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库车坳陷侏罗系砂岩组分和重矿物组合特征及其源区属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库车盆地侏罗系的岩石学特征、重矿物组合与构造演化具有一致性,构造演化是控制盆地充填过程的主要因素.受盆地两侧物源区的控制,母岩为沉积岩、高级变质以及酸性岩浆岩,重矿物组合以锆石、石榴石和磁铁矿含量最高.据不同的重矿物指数可以把侏罗系划分为三个重矿物韵律层,下部层序含有丰富的重矿物,岩屑含量较高,物源区以再旋回造山带为主,"锆石-石榴石-磁铁矿"组合,表明盆地早期演化阶段沉积区离盆地物源区相对较近;中部层序重矿物组合和母岩性质有所不同,以石榴石含量最高,为"石榴石-锆石"组合,主要母岩为盆地东北缘的高级变质岩、酸性岩浆岩和热液岩脉;中上部碎屑物源仍以盆地北部边缘再旋回造山带为主,但 南缘隆起提供物源已比较明显.重矿物组合、重矿物指数发生明显转折的层段与二级层序界面有较好的吻合,反映了盆地北缘造山带的剥蚀历史和盆地的充填过程.  相似文献   

2.
银花  张亚楠 《科技资讯》2014,12(18):242-242
青海小赛什腾铜矿床为斑岩热液叠加型铜矿床,大地构造位置处于阿尔金山南缘断裂以南,柴达木盆地北缘阿木尼克山—小赛什腾山残山断褶带南缘西端,NW向柴北缘深断裂在控岩控矿上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基于详细的野外工作,从矿床地质特征、矿床的行程构造环境、成矿条件及主要控矿因素,探讨了矿床的成矿机理,在此基础上建立矿床的找矿模式,以指导找矿。  相似文献   

3.
通过岩芯观察、砂岩骨架组分、重矿物类型与组合特征、ZTR指数变化趋势等方法,对阿尔金斜坡古近纪路乐河组物源体系进行系统研究并恢复了母岩区性质.结果表明:路乐河组沉积时,阿尔金斜坡东段发育3大物源体系,自西向东依次为①月牙山物源,母岩主要为中性岩浆岩和变质岩,其次为酸性岩浆岩;②红三旱一号物源,母岩主要为中性岩浆岩,其次为酸性岩浆岩和变质岩;③鄂博梁物源,母岩主要为中性岩浆岩和酸性岩浆岩,其次为变质岩.其中红三旱一号物源分为两支,一支经红三旱一号Ⅰ高点主体向西南方向流入尖顶山地区,另一支经牛鼻子梁西口主体向东南方向流入碱山以北地区.  相似文献   

4.
沉积物中重矿物的分布受物源区、构造抬升与剥蚀作用、古地貌以及古气候、古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可将重矿物的研究应用于物源、沉积环境的分析。通过对川东南-湘西地区下志留统小河坝组砂岩重矿物的相关分析,提出川东南与湘西地区小河坝组砂岩的物源方向不同,川东南小河坝组砂岩的物源方向为由南东到北西,即来源于雪峰山隆起的南西段;湘西小河坝组砂岩的物源方向为由东北到西南,即来自雪峰山隆起的北东段。重矿物组合表明川东南地区的物源主要由古老的沉积岩再旋回沉积物、基性-超基性侵入岩体和中基性喷出岩构成;湘西地区的物源主要为更老的沉积岩及其所夹少量中基性喷出岩,总体形成于稳定物源的构造沉积环境。砂岩中的指相重矿物黄铁矿和赤(褐)铁矿特征及其分布反映了小河坝组砂岩沉积期靠近黔中隆起和雪峰山隆起为水体较浅的氧化环境,而在川东南存在南川和秀山-沿河2个深坳区,为深水还原环境。  相似文献   

5.
由于博格达山与周缘沉积盆地盆山关系复杂,准噶尔盆地东南缘博格达地区盆山分异过程长期以来是一个倍受争议的研究课题。通过地震剖面解释和碎屑重矿物含量、组合特征等综合研究,探讨博格达山侏罗纪隆升过程。结果表明:地震剖面能够直接反映研究区地下地质构造特征,研究区地震剖面中地层间不整合接触关系和厚度变化趋势分析显示,博格达山于中晚侏罗世发生过一期重要隆升运动。沉积重矿物记录了盆山分异的全部过程,为精细研究中晚侏罗世盆山分异过程提供技术方法,研究区沉积重矿物含量变化、组合特征以及特征指数(ZTR)等分析表明,早-中侏罗世博格达地区盆山结构相对稳定,中侏罗世晚期头屯河期(J_(2t))开始发生盆山分异,不稳定重矿物含量增加,重矿物组合类型改变,同时ZTR指数等值曲线指向也发生转变,此时博格达地区由前期的汇水中心转为造山带,并且隆升剥蚀为周缘地区提供物源。结合剖面中构造特征分析成果,认为博格达地区中晚侏罗世盆山分异作用发生在头屯河期(J_(2t))。  相似文献   

