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东辽河辽源段非点源污染估算与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控制非点源污染排放成为东辽河辽源段水污染治理的重要环节。本文采用枯水期日均污染负荷对径流分割法进行了修正,将其应用于东辽河辽源段非点源COD和氨氮负荷的估算,并运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非点源污染负荷与当地降水量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东辽河辽源段非点源污染具有年际变化大、年内分布不均的特点,非点源COD占比约为50-65%,非点源氨氮占比约为30-50%,该河段非点源污染严重;东辽河非点源污染年内月际分布不均、月际变化大,COD主要集中在7、8月,主要由夏季大量降水引起;氨氮则有3月和7月两次高峰,主要是由于污染物随春季融雪入河和夏季汛期与水冲刷共同导致;非点源污染与降水量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在水资源总量控制约束下,分析2015年辽宁省工业企业废水排放及治理情况,以COD、氨氮为污染指标,研究辽河流域沈阳段工业废水排放及其对水环境影响和各行业废水污染减排潜力,并分别与辽河上游铁岭段、辽河下游盘锦段进行污染减排强度对比;以单位产值用水量、污染物排出负荷为基础探讨用水和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水环境约束条件下的沈阳市工业结构调和工业污染减排提供指导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深圳河湾流域水污染源解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污染源调查资料、污水处理厂运行数据、底质监测结果、SWMM的非点源污染模型和截排系统溢流模型, 估算深圳河湾流域的非点源和溢流污染负荷, 解析流域主要污染物的时空分布和来源, 得到如下结论。1) 2015年深圳河湾流域全年入河负荷量为COD 3.676 万 t/a, 氨氮 5715.65 t/a, TP 494.36 t/a, 其中点源为COD 2.63 万 t/a, 氨氮 5496.9 t/a, TP 463.55 t/a, 占全年的比例分别为72%, 96%和94%。非点源负荷为COD 8608 t/a, 氨氮 99.8 t/a, TP 18 t/a。雨季(4-9 月)溢流总负荷为COD 1894.05 t, 氨氮 118.95 t, TP 12.81 t。2) 深圳河湾流域单日入河负荷为COD 116.5 t/d, 氨氮 15.75 t/d, TP 1.412 t/d; 旱季污染源中漏排污水, 各指标负荷属排污口和支流漏排占比最大; 旱季点源总COD为71.94 t/d, 氨氮为15.06 t/d, TP为1.27 t/d。雨季中, 非点源的COD占比最大(34.21%), 其次是支流漏排(28.73%)和排污口(22.3%); 3) 雨季非点源和溢流的负荷对水质的影响不能忽略, 尤其是暴雨天, 虽然时间短, 但大量负荷对水质冲击的影响极其严重, 恢复到正常水质需较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4.
研究以三峡库区重庆段为研究对象,使用之前模拟试验得出的模型对该地区2010年非点源污染负荷产生量进行估算;结果显示2,010年三峡库区重庆段非点源污染负荷产生量为:COD 497 362 t、BOD254 853 t、氨氮34 431 t、总氮112 620 t、总磷31 274 t;在三类非点源污染中,农田地表径流占的比重最大,达到60%左右,农村生活污染次之,占到30%左右,城市地表径流占10%左右;最后,针对各类非点源污染,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规模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影响湖泊流域水环境质量与环境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相关污染系数与污染源统计的方法对东洞庭湖流域的非点源污染总量与污染负荷进行了估算,分别对农田、生活、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不同类型非点源污染源的污染负荷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畜禽养殖和生活污染是东洞庭湖流域非点源污染的主要负荷来源,特别是畜禽养殖的TN、TP、COD污染负荷占该区域总污染负荷的63.1%、82.2%、62.5%,其次是城市和农村生活污染负荷.今后东洞庭湖区域应将畜禽养殖业以及生活污染作为该区域非点源污染控制的重点对象,并完善相关农业环境保护政策.  相似文献   

