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7 毫秒
1.
魏美玉  赵士熙 《武夷科学》2002,18(1):146-150
稻粉虱若虫空间分布型测定结果表明 :(1)频次分布检验结果为负二项分布和核心分布 ;(2 )聚集度指标测定为聚集分布 ;(3) Iwao的线性回归方程为 m* =0 .76 5 5 + 1.6 778m,属于聚集分布。在空间分布型研究基础上 ,探讨了资料代换模式、Iwao序贯抽样模型和最适抽样数模型  相似文献   

2.
建宁杉奕刺蛾蛹空间分布型及其应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扩散型指标法测定了建宁杉奕刺蛾 (Phlossa jianningana Yang et Jiang)蛹在杉木林间的空间分布型。研究结果表明 ,其分布型为聚集分布 ,其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根据 Iwao线性回归关系 ,可得线性回归方程 m* =0 .3935 1.4 0 2 x,属于聚集分布。运用 Iwao的理论抽样数公式参数计算出了在一定精度水平下的理论抽样数 ,并列出了序抽样分析表。  相似文献   

3.
对烟田黑带食蚜蝇幼虫的空间分布型测定结果表明:聚集度指标测定为聚集分布;频次分布检验为负二项分布;Iwao的m~*—m的回归模型为m~*=—0.2489+2.3886m,说明属于具有公共K值的负二项分布。分析了田间抽样的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4.
【目的】确定山核桃透翅蛾(Sphecodoptera sheni)幼虫在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树上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方法】采用频次分布法、6种聚集度指标(C、I、K、CA、M*/M、Iδ)、Taylor幂法则和Iwao回归方程对山核桃透翅蛾幼虫在薄壳山核桃大树上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进行研究,计算Blackith聚集均数λ,分析山核桃透翅蛾幼虫种群的聚集原因。【结果】山核桃透翅蛾幼虫在薄壳山核桃上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聚集度随种群密度升高而增大。山核桃透翅蛾幼虫种群聚集是由环境条件和自身特性共同引起的。【结论】建立山核桃透翅蛾幼虫种群的理论抽样表和序贯抽样公式,可为该虫害的抽样调查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保护地西葫芦灰霉病病株空间分格局及其抽样技术。通过聚集度指数的测定以及m’-m回归和Taylor幂法则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地西葫芦灰霉病病株为聚集分布,病株空间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病株个体间相互吸引,病株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发病中心,应用种群聚集均数(A)检验了聚集的原因。根据1wao抽样公式,获得了在各种密度下的最适抽样数,建立了序贯抽样模型为d-/1=n±2.1131√n。  相似文献   

6.
菜地酸模叶蓼的空间分布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菜地酸模叶蓼的空间分布型测定结果表明 :聚集度指标测定为聚集分布 ;频次分布检验为负二项分布 ;Iwao的 m- x的回归模型为 m=4 .2 135 1.2 4 x,说明属于具有公共 K值的负二项分布。根据聚集度均数 (λ)的测定结果 ,分析了聚集原因和最适合的抽样数模型。  相似文献   