6.
利用岩心、岩石薄片、岩矿测试和测井等资料 ,对柴达木盆地尕斯断陷古近系新近系的沉积演化和储集体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该区古近系新近系下干柴沟组至下油砂山组发育了 4个三角洲沉积体 ,其前端或侧缘有碳酸盐岩的灰坪、云灰坪、藻丘和滩沉积。古近系新近系沉积在时间上均构成下部的退积型沉积序列和上部的进积型沉积序列。各地区发生进积与退积转换的时期不同 ,并且这种不同在沉积岩性的组合特征上有所反映。祁漫塔格和七个泉阿哈堤物源区的区域构造活动从下干柴组上段 (E23 )中期就开始加强 ,使得来自这两个物源区的进积沉积层序发育时期长 ,砂岩至砂砾岩的粗碎屑岩从E23 中期开始就明显增加 ,而相对高的湖平面期的细沉积物不甚发育 ;索尔库里干柴沟物源区的区域构造活动从下油砂山组 (N12 )早期才开始加强 ,使得来自该物源的进积层序发育时期短 ,砂岩至砂砾岩的粗碎屑岩于上油砂山组 (N22 )时期开始发育 ,而相对高的湖平面期的细沉积物十分发育 ;阿拉尔物源区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7.
柴达木盆地北缘第三系沉积体系演化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柴达木盆地北缘第三系的地质背景和构造演化,结合野外露头、岩心、测井解释和地震相特征,研究了沉积相的纵横分布特征并建立了柴北缘第三系沉积体系演化模式。结果表明:盆地边缘的马北、马西和平台地区一带主要以冲积扇和辫状河沉积为主,靠近湖盆中心的南八仙、冷湖Ⅵ号和Ⅶ号、鄂博梁等地区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或前缘相带。路乐河组(E1+2)冲积扇较为发育,辫状河相对发育;下干柴沟组(E3)主要发育辫状河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下干柴沟组下段(E13)到下干柴沟组上段(E23)是一个辫状河向辫状河三角洲演化的水进沉积序列;上干柴沟组(N1)和油砂山组(N2)发生进一步湖侵,湖盆扩张,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与滨浅湖的交互沉积。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柴北缘古近纪—新近纪从物源区向盆地中心发育的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模式,并探讨了沉积体系演化过程及其油气意义。  相似文献   

8.
沉积物中碎屑组分与重矿物的分布受物源区母岩性质、构造抬升与剥蚀作用及古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通过研究渤海湾盆地辽西凹陷沙河街组断陷湖盆内部低凸起带物源区特征,及其对凹陷内部沉积体系的影响,依据砂岩碎屑组分及重矿物聚类分析识别母岩类型、颗粒表面结构分析推测搬运距离、稳定系数分析判定物源方向的研究思路,综合分析研究区内碎屑组分及重矿物数据的统计特征,认为母岩类型主要为岩浆岩和少量变质岩,分别对应于西部燕山隆起主物源、东部辽西低凸起南部隆起区次物源和北部隆起区弱物源。西部物源主要控制辽西凹陷的缓坡区沉积,东部物源的影响范围局限在辽西低凸起的陡坡带,北部物源对区内沉积的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9.
运用构造解析、断层封闭性分析方法,通过剖析断裂系统特征、断裂带结构及其封闭性、断裂上下盘油气成藏条件的差异对柴达木盆地北缘浅层滑脱断裂下盘油气富集规律及成藏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柴北缘发育深层基底断裂和浅层滑脱断裂两大断裂系统,目前所发现的6个浅层油气藏均位于滑脱断裂下盘;浅层滑脱断裂带垂向渗透性的分带特征是导致断裂上下盘油气运聚成藏巨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滑脱断裂中致密带阻止了深层油源向滑脱断裂上盘圈闭的运移,而滑脱断裂下渗透带为深层油源至下盘圈闭的油气运移通道;存在南八仙-冷湖五号型、冷湖七号-葫芦山型、鄂博梁-鸭湖型和可能存在型4种滑脱断裂下盘聚油成藏模式;有油源断裂沟通的滑脱断裂下盘圈闭是柴达木盆地北缘勘探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0.
琼东南盆地新近系重矿物分布特征及其物源指示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ZTR指数和Q型聚类分析对琼东南盆地新近系的重矿物资料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水动力条件对重矿物分布影响较小,而且琼东南盆地新近纪构造活动微弱,因此,重矿物的分布特征主要受物源控制;三亚组和梅山组沉积时期的物源供给特征基本一致,主要为海南岛物源,并受到松南一宝岛凹陷一带的局部基性火山活动影响;黄流组沉积时期,海南岛物源供给增强,同时,乐东凹陷受到红河物源的影响;莺歌海组沉积时期,盆地的物源供给体系变得更加复杂,局部的火山作用消失,盆地北部仍以海南岛物源为主,而西部的崖南凹陷和乐东凹陷分别受到莺西物源和红河物源的影响,其母岩类型均为高级变质岩类.  相似文献   

