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科学通报》2012,(33):3212
邢窑以生产白瓷著称于世,邢窑白瓷开创了中国瓷器发展史上"南青北白"的局面,人们常用"类银似雪"来形容邢窑白瓷的釉色之白.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其遗址在河北省临城、内丘、邢台等地区相继被发现.内丘城关西关北窑址的隋代灰坑中出土了一批具有透影性能、胎  相似文献   

2.
青花瓷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始于唐,而盛行于元朝,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属青花瓷发展的鼎盛期.乾隆晚期,随着国力逐渐由盛转衰,以景德镇为中心的制瓷业开始走下坡路.直到清末,光绪时期的制瓷工艺出现了一个回光返照式的发展,在很多器型、釉色、青花发色上均仿制前朝,而仿制盛世康熙瓷居多,故而在古玩行内经常有人说光绪青花为小康.在清王朝的最后几十年内,国外对中国这块沃土虎视眈眈,而国内政府又腐败无能,在这样一个内忧外患、动荡不安的时代,位于江西东北部的景德镇,诞生了一位近代青花陶瓷绘画大师--王步.  相似文献   

3.
《科学之友》2015,(3):18-19
<正>山西省晋中市唐源古建琉璃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唐源琉璃公司")坐落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唐代九大名窑介休洪山窑所在地洪山村(介休古琉璃的主要产地之一)。洪山村当地有丰富的煤炭、陶土、釉料等矿产资源,还有介休琉璃文化的千年积淀,这也为唐源琉璃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和文化积淀。公司注册于2009年11月16日,采用传统手工琉璃制作工艺,生产小到猫头滴水  相似文献   

4.
<正>在中国陶瓷发展的历程中,山西曾是古瓷窑址众多的省份之一,平定县即在其中。平定县境内蕴藏有丰富的优质高岭土、耐火黏土、长石、石英等陶瓷原料。高铝黏土全县均有分布,总储量达1.6亿吨。煤炭矿藏的优越性,更是为陶瓷的生产与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物质条件。唐窑"南青北白"中"天下无贵贱通用之"的白瓷窑口就包括了平定窑。平定窑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着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平定窑刻花瓷因其特殊的材质、复杂的烧制工艺、古朴自  相似文献   

5.
宇宙线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赫斯在1912年高空气球实验中发现的.此后,人们在宇宙线的研究中发现了众多的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规律,中微子振荡的最早发现也来自太阳中微子和大气中微子实验.迄今为止,人们所知道的最高能量的粒子也来自于宇宙线的观测.宇宙线的起源、加速和传播是一个世纪科学问题,从中诞生了高能伽玛天文学、高能中微子天文学和极高能宇宙线天文学.目前,人们已经发现了为数众多的电子加速源,但作为宇宙线成分中最为主要的核子,其起源问题依然没有解决.精确测量宇宙线核子的成分和能谱,观测和研究高能伽玛射线、高能中微子及极高能宇宙线的产生地点和相关机制,有助于解决宇宙线的起源问题.此外,这些研究也是间接探测暗物质粒子,研究宇宙演化和新物理学规律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张玉光 《自然杂志》2009,31(1):20-26
自19世纪60年代年发现了首件始祖鸟化石标本后,有关鸟类的起源的研究已经历时150多年了。在过去的100多年中这个问题一直是生物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难点。自从鸟类和兽脚类恐龙之间存在相似之处在1868年得到赫胥黎和其他的古生物学家的首次公认以来,鸟类的恐龙起源便获得了广泛的支持。特别是近年来在中国带羽毛恐龙的发现,对鸟类的恐龙起源假说提供了很多有意义的证据。这里叙述了始祖鸟发现的历史,同时根据这一领域研究取得的进展以及存在的争议,讨论了始祖鸟的归属问题,并且分析了始祖鸟的行为功能。最后,就鸟类的起源从研究的方法论角度作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浅析中国传统吉祥纹样"云纹"之历史脉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纹为何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并得以世代沿袭,文章从云纹的起源、演变及种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中国炼丹史在世界上起源最早,世界现存炼丹术最古老的原著就是公元二世纪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炼丹史经历了唐代的黄金时代,宋代的白银时代。在元明清处于衰微之中。炼丹术作为化学的原始形态、先驱或前身,在中国并没有发展演变成为化学科学,那么中国炼丹术终结表示形式如何?是我们治化学史者非常关心的。最近找到的《金火大成》,可能是中国炼丹术最后刊印的一部小型丛书,涉及了炼丹史许多重要问题。它本身就具有值得探讨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美国国家航空与航天局于1999年2月6日发射了称之为"星尘号"的宇宙飞船.这次"星尘号"的使命主要是收集宇宙间星际尘埃的标本。据悉这些星尘的一部分是由星球残余物构成.从这项使命中,我们有可能发现生命起源的秘密.美国国家航空与航天局阿姆斯研究中心的天体化学实验室领导人、天体物理学家斯科特·斯坦  相似文献   

