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鄂尔多斯地区皇甫川人工治理区和阿贵庙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类型下的苔藓植物的多样性和丰富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维管植物的种类和分布影响苔藓植物的生长和分布模式,其创造的微生境为苔藓植物提供了避难所,但维管植物产生的地被物(枯枝、落叶)又抑制了苔藓植物在其下的分布.苔藓植物α多样性的变化不仅与生境的变化有关,还与构成生境的群落结构要素有关,这些结构要素包括群落的层片结构,维管植物的郁闭度、盖度、种类组成,地被物的盖度和分布格局,藻类的盖度和分布格局.苔藓植物β多样性的变化与群落结构的关系更为密切,相似群落结构间的β多样性相似系数明显高于结构存在差异的群落.  相似文献   

2.
首次报道了内蒙古乌兰坝-石棚沟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39科、86属、181种(含1亚种,5变种),其中内蒙古新记录6种,中国新记录4种:长柄紫萼藓Grimmia longirostris Hook.,毛尖连轴藓Schistidium lancifolium(Kindb.)Blom.,平叶真藓Bryum laevifilum Syed.,凹叶毛灰藓Homomallium adnatum(Hedw.)Broth.从种类组成、区系地理成分、地区之间苔藓植物区系的比较等方面对该区苔藓植物区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丛藓科Pottiaceae、真藓科Bryaceae、灰藓科Hypnaceae等旱生藓类在保护区占有优势地位,真藓属Bryum、匐灯藓属Plagiomnium、紫萼藓属Grimmia为保护区的主要优势属,本区区系地理成分主要是以北温带成分为主(50.83%),其次为世界广布成分(16.02%)和东亚成分(14.36%).本区与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和七老图山的属、种相似性系数高,体现了蒙新区、东北区和华北区交汇过渡地带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对采自于山东泰山的苔藓植物标本进行鉴定,首次发现粗疣墙藓Tortula raucopapillosa(X. J. Li) R. H. Zander在山东的分布,详细描述了粗疣墙藓的形态特征,绘制了墨线图,进行了相应的讨论,并编制了山东省境内分布的墙藓属Tortula Hedw.及其近缘属赤藓属Syntrichia Brid.所有种类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4.
安徽铜陵狮子山铜矿苔藓植物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狮子山铜矿是长江中下游大型埋藏型铜矿之一,属矽卡岩型伴生金银铜矿床。对狮子山铜矿苔藓植物进行了采集,29份标本中鉴定出25种藓类(6科18属),未发现苔类。丛藓科Pottiaceae、曲尾藓科D icranaceae、真藓科B ryaceae是3个优势科,3科均含3属以上和5种以上,分别占总种数的44%、24%和20%,其他3科均为1属1种;净口藓属Gymnostomum、墙藓属Tortula、扭口藓属Barbula、真藓属Bryum和小曲尾藓属D icranella是优势属,5属总共包含了25种苔藓中的12种,占总种数的48%。对各采集点苔藓植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苔藓植物种类分布受到重金属、植被、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多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苔藓植物新记录属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分布于江苏省苔藓植物1个新纪录属、23个新记录种.1个新记录属为陈氏属(Chenia);23个新记录种为圆叶异萼苔(Heteroscyphus tener)、叉齿异萼苔(Heteroscyphus lophocoleoides)、多褶耳叶苔(Fmllania polyptera)、尼泊尔耳叶苔(Frullania nepalensis)、溪苔(Pellia epiphylla)、小叶苔(Fossombronia pusilla)、粗肋凤尾藓(Fissidens laxus)、多形凤尾藓(Fissidens diversifolius)、黄边凤尾藓(Fissidens geppii)、微疣凤尾藓(Fissidens schwabei)、立膜藓硬叶变种(Hymenostylium recurvirostrum)、平叶墙藓(Tortula planifolia)、丛生短月藓(Brachymenium pendulum)、中华短月藓(Brachymenium sinense)、灰黄真藓(Bryum pallens)、日本匐灯藓(Plagiomnium japonicum)、细枝毛灯藓(Rhizomnium striatulun)、南亚灰藓(Hypnum oldhamii)、黄灰藓(Hypnum pallescens)、扁灰藓(Breidlefia pratensis)、金灰藓(Pylaisia polyantha)、弯枝金灰藓(Pylaisia curviramea)和陈氏藓(Chenia leptophylla).  相似文献   

