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喜福会》中美国华裔女儿的灵魂之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在《喜福会》中塑造的第二代华裔女儿,有着比母亲一代更为复杂的文化认同和身份危机,她们排斥祖先文化却又不为美国主流社会所接受。处于文化夹缝状态的女儿们与代表中国文化的母亲从冲突、对抗到最后理解、调和的漫长过程就是她们在文化和种族身份定位中,从迷茫到成熟的过程。二元对立是确立华裔移民女性自我身份的最大障碍,华裔身份的危机是可以通过异质文化间相互沟通、兼容共存来消除的。  相似文献   

2.
《喜福会》是一部关于中国母亲与美国化女儿之间的冲突的小说。移民身份的双重性使得该小说中的母亲与女儿们在双重文化中进退两难,而且还令她们面临身份危机。而这种母女双方在双重文化中进退两难的境地和身份危机导致了她们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3.
20世纪黑人女性作家们具有强烈的黑人民俗文化意识,她们把传播黑人民俗文化视为己任,在她们的作品中黑人民俗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尝试对她们的一些代表作进行民俗文化的研究,指出独特的黑人民俗文化表征,是这些作家重构美国黑人文化身份、解构美国社会中的白人文化霸权的媒介。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是中国女性摆脱几千年男权文化规约,不断觉醒、反抗与重建女性性别角色的时代,在近一个世纪的历史进程中,女性经历了做人——女人——自我的几个阶段的寻找与探索。一代代女性作家在她们的小说文本中表现出对女性命运的殷切关注,对重建女性精神家园的焦灼与困惑,本文试图解析现代女性小说中的家园意象,揭示现代女性小说女性意识的觉醒和重建女性人格的探索历程。  相似文献   

5.
唐俊芳 《科技信息》2013,(22):12-12
在全球后殖民语境中,美国黑人身份认同问题日益变得复杂与重要起来。以佐拉·尼尔·赫斯顿为首的20世纪美国黑人女性作家们透过她们的作品对黑白两种文化的冲突、白人文化霸权现象以及黑人身份定位的困惑及身份建构问题的思考,得出了要在两种文明中找到最佳契合点,实现非洲传统文化与白人经典文化的糅合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90年代的女性小说一个极为显著的特点是对成长经历的的原生态描述,并借此表达对女性生存状况的深层思考。女作家们成熟的现代意识和深刻的自省精神,以及她们在实践中对“生命化”写作传统的自觉继承和构建女性自身的话语系统的叙事策略,构成其热衷于成长叙事的重要背景。  相似文献   

7.
黄波  任月芳  张文凭 《科技信息》2011,(21):I0206-I0206,I0248
托妮·莫里森是美国文坛中一位杰出的黑人作家,也是第一位摘得诺贝尔奖桂冠的黑人女作家。她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奠定了她在文坛上的地位,使她成为一个有名的黑人作家。本篇论文主要讨论的是书中黑人女性的黑人身份迷失。它展示了黑人女性的身份迷失的一系列症状及其对她们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与此同时,本文还分析了黑人女性身份迷失的原因并探索其解决方案。通过本文的分析,读者们能更好的理解莫里森的作品,明白追求自身黑人女性身份,保存黑人本土文化和黑人的民族意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文化身份一直是华裔美国作家的主题。谭恩美在其成名作《喜福会》中,通过描写女性关系特别是母女关系向我们展示了华裔女性苦苦寻找文化身份的精神之旅。本文拟分析小说中的"女儿们"的文化认同问题。通过分析女儿对母亲及其所象征的中国文化态度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华裔"女儿们"在寻找自己的文化身份时都经历了一个苦苦寻觅的过程,其结果就是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9.
《父亲和她们》以家族史的形式,追忆了马文昌坎坷曲折的一生以及他与肖芝兰、林春如、刘英三位女性的情感纠葛。小说人物的身份充满了隐喻,整体写实中不乏象征,艺术地展示了传统、现代、革命文化在现当代中国的复杂纠葛。  相似文献   

