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关于地幔柱大辩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耀龄 《科学通报》2005,50(17):1797-1800
地质过程最终是地球热演化的结果.板块构造理论之所以能解释板块边缘所有地质现象,正是因为地幔冷却的缘故.例如,大洋板块在洋中脊形成,这些板块的运动和生长以及最终通过俯冲消减进入地幔是使地幔冷却降温的有效机理,从而导致大规模的地幔对流.地幔柱能解释如板内岩浆活动等另  相似文献   

2.
1.5~5.0GPa压力下冰-水平衡的超高压差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有生 《科学通报》1995,40(23):2175-2175
众所周知,微量水对矿物和熔体的物理性质会产生重大影响:强度和粘度降低,扩散速率和电导率增大,地震波衰减,固相线由于水的加入而降低等.这种广泛的影响无所不在,使得水成为所有地质体系中最活泼的成分,可用以解释整个地球的演化和动力学.水的PVT关系是其基本的物理化学性质.在冰-水相平衡系统中,水的P-T稳定范围由熔化压力线范围限定,沿着这条曲线,水与冰的各种变体处于平衡.水和其它固体样品不同,必须就位测量其物理化学性质,这就增大了实验测量的难度.尽管水在地质上很重要,有  相似文献   

3.
解剖地球     
科学家猜想,在最近的地质时代里地球内部可能曾经有20多个地幔柱,每个都持续存在了1亿年以上。板块构造理论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了地球表面构造沉降、扩张、漂移等现象,也已成为现代地质学的基础理论之一。不过这一理论仍无法解释一些问题,比如一旦板块俯冲下沉而导致的结果、地球火山链的源动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自然科学的大家庭中,地质学尚未占有它应有的地位。在关于地球和生命的科学当中,地质学还只是个小妹妹。它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迄今仍然是分析描述性的。地质学两百年巨大的劳动还不足以揭示、描述所有地质现象的广阔领域和整个地质年代。地质学只是在最近一百年才开始采用抽象模型并着手建立共同的地球理论。但是,地质学也做出了某种重大的成绩:它打破了认为地质现象是混乱的这样一个概念,发现了严密的发展顺序和方向,  相似文献   

5.
何安明 《科学通报》1991,36(8):614-614
地幔热传输机制与地球的起源、地球动力学以及地球热演化等问题关系密切。因而该机制是固体地球热物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以往的地幔热传输模型都是在仅考虑体系内部处于平衡状态下得到的,有一定局限性。笔者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根据高温高压下地幔矿物物理性质的新资料,采用非平衡量子统计方法,对以前的模型进行修正,从而使文献[1,2]所讨论的有关问题,作为我们理论的一个特殊情况(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6.
碱性玄武质岩浆起源于上地幔或者更深处,是了解地幔物质组成的重要窗户.熔体包裹体是主矿物在结晶过程中被捕获的,不易受到后期地质作用的影响,最早结晶的矿物橄榄石所捕获的熔体可以有效地记录原始岩浆的物理化学信息.在此次研究中,利用激光拉曼光谱(LA-Raman)对华北克拉通东部山东杨庄新生代碱性玄武岩橄榄石中,73个熔体包裹体内的气体组分进行了原位分析,并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对寄主橄榄石的主微量元素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熔体包裹体中含有高含量的CH4等烃类,而且含有石墨和碳酸盐等矿物,这为CH4在上地幔高温高压条件下能够稳定存在提供了直接证据,也表明中国东部地幔存在低氧逸度的区域.橄榄石斑晶具有高Ni,高Fe/Mn比值的特点,指示源区可能存在辉石岩组分.结合其他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资料,西太平洋板块对中国东部岩石圈地幔的俯冲效应可以很好地解释玄武岩源区存在辉石岩组分和CH4富集特征的现象.CH4是深部碳的重要存在形式之一,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可能是中国东部深部碳循环重要的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7.
为什么     
地壳、地幔和地核是如何发现的? 大家知道,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地核3部分。对地球结构的这一基本认识,来源于地震研究 地震时,地震波向四面八方辐射,沿不同路径扫遍全球,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地球内部。 地震波分为纵波(P波)、横波(S波)和面波,它们具有不同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受地球内部介质和层面的影响,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会产生速度变化和折射、反射等现象,因此地震波携带着地球内部其传播  相似文献   

8.
范宏瑞  张文淮 《科学通报》2002,47(24):1905-1905
由中国岩石矿物地球化学学会矿物包裹体专业委员会、南京大学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国家开放实验室、中同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主办,国际矿物协会包裹体专业委员会、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天然气成藏重点实验室协办的第13届地质流体及流体包裹体学术研讨会于2002年10月14-17日在南京大学举行.来自国内各主要地球科学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地质院系、中国三大石油公司的120余位代  相似文献   