10.
新基因的起源与进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昕  杨爽  彭立新  陈宏  王文 《科学通报》2004,49(13):1219-1225
随着基因组数据的大量积累, 人们愈加认识到各种有机体中基因数目的巨大差异. 这些差异的存在表明, 新基因如何产生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进化生物学问题, 也是生命科学中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 对新基因起源机制的探索, 可以追溯到大半个世纪以前, 然而直到上世纪90年代第一个年轻基因——精卫基因(jingwei)的发现, 才使以实证方法研究新基因起源的分子机制成为可能. 此后的10多年中又陆续发现一些新的年轻基因的例子, 对这些基因起源与进化的研究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在这一领域的认识. 但目前有限的例子难以从整体的水平对基因组中新基因产生的速率以及新基因的产生对原基因组的影响等问题作出解答. 我们正致力于在基因组的水平寻找更多年轻基因的实例, 以期总结新基因起源与进化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1.
董俊卿  李青会  严鑫 《自然杂志》2015,37(5):325-331
采用光学相干层析(OCT)成像技术对河南和安徽出土的新石器时代至宋代的几种陶瓷质文物(彩陶、漆绘陶、唐三彩、绞胎釉陶、青瓷和钧瓷)的断面结构进行无损分析,获取了不同类别陶瓷器的表层(颜料层、底漆层和釉层)、中间层、胎釉结合面以及胎体表面的断面结构图像特征。通过这些结构图像,探讨了不同陶瓷器的制作工艺特点,同时也讨论了OCT成像技术分析不同类别陶瓷文物的断面结构的优点和局限。  相似文献   

12.
生物油燃烧与污染物排放特性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栋  陆强  朱锡锋 《科学通报》2010,55(35):3416-3421
应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软件FLUENT对实验室自砌小型窑炉装置内生物油的燃烧进行三维数值模拟.获得了炉膛流场、温度场、组分分布、火焰形状及污染物排放的详细信息,揭示了炉膛内部流动、燃烧及传热传质过程的特点.对不同过量空气系数下生物油的燃烧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过量空气系数的增加,炉膛内最高温度减小,燃烧区域增大,尾气中CO的浓度减小,但NO的浓度增加.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良好,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为燃烧工况的优化设计和污染物的控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国陶艺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初才开始,但十几年的发展已同世界陶艺主流相结合。文章通过对现代陶艺的介绍,将之与传统陶艺相比较,深入分析现代陶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从而证实中国陶瓷文化艺术有着最纯真、最本体的袁达方式和语言,中国现代陶艺的风貌既是崭新的,又是传统文化的延续,是科技和文化交融发展的结果。中国现代陶艺从感觉泥性.到超越泥性,到演绎泥性,逐渐走向成熟,而且中国文化有着强盛的生命力。百年来数代艺术家都曾面对的中西文化交流和碰撞问题,将在一种新的文化语境、新的历史高度上展开。  相似文献   

14.
诗之唐宋辨     
彭先友 《科学之友》2009,(7):117-118
唐诗主情,宋诗逐理。文章从这两种不同审美风格的诗歌形式入手,通过对二者的师承对象、学风政风差异的比较,以及词出现之后,诗词承载功能的异同分析,来阐明诗分唐宋的戍因,以深入研究这两种不同的诗歌范型。  相似文献   

