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陈斌 《少儿科技》2023,(Z2):68-69
<正>震旦鸦雀是一种名字里就有中国味儿的鸟,因为“震旦”是古代印度人对中国的称呼。1872年,它的第一个标本采集于南京,从发现到如今满打满算只有151年。由于其数量稀少,人们也称它为“鸟中大熊猫”。和芦苇的缘分人们如果不注意看,八成会以为震旦鸦雀就是麻雀。它和麻雀大小差不多,黑色的眉纹从眼上延伸到后颈,  相似文献   

2.
朱鹮的“鹮”字左上方是“四”字,“四”是“死”的谐音。接下来的是“哀”字少一点。这不能不使人望字兴叹:此鸟必定哀中死矣! 历史上,在东亚地区到处都能见到朱鹮的踪影,特别是黑龙江上游、乌苏里江流域和西伯利亚的湿地中,它们的数量多如麻雀。因此,日本青森县曾把朱鹮视为“害鸟”,因为它们在那里多得成灾。朝鲜半岛的西岸常见到成千上万只朱鹮在空中翱翔,叫声搅得人们烦燥不安。本世纪30年代末以前,朱鹮在中国还分布极广,从南到北都能见到它们美丽的身影。  相似文献   

3.
关于Ⅰ型、Ⅱ型平面曲柄摇杆机构,根据图解设计法的基本原理,研究讨论了曲柄固定铰链中心点A的不可落脚区域与“伪机构解组”问题.并得出如下重要结论:在不可落脚区域选择点A时,将得到不满足源设计条件的两个“伪机构解组”,恒有伪机构的摇杆摆角、极位夹角小于源机构的摇杆摆角、极位夹角,即θ伪〈θ探、φ伪〈φ源成立,且存在“错位不连续”的机构运动连续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唐凯 《世界博览》2010,(15):22-23
在网络上曾经流行过一种说法:中国人生不起、住不起、病不起,也死不起,这里的“死不起”抱怨的还是殡葬费用的高昂。殊不知,“死不好”也是当下中国的现实,而死亡也是有“质量”的——这是一种医学人文精神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蒙阴县教委胡本正同志给本刊来信说:“《中国教育报》1997年12月13日第2版《初冬食麻雀》一文教人们怎样吃麻雀。读了此文,触目惊心、毛骨悚然,使我夜不能寐。急就一篇小文给您,算是替麻雀朋友的一声紧急呼救吧!”  相似文献   

6.
“麻雀”卫星美国于20世纪末发明了“麻雀”卫星。这种卫星比麻雀大不了多少,用纳米材料制造,采用最先进的微机电一体化集成技术整合,具有可重组性和再生性,成本低,质量好,可靠性强。一枚小型火箭一次就可以发射数百颗“麻雀”卫星。如果在太阳同步轨  相似文献   

7.
为麻雀请命     
麻雀与人类最亲近,有人烟的地方就有麻雀,所以麻雀也叫家雀。虽然麻雀也是大自然生物链中重要的一环,但却非但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和保护,有些人还要去害它们。在我国历史上,曾把麻雀列为“四害”之一。1955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中的第27条规定:从1956年开始,分别在5年、7年或者12年内,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基本上消灭老鼠、麻雀、苍蝇、蚊子。从此,麻雀因被定为害鸟而遭了殃。从城市到乡村,举国上下同仇敌忾消灭麻雀。那一场灭雀大战中,全国消灭了多少麻雀不得而知。据当时报载,上海市5天灭雀686172  相似文献   

8.
孝道是人类社会由原始社会到文明社会进程中一个共有的文化现象,由于中国私有制不发达,在进入文明社会时走的是“家”“国”合一的“维新道路”,逐步确立了以血缘为基础的奴隶制宗法等级制度,孝道就是基于此而得以发展,既要“事死”也要“事生”,并且服务于宗法等级社会的需要而逐步伦理政治化了。  相似文献   

9.
半生征战商海的费兴良最终选择了在月朗国际落脚,并对亲友宣布,这才是他找寻一生的事业。看着传统事业做得风生水起的他,亲朋好友们毫不保留地表达出他们的质疑,但费兴良义无反顾:“让外国人替中国人打工,打造自己的全球品牌,这就是我的中国心。”  相似文献   

