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玩笑》是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第一部小说。独特而高超的叙事技巧是这部小说的成功之处,而其精湛的叙事技巧主要体现在“叙述自我”与“经验自我”的交替、多角度第一人称内视角以及叙述视角的越界现象等三方面。  相似文献   

2.
《在细雨中呼喊》是凝聚了余华复杂叙事技巧的小说。小说呈现了四种叙事视角,叙事视角之间的变化和叙事视角内部的调整,对作品内容、意蕴、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并决定了小说的叙述特征。  相似文献   

3.
弗.司.菲兹杰拉德的《大人物盖茨比》是形式导演成的一场“美国梦”幻灭的戏。小说的叙述者尼克被置于故事当中,且有他自己的故事。尼克的故事与盖茨比的故事的交叉与并列,构成了一个青年“美国梦”的梦幻世界。作者运用了各种叙事策略,如叙述时间,叙事情境及其转换,第一人称回顾性叙述中的经验自我视角与叙述自我视角交替使用。这些都是为了更好的突现一个美丽绝伦的“美国梦”的幻灭。  相似文献   

4.
《风声》:小说与电影文本的叙事视角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叙事视角的角度比较小说《风声》与电影《风声》的不同特点以及分别产生不同的叙事的效果。《风声》小说与电影文本在叙事视角上各有特点:小说《风声》是一个具多重叙事视角的文本,它注重叙事视角技巧的运用,以彰显叙述层次上的对比性张力、突出小说的内涵。而电影《风声》则主要采用相对单一的旁观者全知叙事视角来讲述故事,它注重从观众对故事情节、悬念的期待来设置叙事视角,以达到情节结构上的险象环生、环环相扣。  相似文献   

5.
评析了美国犹太作家多克托罗的《但以理书》运用多重叙述视角所构建的一个过去和现在交相呼应的叙事结构。并认为小说中叙述视角的运用以及叙述视角之间的转换对于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揭示人物在政治重压下的疯癫倾向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孩童视角和"视角越界""侵入话语"等叙述手法的运用为小说增色不少。  相似文献   

6.
当代英国作家蕾秋·乔伊斯的小说《奇迹唱片行》从叙事视角的多层次转换展现记忆,构建了独特的记忆认知叙事模式.小说通过记忆叙事视角的切换,由浅入深引导读者意识与叙事者和人物在创伤体验层面的交融,在达成认知叙事化的过程中强化对自我的深层认知.叙事者凸显"我"的消失制造不可靠的疑点,同时勾勒"他"的回避型自我表征,显现记忆者创伤体验的前因后果."你"呼唤读者的零距离体验,揭示了读者最终走向自我反思的可能路径.在乔伊斯笔下,记忆叙事视角的切换过程实则是一次深入探索潜藏在创伤苦痛之下的人性种种可能性的自我认知旅程.  相似文献   

7.
程洁 《科技知识动漫》2007,(8X):14-14,27
文章旨在探讨叙事文学中涉及到的最重要的叙事技巧——叙述视角的问题,介绍了叙述视角的作用以及不同的叙述视角的内涵和特点。  相似文献   

8.
作为海明威短篇小说经典的《白象似的群山》情节虽然简单,却充分体现了作者“冰山”文风的特点,在简单的情节之下蕴涵了丰富的意义空间。但评论界对这篇小说的理解普遍带有道德主义的倾向,认为它是一个可怕的故事。本文从小说的叙事方式、人物的叙事话语以及叙事视角等叙述技巧出发,挖掘了小说文本所创造的多义空间,对以往批评界对小说的纯道德评价进行了反驳。  相似文献   

9.
叙事视角是作品叙事策略的一个重要方面,叙事视角的选取与作品的艺术魅力密切相关,独特的视角能带给读者新奇的阅读体验。傻子视角小说对第一人称叙述的运用与突破给读者带来陌生化的效果,同时傻子视角小说也蕴含着独特的反讽意味,带领读者进入一个虚实相生、真幻相间的瑰丽世界,带给读者全新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0.
在对事件进行叙述时,即使是同一个叙述者,如果采用不同的视角方式,事件也会变得不同.传统小说多采用零视角,现代小说更普遍运用内视角.福克纳则根据不同的题材、主题,灵活地选择不同的视角方式.在表现重大的题材、对历史作纵深方面的探索时,他采用零视角,可以不受视野的限制,充分发挥全知全能的作用.在对人的心灵进行刻画,探究人类的共性时,他使用内视角,因为内视角是一种有限视角,意味着叙事的非全知性,有利于人物的自我展现,读者可以直接切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