9.
当我们研究地球的时候,不能忘记我们只是在和太阳系行星的一个代表打交道。还有В.И.维尔纳茨基也写到了这一点,无疑他是正确的。之所以正确,是因为不是所有地质过程都能在地球上发现的,不是所有的现象都能在我们星球的范围内弄明白的,因为常常不可能把某个现象的各个方面都认识清楚,如果不把它与另一种现象加以比较的话。通过这样的比较首先可以了解清楚我们星球演  相似文献   

10.
根据地震波传播的特征,固体地球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地壳的厚度从几公里到几十公里;地幔从地壳底一直延伸到2900公里左右的深度;地幔的下面是地核.三者的体积分别为地球总体积的1.6%、82.2%、16.2%.地幔和地核占地球的绝大部分.虽然它们不出露地表,但地表的一些大尺度现象,如地壳运动、海陆形成、地磁场和日长的变化等等,都与地幔和地核的形成有关.地幔和地核的形成又是地球起源学说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所以,近二十年来,国外对地幔和地核的形成问题做了不少工作,提出了很多假说.  相似文献   

11.
地质异常理论与遥感地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遥感地质的图像解译实质上就是一个求异的过程。本文在分同感图像释译特征基础上将地质异常理论引入遥感地质研究中,系统地论述了地质异常的图像显示特征,成因分类以及相关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2.
结合堰湾2#隧道的实际施工情况,分析了石灰岩的岩溶、涌水、突泥等地质灾害产生的机理和原因,提出了预防及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刘继平 《科学之友》2007,(10B):164-165
从地质学的角度研究了霍州矿区区域地质构造应力——应变场的形成和发展,论述了其地质构造规律,并具体阐述了其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4.
从地质学的角度研究了霍州矿区区域地质构造应力——应变场的形成和发展,论述了其地质构造规律,并具体阐述了其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5.
地质层次律是尚未完整概括描述的地质规律。系统层次性是地质体、地质现象、地质作用过程本身特征之一。是普遍存在的。地质层次的划分应遵循原则。地质层次律描述地质客体的层次来源和划分,层次结构的复杂与多样性、以及不同层次系统是相互联系和发展等。它为地质学研究 新方法和新启示,显示出极大的进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浅述了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应重视的地质勘探工作,提出了勘察设计、施工等不同阶段的地质工作重点,分析了目前在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各阶段地质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金伯利岩与金刚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路凤香 《自然杂志》2008,30(2):63-66
本文简要介绍了自然界分布极少,来源最深的一种火成岩 — 金伯利岩、其中的地幔捕虏体以及金刚石的特征,他们三者有着密切成因联系。金伯利岩岩浆来自深达200 km的地幔,地幔内部在高温、高压及低氧逸度的环境下可以结晶出金刚石,当岩浆快速上升时携带了地幔捕虏体及其解体矿物,金刚石也是被携带的矿物之一。除了碳的微粒通过固体扩散形成金刚石外,流体及熔体对金刚石生长过程所起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8.
杨槐 《大自然探索》1994,13(3):112-120
本文根据系统论哲学观,讨论了当代地质科学主导理论板块说的认识论与方法论问题,分析了所存在的四个根本性理论困难,并基此而提出地学发展的理论新命题──地壳及岩石圈板块运动属性的“三维与两维之辨.  相似文献   

19.
与工程实际相结合,阐述经常遇见的不良路基地质病害以及各种病害的特点,并简述对这些不良的工程地质病害进行正确的评价,同时对这些不良地质病害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硅酸盐熔体的物理化学性质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怀玮 《科学通报》2013,58(10):865-890
硅酸盐熔体具有高度的物理和化学活性, 是地球乃至其他类地行星内部物质和能量迁移的重要载体. 它们在地球内部层圈形成和演化的岩石学和动力学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充分了解高温高压条件下各种成分硅酸盐熔体的物理化学性质, 是正确认识与壳幔部分熔融相关的各种地质现象(如深部岩浆作用和火山喷发)的先决条件. 硅酸盐熔体自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分为热力学性质(包括热力学状态函数和均相反应平衡常数)与动力学性质(包括迁移性质和均相反应速率常数). 针对硅酸盐熔体性质的研究, 近年来在高温高压实验和分析技术、计算方法(特别是第一原理分子动力学模拟)、理论模型以及熔体宏观性质与微观结构之间联系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 通过与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观测的结合, 熔体性质领域的研究进展显著改进了我们对地球内部状态和地质过程的理解. 本文综述了硅酸盐熔体物理化学性质研究的成果和现状, 阐释了一些具有重要意义的应用实例, 并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