10.
养错娃     
画眉妈妈成天辛辛苦苦,飞来飞去捉虫子,忙着喂养孩子。一次,她途中遇到快嘴麻雀,麻雀冷嘲热讽道:“画眉大嫂,您那没满月的孩子,长得可比您都更高大啦!您还捉虫子喂养他们,别把孩子娇惯坏喽。”“唉,没法子。”画眉妈妈认真地说,“如今时代不同了,生活条件好了,孩子长得都特别快。  相似文献   

11.
“救死”与“救活”在语义上都强调通过营救使人或物获得重生。但是“救死”强调营救的对象是濒临死亡的人、物或者境况,“救活”强调营救的结果是使人或物活了下来。“救”与“死”“活”这对反义词分别结合之所以能够表达出相同的语义,这与“救”是一种积极性的行为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2.
李萍 《咸宁学院学报》2007,27(2):214-217
张贤亮是一个有着“苦难的历程”的作家。一个曾从死人堆里“死”去“活”来的人。作为资产阶级家庭的弃子,他从小饱尝了寄人篱下的滋味;作为新中国的“主人翁”之一,在1958年到1979年的22年间,他有过多次在劳改农场、监狱的“血水”“碱水”里被“浴”“煮”的经历。  相似文献   

13.
“生”与“死”是孔子学说中没有明言的问题,通过遮诠的表述,孔子表达了对“生”、“死”问题上采用对象化把握方式的反对。孔子对“知生”与“知死”割裂表诠,意在通过不可言说的言说,达到对“知生”与“知死”本是同一过程的领悟。在此领悟中,此在退回到本真能在。知生即为知死,知死即为知我。  相似文献   

14.
顾城的自杀给当时的中国文坛带来了巨大的震撼,文坛也因此沸腾起来,诗人死了,诗人的死却开始了一种文化奇观,他们的死从终点回归到了起点,诗人的诗也就开始繁荣了。对顾城作品的解读可以体会到他诗歌中充斥的死亡意识,他对个人的“自然哲学”的崇尚以及现实条件的紧逼是他自杀的原因。顾城的死令人惋惜,“顾城之死”现象这一奇观也理应引人重视。  相似文献   

15.
孔子开创了儒家的“仁”学,从而奠定了儒家基本价值取向。人的两种生存状态即“物之人”“兽之人”而这并不是真正的人的状态,人的存在是经由“生存”“认知”“自觉”不同内容组成,而“仁”的最终价值落脚于人的自觉的价值实现上。人的自觉包含有对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清醒认识、深沉的忧患意识和深刻的反思,不但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思,也包括对于人自身的反思。  相似文献   

16.
今天上课的时候,我们正专心致志地听老师讲课。突然,一只麻雀飞了进来,一个同学惊叫起来:“啊!一只麻雀!”麻雀比黑板上的字更吸引人,大家的目光都追逐着麻雀,老师也不得不停止讲课。麻雀可能意识到了自己的危险,慌乱地在教室里乱飞乱撞。不知谁说了一声:“快把门窗打开,让麻雀飞出去吧!”惊慌失措的麻雀哪还有方向感,一会往这飞,一会往那飞,我们也随着麻雀发出一阵又一阵的惊呼声。我担心麻雀会不会被吓晕?会不会被撞伤?后来麻雀飞到我头顶上方的电扇叶上,这下我看得更清楚了:这真是一只漂亮的麻雀!我忍不住发出了啧啧的赞叹声。麻雀喘息了…  相似文献   

17.
张自忠的死,是民族危机的召唤,也是他用以“明志”的一种方式。张自忠的死是十分理性的,同时又是十分感性的。张自忠的死引起了不同民族、不同集团、不同阶层的巨大反响,折射出社会主要矛盾的各个方面。研究张自忠将军之死,对于我们认识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社会有着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榕树与怪藤     
森林里,有一棵高大的榕树,小黄鹂每次飞过时都要在上面落脚。 一天,一棵奇怪的小苗从不远处的地面钻出来,使劲伸着头,对榕树喊:“喂,大个子,交个朋友,好吗?”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过劳死”成为日本列岛的热门话题。所谓“过劳死”,就是指由于长时间加班工作导致过度疲劳而猝然死亡。据报道,日本已有1万多人因“过劳”而死,死者多在30—50岁之间,死因是急性心肌梗塞、脑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病。经调查,死者往往在死前一周有过重的工作任务或过大的心理压力。“过劳死”与  相似文献   

20.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罗马也非一日造成,要成为拥有超级领导力的“直销网络领袖”,虽然不像“麻雀变凤凰”那么容易。惟有下定决心,并认识到成为成功领导者对个人、对组织的重要性.付出心血,才有可能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