11.
综合岩石学特征、砂岩碎屑组分特征、重矿物组合特征和锆石U-Pb年代学特征, 探讨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新近系沙湾组沙一段的沉积特征和物源演化过程。结果表明, 车排子凸起存在南北双物源体系, 沙一段以粗碎屑沉积为主。在一砂组沉积阶段, 扎依尔山为北部物源区, 发育小规模扇三角洲沉积; 中天山及北天山造山带为南部物源区, 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在二砂组沉积阶段, 中天山供给减弱, 北天山供给加强, 盆地水体加深, 南部辫状河三角洲前端分布小型滨浅湖滩坝。南部物源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受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的远程影响, 天山在新生代中新世中期经历强烈的挤压和抬升过程, 造成北天山隆升, 为车排子凸起提供物源。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位于华北克拉通盆地的西南部,其形成演化和沉积过程与华北克拉通南侧秦岭造山带的活动有紧密的联系.晚古生代沉积的物源特征能够帮助提取关于秦岭造山带的演化信息.基于对鄂尔多斯盆地南缘澄城和韩城2条出露本溪组-石千峰组的剖面岩石学特征的详细研究,从岩石性质、碎屑特征、重矿物组合和碎屑组分的Dickinson三角图解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获得了鄂尔多斯盆地南缘晚古生代物源的详细信息,并揭示了秦岭造山带北部晚古生代的演化过程.研究表明,本溪组-太原组的物源为秦岭造山带中的华北板块南缘带;山西组-石千峰组的物源来自于北秦岭构造带,物源区有向南迁移的特征.晚泥盆-晚石炭世商丹带的点接触初始碰撞造成华北板块南缘发生抬升,早二叠世秦岭造山带进入面接触碰撞阶段,造成北秦岭弧后盆地和岛弧带依次发生隆升,成为鄂尔多斯南缘沉积区的主要物源供给区.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自东向西剪刀状的碰撞,造成鄂尔多斯南缘沉积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的古流向由南东-北西方向朝南西-北东方向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云南巧家盆地第四纪河流沉积和重矿物特征的研究,探讨金沙江下游巧家段水系的发展和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6 Ma B.P.之前巧家盆地开启后,古金沙江巧家段南流水系也随之形成,并在盆地内发育了至少3期河流沉积,当时为宽阔的辫状河沉积环境,物源区位于巧家以北至四川西昌-昭觉一带的黑水河和西溪河流域,河流将玄武岩、灰岩、砂岩等砂砾携带至盆地中堆积,重矿物组合为锆石-绿帘石-金红石-电气石-角闪石-磷灰石;在0.5 Ma B.P.之前,由于云南高原的隆升使得古金沙江巧家段水系南流受阻,并在古水系支流的溯源侵蚀下被袭夺,造成巧家河段的倒转北流,金沙江贯通,巧家段水系物源区发生巨大变化,河流开始将金沙江中上游流域的板岩、千枚岩、片岩以及石英岩等砂砾带至盆地,重矿物类型中也开始出现石榴子石,在构造活跃期河流不断向西迁移并进行下切,形成了金沙江4级阶地。巧家盆地河流沉积与重矿物特征及相关年代的研究显示,巧家段水系的袭夺倒流,金沙江的贯通应发生于0.5 Ma B.P.之前。  相似文献   

14.
柴达木东北部晚石炭世盆山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地球化学、碎屑锆石测试资料和大地构造学理论,对石灰沟剖面克鲁克组碎屑岩物源区性质及构造属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柴达木东北部地区晚石炭世盆地类型为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物源区岩石组合以中酸性岩浆岩为主,缺少基性物质的加入,也不存在明显的沉积再旋回;克鲁克组碎屑岩物源区主要由古老基底组成,但包含一定加里东期物质,柴北缘构造带依旧是碎屑物质来源之一;晚石炭世海侵及盆地沉降受北侧宗务隆晚古生代裂陷海槽控制,碎屑物质来源于南侧柴北缘加里东造山带,呈"南山-北海"的盆山格局,盆地内部充填海相沉积建造;柴北缘古生代造山带剥蚀开始于约430 Ma前,存在时间下限不晚于晚石炭世,早期主要发生岛弧岩浆岩的剥蚀,晚期则主要发生古老基底的剥蚀。  相似文献   

