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经济的发展必然造就区域经济的崛起,而区域经济的壮大又反过来会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是新经济形势下世界范围内又一个具有强大辐射能力和巨大潜力的新经济圈。位于浙江东南沿海的台州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紧紧把握这一趋势,积极融入长三角,接轨大上海,成为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的第16个成员。实现接轨并不只是在经济地理概念上融入长三角,如何实现真正接轨,积极利用各种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在各个领域内开展切实有效的合作是每个人都极为关心的问题。台州,是中国民营经济的摇篮,机制的优势造就一批…  相似文献   

2.
“长三角”己成为中国经济巨轮的领航者,而且极有可能成为世界经济下一轮复苏的“发动机”。作为长三角南翼核心城市的杭州也因此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而作为长三角圆心地的余杭更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国际先进制造业向长三角转移步伐的加快和杭州市“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打迨‘生活品质之城”、“构筑网络化大都市”战略的逐步推进,余杭区各工业功能区发展的定位和地位也逐渐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3.
高晓平 《安徽科技》2005,(10):21-22
长三角地区以占我国1%的土地面积、不到6%的人口创造了全国约20%的GDP,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活力的经济圈之一,是世界第六大城市群.接轨长三角是安徽省实施东向战略的核心,也是皖江开发开放的龙头、全省发展的脊梁和排头兵的马鞍山市实现率先崛起的必然选择."十一五"期间,马鞍山市科技部门应抢抓安徽省全面实施东向战略的契机,乘势而上,顺势而动,借势而为,思想观念向东转,科技资源向东借,科技产业向东接,科技服务体系向东融,加速科技率先融入长三角,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推进科技经济一体化进程,以科技支撑和引领全市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4.
长三角作为我国发展基础最好,经济总量最大的核心经济区,在其发展道路上愈来愈受到种种压力。分析了安徽省融入泛长三角区具有的优势,指出安徽省融入泛长三角经济区既是时代的要求,更是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杭州科技》2020,(2):57-64
正行动目标到2025年全市域全方位融入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格局形成,城市综合实力、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迈上新台阶,城市集聚辐射效应日益凸显,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0%,人均GDP达到20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1.8∶1。到2035年杭州都市圈同城化、融入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基础设施实现高水  相似文献   

6.
赵蕾 《科技信息》2011,(3):367-368
当前,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绍兴城市发展应加快参与融入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步伐。因此,适时的创新绍兴城市规划发展理念,更新城市发展的区位定位和发展战略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长江三角洲作为中国参与世界竞争最强大的经济选手,拥有中国经济三条龙之称.有资料显示:2002年,陆地面积只有全国的2.2%、人口数量只占全国10.6%的长三角两省一市(江苏、浙江和上海),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20%、出口占全国的30%.与此同时,该地区还是跨国公司投资首选之地.安徽省与"长三角"山水相依,人文相近,历史源远深厚,拥有融入"长三角"的良好机遇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省长王金山对此就曾作过十分形象地比喻:他说"长三角"就如同一支"鸟",其中上海是这只鸟的头部,江苏、浙江是两翼,而安徽恰恰是其不可分割的腹地,是长江三角洲资源、劳动力等诸多因素的基础.安徽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决定,在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势不可挡的今天,加速融入"长三角",提升安徽的经济发展水平已显得尤为重要而又迫切.  相似文献   

8.
基于长三角地区16个主要经济城市的经济指标,首先运用模糊综合评价对长三角经济圈内16个主要经济城市进行经济实力的综合排名,通过综合排名得出中心城市上海在长三角经济圈具有经济"重心区"的经济地位;再引入经济辐射—电场力模型定量的量化衡量上海对其余15个城市的经济辐射带动作用,得出上海对其他城市的经济辐射带动呈现向外递减趋势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从经济实力、产业结构、政府作用、科教水平、基础设施、对外开放6个方面22个具体指标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法对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在公共因子和综合因子上进行排名,并从经济总量与发展潜力、人民生活水平、环境设施、经济增长四方面对合肥以及长三角城市群其他城市进行综合评价,并基于综合得分进行聚类分析,了解合肥发展的优劣势以及所处层级,据此对合肥成为长三角副中心城市的建设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海元 《华东科技》2006,(8):22-23
“如果把上海比做鸟的头部,江浙则为鸟的两翼,那么安徽就是这只鸟的腹部。”这句形象的比喻,多次出现在安徽决策者们的言语中。诚然,在中部各省中,没有哪个省像安徽这样,有如此天然的绝佳区位优势。安徽省作为长三角的纵深腹地,在地理上与长三角无缝对接,在资源开发、产业发展、市场开拓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合作空间,接受长三角的辐射有近水楼台之利。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格局看,安徽经济发展的走向是由西向东,向东即是长江三角洲地区。长三角是中国经济最发达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是拉动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安徽融入长三角,推行…  相似文献   

