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青东煤矿814工作面为该矿81采区首采面,该面位于采区中部.东、西均为81采区边界,下部为采区大巷与工广煤柱相邻。工作面标高-484—569m,走向长平均218m,倾斜长平均89m:煤层均厚2.7m,赋存不稳定,局部煤岩层起伏变化较大;煤层倾角平均18°,局部高达27°,煤岩层倾向为30°-40°;工作面揭露I、Ⅱ两处不可采区,煤厚为0.2—0.7m。  相似文献   

2.
朱庄煤矿是一座生产能力2.2Mt/a的大型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发生突水的3628综采工作面位于Ⅲ62采区中下部,开采煤层为山西组6煤层,含煤地层之下为太原群灰岩。工作面走向长860m,倾斜宽115~192m,煤层倾角5~9°,厚度2.6m左右,机巷、风巷底板标高分别为-356~-378m、-350~-373m,里高外低。  相似文献   

3.
赵魁伟 《科技信息》2010,(27):395-395
鹤煤集团(公司)五矿位于鹤壁矿区中部,58年建井,60年投产设计能力为45万吨/年,2007年核实生产能力为35万吨/年。井田煤系地层走向在30°~150°之间。开采二迭系山西组二1煤层,煤厚平均8.0m,煤层倾角一般为8°-30°,煤层结构简单,属稳定特厚煤层。煤层伪顶为黑色泥岩及深灰色砂质泥岩,直接顶为深灰色砂质泥岩。该矿自建矿以来,本井田内先后发生18次突水,突水量大于60m3/h的有10次,其中O2灰岩一次(邻近小煤矿井田边界断层),C3L8灰岩层8次,二1煤顶板砂岩1次。O2灰岩最大突水量13507m3/h,C3L8灰岩最大突水量1210 m3/h,二1煤层顶板砂岩最大突水量80 m3/h。由此可见O2、C3L2、C3L8、S10含水层是构成本区开采二1煤层的主要充水水源。  相似文献   

4.
一、概述 淮南矿业集团谢一矿4271B10工作面南起IV线以南133 m,北至Ⅲ-Ⅳ线以南10 m,上限标高-601 m,下限标高-654 m.该工作面走向长330 m,倾斜长110~200m,平均长150 m;煤厚0.7~1.8 m,平均厚1.3 m;煤层倾角7°~28°,平均21°.该工作面上段B10煤层为薄煤区未回采,其上覆B11b煤层Ⅲ-Ⅳ线以北已回采,Ⅲ-Ⅳ线以南未回采.  相似文献   

5.
张勇 《安徽科技》2012,(8):41-42
一、引言涡北煤矿8104工作面为近距离煤层合并开采,双倾斜大倾角。煤层平均倾角30°,平均仰采角度30°;“三软”特厚,82煤平均厚2.92m,f=0.2;81煤平均厚3.98m,f=0.3,煤层松软;两层煤之间夹矸平均厚1.4m,岩性为泥岩;直接顶平均厚度1.89m,泥质页岩;工作面老顶平均厚度31.18m.岩性为硅、铁质胶结砂岩。  相似文献   

