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深海生态系统中,最令科学家们着迷的恐怕要数热液和冷泉.所谓热液,是指从火山活动频繁的洋中脊山顶喷涌而出的高温液体,这种液体中含有大量的丰富的化学物质,可以为其他生物提供养料.所谓冷泉,是指从洋底缓缓渗出的冰凉液体,这种液体当中也含有各种各样的化学物质.  相似文献   

2.
海底沉鲸     
有动物学家早在1934年就推测,巨鲸死后沉入洋底,很可能最终变成洋底生物口中的美食.然而,直到半个多世纪后,科学家才在海底亲眼看到了巨鲸的残骸. 1987年,一组美国科学家搭乘潜水艇至水下1200多米海域考察,无意中发现了一头巨鲸的骨架.这具长达18米的骨架沉入洋底至少已有数十年时间,但依然保存得十分完整.科学家发现,目前它已经成为大约43种12000多个深海生物的定居场所.这些物种大多跟人们在深海热液系统中找到的生物十分类似.  相似文献   

3.
在深海生态系统中,最令科学家们着迷的恐怕要数热液和冷泉。所谓热液,是指从火山活动频繁的洋中脊山顶喷涌而出的高温液体,这种液体中含有大量的丰富的化学物质,可以为其他生物提供养料。所谓冷泉,是指从洋底缓缓渗出的冰凉液体,这种液体当中也含有各种各样的化学物质。  相似文献   

4.
揭示边缘海的"生命史"——南海深海过程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海是地球表层最晚认识的部分,人类对于深海的知识绝大部分来自最近半个多世纪.1968年开始的深海钻探计划(DSDP),证明洋底在不断扩张;1978年开始的高能底部边界层计划(HEBBLE),证明几千米海底还有"深海风暴";1970年代末发现大洋中脊喷出热液,支持着非光合作用的"黑暗食物链";1990年代又发现海底以下的地壳深处还有"深部生物圈",可能占据地球总生物量的30%.  相似文献   

5.
太平洋中部锰结核及洋底软泥中发现低成熟烃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太平洋中部洋底锰结核及洋底软泥中氯仿抽提物的色谱-质谱分析发现, 其烃类生物标志化合物大多具低成熟特征(个别达到成熟烃特点): "A"/C高达11.4~19.75; 碳数奇偶优势指数(CPI)值为1.22~1.23; 藿烷C31-22S/(22S+22R)值为0.59~0.60, Tm/Ts值为0.99~1.19; βα莫烷/(αβ+βα)藿烷值为0.12~0.14; C29甾烷20S/(20S+20R)值为0.35~0.41; ββ/(ββ+αα)值为0.38~0.45; 芳烃TA(Ⅰ)/TA(Ⅰ+Ⅱ)值为0.16~0.21; 甲基菲指数MPⅡ为0.35~0.67. 根据样品采集区的地质环境条件, 结合其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可能是洋底热液活动促使洋底沉积物中有机质发生了热降解, 导致了洋底成烃作用, 并运移或渗透到锰结核及浅部软泥中. 这一现象的揭示对于认识大洋底部环境中油气生成机理和拓展海洋油气勘探思路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赴海淘金     
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滨海铁矿、煤矿、海沙、未来的清洁能源“可燃冰”以及海底热液矿、海底锰结核和富钴结壳等.然而,其成矿位置各不相同,滨海铁矿、煤矿、海沙沿海岸分布;石油、天然气及其水合物可燃冰分布在大陆架、大陆坡;海底热液矿床分布在大洋板块边界、海底中央裂谷的火山活动区域;海底锰结核生长在深海洋底;富钴结壳生长在海山及海底火山岩的硬质基岩上.  相似文献   

