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用碰撞理论、活化能和过渡状态理论说明了三分子反应很少见的原因,并闸述了三分子反应的作用过程,列举了部分三分子反应,说明存在三分子反应。  相似文献   

2.
本主要介绍了前线轨道理论在有机反应择向问题上的应用。并且阐明了一个分子与受体反应,择向在该分子的HOMO伸展较大的位置上;与授体的反应,择向与该分子的LUMO伸展较大的位置上这样极简明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化合价是经典的化学概念,它的演变和发展经历了原子价学说,电子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等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4.
采用PM3半经验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和组态相互作用方法(MECI) ,通过逐点改变俘精酸酐分子开关化学键的键长 ,成功计算了呋喃取代的俘精酸酐分子开环体和闭环体沿基态、第一单重激发态和第一三重激发态互变的势能变化曲线。计算结果表明 ,俘精酸酐分子在基态时 ,由于势能面不能重叠而不能发生变色反应 ;在第一单重激发态 ,有利于发生开环反应 ;在第一三重激发态时 ,有利于发生闭环反应 ;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5.
以分子轨道理论为基础,系统介绍了π电荷密度法、定域能法和前线电子密度法等三种用于预测一元取代苯进行亲电取代反应时邻、间、对位的相对反应活性及反应产物的方法。采用自编程序分别计算了一些常见一元取代苯的丌电荷密度、定域能和前线电子密度,得到的数据与这些化合物进行亲电取代反应时的相对活性及产物分布能较好的符合。并对这三种方法间的联系和三种方法的进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提供了变分过渡态理论的新应用-用于气固界面上的反应,重点是气相分子在面心立方晶体上发生的解离吸附反应,给出了反应的物理图象,用新的势能面计算了H2在Ni(100)面上的解离吸附的速度常数,结果与Truhlar的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7.
应用量子化学从头算和密度泛函理论(DFT),对CS自由基与O2分子反应的单、三重态势能面进行了研究.在UB3LYP/6—311G(d,p)水平上优化了反应通道上各驻点的几何构型.在OCSD(T)/6—311G(d,p)水平上计算了各物种的单点能,并对总能量进行了零点能校正.研究结果表明:主要反应通道在三重态势能面中.主要产物是P3(OCS+^3O),次要产物是P1(CO+SO).  相似文献   

8.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方法,在6-3l1G^**基组下,计算研究了反应F2 2HCl=2HF Cl2的机理。求得各可能反应途径的系列过渡态,并通过振动分析和内禀反应坐标(IRC)分析加以证实。比较反应能垒(理论计算活化能)发现,题称反应若以分子与分子作用机理进行,则需克服的最大能垒为l50.63kJ/mol;若以F2分子先裂解为F原子再反应的机理进行,则需越过能垒154.82kJ/mol。求得反应F HCl→HF Cl的线形和三角形两种过渡态,以三角形较稳定;求得反应HCl Cl→H Cl2的两种过渡态,以线形较稳定。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用于分析游离基反应的前线轨道的微扰分子轨道理论的普通方程。从而用微扰分子轨道理论半定量地解释了脂肪族的游离基取代和芳香族的游离基取代反应的反应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10.
用量子化学中半经验自治场分子轨道AMI方法全优化计算了合成CLT酸新工艺和老工艺中备反应物的分子几何构型和电子结构,发现用前线轨道理论可以很好地阐明各反应(磺化、氯化、溴化、氨化和硝化反应)的位置选择性;导出邻氯甲苯发生溴化反应时氯基的定位能力应大于甲基的结论.较好地解释了经典有机电子理论无法解释的实验事实。  相似文献   

