想、立法原则和立法技术3个方面得出法国民法典对中国制定民法典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徐雁 《海峡科学》2001,(5):15-17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学者建议稿)已经出台,这是中国立法史上的大事,是在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实际情况,汲取了我国长期司法和立法实践中的经验,慎重斟酌、借鉴了其他国家和地区成熟先进制度的基础上制定的.特别是第十章单设"让与担保权"一篇确实具有跨时代的意义,首开将让与担保权成文法化之先河.  相似文献   

4.
侵权行为在代表民法典中的立法模式不同,而我国在《民法通则》中将侵权部分作"民事责任"单独成章,《侵权责任法》的颁布已确定侵权法在未来民法典中单独成编。但随着各民法典草案的制定,对于侵权法的立法模式分歧主要集中于相对独立模式和绝对独立模式之间。新模式能一定程度上弥补相对独立模式的缺陷,以实现债法体系的协调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愈加纷繁复杂,现有的民事法律规范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事法律体系迫在眉睫。学术界在是否制定民法典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有学者主张制定统一的民法典将所有民事规范置于法典之中,有学者主张只要制定各个单行规范即可。笔者认为,应当坚持开放的体系观,在抽象出民法共同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民法精神的基础上制定出私法的"基本法"性质的民法典,再辅以商事"基本法"性质的商法典和各民商事单行法律规范共同调整私法领域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6.
在中外立法史上存在着"三根棒棒"与"雄伟石厦"两种立法路线,它们分别从属于不同的文化传统,前劣后优。我国正处在从"三根棒棒"到"雄伟石厦"的转型中,《绿色民法典草案》就是这一转型的见证。同时阐述了"雄伟石厦"立法路线的积极意义以及形式对于民法典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物权法是有关财产的基本法律,需要以宪法为基本依据并以具体化的形式实现宪法的基本原则。物权法草案把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作为立法目的,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以宪法为依据,符合宪法的基本要求。但是在宪法问题上,物权法草案还存在有待改进的地方,在征收、征用问题的规定上有违宪的嫌疑。  相似文献   

8.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中增加生态破坏责任,使之与环境污染责任相并列,体现《民法典》在保护私权益基础上向着公益保护的转变.将修复责任作为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承担方式不仅能实现保护生态环境的立法目的,还能够使绿色原则具体化,促进社会主体参与,贯彻多元共治理念.但是《民法典》第1234条中规定的生态环境修复责任制度仍然存在着受委...  相似文献   

9.
由于路货买卖中风险转移的特殊性,大多数国家立法都对此予以回避.目前只有<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我国<合同法>、<澳门民法典>、<意大利民法典>、<俄罗斯民法典>对此有所涉及.文章通过比较分析,认为我国<合同法>第142条规定是不充分的,并提供了自己的主张.  相似文献   

10.
2008年4月26日,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农村土地法律制度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农村土地立法问题: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国际研讨会在中南财经大学南湖校区隆重举行,来自意大利、葡萄牙、阿根廷、摩尔多瓦等国内外50余名专家学者、基层政府官员和多家媒体齐聚中南财大,以农地立法的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为主题,围绕国内外最新农地立法模式和成果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互动。与会学者结合国外的经验从不同学科和领域对我国农地立法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此外,会议还组织经济学、管理学等领域专家学者进行富有成效的对话。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转型时期,中国民法是我国民事法律规范和制度的总称,其价值应体现现代民法精神,以指导我国民事立法(中国民法典编纂)、民事司法和进行民事活动的全过程。该文分析论证中国民法的秩序-安全、平等-公平、自由-效益基本价值,旨在对中国民法基本价值进行科学求证,以期为我国社会转型期民事法治实践提供价值支持。  相似文献   

12.
陈晓琚 《海峡科学》2007,(4):11-12,15
先占作为动产无主物所有权原始取得的方式之一,在今天仍然具有一定的法律意义,大陆法系多数国家都在民法典中规定了先占制度,但是我国现行立法中却对先占未作明确规定,处于立法空白.本文从三个方面出发来阐述我国未来的物权法应明确规定先占制度.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民法典》将人格权独立成编并纳入人格权请求权制度,从立法层面对学界争论已久的人格权的地位及人格权请求权在民事权利体系中的定位做出回应.人格权请求权独特的性质、侧重于事前预防的救济目的及其与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区别,决定了人格权请求权在民事权利体系中的独立定位.但我国《民法典》尚未明确人格权请求权的种类,司法适用上的...  相似文献   

14.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与建设创新型国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汉东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知识产权法专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知识产权法领域进行了许多基础性、开创性的研究;1986年他主编的《知识产权法概论》是我国第一部知识产权法教材;2007年,其著作《知识产权基本问题研究》获得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是当年获得该奖项的唯一一部法学著作。 吴汉东教授曾多次参加中国民法典、著作权法、专利法的立法咨询活动,为丰富和发展中国民事法学和知识产权法学作出了直越的贡献。本刊现刊发吴汉东教授的特约署名文章《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与建设创新型国家》,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江涛 《科技资讯》2006,(25):149-149
旅游合同中的非财产损害赔偿问题历来争议很大,三部民法典草案中均有涉及,通过分析比较,阐明非财产赔偿立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论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私权是生命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等人格权体系中较晚出现的一种。我国法律没有把隐私权确立为一项独立的、主要的人格权,只是借助司法觖释并通过保护名誉权的方式以维护公序良俗的隐私权是不完备、不周密的。我们应该借鉴两大法系主要国家的相关立法经验,在宪法、民法典中确认隐私权为公民的一项独立的人格权,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形成以宪法为核心,以民法典为重点,以刑法、行政法等其它法律法规为辅助的直接保护。本文从隐私及隐私权的基本概念入手,在分析国外隐私权的相关立法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现行立法,指出我国隐私权法律保护的缺陷并提出完善我国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从规范的立法目的出发,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生效以来的实务案件,《民法典》第1254条高空抛物条款的适用主要有以下几个重点问题:该条款与第1253条物件保有人责任条款之间的适用关系;建筑物管理人安全保障义务的范围;公安机关侦查是否为该类案件的起诉前置程序。  相似文献   

18.
格式条款的立法规制是现代民法关注的重要问题。在大陆法系中,德国《民法典》对其的相关规定已十分完善。对比中德两国在格式条款的纳入和内容控制方面可以发现,我国立法不仅有重大的遗漏,而且有相互矛盾之处。可见,德国法对我国法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笔者从论述债法的产生、发展入手,分析了当代中国学者对于债法结构的争论,指出应保留侵权行为为债发生的原因,并支持将担保权纳入债法门下。由此得出结论,债法在民法典中的地位应当是至少与物权法并驾齐驱的,更激进一点,可以使债法取代物权法的龙头地位。  相似文献   

20.
物权行为理论自产生之日起便备受质疑。物权行为的分离原则和抽象原则是这一理论的两大基石,对物权行为理论的质疑,也主要体现为对这两大原则的论争。法国、德国、日本、瑞士对物权行为采取了不同的立法例。中国实证法已认可了物权行为理论,如《物权法》以实体法形式确立了物债二分的体例,《民事案例案由规定》则从司法政策角度明确了物权行为的无因性。但中国立法中有关物权行为的规定存在模糊性和混乱性,对此,有待于在未来民法典的编纂过程中予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