7.
云南金满热液脉状铜矿床Cu同位素组成的初步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报道产于兰坪-思茅盆地中侏罗系沉积砂岩、泥岩中的金满低温热液脉状铜矿床中含Cu硫化物的Cu同位素组成,发现其δ^65Cu值较低,变化范围为-3.70‰~0.30‰,明显不同于高温岩浆热液铜矿床(δ^65Cu值为-0.62‰~0.40‰)和大洋底块状硫化物矿床(δ^65Cu值为-0.48‰~1.15‰),根据研究结果认为:较低的成矿温度、不同的成矿物质来源、不同的成矿阶段和有机质参入成矿等因素,可能是造成金满型低温热液脉状铜矿床Cu同位素分馏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中印度洋洋脊Edmond热液场Fe,Si沉淀与微生物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印度洋洋脊Edmond热液场瘤状结构体内壁发现了数毫米厚的浅黄褐色-白色微生物席. 这些微生物席内生存着多种长杆、短杆和螺旋杆状微生物, 其共同特征是微生物表面被厚的矿质层所包 裹. 能谱化学分析表明, 微生物表面的矿质层由大量二氧化硅和少量铁氧化物组成.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发现, 针状含铁物质不但非均匀地吸附在微生物细胞壁表面, 亦在微生物细胞内物质中沉淀, 说明铁在细胞壁表面和细胞内物质中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生物富集. 席中微生物的硅化以二氧化硅聚合物在微生物表面的均匀沉淀以及硅叠层的定向排列为特征, 二氧化硅在微生物表面的沉淀可能主要受热液无机沉淀过程所控制. Edmond热液场中微生物席中微生物硅化和铁化现象的发现, 表明该热液场中部分二氧化硅和铁的沉淀过程与微生物密切相关. 由于热液活动提供了微生物成矿过程所必需的成矿元素来源, 这种微生物成矿作用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受洋底热液活动所驱动.  相似文献   

9.
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确定的海沟共有31条,其中有22条在太平洋.它们或者与大洋边缘的群岛配对,或者与大陆边缘的海岸山脉相伴.洋底通过海沟向下倾斜,进入地球内部.这一条条的海沟张着"血盆大口",慢慢地吞吃着洋底.  相似文献   

10.
太平洋中部锰结核及洋底软泥中发现低成熟烃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太平洋中部洋底锰结核及洋底软泥中氯仿抽提物的色谱-质谱分析发现,其.烃类生物标志化合物大多具低成熟特征(个别达到成熟烃特点):“A”/C高达11.4-19.75;碳数奇偶优势指数(CPI)值为1.22-1.23;藿烷C31-22S(22S+22R)值为0.59-0.60,Tm/Ts值为0.99-1.19;βα莫烷/(αβ βα)藿烷值为0.12-0.14;C29甾烷20S/(20S+20R)值为0.35-0.41;ββ/(ββ αα)值为0.38-0.45;芳烃TA(Ⅰ)/TA(Ⅰ Ⅱ)值为0.16-0.21;甲基菲指数MPⅡ为0.35-0.67。根据样品采集区 的地质环境条件,结合其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可能是洋底热液活动促使洋底沉积物中有机质发生了热降解,导致了洋底成烃作用,并运移或渗透到锰结核及浅部软泥中,这一现象的揭示对于认识大洋底部环境中油气生成机理和拓展海洋油气勘探思路具有一定的启动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最近,俄罗斯一海洋学研究小组在太平洋海域进行实验考察时,首次发现洋底有类似淡水性质的"隐淡水". 据这个海洋学研究小组透露,这种隐淡水的含盐量为1.7%~2.5%,而海水平均含盐量为3.4%~3.5%.  相似文献   

12.
方陵生 《世界科学》2011,(10):54-56
针对一些威力巨大的地震源自于大海深处的洋底地质断层,如今,地球物理学家在海底铺设了由大量传感器组成的地震监测网,时刻观察着隐藏在海底的"超级杀手"的动静。  相似文献   

13.
有动物学家早在1934年就推测.巨鲸死后沉入洋底.很可能最终变成洋底生物口中的美食。然而.直到半个多世纪后,科学家才在海底亲眼看到了巨鲸的残骸。  相似文献   