10.
民国往事:论五四女性小说四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性别诗学的视野来看 ,不仅女性小说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有着重要意义 ,而且一些迄今仍相对被轻视的女作家的叙事同样也具有独特的价值。以文本批评的方式对冯沅君、黄庐隐、石评梅、苏雪林等四位女作家的作品作出讨论 ,对她们的小说创作在现代中国女性叙事中的实际意义作出重审 ,可以从一个方面开启中国现代小说研究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1.
林徽因是在中西方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女性作家,既受传统文化的浸染,又受西方人道主义和现代派理论的影响,具有两种文化身份和广阔的文化视野。她的小说无论从内容和技巧上都具有中西文化的因子。文章着重就林徽因小说中西文化交融技巧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名黑人女性作家,托尼·莫里森在其小说《所罗门之歌》中显示了对当代美国黑人身份属性的担忧,从而展示了美国黑人在黑白两种不同文化的冲突中所经历的困境。本文努力尝试从后殖民主义的视角出发,分析小说《所罗门之歌》中不同的黑人对自己黑人文化身份的认同过程,使读者们能够重新认识黑人文化的前景。本文观点认为:黑人成员只有回归自己的黑人文化传统,立足过去,面对现实,抵制在当今社会使其文化沦落的"边缘文化"地位,才能弘扬黑人的民族文化,重塑民族自豪感,争取自己的话语权,摆脱文化身份的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13.
汉魏六朝时期涌现出一大批成就杰出的女性作家,她们大多有较为深厚的经史子集的文化基础和各种优秀才能,这同女作家们因其特殊的身份地位所接受的封建贵族的传统文化教育、家学渊源的影响、个人较强烈的主观学习意识、以及自身多难的生活际遇有关。  相似文献   

14.
以美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灶神之妻》为分析文本,探讨了作品中母女关系所体现的文化内涵,进而分析作者作为少数族裔女作家面临着美国的强势文化,如何构建自身的文化身份。作者在小说中以个人的经历为素材,不仅在母女关系的基础上建构了一个颠覆父权制的女性世界,还把母女关系提升到两种异质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的层面上来。谭恩美在母女关系的主题中表现了性别的不平等以及文化的冲突,积极寻求自身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15.
千华在小说集《高丽女人》中塑造了形象各异、性格迥然的朝鲜族女性。这些朝鲜族女性一方面受到传统伦理道德的束缚,另一方面又接受了现代意识的渗透。她们身上蕴含着深厚的思想文化内涵,既表现了作者对朝鲜族传统民俗文化的反思,也呈现出独特的东北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16.
以美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灶神之妻>为分析文本,探讨了作品中母女关系所体现的文化内涵,进而分析作者作为少数族裔女作家面临着美国的强势文化,如何构建自身的文化身份.作者在小说中以个人的经历为素材,不仅在母女关系的基础上建构了一个颠覆父权制的女性世界,还把母女关系提升到两种异质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的层面上来.谭恩关在母女关系的主题中表现了性别的不平等以及文化的冲突,积极寻求自身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17.
千华在小说集《高丽女人》中塑造了形象各异、性格迥然的朝鲜族女性.这些朝鲜族女性一方面受到传统伦理道德的束缚,另一方面又接受了现代意识的渗透.她们身上蕴含着深厚的思想文化内涵,既表现了作者对朝鲜族传统民俗文化的反思,也呈现出独特的东北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18.
以关籍华裔女作家谭恩关的《灶神之妻》为分析文本,探讨了作品中母女关系所体现的文化内涵,进而分析作者作为少数族裔女作家面临着美国的强势文化,如何构建自身的文化身份。作者在小说中以个人的经历为素材,不仅在母女关系的基础上建构了一个颠覆父权制的女性世界,还把母女关系提升到两种异质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的层面上来。谭恩关在母女关系的主题中表现了性别的不平等以及文化的冲突,积极寻求自身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19.
《分崩离析》深受后殖民批评的影响,为一英雄悲剧。批评家们认为正是白人的入侵使得非洲文化分崩离析,而忽略了小说的悲剧以及英雄中心。《分崩离析》应该是一部英雄成长小说,并且在英雄的成长到最终死亡始终贯穿了对自我身份的认证和寻求,同时也是阿切比自身作为少数族裔作家,对自我身份以及少数族裔所受创伤的创作实践。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以来,女性作家们为了构建与男性中心话语抗衡的真正意义上的女性话语系统,采用了个人化写作。她们在对自身经历的讲述中,传统的家庭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方方对青少年成长中家庭环境的原生态描写到陈染、铁凝等人对传统父母亲形象的解构,表现出对青少年成长的积极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