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潘祖梁 《科学通报》1989,34(2):158-158
1986)研究该方程的行波解,得到了具有确定速度的Kink孤立子,认为这是与线性模型的重要区別。本文研究方程(1)的Lie点对称性,一般的相似解及Painlevé性质。  相似文献   

2.
孤立子(Soliton)及与其相关的散射反演方法的发现,构成近年来应用数学的一大进展。孤立子解的存在性与方程具有无穷多个守恒律这一性质密切相关,但迄今尚无一个准则可以判断一个方程有否无穷多个守恒律。本文目的在于构造一类具无穷多个守恒律的非线性演化  相似文献   

3.
林机 《科学通报》1997,42(1):31-33
近30年来,由于孤立子现象在物理学的几乎所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孤立子的理论、实验和应用研究成为一个重要的热门研究课题.孤立子的直接宏观观察是人们一直感兴趣的重要问题.自从1984年吴君汝等在振动台上观察到了狭长槽内非传播流体孤子以来,振动台上的非线性体系的宏观实验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验场所.宏观“单原子”格点体系的各种激发为Denardo等所观察到.文献[5]给出了受参数激励的颗粒体系中的局域结构.在微观系统,对双原子非线性格点系的研究揭示了更丰富的孤子结构.相应的参数激励下宏观双原子格点体系的各种模式也被观察到.  相似文献   

4.
谢懿 《世界科学》2004,(5):24-24
褐矮星质量太小不能成为恒星,但是按照传统的分类也不能将其分类为行星,它们一般都是孤立的。不过褐矮星同时具有恒星和行星的一些特征,而且它们的质量也处于行星和恒星之间(从10个木星质量到75个木星质量不等)。尽管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褐矮星可能掌握着恒星和行星形成的线索。过去的5年时间里在太阳系附近以及在年轻的星团中发现了几百颗褐矮星,由此天学家对它们的起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虽然美国的《先驱者号》和《旅行者号》行星际探测器获得了木星大红斑的详细资料,但是,还不能完全解释大红斑的性质。专家们认为大红斑是木星大气里存在了很长时间的巨大气旋(反气旋)。五十年中的地面观测,红斑大小和它的位置的纬度实际上没有变化,但有着每年大约20°的经向位移,推测它已存在100~1000年。然而,如果按照这种模型,就必须假定红斑是一种独特的构成,与木星大气中的别的现象,如很多只存在几个月的白斑,不具有任何共同之处。红斑的能量来源不清楚。直至现在,还不能说明它的产生原因、在木星上的位置、经向位移和别的一系列观测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现     
最冷酷的恒星一个由法国和加拿大天文学家组成的国际天文小组最近观测到了最冷的褐矮星。这颗褐矮星被命名为CFBDS0059,它的温度大约为350℃,体积大约是木星的15倍~30倍,而木星是太阳系里最大的行星。  相似文献   

7.
张鹏 《科学通报》1990,35(24):1855-1855
一、引言与结果 非线性波动中的孤子现象日益受到物理学家和数学家的重视,并在高能物理、等离子体物理、非线性光学等领域中,解释和揭示了许多物理现象,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所谓的严格孤子是指具有下面二种性质的非线性波动:(1)空间有限的非色散波,即在传播中保持波形、速度不变的孤立波(这往往就被人们称为孤子);(2)这样的孤立波在非线性相互作用——“碰撞”之后  相似文献   

8.
汪荣泰 《科学通报》1985,30(22):1693-1693
近年来,在粒子物理和凝聚态物理中,人们注意到费米子体系与特定的背景外场相耦合会导致带分数费米子数的量子态的存在。研究表明这一分数化现象与背景外场的拓扑性质存在密切的联系,特别当体系不具有电荷共轭对称时,这种联系更为复杂。本文尝试从Levinson定理出发采用格林函数方法来建立在电荷共轭对称破缺的情况下,分数荷与背景外场拓扑性质间的联系,并由此推导了一维孤立子和三维磁单极诱导的分数费米数的一般表达  相似文献   

9.
木星新卫星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一位学生在工作中发现了木星的又一颗卫星.这是已确认的木星第14颗卫星,它是在“旅行者”2号于1979年7月8日所拍摄的木星环的照片上被发现的,当时该飞行器离木星约为128万公里. 这颗木星新卫星绕木星运行的轨道正好处在木星环的外缘,离木星云层顶约57800公里,轨道面和木星环面重合,绕木星运行的周期为7小时8分钟,轨道运行的线速度达每秒30公里,为太阳系中已知卫星速度之冠. 初步估计它的直径约为20~40公里.由于它的反照率只有大约0.05,故它的表面不可能由冰构成.  相似文献   

10.
张友金 《科学通报》1993,38(18):1636-1636
我们知道自对偶 Yang-Mills(SDYM)方程具有无穷多对称,这些对称构成某类无穷维李代数,这一性质正好是几乎所有已知的1+1维可积演化方程(孤立子方程)所共有的,它已成为人们判別演化方程可积性的有力依据;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 SDYM 方程具有可积性.近年来人们发现一些典型的孤立于方程如 KdV 方程、非线性薛定谔(NLS)方程、Toda  相似文献   