11.
马鞍山长江大桥是安徽融入长三角东向战略中的长江第一桥,文章通过对其右汉主桥方案的分析研究,比较了各桥型方案的优缺点,以期选择一种技术可行、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景观突出的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10—2020年长三角4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体系,熵值法测算长三角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基于动态面板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分析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空间效应。研究表明:从整体来看,环境规制推动长三角经济高质量发展;从空间效应来看,环境规制对周边城市的经济高质量存在促进作用且作用大小与地区间经济联系紧密程度正相关。据此提出差异化环境规制政策等相关建议,以期推动长三角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长三角洲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带动力.2019年《长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为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作出了重要部署.本文基于对长三角城市发展现状的研究与高质量内涵的理解,从五大发展理念出发,构建了长三角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权重法,对长三角27个城市22个评价指标2019年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最高,其次是绍兴和杭州,与其他城市比较,这三个城市发展质量表现出较大差异,说明长三角城市发展存在区域不平衡.鉴于此,本文最后给出了长三角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芜湖是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也是长三角地区重要城市之一。如何在区域协同下推动本地电子商务进一步发展,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结合区域电子商务发展概况及其存在的问题,芜湖应通过快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优化各区县电商产业布局和建立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电商集群发展等方式,探索基于区域协同的芜湖电子商务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互联网+"下的长三角城市群综合承载力进行评价,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因素日益成为长三角城市群综合承载力创新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三角城市群综合承载力具备"互联网+"化的综合条件,长三角城市群综合承载力"互联网+"化的基础是互联网承载力,长三角城市群综合承载力"互联网+"化的目标是实现城市群智慧化。  相似文献   

16.
<正>长三角是我国产学研资源最丰富的区域,按照《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要求,在经济新常态下,安徽要深度融入长三角,需要注重提高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全面加快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型,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区域经济。安徽与长三角区域如何实现科技创新融合发展,需要有新的战略思路。坚持错位发展,突出合肥在科技创新融合中的新引擎作用在长三角区域内,有两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一个在上海,一个在合肥。它们各具特色与优势,但合肥是全  相似文献   

17.
王雷 《安徽科技》2018,(6):27-28
正近年来,淮北市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实际和产业发展特点,加强长三角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的科技创新合作,积极拓展与长三角地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有效利用江浙沪优势科技资源,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大力引进科技人才团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等,积极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驱动产业结构调整,助推产业技术升级,引领创新驱动发展。2013年以来,淮北  相似文献   

18.
徐正熙 《安徽科技》2022,(11):28-29
<正>近年来,宣城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安徽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积极抢抓国家战略机遇,推进宣城市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一、宣城市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现状1.高站位推动战略落实2018年,宣城市委四届六次全会做出“对标沪苏浙、争当排头兵”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并配套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2019年,  相似文献   

19.
李邃 《科技信息》2006,(10):213
在中部崛起的大背景下,安徽作为全国重要的农业、能源、原材料基地,利用长三角产业转移和资本外溢的有利时机,通过得天独厚的农产品资源、矿产资源、劳动力资源等经济资源的对接优势,实现分层次推进,融入长三角经济圈.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2013年长江三角洲(下称“长三角”)城市群扩容为例,采用2004~2017年地级市面板数据,利用合成控制法实证分析了城市群扩容能否带动区域经济增长这一问题。实证结果表明:一方面,在短期内长三角城市群的扩容促进了原位地区的进一步发展,抑制了新进地区的发展;另一方面,长三角城市群的扩容对新进地区发展呈现倒U型负向冲击,随着新进地区积极融入城市群,城市群的周边地区发展出现较大的负向冲击。结合研究结果,本研究认为城市群的发展要从整体布局,明确各城市的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城市群周边城市的发展要警惕来自城市群发展的回流效应,以减小城市群发展带来的负向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