15.
综合利用野外露头剖面、钻井剖面、岩心以及测井、地震等多种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的定量岩相古地理研究方法,以三级层序为单元对柴达木盆地古近系沉积相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古近系发育冲积扇、辫状河、洪泛平原、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和浊积扇7种沉积相类型;受盆地构造演化作用的控制,柴达木盆地古近系沉积经历了水体由浅变深的演化过程;阿尔金山西段的山前陡坡带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浊积扇-湖泊沉积体系,阿尔金山中段的山前缓坡带主要发育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柴北缘及柴东地区主要发育辫状河-洪泛平原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16.
柴达木盆地中新世中期以来构造的运动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柴达木盆地是位于青藏高原内部的山间盆地,盆地新生代的变形受到两侧山体隆升的主导.通过贯穿盆地地震剖面的精细构造解释和分析,依据生长地层的结构,我们认为自中新世中期以来昆仑山前冲断楔体以平均4.7 mm/a的速度向盆地逆冲,导致盆地南斜坡向昆仑山方向仰冲;这为东昆仑山北麓出露的倾向北向南逆冲的多条断层和盆地南部向南逆冲的断层控制的断层相关褶皱作用所证实.盆地北部祁连山前冲断楔体向盆地方向逆冲,导致盆地北部向北逆冲的断层在地表形成北翼陡、南翼缓的断层相关褶皱背斜,向北逆冲的断层在盆地东部局部位置出露地表.昆仑山前冲断楔体和祁连山前冲断楔体的楔顶已经相向冲断至盆地中部,并造成第四系的变形.  相似文献   

17.
Coesite in eclogite from the North Qaidam Mountains and its implications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Zhang  JianXin  Meng  FanCong  Li  JinPing  Mattinson  C.G. 《科学通报(英文版)》2009,54(6):1105-1110
Coesite provides direct evidence for ultrahigh pressure metamorphism. Although coesite has been found as inclusions in zircon in paragneiss of the north Qaidam Mountains, it has never been identified in eclogite. In this contribution, based on petrographic observations and in situ Raman microprobe spectroscopy, coesite was identified as inclusions in garnet of eclogite from the Aercituoshan, Dulan UHP metamorphic unit, north Qaidam Mountains. Coesite is partly replaced by quartz, showing a pali-sade texture.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n coesite in eclogite from the north Qaidam Mountains, and is also supported by garnet-omphacite-phengite geothermobarometry (2.7―3.25 GPa, 670―730℃). Coesite and its pseudomorphs have not been found in eclogites and associated rocks of other units of the north Qaidam Mountains. Further studies are required to confirm if all metamorphic units in the north Qaidam Mountains underwent the ultrahigh-pressure metamorphism.  相似文献   

18.
探讨川西拗陷中段上侏罗统蓬莱镇组物源问题。采用地球化学示踪方法,通过岩石薄片、痕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等综合分析,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蓬莱镇组源区背景属性和物源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蓬莱镇组砂岩碎屑组分以石英为主,其次是长石及各种岩屑;REE配分模式与大陆上地壳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基本一致,轻稀土元素富集,Eu负异常较为明显。其源区的构造环境是从海相过渡到陆相,最后演化成复杂的源区。川西拗陷中段蓬莱镇组有龙门山、大巴山-米仓山多个物源区,北部的主要物源区为大巴山-米仓山,南部的物源区为龙门山,中部则为混源区。  相似文献   

19.
柴达木盆地北缘马海东地区新揭示了路乐河组。为明确其沉积相类型及有利的储集相带,通过野外和岩心沉积构造的观察、粒度分析、测井相分析等方法系统研究了路乐河组的沉积特征,分析了沉积充填规律,建立了沉积相模式。研究表明,柴达木盆地北缘路乐河组广泛发育冲积扇相沉积,自盆缘向盆内依次发育扇根-扇中-扇缘沉积。路乐河组填平补齐,以北东方向的祁连山为物源区的冲积扇向盆内的马北古凸起超覆,控制了柴北缘中段的地层展布和沉积演化规律。马海东地区发育3个砂层组,处于冲积扇的扇中-扇缘亚相,发育河道充填和漫流沉积微相。扇中河道充填、漫流沉积以及扇缘河道充填沉积是较为有利的储集相带。  相似文献   

20.
柴达木盆地北缘下、中侏罗统古地理及盆地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后期改造强烈,地层赋存复杂,从地面露头、钻井、地震等资料入手,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对下、中侏罗统岩相古地理进行了定量研究.认为早中、侏罗世时期该区主要发育湖泊相,以滨浅湖-半深湖相为主;现今下、中侏罗统的分布范围并不代表其原始沉积盆地的边界,原始沉积盆地的北边界在南祁连山边界大断裂附近;北缘早、中侏罗世时期为伸展断陷盆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