11.
《科学之友》2008,(6):13
一个由法国和加拿大天文学家组成的国际天文小组最近观测到了最冷的褐矮星。这颗褐矮星被命名为CFBDS0059,它的温度大约为350℃,体积大约是木星的15倍-30倍,而木星是太阳系里最大的行星。CFBDS0059距太阳系约40光年,不绕任何恒星运行,是恒星和巨行星之间的一种天体,体积通常不到木星体积的70倍。  相似文献   

12.
通常认为,行星本身不发光而只是反射太阳光,其能源主要来自太阳的辐射。近来有文章说,根据观测资料,木星向外辐射的能量多于从太阳接收到的能量,就是说,木星有内部能源。今年3月9日,中国  相似文献   

13.
田畴 《科学通报》1995,40(4):297-297
著名的(?)cklund定理给出了由一个负常曲率曲面生成一族具有相同负常数曲率的曲面的方法,这就是所谓的Backund变换.随着孤立子方程的研究和发展,B(?)cklund变换已成为求解孤立子方程的一个重要方法.同时,对B(?)cklund定理的几何内容的推广和发展,也受到一些几何学家的重视.本文将B(?)cklund定理推广到三维欧氏空间E~3中Gauss曲率K和平均曲率H满足关系:  相似文献   

14.
郭柏灵 《科学通报》1981,26(15):897-897
一 在文献[1]中提出了一类由数量场形成的三维孤立于问题,指出了这类非拓扑性孤立子解存在的必要条件,建立了依量子力学稳定性的一般定理,并对特殊问题给出了数值结果。在文献[2]中将此问题推广到具有非Abel内部对称性的情况。正如在文献[3]中指出,文献[1]中研究的方程组为  相似文献   

15.
本期刊登两篇数学方面的综述性文章。《微分几何的应用》一文介绍了微分几何在其他科学、其他数学分支及生产实际中的应用,值得有关科研工作者的重视。文中关于微分几何在孤立子理论中的应用一段,与为了纪念孤立波发现人罗素逝世一百周年而写的《孤立子及其数学理论》一文相呼应,可配合阅读。  相似文献   

16.
木星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其比例类似太阳大气。在木星中心则有一个主要由铁和硅构成的固体核(那里的温度可达30 000°K),这个核心称木星核。核的外面是以氢为主要元素组成的厚层,称为木星幔。它又分为两层:第一层压力达300万个大气压以上,温度为11 000°K。高温高压使氢分子离解为独立的原子,高压又使氢处于液态金属氢状态。这一层从核向外延伸到46 000千米处;第二层延伸到70 000千米处,由液态分子氢构成。大气在这层之上再延伸1 000千米,直到云层。“根据木星的结构特点,我们可将木星具有岩体结构的木卫一劈开,将其中心挖空,制成一个口径为3 600  相似文献   

17.
木卫一是木星——太阳系各大行星中火山最活跃行星的一颗卫星,其大小虽与我们地球的卫星——月球盖不多,但它是地狱的真正化身:其赭黄色地表不是别的,而是从火山中喷发出来的硫及其硫化物,喷发时可高达上百千米.这颗不起眼的小天体为何如此大量又如此猛烈地喷发硫化物?问题全在于巨大的木星对木卫一的潮汐作用(万有引力)使木卫一地下深处加热到惊人的温度.未卫一的火山喷发是1979年"探险者"号探测器飞过木星系时所发现的,现在科学家们又通过"伽利略"号探测器拍摄到大量详细照片,从这些照片上可清楚地看到未卫一上的平原、峡谷和火山口,整个地形犹如被火  相似文献   

18.
木星新探索     
木星是太阳系中第五颗行星,离太阳的平均距离是7亿7千8百万公里,次于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木星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318倍,半径是地球半径的11倍;木星是太阳系里最大的一颗行星。木星有很多奇怪的现象,长期来使人迷惑不解。它的外层温度低到零下一百多度,但大气却会产生猛烈的扰动,木星上有一个椭圆的大红斑,自1660年发现以来,形状和大小没有多大改变,颜色和亮度却常  相似文献   

19.
1994年,太阳系里的一颗彗星被木星轨道抓住后就一直绕着木星转,轨道则不断衰减.当木星引力大过彗星自己抓住自己的引力时,便把彗星拉成碎片.这些碎片有的继续绕着木星转,有的落到木星上,最大一个碎片坠落打出的疤痕,直好几个月的时间都出现在木星表面上.  相似文献   

20.
谜环     
伽利略是历史上著名的意大利天文学家,他曾有过许多重大的天文发现。他用很原始的自制望远镜,发现了环绕木星运行的那些新世界——木星的一系列卫星,观测了太阳被木星覆盖时所形成的“掩星” 现象;还探索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