6.
通过标本采集和群落调查,发现准格尔黄土丘陵区微生境共有苔藓植物19科、36属、64种(包括变种),其中,天然林区16科、29属、49种,人工林地10科、17属、28种.人工林树干、树干基部和天然林树干、树干基部、岩面分别有苔藓植物27种、13种、12种、21种、34种,共16种群落类型;岩面生群落结构变化最复杂,随着水分条件增加向着顶蒴藓类→顶蒴藓类+苔类+侧蒴藓类→苔类+侧蒴藓类+顶蒴藓类→侧蒴藓类+苔类+顶蒴藓类方向变化;真藓(Bryum argenteum)、土生对齿藓(Didymodon vinealis)、碎米藓(Fabronia ciliaris)、灰藓(Hypnum cupressiforme)等能够适应多种生境类型并具有较宽水分生态幅度,大型苔类和侧蒴藓类如紫背苔(Plagiochasma rupestre)、直叶灰藓(Hypnum vaucheri)、灰藓凹叶变种(Hypnum cupressiforme var.lacunosum)、厚角绢藓(Entodon concinnus)在天然林区树干基部或岩面水分条件最好的微生境凸显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7.
上海金山岛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再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1~2002年在对上海金山岛自然保护区3次野外再调查采集的基础上,报道了金山岛苔藓植物24科42属62种.与1986~1990年调查结果相比,该区种类丰富,发现了上海新记录属2个,小叶藓属(Epipterygium)和拟鳞叶藓属(Pseudotaxiphyllum)新记录种16种.上海市区常见的随人苔藓植物未见生长,当年记录的部分树生和主要分布在热带的种类未见生长和分布.结果说明:一方面保护区坚持自然保护,人为干扰小,丰富的苔藓种类得以保护和繁衍;另一方面可能受隔岸金山石化区的影响,对环境敏感的种类正在消亡.另外,还对保护区苔藓植物生境和区系成分进行了分析,提供了详细名录.  相似文献   

8.
通过CNKI和WOS检索,对2012—2022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内蒙古地区苔藓植物新种及新记录进行植物区系统计分析,以反映该时间段内蒙古苔藓植物区系研究的最新成果。结果显示,11年间在内蒙古地区采集并发表的苔藓植物新种及新变种11种,亚洲新记录种1种,中国新记录种及变种23种,内蒙古新记录科1科,新记录属3属,新记录种30种。苔藓植物新种及新记录种在丛藓科(Pottiaceae)中占比最多(36种,55.4%),其次是紫萼藓科(Grimmiaceae)(9种,13.8%);在内蒙古植物分区中以大兴安岭南部山地植物州分布最多(28种,43.1%),其次是贺兰山州(10种,15.4%);发表年份以2014年最多(15种,23.1%),其次是2013年(13种,20.0%)。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藓进行调查与种类的鉴定统计得出,该地区现知苔藓植物41科,79属,246种(含9个变种),其中藓类22科,54属,202种,苔类19科,25属,44种;其中侧蒴藓类为65种,顶蒴藓类为137种.该保护区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丰富的优势科(种数≥10)分别为丛藓科、真藓科、紫萼藓科、青藓科、提灯藓科、柳叶藓科;优势属(种数≥6)分别为真藓属、对齿藓属、青藓属、紫萼藓属、灰藓属、提灯藓属、木灵藓属、赤藓属、大帽藓属、丝瓜藓属.将该区的苔藓群落分为土生,石生,木生及水生群落等4种生态类型.该区以土生群落为主,占69.1%,其次是石生群落,木生群落,分布最少的是水生群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采自遵义市两城区凤凰山、三阁公园、湘江河道及丁字口等区域的苔藓植物标本共150号进行鉴定,得到遵义市区共有苔藓植物19科41属70种(含亚、变种,下同),其中藓类植物15科37属66种,苔类植物4科4属4种。丛藓科Pottiaceae、真藓科Bryaceae、灰藓科Hypnaceae和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为该地区的优势科,构成该区苔藓植物的主体,对该区苔藓植物进行区系分析,北温带和东亚成分均占该区苔藓植物总数(不含世界分布)的31.34%,其次是中国特有成分,占该区域苔藓植物总数的13.43%,说明该区域苔藓植物总体是温带性质的。  相似文献   