6.
基于SWAT的涟水河上游流域非点源污染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涟水河娄底水文站上游流域为研究区域,应用SWAT模型对该区域的径流、泥沙及非点源氨氮、总磷污染负荷进行模拟计算.将1998年设置为模型启动期,即"模型预热",利用娄底水文站1999~2002年的实测月径流、氨氮及总磷的实测数据进行模型参数确定,运用2003~2005年实测的月径流、氨氮及总磷数据对调参后的模型进行模型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基本合理可行,可用于涟水河上游流域的非点源污染模拟计算.运用率定后的模型,去除点源污染,重新进行模拟得到最终的非点源污染氨氮、总磷.根据模拟结果对该区域的径流、泥沙、氨氮及总磷污染负荷的时空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为涟水河娄底水文站上游流域非点源污染的综合防治规划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渭河林家村断面以上流域为研究对象,以氨氮和化学需氧量为水质参数,根据该流域点源污染与非点源污染的排放特点提出了一种估算污染负荷的新方法,即特征负荷法,计算得到了现状年(2007年)丰、平、枯水期渭河林家村断面以上流域点源污染负荷和非点源污染负荷。结果表明:渭河林家村断面以上流域全年点源污染排放稳定,全年非点源污染排放量变化较大,丰、平和枯水期的氨氮和化学需氧量非点源污染负荷占全年总污染负荷比例依次减少。  相似文献   

8.
基于水文、气象、土地利用及农业耕作等基础资料,构建了贾鲁河流域SWAT模型,率定和验证结果表明,径流及氨氮模拟较好,月均评价系数(Ens)均大于0.78.利用上述模型,对贾鲁河流域旱作农业区非点源污染负荷产生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平水年小麦-玉米轮作条件下,贾鲁河流域硝酸盐氮总产生量为15546.3t·a-1,有机氮总产生量为1216.58t·a-1,耕地单位面积氮负荷产生总量90.51kg·ha-1,大于以水田为主的耕地污染负荷;氨氮入河负荷为1128.64t·a-1,7—8月份有机氮及氨氮入河负荷分别占全年负荷的94.79%和78.42%,其月产生量与月均降雨量相关系数分别为0.804和0.8531;虽然玉米期和小麦期氮肥的施用量相当,但是玉米期氮流失量要远远大于小麦期.  相似文献   

9.
为了掌握辽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结构组成与空间格局特征,应用输出系数法和GIS空间分析技术,选取化学需氧量和氨氮两种主要污染物,对辽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结构组成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田径流是研究区最大的农业面源污染来源:在空间分布上,流域60%以上的污染负荷分布于辽河干流流域,而辽宁中西部的浑河下游、干流下游等子流域的污染强度明显高于东部丘陵区的浑河上游、太子河流域。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白银市农业面源污染对COD和氨氮的贡献进行分析,得到农业面源污染对黄河水质影响重大,2002年农田径流中COD负荷最大占总负荷的10.6%,氨氮占49.4%。最后提出了一些防治面源污染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1.
分析非点源污染对于水污染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运用数学模型模拟是非点源污染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该文为了解犟河流域的非点源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为当地提供污染防治的研究依据,基于SWAT(soil and water asssesment tool)模型,在缺乏水文资料的犟河流域采用参数移植法进行非点源污染模拟.结果表明:可以采用参数移植法,通过上级流域的模拟得到用于犟河流域模拟的各参数.模型模拟精度评价分别为(氨氮R2=0.77,NSE=0.75;总磷R2=0.77,NSE=0.73).研究表明SWAT模型在犟河流域具有适用性,基于SWAT模型进行的非点源污染模拟的时空分布特征明显,犟河流域经过多年治理,其污染负荷量均表现出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为了防治辽河流域(吉林省部分)的畜禽养殖对环境的污染,有必要先确定流域的畜禽养殖污染负荷及其环境效应。本研究利用排泄系数法的原理,估算了该流域各县、市的畜禽养殖污染物(包括COD、氨氮、总氮、总磷)的产生量、排放量和入河量,核算出了农田畜禽粪便负荷量、氮和磷的养分平衡率。结果表明:在4 种污染物中,COD的产生量、排放量、入河量所占比例均最大,其次是总氮,再次是总磷,氨氮所占比例最小。流域农田的畜禽粪便负荷量的平均值达52.7 t.hm-2.a-1,其中伊通县的农田畜禽粪便负荷量最高,达到了污染的程度。流域中双辽市、公主岭市和伊通县的氮养分平衡率和磷养分平衡率都大于1。因此,辽河流域(吉林省部分)的畜禽养殖已对环境产生一定危害,并存在明显的环境风险,尤以公主岭市、双辽市和伊通县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3.
以福建省漳江口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分3次各选取5个水质采样点(编号FZ1、FZ2、FZ3、FZ4、FZ5)进行检测,检测参数包括DO、CODMn、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总磷、总氮、磷酸盐、油类,研究保护区不同站位水质及非点源污染状况.结果表明:流经红树林核心区的水中溶解氧DO含量增加;化学需氧量COD含量逐渐减少;无机氮(NH4-N、NO2-N、NO3-N)和PO4-P的含量均超过标准,水体呈富营养化;pH=7.44,低于7.8~8.5的标准,水体呈现酸化;油类尚未对水域造成严重影响,但FZ2的含量已接近最低标准水平.说明该区域非点源污染已经对漳江和红树林保护区水体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  相似文献   