14.
<正>在广袤的蔚蓝色海洋深处,海底地形是怎样的呢?它是否与陆地上一样,有山川、高原和盆地吗?是的,在距离大洋洋底2000~3000米处,有一条像"巨龙"一样蜿蜒的巨大山脉,它就是"洋中脊"。在不同的大洋,它的形态  相似文献   

15.
神秘的海洋 海洋占地球面积的2/3,并且是地球上许多生物的生存之地。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人类享有这片被水淹没的巨大生境的自由度却是有限的。戴有水下呼吸器的潜水员只能触及海洋的表层,即只能下潜50米—从海面到洋底的0.23%处。而潜水器能把人载送到洋底最深处的一半略深.机器人探测器和摄影机则能够潜得比这更深。  相似文献   

16.
赵瑞 《科学通报》1984,29(14):869-869
本文总结硫化矿物同时从还原型硫热液中晶出时的硫同位素分馏规律。对硫而言,本文把这种只含还原型硫的热液分为开放性的和封闭性的两种。所谓开放性热液,系指因硫含量高或可源源不断地得到补充,而致使总硫同位素组成不因晶出硫化矿物而发生变化的热液;所谓封闭性热液系指所含硫在晶出过程中全部以一定比例分配给硫化矿物的热液。  相似文献   

17.
蛟龙出海     
太空与深海,是人类长久以来一直梦想征服的秘境。在"嫦娥一号"开启中国人探月之门后,黑暗寒冷的深海洋底,也出现了中国人的身影。会婵娟、探龙宫,世代相传的中国神话变成了现实。"蛟龙"号5000米级载人深潜试验成功,在海洋深处留下的不仅是中国人的踪迹,也是全人类在探寻海洋奥秘道路上迈出的坚实一步。  相似文献   

18.
微裂隙在多孔介质储层大量发育并与基质孔隙连通,是流体渗流特别是非常规储层油气渗流的重要通道.高精度无损成像技术以及数字岩心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孔裂隙空间描述、孔裂隙模型构建等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本文基于传统孔隙空间拓扑学,分析裂隙拓扑结构特征,充分考虑三维裂隙空间区别于普通孔隙的面状特征以及与基质孔隙之间的相互连通关系,提出"特征点化"的思路,将裂隙空间点进行分类,形成了适用于多种孔裂隙空间的描述以及结构特征分析方法.首先基于传统孔隙拓扑结构分析方法,提出"线面共存"的新骨架模型,提取裂隙中轴骨架面、中轴骨架线,精细刻画裂隙轮廓以及孔裂隙连通关系;其次,基于各类空间点的拓扑结构共性分别提取相应点集,分割孔隙、裂隙空间,构建微裂隙-孔隙骨架模型;第三,基于新的孔裂隙骨架模型提取孔裂隙空间的几何-拓扑结构特征参数,获取裂隙孔隙度、开度、倾角等重要裂隙几何参数,以及孔裂隙配位数、裂隙发育范围等拓扑参数;最后基于上述骨架提取描述方法,对理想与真实孔裂隙空间的数字岩心进行了骨架提取和分析.从微裂隙拓扑形态开展研究进而对裂隙-孔隙空间描述,可简化此类孔隙介质的建模过程,为后续气、液流动模拟提供准确数据基础,促进缝洞介质油气开发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地球科学中一个最基本的未解问题是:是什么力量在使地壳的巨大板块永无止息地运动? 一个较早提出而现在仍然流行的解释是:是那些在洋底之下关键部位升起的半熔融岩石组成的热柱在撕扯板块。  相似文献   

20.
深海绿洲     
俗话说,如果没有阳光,地球上的万物就不会生长。可是,美国"阿尔文"号深潜器所作的深海考察,却向这条千古不变的生命定律提出了挑战。1977年10月,美国地质学家乘坐"阿尔文"号深潜器在东太平洋加拉帕戈斯海底裂谷中,首次发现了充满生命的温泉口。这些热泉在几千米深的海底,像一个个烟囱一样,向外喷吐着一股股的热液,热液的温度高达350℃。奇怪的是,在温泉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