11.
陕北黄土高原油松人工种群结实与更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调查了陕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油松人工种群的结实特性、种子生活力、幼苗更新和生长状况等基本特征,分析影响油松人工种群生殖及更新的因素,确定了油松人工种群的天然更新边界.结果表明八个地区的油松都具有结实能力.对不同地区种子生活力和发芽率测定表明地区间差异不显著.由北向南,随年降水量的增加,油松球果长、宽、单果种子数、种子长、宽、千粒重逐渐增加.有活力种子的数量可以满足天然更新的需要.北部地区,种子落地后不能萌芽成苗,中南部地区种子落地后能萌芽成苗,但只有南部地区幼苗幼树生长良好,林下更新有效.影响油松人工种群更新的环境因素分析表明降水最是最主要限制因素.油松人工种群天然更新分界线应该在年降水量550 mm的等降水线左右.未来油松人工林培育应立足于降雨量大于550 mm的南部湿润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不宜再扩大油松人工林面积.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天童常绿阔叶林地被层的种类组成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表明:组成地被层计有维管植物44科78属114种。蕨类植物优势度最大,里白占绝对优势。草本植物39种,以世界分布科和地面芽植物为主,常绿种类占84.6%,未见亚洲和北美洲间断分属的地理成分。  相似文献   

13.
山顶矮林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与景观价值,因其生境的独特性和岛屿状分布的特殊性等特点成为人们研究和关注的热点。本文采用样地调查法,对井冈山山顶矮林植物区系特征与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井冈山山顶矮林维管植物物种组成丰富,有维管植物76科124属193种,蔷薇科、杜鹃花科、山茶科、樟科和壳斗科是组成井冈山山顶矮林的优势科,杜鹃属是组成井冈山山顶矮林的优势属。井冈山山顶矮林植物区系起源古老,成分复杂,珍稀濒危植物少,区系成分具有由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性质。井冈山山顶矮林的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较高,Shannon-wiener指数和物种丰富度较低,4种多样性指数在不同的样地、层次和群系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且未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这与群落类型、群落所处环境条件、人为因素的影响和所采用的物种多样性性指数有关。建议加强对井冈山山顶矮林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广西海岸防护体系中防护林的作用与树种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举1986年7月21日至22日九号台风在广西沿海登陆造成的危害情况,提出,广西海岸带防护林建设从海岸滩涂向陆地伸延,应遵循海滩红树林带→海岸陆缘半红树林带→岸后季节性雨林带的带状分布规律,陆缘海岸和人工海堤的防护林应是低矮的海滩红树林和半红树林,陆域上的防风和水土保持林或固沙林是季节性雨林,宜选用当地的季节性雨林的建群种和伴生种,营造混交林,并保持林下活地被物层,形成多层结构,且与用材林分开单独经营。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珠江流域人工防护林(以下简称珠防林)鸟类群落结构及其与天然林鸟类群落结构的差异性.2017年3月~2017年12月,采用样线法分别对贵州茂兰珠防林与周边天然林区的鸟类及环境因子进行调查,共记录鸟类106种,隶属17目46科.结果表明,两种林型鸟类种类及数量均为极显著差异(p<0.001),平均值为天然林大于珠防林.按取食集团划分,天然林4个鸟类取食集团均值大于珠防林,其中食虫鸟、食谷鸟表现为极显著差异(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鸟类种类与乔木种类、乔木数量、乔木盖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乔木盖度、离公路平均距离呈显著正相关(p<0.05);鸟类数量与乔木数量、距公路平均距离极显著正相关,与乔木盖度、灌木盖度显著正相关,与人为干扰、距最近水源距离极显著负相关.增加珠防林乔木种类、灌木盖度与草本盖度,扩大植物群落多样性,有利于提高鸟类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贵州云台山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苔藓植物群落蓄水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水分生态循环过程中,苔藓植物蓄水层的存在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本文通过对云台上喀斯特苔藓植物生物量、鲜重、饱和含水重的测量分析,计算出总的苔藓群落样品平均自然储水量为0.104 t/ha,饱和蓄水量为0.52 t/ha。森林下各个种苔藓群落吸水率和蓄水量有明显差别,其变化范围是:自然吸水率Rn=1~4,饱和吸水率Rm=8~31;自然蓄水量4.5~1 532.2g/m2,饱和蓄水量33~11 508.9 g/m2。在各种生态类型中,石生群落蓄水量最大。  相似文献   