14.
淮河沉积物总磷和重金属沿程变化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淮河沉积物中污染物的分布规律、来源及污染程度,于2014年7月沿淮河中下游设置16个采样断面,现场采样并检测沉积物中总磷(TP)质量比和重金属(As、Cu、Pb、Cd、Zn)的质量比,分析沉积物中污染物的沿程分布及来源并对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淮河中下游沿程各城市下游断面沉积物中污染物平均含量比上游断面高;污染物来源分析表明,所有污染物均受到点源污染的影响,其中TP和Cu受到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的共同影响;单因子标准指数法对沉积物磷污染评价结果表明,淮河干流沉积物环境质量受磷的污染相对较轻;对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程度分析表明,无论是单个重金属的生态危害程度还是综合生态危害程度都为轻微。  相似文献   

15.
为了降低污水中氮元素对环境的污染,利用分离培养基从污水中分离出94株单菌,对单菌进行富集,再利用鉴定培养基、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快速测定试剂盒初筛出41株硝化细菌,通过功能验证复筛出25株高效的硝化细菌.这25株硝化细菌均可将市政污水中的COD降解到40~60 mg/L,符合污水的COD一级降解标准,氨氮的降解率为70%~90%,也符合污水中氨氮的降解标准.  相似文献   

16.
厦门城市降雨径流氮磷非点源污染负荷分布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简述了城市降雨径流非点源污染的特征、影响因素和危害.在GIS技术支持下,估算了厦门岛内氮磷污染负荷的分布特征.在12mm雨量下,厦门岛城市径流的单位TN负荷量为44.09kg/km2,TP负荷为2.86kg/km2,氮磷污染主要来源于城市道路,其次为商住区与工业区,三者的TN、TP之和分别占全岛负荷的93.4%和92.0%.最后分析了厦门不同城市用地的降雨径流氮磷污染差别的原因,提出了减少城市径流污染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根据辽河吉林段内的农业面源污染特征,结合流域气候特征、土地利用结构、人口分布、化肥农药施用量、水土流失状况等基础数据,采用多因子综合评价法,对辽河吉林段面源污染强度进行了评价,并对辽河吉林段的面源污染强度进行了区划。该结果对于厘清辽河吉林段面源污染来源、判断面源污染程度以及制定流域面源污染防治规划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亚  江立文  林暾  关广禄 《江西科学》2014,32(4):472-476
利用ArcGIS10.0软件,划分了瑶湖流域的范围,并提取了土地利用类型及其面积,在流域调查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方法,按照农村与城镇生活污染(A类污染)、畜禽养殖污染(B类污染)、村镇与农业径流污染(C类污染)和水产养殖污染(D类污染)等4种污染来源,估算了瑶湖流域的非点源氮、磷污染负荷。结果表明:入湖氮、磷总负荷分别为346.3 t/a和102.8 t/a;B类污染是氮和磷污染的主要来源,其污染负荷占总负荷的比例分别为73.1%和85.3%;南昌县对B类污染的TN和TP贡献率大于青山湖区;南昌县对A类污染的TN和TP贡献率稍小于青山湖区;对于C类污染,TN贡献率大小为:水田村镇水浇地,TP贡献率大小为:村镇水田水浇地。在此分析基础上,提出了非点源N、P污染负荷控制对策。这为瑶湖流域水污染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同时也为政府制定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