6.
煤矿上行开采覆岩运动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有效开采煤炭资源,具有3层可采煤层的煤矿拟采用上行开采方法,通过相似模拟实验及数值模拟计算,得出5-2煤开采后覆岩运动规律,结合"三带"判别法、比值法、围岩平衡法等理论分析得到冒落带高度是6倍采高18 m,裂隙带高度是18倍采高54 m,4-2煤顶底板岩层最大裂隙10 cm,裂隙在下沉带盆底闭合,得出该矿4-2煤上行开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针对深部矿井煤与瓦斯突出严重现象,以平煤十矿己15.16-24130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与相似材料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深埋藏近距离煤层群下保护层开采条件下,被保护层应力分布规律和膨胀变形量,对卸压保护范围及保护层开采可行性进行研究.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卸压保护范围走向为10~692 m,倾向为4~150 m,走向卸压角为63°~68°,倾向卸压角为72°~78°,最大膨胀变形率可达1.13%.相似材料模拟显示最大膨胀变形率为1.91%,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一致,卸压效果显著,下保护层开采可行.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煤矿顶煤冒放性,基于长青煤矿6#煤层煤岩物理力学参数,利用通用离散元程序(UDEC)建立工作面走向数值计算模型,分析工作面推进距离对顶煤冒放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工作面的推进,顶煤屈服破碎高度增加,破碎、垮落范围增大。当工作面推进20 m时顶煤破坏范围和破坏形状趋于稳定,屈服破坏高度达到峰值9 m。由此,煤层冒放性较好,可以采用一次采全高综采放顶煤开采方法。该研究为长青煤矿6#煤层放顶煤开采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新安煤矿16煤导水裂隙带高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新安煤矿开采技术和水文地质条件,以岩石力学实验资料为基础,分别采用"三下开采规程"法、类比法、经验公式法和数值模拟法对新安煤矿16煤开采导水裂隙带高度进行综合对比研究。计算结果表明:数值模拟法可对裂隙带发育高度直观显示,并和最终确定的导水裂隙带高度一致;综合确定新安煤矿16煤的最大导水裂隙带高度为30m,防水煤柱高度35.5m,为确定16煤合理开采上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急倾斜煤层采空区结构特征GPR探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倾斜煤岩体结构和地质缺陷具有隐蔽性。历史性无序开采形成的采空区分布的不规则性严重影响安全开采。以神新小红沟煤矿急倾斜煤层开采区域空区分布规律预测与参数确定为目标。通过理论分析、GPR地面与地下立体联合探测,分析了+522水平B3和B6开采扰动范围内采空区结构特征。+522水平距五一煤矿巷道垂直距离约为35.0~35.5 m.B3巷1 214~1 232m范围内空区覆岩破坏严重,多处出现破碎区。空区下部近似椭圆,上部似半椭球体结构,且空区已联通。1 232~1 250 m范围空区及覆岩破坏严重,局部区域积水量大,为现场开采设计与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张结如 《安徽科技》2014,(11):49-50
朱庄煤矿是一座生产能力2.2百万吨/年的大型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极复杂型。发生突水的Ⅲ631综采工作面位于Ⅲ63采区上部,为该采区右翼首采面。开采煤层为山西组6煤层,含煤地层之下为太原群灰岩。工作面走向长412.5m,倾斜宽180m。煤层倾角16~18°,煤层厚度平均2.8m。  相似文献   

12.
浅谈瞬变电磁法在煤矿探测底板含水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良庄煤矿是1954年开采得老矿,随着矿井开采时间不断延长,资源枯竭成为制约煤矿发展得主要障碍,为了延长矿井的寿命,自2004年良庄煤矿开始回采十五层煤。十五层煤底板下距徐家庄灰岩深度平均23m,距奥陶系灰岩65m,根据邻近的水文观测孔资料分析,徐家庄灰岩水位在-300米、奥陶系灰岩水位在±0米,十五层煤得开采受徐、奥灰突水威胁。因此工作面开采前,必须对工作面底板主要含水岩层(徐灰、奥灰)的含水性进行探测,为工作面得安全开采提供可靠依据。煤矿底板富水性探测的方法有很多种,矿井瞬变电磁法探测是将成熟的地面瞬变电磁法应用于煤矿井下,在良庄煤矿是一种尝试,2004年8月矿井瞬变电磁作为一种新技术,在良庄煤矿东21513工作面回风巷,首次使用矿井瞬变电磁法探测工作面底板富水构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矿井瞬变电磁被广泛应用于后组煤工作面底板富水构造探测。  相似文献   

