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行人过街闯红灯行为受道路、交通及行人自身等因素影响,为深入挖掘行人过街闯红灯行为规律,随机调查了1 157名过街行人,包含当时的道路、车流状况,如人行道长度、行人相位信号时长、行人穿越车流时的车头时距等。个体行人过街闯红灯行为与群体行人存在显著差异,利用显著性检验,判定个体行人闯红灯的显著影响因素为车流的车头时距与行人等待时间,群体行人闯红灯的显著影响因素为行人数量与行人群中最长行人等待时间。根据所得显著影响因素,建立了个体行人与群体行人闯灯率的Logit模型,结果显示:等待时间对个体行人与群体行人闯灯率的影响并无差异,当等待时间达到46 s时,个体行人与群体行人闯灯率曲线均达到拐点,此时行人违章率增加最快;当群体行人数量达到4人时,最容易激发行人群的集体闯灯行为。结论为交叉口信号配时及行人违法闯红灯的管理提供的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行人机动车冲突模型及其行人过街风险控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交通冲突技术理论,对上海市61个时段的5个路段无信号灯控制人行横道处人车冲突过程进行全程录像.以车流量、路段平均车速和行人流量为变量指标,建立非高峰小时(饱和流率小于0.7)的行人车辆冲突次数预测模型及严重冲突次数预测模型,经F检验和T检验,模型整体及参数的置信水平均大于95%.通过χ2检验,证明人车冲突服从负二项分布,从而建立人车冲突概率模型.分别计量我国发达地区行人机动车冲突风险控制效益及冲突控制成本,通过风险经济评价提出人车冲突控制的决策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车辆与行人正面碰撞时行人运动状态对行人头部、胸部加速度的影响规律,根据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NAIS)中的真实案例,利用PreSys软件建立假人与车辆正面碰撞的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行人不同运动状态和车辆不同碰撞速度下行人的动力学响应及头部、胸部加速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碰撞速度30km/h时,行人行走状态下头部加速度最大,慢跑状态下行人头部加速度最小;碰撞速度50km/h时,行人不同运动状态下头部加速度差别不明显;行走、慢跑状态下,行人胸部的加速度随着碰撞速度增大而增大;奔跑状态下,行人胸部加速度峰值随碰撞速度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为减少行人交通冲突、有效避免交通事故,以信号交叉口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开展行人与机动车冲突特征和影响因素分析.在高峰时段,运用基于视频的人工观测法采集行人与机动车冲突数据,分析人车冲突的形式与类型.获取交通冲突表征指标,运用FCM聚类分析方法得出各类型交通冲突的严重性和危险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违法率、行人观察行为与行人冲突的相关性,发现违法率与行人交通冲突存在正向线性关系,而行人的观察行为能有效防止交通冲突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随着近几年机动车的日益增多,机动车与行人在交叉口的冲突也日趋频繁。本文以信号交叉口的过街行人与右转机动车为研究对象,通过模型分析讨论了其冲突带来的影响。大多数信号交叉口右转车辆与过街行人的绿灯信号是在同一相位,不可避免地产生彼此冲突,同时也增加了事故的隐患。本文使用车道的饱和流率来描述冲突的效应。由HCM 2010与最近出版的Sweden Capacity Manual中共选取了两个模型来分析讨论这一情景。  相似文献   

6.
信号交叉口行人与自行车的等待忍耐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行人与自行车骑行者信号交叉口穿越行为的差异,本文运用生存分析方法比较了行人与自行车等待忍耐时间分布及其等待行为影响因素的异同。选取北京典型交叉口通过视频获取了1 595个行为数据,运用生存分析的乘积极限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别比较了行人与自行车的等待忍耐时间分布差异以及等待行为的影响因素差异。结果表明整体上行人与自行车的等待忍耐时间分布无显著差异,但等待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上存在一定差异。自行车对等待位置和到达时正在违规的人数反应更敏感,行人对到达时正在等待的人数和机动车流量的反应更敏感。  相似文献   

7.
为了对不同老年人混入比例下的行人步行速度进行较细致的分析,进而确定老年人比例达到一定程度时的行人信号设置依据,以重庆市3个信号交叉口以及一路段的老年人和成年人过街情况为分析对象,通过现场观测和后期人工提取获取了相关参数。使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比分析了老年人和成年人、不同信号交叉口设施设置情况下的步速等特征。最后借助微观仿真软件,使用未知拐点的回归模型分析了老年人的比例与行人步行速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老年人比例超过14%时,行人的步行速度出现显著的变化,进而提出老年人比例超过14%时,建议信号交叉口的步行速度设计值为0.97 m/s。研究成果可以为老年人通行需求较多的信号交叉口行人信号配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了降低行人在人车碰撞事故中的损伤,分析人车碰撞角度对行人身体损伤程度的影响,建立多角度人车碰撞模型进行事故模拟仿真,计算得出行人头部、胸部、腿部损伤值。研究结果表明:人车碰撞角为180°时,行人头部、胸部、腿部损伤最大;碰撞角为90°时,头部及胸部损伤最小,碰撞角为0°时,腿部损伤最小。  相似文献   