11.
前线轨道理论认为:分子在反应过程中是分子轨道起变化,优先起作用的是前线轨道,即分子中的最高被电子占有分子轨道(HOMO)和最低空分子轨道(LUMO),分子轨道的对称性特别是前线轨道的对称性在反应历程中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中的B3LYP方法在6—31G^*基组水平上,研究了硫醇枯草杆菌蛋白酶(Th—Subt)活性中心的半胱氨酸(Cys)残基与底物乙酸乙酯的转乙酰基反应,并与甲醇分子辅助的乙酰基转移过程作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该反应有两种可能的反应路径:协同反应和分步反应.后者在竞争中占优势,是势能面上的最低能量反应通道.当甲醇分子辅助反应时,反应路径的优先次序并未发生改变,但活化势垒大大降低,降幅为38.1—85.9kJ/mol.此结果证实了实验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运用分子力学方法和分子轨道理论的联合计算,研究了四氢叶酸辅酶甲酸型模型化合物1,2,3-三取代的咪唑啉盐四个化合物用硼氢化钾还原的反应条件,中间体稳定性及反应结果,提出并证实了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14.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首次研究了CpCl(PH3)Os(HC≡CH)中的乙炔到乙烯叉配体的异构化过程.对该体系的异构化过程提出了几条可能的反应机理:一条是包含1,2-H转移的机理;还有两条是发生1,3-H转移,但是这两条机理中的1,3-H转移的过渡态结构不同.上述三条机理都是属于分子内氢转移的异构化路径.第四条是双分子间氢转移的机理.通过理论研究,给出了上述各反应路径的势能面图.研究结果表明,对该模型化合物,双分子间氢转移的机理具有较低的反应势垒,因此是可能的反应通道.  相似文献   

15.
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DFT)对Br原子与H2O分子的反应进行了研究.在B3LYP/6-311G^**水平上,优化了反应势能面上各驻点的几何构型.通过频率分析和内禀反应坐标(IRC)计算.对过渡态进行了确认,给出了各反应可能的反应途径.此外,利用经典过渡态理论(CTST)研究了该反应在258.15K~338.15K之间的速率常数变化.  相似文献   

16.
该文在考虑化学反应过程中流矢量随时间变化的基础上,得到三分子反应模型的双曲型反应-扩散方程.对方程的稳定性和化学振荡作了理论分析,得到了与抛物型反应-扩散方程不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基于群论理论和原子分子反应静力学正确判断了D2O(X~^1A1)离解极限.使用多体项展式理论方法结合同位素效应,修正Born-Oppenheimer近似下的势能函数,计算了D2O(X~^1A1)分子的二阶力常数、正则振动频率和零点能.采用密度泛函B31yp/6-311++g^**方法,优化出D2O(X~^1A1)平衡几何、离解能和振动频率.首次导出基态D2O(X~^1A1)分子的分析势能函数,然后根据等值势能图讨论了D+OD和O+D2反应的势能面静态特征.结果表明:在D+OD→D2O通道上反应为无阈能反应,而O+DD→D2O存在鞍点,反应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以垂直D—D键的方向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生化反应中一个可逆三分子饱和反应的数学模型,应用常微分方程定性理论,得到该系统的一切正初值的正半轨线有界及极限环不存在、存在与唯一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9.
4种菁染料化合物结构和性能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量子化学的密度泛函方法,在B3LYP/6-31G水平下全优化计算了近期合成的正离子型菁染料与相应中性化合物的分子几何型和电子结构,由前线分子轨道理论提供了反应的活性原子和活性键。此外,还通过ZINDO/S计算得到了它们的紫外光谱。联系实验事实和有机电子结构理论对计算结果进行了讨论。4种标题物的紫外光谱λmax的计算值、实测值以及前线轨道能级差值(△E)三者之间呈现一致的大小排序。  相似文献   

20.
采用量子化学中的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6-311++G**计算水平上,系统考察了在水、氨和甲醇分子辅助下,2-羟基吡啶醇式和酮式结构的质子转移异构化行为.结果表明:其醇式和酮式结构均能稳定存在,但后者在能量上稍占优势.3种分子参与的质子转移反应均是按照协同机理进行的.它们的参与能够大大降低反应能垒,使得在动力学上难以发生的质子转移反应得以进行.其中甲醇的辅助效果最佳,其次为水和氨分子.另外,辅助分子和各种介质的溶剂效应均有利于酮式结构的稳定性,这与有关的研究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