13.
根据煤层赋存倾角的不同,我国将煤层划分为缓倾斜煤层(0°-25。1(其中0°-8。称近水平煤层)、倾斜煤层(25°-45°)和急倾斜煤层(45°-90°)。大倾角煤层至今没有确切公认的定义,大多数说法是指埋藏倾角大于35°~55°的煤层,35°是冒落矸石的自然安息角。根据赋存厚度的不同,我国将煤层划分为薄煤层(≤1.3m)、中厚煤层(131-3.5m)和厚煤层(≥3.5m)。目前,实际开采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张文俊 《甘肃科技》2011,27(12):61-63
通过对倾角45°左右,厚度12.5-23m煤层条件下采用走向长壁综放开采支护系统稳定性的理论分析,提出了临界倾倒角的概念并建立了相关的数学模型。通过实践总结出了在动态、静态情况下防止急-倾斜厚煤层走向长壁综放工作面支护系统失稳的开采技术及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防砂煤岩柱开采是否可行,以皖北某煤矿的地质资料和工作面概况为基础,通过理论计算垮落带高度、保护层厚度以及安全防砂煤岩柱最大高度,并运用FLAC 3D软件对煤岩柱合理留设的大小进行科学研究。结果表明:参照规范,当覆岩为软弱型和中硬型时,垮落带分别为9.59 m、14.17 m,保护层厚度分别是10.4 m、15.6 m,安全防砂煤岩柱的最大高度为29.77 m。覆岩产生的竖向应力、位移以及剪切应力均在安全开采的范围之内,煤矿开采是合理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正>位于钱营孜煤矿西南部的西三采区,煤层厚度一般见煤点的厚度均在2~3m以上,全区可采。走向以NE为主,倾向以SE为主,倾角为5°~30°,可采储量1300万吨。目前正在掘进的轨道下山、回风下山全长1161m,巷道断面净宽4.5m、净高3.65m,平均坡度17°左右,两巷道均已下山掘进270m。受地质条件所限,如果西三采区采用传统的辅助大绞车运输,在安全和效率上都  相似文献   

17.
正青东煤矿814工作面为该矿81采区首采面,该面位于采区中部,东、西均为81采区边界,下部为采区大巷与工广煤柱相邻。工作面标高-484~-569m,走向长平均218m,倾斜长平均89m;煤层均厚2.7m,赋存不稳定,局部煤岩层起伏变化较大;煤层倾角平均18°,局部高达27°,煤岩层倾向为30°~40°;工作面揭露Ⅰ、Ⅱ两处不可采区,煤厚为0.2~0.7m。814综采工作面伪顶为均厚0.3m的炭质泥岩,直接顶为均厚1.0m的泥岩,老顶为均厚15m的细砂岩;直接底为均厚  相似文献   

18.
李建 《安徽科技》2013,(7):50-52
一、矿井概况五沟煤矿位于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境内,属临涣矿区,设计生产能力60万吨/年,井田面积21.6km2。目前回采二叠系山西组10煤层,平均煤厚3.86m。由于主采煤层上方覆盖273m左右的厚松散含水层,对煤系地层进行间接渗透补给,给浅部煤层的安全开采构成了一定的威胁。矿井初步设计时,设计开采上限为-330m水平,留设80~100m的防水煤岩柱,压煤3664.4万吨。为进一步积累10煤  相似文献   

19.
一、工作面概况 淮南矿业集团新庄孜煤矿63106工作面位于该矿南部六三采区,与谢一矿毗邻,所采煤层为B6煤.煤层厚度为4.8m,倾角为33°(南缓北陡);工作面走向长450m,倾向长135m;煤层结构较为复杂,可分为B6顶、B6底、B6小3个分层,每一分层中又有数层不稳定的砂质泥岩夹矸.  相似文献   

20.
煤矿断层构造对开采条件、瓦斯突出、矿井突水等均有显著影响.根据勘探和开采资料,分析口孜东井田13-1#煤小断层的发育特征;依据分形几何理论和相似维求测原理,对13-1#煤层顶板构造进行分形研究.结果表明:该煤层顶板小断层多分布于大断层两侧;走向以NE向和近NS向为主,断层倾角较大,多为60° ~70°,且变化较小;依据分维值,煤层顸板断裂构造划分为复杂区、中等区、简单区三种类型,构造复杂区多位于大断层两侧附近,简单区多处于距大断层较远的区域.该研究对煤层开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