9.
城市道路中信号控制路段行人过街往往因不合理的信号导致行人不愿遵守交通信号规则,造成机动车与行人通行冲突,给道路交通带来了极大地安全隐患.通过对路段行人过街现状调研分析,以人车协同控制为目标,充分考虑不同行人数量下行人过街的等待时间、过街需求及机动车的通行效率,设计了一套基于人车协同的感应式路段行人过街信号控制系统,通过...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人车碰撞事故中影响行人伤亡的因素,提出了基于聚类方法与BP神经网络的行人碰撞后伤亡风险预测模型。首先,以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NAIS)数据库内2018—2019年间的372起人车碰撞事故数据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关于车辆、行人和碰撞状态3个维度的9项事故特征参数;然后,结合各事故特征特性,对连续特征值选用K均值聚类方法,对离散特征值选用层次聚类法,分析行人的伤亡风险与各特征参数间的关联性;最后,建立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根据事故特征预测行人伤亡情况。结果表明建立的行人伤亡风险预测模型的成功率为86%。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山地城市轨道车站楼梯处行人交通特性的描述与解析,在实地采集山地城市轨道车站楼梯处行人数据基础上,分析轨道车站楼梯处行人的步频、步幅、步速特性,建立步频、步幅、步速基本特性间的关系函数,并构建楼梯上行人流量、密度、速度间的关系模型。将山地城市和平原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楼梯行人交通特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山地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楼梯行人步频、步幅、步速较平原城市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城市信号交叉口非机动车干扰机动车行驶的问题,通过调查分析各进口道机动车运行特性,对直行和直左的进口道机动车饱和车头时距及通行能力计算方法进行研究。首先,从进口道停车线出现4种不同跟驰模型的概率出发,构建车辆起始阶段混合车头时距模型,结合实际数据得到车头时距的修正系数;然后,分析采集数据得到非机动车数量对驶入信号交叉口的机动车混合车头时距的影响,采用回归分析法构建对应的特征模型;最后结合交叉口实际信号灯时间计算通行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所采用的通行能力计算方法与实测值的误差更小,较《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法及HCM(highway capacity manual)通行能力计算法的误差更低,提高了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结果的精准度。  相似文献   

13.
城市干道无信号控制人行横道行人过街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城市干道无信号控制人行横道行人过街特性进行了分析,在对行人过街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反映行人过街效率的6个具体指标,以某市典型无信号控制人行横道为实例进行了交通调查,测算了行人过街效率指标的实际值.通过对指标值的分析,找出了观测路段交通秩序混乱的原因,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4.
陈栋  刘泽高  贾丽斯  薛郁 《广西科学》2015,22(2):231-236
【目的】为了给国内城市信号交叉口规划设计和服务评价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城市交叉口延误模型。【方法】对比Australian延误模型和Canadian延误模型,提出改进的延误模型,再采用牌照法,对饱和度接近1的道路交通延误进行实测,并把实测结果与3个模型进行对比。【结果】改进的延误模型在饱和度较低和较高的情况下,与Australian延误模型和Canadian模型的模拟数据很接近;在饱和度接近1时,改进的延误模型与实测结果能较好吻合;改进模型与Brilon和Wu的马尔科夫链方法比较,形式简单,计算简便,可操作性好。【结论】改进的模型适合用于平面混合低速的城市交叉口道路延误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重载公路信号交叉口处不同车型车辆跟驰行为的差异,调查获取自然驾驶条件下某重载公路信号交叉口通行车辆的跟驰数据,分析各车型车辆的跟驰特性。结果显示:绿灯启亮后,重载公路信号交叉口的车辆加速非常缓慢,车流长期处于加速阶段,几乎无法在绿灯期间达到稳定车速;此外,在跟驰过程中,车辆车间时距随车型变化差异显著,随车速变化差异不明显。基于以上发现,并考虑不同运行阶段车流运行特性的差异,分别对容量计算法和车头时距法进行改进,利用实测数据计算得出重载公路信号交叉口加速阶段和稳定阶段的车辆折算系数。  相似文献   

16.
公路信号平面交叉口安全服务水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客观评价公路平面交叉口的交通安全状况,提出了交叉口安全服务水平基本概念.分析了影响信号交叉口安全服务水平的因素,给出了信号交叉口安全服务水平评价方案.分别建立了基于机动车与机动车、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机动车与行人冲突点的安全服务水平主模型和基于交叉口几何特征、交通标志等次要影响因素修正模型,并由此得到信号交叉口安全服务水平总模型.根据多个信号交叉口的数据,把安全服务水平分为A~F等级,并验证了安全服务水平模型的合理性.应用安全服务水平模型评价实际交叉口的安全状况,得到交叉口危险度为11.7,安全服务水平为B级.评价结果表明该安全服务水平模型可以快速有效地评价信号交叉口的交通安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春市主要交叉路口交通量相关数据的GIS技术分析,研究了主要交叉路口车流量和人流量的时空变化特征,总结了长春市现在的道路网及交叉路口设置及布局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解决长春市现存的一系列交通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陕西省城镇空间分布的现状特征与存在的问题,根据地区城镇发展的差异性,充分考虑交通网络的联结作用,探讨了陕西省未来城镇空间分布的总体格局,并提出了优化陕西省城镇空间布局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