15.
诗之唐宋辨     
唐诗主情,宋诗逐理.文章从这两种不同审美风格的诗歌形式入手,通过对二者的师承对象、学风政风差异的比较,以及词出现之后,诗词承栽功能的异同分析,来阐明诗分唐宋的成因,以深入研究这两种不同的诗歌范型.  相似文献   

16.
 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EDXRF)、X射线粉末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及电子探针(EPMA)等手段对陕西西 安市汉墓出土的陶器残片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这批陶器中有北方汉墓鲜有报道的红色彩绘漆陶器,其红色颜料为 较常见的朱砂(HgS)。显微结构研究显示至少存在三种类型的陶器:其一,陶胎上先通体涂绘含高锰和铁化合物的棕黑色陶 衣,其中MnO和FeO的质量分数超过20%,后再施红色彩绘层;其二,陶胎上先涂一层薄漆层后再进行彩绘;其三,先在 陶胎上做底灰层,再刷一层薄漆,然后进行彩绘。漆层中都存在添加骨灰和石英的现象,漆灰层中有添加高铁物质及黏土 的现象,其中FeO的质量分数达22%。研究结果不但扩展了陶器的种类,也为漆陶器的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杜雅娟  冯添  康志海 《科学通报》2013,58(3):254-259
基于时域组合模型建立了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万象洞及黄爷洞石笋δ18O时间序列的动态模型, 并对未来20年的降水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 研究结果表明, 时域组合模型较好地提取了时间序列的周期信息, 用其拟合实测数据精度较高; 用其预测时间序列的变化情况, 和现代气象观测记录相吻合, 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同时通过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区树轮的预测结果对比显示, 该地区在2012~2013年前后降水最少, 随后20年里将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白莉 《科学之友》2008,(3):120-121
文章针对黑色与白色进行举例,介绍了两者在宇宙及其现代人们生活中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白光LED 用单基质白色发光荧光粉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盼来  王颖  郭庆林 《科学通报》2011,56(7):488-503
白光LED 作为一种新型的固体光源, 在照明和显示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 简 要评述了近年来光转换型白光LED 用单基质白色发光荧光粉的研究进展. 重点阐述了以 Eu2+, Eu2+/Mn2+, Eu2+/Ce3+或Ce3+/Mn2+等作为激活剂的硅酸盐、氯硅酸盐、硼酸盐和氯铝 酸盐等单基质白色发光荧光粉的研究结果与最新进展. 同时, 对该类材料及其应用的研究 现状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利用古代DNA信息研究黄河流域家猪的起源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  向海  袁靖  罗运兵  赵兴波 《科学通报》2012,(12):1011-1018
猪的起源驯化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科学问题.古DNA技术可为家猪起源驯化研究提供更为直接的科学证据.已有研究表明,中国家猪在黄河中下游流域曾发生过独立的驯化过程,但黄河上游的古代猪样品研究尚属空白.本研究选取黄河流域的3个遗址出土的14个古代猪样本为实验材料,通过DNA提取、PCR扩增和DNA测序,结合现代不同品种家猪、野猪及黄河中下游猪古DNA序列信息,系统分析了我国家猪的起源驯化关系.实验共获得5个古代猪样本mtDNAD-loop 179bp的DNA序列,包括2个湖北青龙泉遗址样本和3个青海喇家遗址样本.序列比对分析发现,湖北青龙泉遗址与青海喇家遗址的样本分别共享1种单倍型.结合现代不同品种猪、野猪及黄河中下游猪古DNA序列信息,发现湖北青龙泉遗址样本与山西贾湖遗址的部分古代样本具有相同的单倍型,青海喇家遗址的样本与山西高红遗址和陶寺遗址的另外部分样本具有相同的单倍型,并且这2个单倍型对应于中国现代猪种的2个主单倍型,说明黄河上游与中下游的猪具有相同的驯化中心.本研究填补了黄河流域上游古代猪DNA研究的空白,为中国家猪的起源驯化研究提供了新的科学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