7.
研究惠东黄蚜小蜂的方位动态,结果表明:在马尾松林中的不同坡位上、树冠不同方位上其平均密度差异不显著;在树冠的不同层次上其平均密度差异显著,主要表现为下层>中层>上层.应用聚集度指标法和回归分析法测定惠东黄蚜小蜂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2块标准地惠东黄蚜小蜂聚集度指标均服从聚集分布.Iwao和Taylor幂法则回归方程分别为:M·=1.1447-x+1.7983和S2=2.90681-0.8501x,两个方程的相关系数较高,表明惠东黄蚜小蜂的种群分布在一切密度下都是聚集的,分布的基本成分是疏松的个体群,这种种群聚集与其寄主害虫松突圆蚧的空间分布特征有关.最后列出其最适抽样数和序贯抽样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近年来,枣瘿蚊(Dasineura jujubifolia)在陕西榆林设施枣树基地危害严重,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研究枣瘿蚊幼虫在设施枣树上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掌握枣瘿蚊在寄主上的发生情况和生物学特性,为该虫的监测预报和防治提供参考。【方法】2020年4—5月,在陕西省榆林市佳县柳树会村,选取枣瘿蚊幼虫危害严重的设施枣树样地。采用五点抽样法、双对角线抽样法、棋盘式抽样法、平行线抽样法和“Z”形抽样法抽取受害枣树,运用全株调查法(全查法)统计每株枣树上枣瘿蚊幼虫的数量。5种抽样方法与全查法之间进行t检验、误差率和变异系数比较,筛选出最适合的抽样方法,然后应用7种聚集度指标、Iwao的m*-m回归分析法和Taylor幂法则对枣瘿蚊幼虫在设施枣树上的空间分布型进行研究。【结果】5种抽样方法均适合设施枣树枣瘿蚊幼虫的调查,其中平行线抽样法为最适合的抽样方法。调查表明,枣瘿蚊幼虫在设施枣树上的空间分布型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间相互吸引,密度越大,个体群聚集度越高;其聚集分布由个体的聚集习性引起。依据Iwao的m*-m回归分析确定了枣瘿蚊幼虫的最适理论抽样公式为N=3.841 6/D2(2.878 3/m+0.176 5),当枣瘿蚊幼虫的防治阈值设置为4头/株,序贯抽样模型公式为$T_{(n)}=4 n \pm 7.4214 \sqrt{n}$。若调查100株设施枣树,当枣瘿蚊幼虫数量累计大于474头时,需要进行防治。【结论】枣瘿蚊幼虫在设施枣树上的最适调查方法为平行线抽样法,其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为该虫在设施枣树上的防治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
该文采用了6种聚集度指标,2种回归模型对可可广翅蜡蝉成虫在茶园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均属聚集分布,聚集原因是由其本身的聚集行为与环境因子综合影响的结果.同时探讨了Iwao理论抽样模型及Willson序贯抽样技术,从而确定了在不同虫口密度下的理论抽样数及不同抽样点数下的累积虫口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诺木洪白枸杞瘤瘿螨虫瘿在不同时间东、南、西、北4个方位和上、中、下3层的空间分布做了调查,采用7种聚集度指标和6种回归模型检验确定白枸杞瘤瘿螨虫瘿的空间分布型,确定田间理论抽样数。结果表明:白枸杞瘤瘿螨虫瘿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并且虫瘿内瘿螨个体间相互排斥;白枸杞瘤瘿螨虫瘿在田间的最适理论抽样模型为:n=t2/D2(-6.43m+0.359)。  相似文献   

11.
默森尼质数的判别法及其构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得到默森尼 (Mersenne)数为质数的判别法和构造 ,当Mp=2 p- 1为合数时其因数的特征及其因数个数的估计。(1)Mp=2 p- 1为质数的充要条件是 Mp2kp + 1≡ 0  (mod p)(2 )如果Mp=2 p- 1且Qi|Mp i=1,2 ,……T那么 12  相似文献   

12.
蓝萼香茶菜和益母草的染色体核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忠民  沙伟 《广西科学》2004,11(1):78-80
对产自中国黑龙江扎兰屯地区的蓝萼香茶菜[Isodon japonica (Burm.f.)Hara var.glaucocalyx (Maxim.) Hara]和齐齐哈尔地区的益母草(Leonurus japonicus Houtt.)进行染色体观察和核型分析。蓝萼香茶菜染色体数目为2n=24,益母草染色体数目为2n=20。问期核,蓝萼香茶菜和益母草均为复杂染色体中心型。染色体核型公式分别为K (2n)=2x=24=2M 18m 4sm 和K (2n)=2x=20=6m 14sm,核型均为“2A”型。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分别为2n=24=210 8M2 14M1和2n=20=10M2 10M1。  相似文献   

13.
对来自一元有限总的简单随机抽样样本,共均值分布采用随机加权逼近,从模拟方差的角度说明随机加权法在抽样调查中的可用性,得到了E|Vr*Dn-VarTn|=O(1/n)的良好结果。  相似文献   

