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的小说《理水》、《补天》收入在一九三六年一月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印行的《故事新编》中。这里要谈的《理水》、《补天》与同书中的其他作品一样是:古今杂糅,旧事重提。  相似文献   

2.
文学革命拉开序幕的1917年,上海《民国日报》与《神州日报》之间发生了一场关于小说《九尾龟》的"隔空笔战",论争双方是民国报人成舍我与《九尾龟》的作者张春帆,论争背后是"小说与社会关系"这一"新小说"核心理论的再次思考与强化,既反映出《民国日报》小说家对清末民初小说发展的回望与反思,也引起了之后《民国日报》小说家对小说改良的讨论与规划,他们的小说改良方略包括现实层面的若干具体操作,也曾寄希望于附设在教育部内的北京通俗教育研究会。《民国日报》小说家成舍我、叶楚伧、姚鹓雏、胡怀琛等各有小说论著,并且试图从理论层面矫正民初小说界的不良习气,然而在古今、中西的交互冲击之下,他们却难以突破旧文学渊源的束缚,种种努力最终被"五四"新文学革命的时代强音吞没。  相似文献   

3.
让玩家期待已久的《万王之王》,将于春节带给所有玩家一款全新的资料片《光神苏醒》。升级版的《万王之王—光神苏醒》以更人性、更真实、更互动、更完善、更刺激为理念。将加入全新机制,争夺稀有矿坑以加快城邦的发展,灌出独一无二的神兵利器。除原有城战方式外,增加城邦野战、关卡系统,列队作战。将战争的设计理念发挥到了更高的一个层次,相信一定能带给玩家更多的乐趣与更不凡的挑战。此外,玩家还有可能俘获各种生物,经由驯养成为自己的宠物,给玩家无限的休闲趣味。  相似文献   

4.
赫西俄德的《神谱》讲述了古希腊诸神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赫西俄德向我们展现了诸神的谱系与诸神与人起源的关系。通过对神王宙斯与其他诸神属性的梳理,通过宙斯的"王权"、人的起源、人与神的分离,来讨论赫西俄德对人的城邦中的秩序、限度、关系的理解,颇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留学与革命交替进行 褚民谊,曾名明遗,字重行。浙江吴兴人。1884年出身名医世家,后拜美国医师学习英语和西医。1903年赴日本留学。1906年随张静江转赴法国求学,途中在新加坡参加中国同盟会,投身反清革命。在巴黎曾与吴稚晖、李石曾、蔡元培等创办中国印书局,发行《新世纪月刊》、《世界画报》等,鼓吹反清宗教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成为同盟会在欧洲活动的一员骁将。  相似文献   

6.
~~在虚实之间:以《搜神记》为例谈六朝志怪小说的文体特征@周昌梅$孝感学院文学院!湖北孝感432000~~~~[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0. [2]张庆民.论蜕变中的魏晋南北朝小说[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1999,(4). [3]徐公持.魏晋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  相似文献   

7.
作为我国著名的笔记体志怪小说,《搜神记》保存了许多具有史科价值的资料,不仅可以作为正史《后汉书》、《三国志》注的来源,而且弥补了正史《三国志》记载的不足,也是《晋书》、《宋书》等史书的直接史料来源。因此,《搜神记》是值得历史研究者重视并深入加以研究的古籍资料。  相似文献   

8.
<正> 一本文所要阐述的陆文夫小说新观念,对作家本人来说,已经不算很新鲜了。这恰如哥伦布之发现新大陆时,美洲大陆早就作为地球的一部分面存在着。今年暑假,我在准备《陆文夫小说观念及实践》选修课的过程中,仔细阅读了作家的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小说门外谈》(花城出版社1982版),竟象当年那位意大利水手,在茫茫大西洋中登上巴哈马群岛的一座小岛,感到了一种“新”发现的欣喜!这比喻难免不当,尤其有“往自己脸上贴金”之嫌,但要紧的是,  相似文献   

9.
翻开一些古汉语著作,总觉得对于古今字和假借字的论述令人不能满意或不能完全令人满意:有的书只谈假借字,撇开古今字不谈;有的书则把古今字和假借字混为一谈;有的书虽然分述古今字和假借字,却没有找出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凡此种种,终不能解除读者在古今字和假借字问题上的疑惑。古今字和假借字这两个概念很容易使人产生疑义。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一书谈到古今字时把“戚慼”、“竞境”等字作为例字;后来论述假借字又列了这些例字。  相似文献   

10.
回味史前玄幻巨著《搜神记》小说里的奇迹故事,伴随了仙乐飘飘,进入最古老神秘的《搜神记》游戏中。在神魂颠倒的上古之旅,学上几招“道家仙法”或“苗家仙法”,来一段仙路的修炼,很容易陶醉其中。  相似文献   

11.
瞿佑对唐传奇小说浸润颇深,这为其《剪灯新话》创作提供了重要参照体系。在《剪灯新话》中许多篇章在人物描写及情节构思上都明显地模仿了唐传奇小说。同时,瞿佑对宋代传奇志怪小说及话本小说也有着广泛的阅读与接受,除情节构思上的效仿外,他还接受了话本小说的审美趣味,从而使《剪灯新话》中的某些小说表现出明显的俗化倾向,显示出明代传奇小说与话本小说在审美观念上的交汇互融。  相似文献   

