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1 毫秒
1.
现今,网络会话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交际方式,前人对于网络会话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静态结构的描述。而从语境的角度出发,并从情景语境的三个要素,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出发对网络会话语篇的连贯性进行阐释,可推动网络会话语篇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尹剑波 《科技信息》2010,(34):I0150-I0150
模因论来自于达尔文进化论,是研究文化进化中文化模因传播复制现象的理论。中华"和"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多与"和"有关的思想及话语从古流传到今。本文以模因论为理论基础,阐释了"和"文化传承的现象,并提出了对其他语言文化现象阐释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3.
模因论为冲突话语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从模因论的角度研究冲突性话语在庭审会话中的表现,试图从模因角度探讨冲突性话语的内在制约机制,推动冲突性话语研究,总结模因在冲突走向缓和过程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经过晚清以来一个多世纪的反复实践和理论探索,中国找到了独具特色的民族国家建构新模式,即从过去的"同质性"建构走向多元一体思维下的"关系性"建构.围绕"中华民族"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话语转变这条线索,透过晚清、民国和新中国各个时期对"中华民族"一词的表述变化来展示中国进行民族国家建构的思路变化,并以此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新概念的形成过程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加强国际中文教育话语体系建设研究,是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和助力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梳理当前话语体系建设的研究现状,对国际中文教育话语体系的内涵、要素及功能进行界定,尝试建构其基本框架。国际中文教育话语体系建设涉及宏观、中观、微观层面的多个领域,其中微观层面的国际中文教学是核心。然而,国际中文教学中的话语体系建设存在教师话语主体意识不强、话语客体的多样性未得到重视、教学资源的话语内容有待创新、话语阐释力有待强化、话语表达形式较为单一等问题。建议提升国际中文教师话语主体意识;充分了解话语客体,分层分类建构话语内容;推动中文教学资源的话语内容创新;使用通识性话语,强化话语阐释力;依托科技赋能,丰富国际中文教育话语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6.
福柯"知识考古"谱系学的历史研究方法运用话语理论对知识的生成和变化进行考古研究,揭示话语在社会变迁中的权力关系。根据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礼"和"天人合一"及话语理论,探究清明节气、寒食节及其习俗演变为清明节的社会文化变迁,阐释了清明节话语嬗变的偶发性、变异、错误和断层。  相似文献   

7.
本文界定了国际汉语教师课堂导入话语的内涵,阐释了其主要功能和重要意义,分析了国际汉语教师课堂导入话语存在的问题,并从语用学的角度提出了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相似文献   

8.
以河南省海外形象传播中的话语偏见为研究对象,以费尔克拉夫批评话语分析的三维模型为理论分析框架,构建2010-2020年河南省的国外新闻报道语料库,开展实证研究。借鉴系统功能语言学、语言偏见及文化研究领域相关研究成果,遵循文本分析-话语实践-社会实践的研究逻辑,对河南省海外形象传播中的话语偏见进行系统分析与阐释。探讨话语偏见的产生、传播和接受机制,寻找“反话语”策略来矫正和消除话语偏见。  相似文献   

9.
话语表达的声音、图片、颜色、动作等多种符号的表现手段被称为多模态的手段,它们在话语语义的交流上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阐释这些手段在话语表达中所发挥的作用,本文从多模态的角度来欣赏一张抗战时期的照片,从而为进一步做多模态手段的赏析做出试探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界定了国际汉语教师课堂导入话语的内涵,阐释了其主要功能和重要意义,分析了国际汉语教师课堂导入话语存在的问题,并从语用学的角度提出了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相似文献   

11.
况周颐的《粤西词见》是广西历史上第一部词作总集,其编纂的动机除保存粤西词作文献之外,还有借编撰以度无聊生涯之意。在存词、选词、评词、注词等方面有其特殊的价值,同时又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作为一部重要的词学文献著作,其草创之功不可抹灭。  相似文献   

12.
培根的Essays是散文史上不朽的杰作,在众多的汉译本中,曹明伦的译本以其文笔优美而享有较高的声誉。大量的语料库数据显示,曹明伦的译文较好地保留了原文中的基本词汇和句法特征,并通过大量使用单音节词、四字格、古汉语词汇及书面语体词汇等手段,传达了原文古奥、典雅的文风,实现了和原文的"形似",达到了形神兼备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晏子春秋》是记录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晏婴思想言行的一部著作,它在目录学中的学派归属与图书归类问题一直在学术界存在着很大争议,尤其是学派归属问题。在当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中,我们对此问题有了越来越深的研究,《晏子春秋》不但是一部富有浓厚政治思想色彩的古典文学作品,也是研究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历史、文学、哲学史的重要文献,这已渐渐得到众多学者的认可,同时这也将继续促进我们对《晏子春秋》其它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因声求义法是训诂实践中的一种重要方法,破除假借,求得本字在疑难语词考释中的作用尤为明显。利用此方法考释出现于道经文献中的十个疑难语词的意义,不仅为道经的研读提供了方便,也为汉语史的研究及辞书的编纂提供了材料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因声求义法是训诂实践中的一种重要方法,破除假借,求得本字在疑难语词考释中的作用尤为明显。利用此方法考释出现于道经文献中的十个疑难语词的意义,不仅为道经的研读提供了方便,也为汉语史的研究及辞书的编纂提供了材料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哲学史上,作为一对范畴出现得更多的是"知行"而不是"言行".在先秦历史中,"言行"作为一对范畴要比"知行"出现得更多."言行"与"知行"的关系很密切,不能完全分割开来讨论.在孔子那里.言与行,学与行,知与行的界限不是很清楚,孔子重视的是言行、学行、知行的统一与否.言行问题归根到底也是知行问题.在孔子所处的时代,由于思维的发展,语言的丰富化,使"言"、"行"有了哲学上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7.
初期创造社文学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浪漫话语的真正发端和典范在其内部构成中显示出了强力反抗的话语维度,其中初期创造社文论堪为这一维度的代表。它充分显现了现代中国文学发生期浪漫话语的追求和特色。  相似文献   

18.
宋代集句体词是宋人创造的一种全新的词体,特征显著:词调体式上多用短调,句式多五、七言形式,集句手段比较灵活,题材则以诗句为主体,包括了经、史、散文、词中句段。对集句体词的形成,除了宋人经典意识以及集句诗流行的影响之外,还与魏晋六朝尤其是唐末以来的摘句批评这一文学批评方式,以及书籍印刷技术的发展有关。从宋词雅化及诗词校勘等方面看,宋代集句体词对词学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花间集》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总集,共收录了晚唐五代18位词人的500首词作。《花间集》中有大量的描写妇女身体发肤、容貌情态的词语,姑且名之为体貌词。就形式来说,《花间集》体貌词包括词、短语两类。依据短语层次的不同,体貌短语可以分为简单短语和复杂短语两种类型,又可以从结构类型、文学修辞等角度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20.
本文拟从王实味冤案这一个案出发,探讨延安整风运动中政治批判模式的构建——文学批评在人为政治的强行干预下,是如何从正常的文学方法讨论变成对文学家的政治批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