17.
对人工林青梅木材进行了离析.通过观测,得到如下结果:木纤维长度在树木幼期随离髓距离(生长轮数)的增加而增加,并随离地高度的增加先增加,达到最大后下降.全株纤维长度范围240μm~1 600μm,平均长773.3μm.  相似文献   

18.
云南大围山自然保护区山地雨林植被下土壤酵母菌的数量及种群多样性.从大围山采集的8个样点分离到131株酵母菌,分类鉴定为6属5种:隐球酵母属(Cryptococus)3个种,33株;德巴利酵母属(Debaryomyces)1个种,19株;假丝酵母属(Candida),毕赤酵母属(Pichia)1个种,1株;锁掷孢酵母属(sporidiobolus);拟威尔酵母属(Wiliopsis).未定到属的10株,鉴定到种的53株,占总菌株数的4046%.该地区的种群多样性表现为隐球酵母属在数量占优势,假丝酵母属分布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结合柳州市2003~2004年的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在实地调查柳州市有害生物种类分布及危害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柳州市林业有害生物的成灾原因.认为柳州市林业近年来有害生物成灾主要是由于林木砍伐过度、大量天然林被人工纯林替代、森林抚育管理不及时、外来生物入侵以及生境恶化等原因造成.建议通过强化政府行为,健全防御体系,严格依法检疫,严防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开展科学的造林护林规划,加强监测和预防,加强科研实力等防治对策防范柳州市林业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准确量化森林破碎化程度以及破碎化过程,对于理解森林的生境变化导致的生态服务功能变化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量化美国西北部天然林破碎化空间过程,探究其社会经济驱动因素,为构建合理的森林经营方案提供参考,并为提高中国东北地区天然林的管理水平提供借鉴。【方法】利用美国国家土地覆盖3期数据(NLCD2008、2013及2016),先对太平洋西北部地区天然林进行景观格局分析,然后采用森林破碎化过程模型描述和量化了4种破碎化过程,据此刻画了研究区内天然林景观动态变化及破碎化的时空模式。结合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因素及其管理含义。【结果】①2008—2016年,天然林面积总体呈现出缓慢的上升趋势,森林损失面积持续低于森林恢复面积,森林斑块面积逐渐增大,而斑块数量逐渐减少,森林连接性逐渐提高。②森林破碎化现象广泛存在,且随着时间推移逐步得到改善,收缩和破碎化过程在森林破碎化成分中占主导地位,4种破碎化过程呈现出“破碎化—收缩—穿孔—消失”的前后关联。③社会经济因素是森林破碎化的重要预测因子, 表现形式为:人口增加、居民点建设、农业开垦种植和区域经济发展对森林资源的依赖等。【结论】近10年内太平洋西北部森林破碎化程度逐渐降低,受人为干扰影响较大,森林景观在研究阶段内未发生明显变化,既满足了木材工业发展的需要,又符合生态保护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