12.
十九世纪末,现代传播媒介的发达,为中国小说观念的现代转型提供了最佳载体。1902年,梁启超创办了《新小说》杂志,并通过《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小说界革命"的口号,把小说视为"文学之最上乘"。《新小说》颠覆了历史上鄙视小说的陈腐观念,由它倡导的"小说界革命"很快在文坛上发生影响,并迅速生成一场声势浩大的小说革新运动。  相似文献   

13.
张文欣 《洛阳师专学报》1998,17(6):49-52,61
小说在“中国向来是看作邪宗的”,时至晚清而一跃称雄文坛,“经史不如八股盛,八股无如小说何”。与创作繁荣呼应,小说理论也明显趋于系统化、理论化、近代化,“社会效果说”影响甚大。以梁启超为代表,对小说“群治”功能的夸大,虽有鼎新文学观念,促进创作繁荣的积极作用,同时又把小说作为政治说教的工具,成为概念化作品的理论滥觞。其无补于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失败,有悖于艺术创作规律的结果,使梁启超本人陷于窘境:“十年前之旧社会,大半由旧小说之势力所铸成也”,“近十年来,社会风习,一落千丈,何一非所谓新小说者阶之厉?”推行“欲新民,必自新小说”的文学主张,不能不解决艺术性与社会效果的关系。黄人谈“美”,徐念慈谈“形象”,吴趼人谈“趣味”,都是借鉴西方进步的美学观点,强调小说的艺术感染力。文学作品的效果必须通过艺术感染影响读者,既是对创作的要求,又有读者的鉴赏能力的需要。晚清小说理论界不少有识之士已从心理学、政治学、社会伦理学方面作了有益的理论倡导。晚清小说理论中关于社会效果的论述是十分广泛的,披沙拣金,爬罗剔抉,有益于我们科学地理解小说的社会效果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4.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宣称"除掉颂神的和赞美好人的诗歌以外,不准一切诗歌闯入国境"。他为什么要"非诗"?"非诗"的背后又隐藏了什么样的精神指向?文章旨在对《理想国》中所列举出的诗人的罪状以及对诗谴责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探究出柏拉图"非诗"的真正用意:为了对公民进行理性教育与启蒙,以及对理想城邦的重塑与建构。  相似文献   

15.
古传《西游记》是全真教龙门派开创者丘处机所撰。“五四”后,鲁迅胡适等新进学者据清代非主流见解,依明代天启府志,推定吴承恩是唯一作者,完全否定《西游记》与龙门派的关联,几乎成为定论。本文在引述大量有关文献的基础上,侧重从元初关中陇山道教文化区有关史实分析出发,首次提出小说《西游记》的直接祖本《西〈平话〉》系丘祖高徒史志经弟子作。本文建议今后应将其与吴并列为《西游记》之作者,并可在陕新辟“《西游记》旅游线路”。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东周》所涉及的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中的一些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如电视剧创作中的史料筛选权,结构问题;历史剧创作既要传历史之神,又要传人物之神,还要传作者之神等。  相似文献   

17.
阎连科的长篇小说《炸裂志》以炸裂村孔、朱两家的恩怨仇恨为线索,揭示炸裂村在城市化进程中涌现的诸多社会问题。作家醉心于神实主义叙事,仅从脑海中的某些观念出发,编织有违真实生活逻辑的荒诞故事,使小说呈现"神而不实"的样貌。作家的本意是批判中国乡村城市化进程中的某些问题,却因"用力过猛"而几乎全盘否定了城市化,因醉心"神实"而脱离现实,因匆忙赶写而忽视叙事艺术,使小说成为主观概念性强而现实性弱、情节结构简单、叙事描写粗糙、人物呆板扁平的粗糙之作。《炸裂志》是一部出现偏差的城市化批判小说。  相似文献   

18.
摘要:《新小说》、《绣像小说》、《月月小说》、《小说林》并称为近代四大小说杂志。《月月小说》与前两种相比,不仅是刊登小说最多的一种,而且在杂志的商业操作、内容的娱乐性以及围绕读者转移的文化品位等方面都显示着独特的个性;《月月小说》的风格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于其后创刊的《小说林》,在近代小说杂志的发展中体现着明显的承上启下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学的衍变过程中,《离骚》起了承前启后的推动作用。《离骚》继承并发展了前期文学的传统,完成了文学由综合体向单一体的转变。《离骚》有这样一些特点,艺术上:一是驰骋天地、纵观古今的宏观表现法,二是人神交往、人驾驭神的古神话色彩,三是强烈激越、惊鬼泣神的情感抒发,这三个特点的高度表现构成了这部震古烁今艺术珍品的美学特征;创作上,它是作者明确表达理想、抒发感情的有目的创作。从这些特点出发,可以找到《离骚》产生的文化条件,理顺《离骚》对它以前文学的创造性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民国时期《新闻报》副刊《庄谐丛录》刊载小说《新水浒传》历时两年刊载32回,在《新闻报》上占据一定分量。《新水浒传》基本延续了《水浒传》为“诲盗说”这一观点,采用“旧瓶装新酒”的写作方式,凸显了报刊小说独有的实时性与纪实性特征。该小说的发掘与研究不仅可以完善民国时期《水浒传》的接受面貌,而且蕴含其中的时代风貌与社会境况亦足可供后世研究者审视与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