14.
竹尖胸沫蝉若虫空间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竹尖胸沫蝉若虫空间分布型属于负二项分布 ;聚集度各指标测定结果表明 :若虫是聚集分布 ;经测定M* =1.2 751 1.4 6 86 x,属于聚集分布。并用刀切法对 M* 进行了估计和检验测定为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15.
"斐索实验"说的是:"光速以特定的速度w在静止管道内静止液体中传播。现在如果上述液体以速度υ在仍然静止的管道内与光同向流动,那么光相对于管的速度是多少/斐索获得的实验结果是W=w+υ(1-1/n2),其中n=c/w是液体的折射率。"这是从爱因斯坦所著《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一书中,"速度相加定理斐索实验"一章读到的,很感兴趣,想试试用"辐斥物引论"来加以证明。根据辐斥物引论的质能转换律,δm=-mδRT/RT=-mδυ2/υ2证明如下:22(m/2)(c-w2)首先当液体流速为υ=o时,光子进入液体后光速由c变为w,则1-1理意义是光子n2=1-wc2=(m/2)c2=K的物-2质量(为m)在该流体内的动能变化率,根据辐斥物引论,同时也是光子质量的变化率δm m=(w2-c)c2=c2-w2c2=K。各种流体有各自的折射率n是不变的,因而在同一流体中w和K都不变。由于光子由真空进入液体传播,动能减少,质量增加,质量变化为正值,故+δm=m(c2-w2)/c2,在液体传播中的光子总质量为mT=m+δm。现在液体由静止转为以速度υ流动,υ〈w,υ与光速w同向,则光子相对管壁的速度应当是w+υ。因此,从理论上讲,光子的动能由(1 2)mTw2变化为(1 2)mT(w+υ)2,光子动能应该增加的量为E2K=12mT(w+υ)-12mTw2=12mT(2w+υ)υ可是,光线在液体中实际运动速度只遵守动能变化率K,故光子相对于管壁实际速度W只能接近于W/w+υ,动能实际增加量为E′k=12mT(W2-w2)=12mT(W-w)(W+w)=12mT(W-w)(2w+υ)动能实际增加量与理应增加量的比率只能为K,即E′1K=2mT(W-w)(2w+υ)2=W-w=2w+υ)K=c-w2E1K2mT(υυc22故得W-w=υ(1-w w2c2),W=w+//υ/1-÷èc2=w+//υ/1-1÷/èn2/这样辐斥物引论就很详细地解释了实验过程中的物理含意并很严谨地推导出了斐索实验的结果。同时,通过斐索实验的严格检验,辐斥物引论确实是符合实际的理论。?  相似文献   

16.
利用PREPARTAFP和SARWATEDV[6] 的一些结果 ,给出一个计算加权Moore Penrose逆A MN 的改进的并行算法 ,改善了文献 [8]中提出的算法。在与PREPARTAFP和SARWATEDV文 [6 ]中相同的假设下证明了改进的并行算法的时间复杂性和处理机台数分别为 T =0 ((logn) 2 ) ,  P =max m/n 2 nα/logn ,2r1 / 2 nα(logrlogn)时空积 (成本最优性 ) T× P小于T×P(T和P分别为 [8]中原有并行算法的时间复杂性和处理机台数 )。  相似文献   

17.
楚雄腮扁叶蜂是云南省的一种重要的针叶树食叶害虫,云南松是其主要寄主树种。为了解云南松楚雄腮扁叶蜂幼虫在表土层的空间分布格局,运用聚集度指标、Lloyd幂法则以及Iwao的m*-m回归分析法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方位还是土层深度,楚雄腮扁叶蜂幼虫在表土层为聚集分布,其空间分布格局符合负二项分布; 楚雄腮扁叶蜂幼虫集中分布在0~10 cm深度表土层中,其幼虫在水平和垂直方位表土层中的平均虫口密度间差异不显著。根据空间分布参数,建立了精度分别为0.1、0.2和0.3时的理论抽样模型,依次为N0.1=6 788.11/m+3.85,N0.2=1 697.03/m+0.96,N0.3=753.98/m+0.43。该模型适用于不同虫口密度下的楚雄腮扁叶蜂幼虫林间抽样,当其虫口密度为20、50、80头/m2时,可分别计算出应取样86、35和22个样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