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氢能是一种可以再生的永久性能源。它可以用各种一次性能源,特别是核能和太阳能将水直接分解来获得。氢燃烧后产生的水蒸气又可以重新恢复为水,这种水-氢/氧-水之间的永久性循环,使氢成为最理想的能源。氢燃料用于汽车时性能优越。氢的单位质量放热量为120975KJ/kg,约为汽油的放热量的2.8倍多。氢燃烧后的生成物具有更高的温度,氢的  相似文献   

2.
氢能是一种可以再生的永久性能源。它可以用各种一次性能源,特别是核能和太阳能将水直接分解来获得。氢燃烧后产生的水蒸气又可以重新恢复为水,这种水-氢/氧-水之间的永久性循环,使氢成为最理想的能源。氢燃料用于汽车时性能优越。氢的单位质量放热量为120975KJ/kg,约为汽油的放热量的2.8倍多。氢燃烧后的生成物具有更高的温度,氢的  相似文献   

3.
为推动科技的进步以及减少汽车的尾气排放,降低能源的消耗,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内外大批相关工作人员致力于研究氢能源发动机(以下简称氢发动机)并且不断解决氢发动机在应用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本文着重介绍氢发动机的研究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氢能源以其储量丰富、来源广泛、可再生、清洁等优点被众多内燃机学者认为是传统内燃机的理想替代能源。本研究使用CONVERGE软件建立进气道燃料喷射氢发动机的三维仿真模型,研究氢气的进气、混合过程以及在进气道内喷氢量对氢内燃机进气和压缩过程中压力场、温度场和混合气分布等的影响,同时,对喷氢过多时,氢气是否会将进气门堵塞,而导致空气无法进入,造成熄火的现象进行了模拟。三维仿真模型的初始设置喷射时刻、喷射压力、初始温度都是固定的,过量空气系数分别设为1.0、1.2、1.4、1.6、1.8,混合气浓度由浓到稀,由此研究混合气浓度对燃烧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清洁能源研究院院长刘科博士,和几位专家、院士走进了刚刚落户东莞的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大湾区水氢科学院"。这家刚刚揭牌的"大湾区水氢科学院",就落户在位于东莞樟木头镇的"广东合即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刘科俯下身去认真看了合即得公司研发生产的"水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氢化学的发展,即从氢原子、分子、氢的化合物直到氢同位素热核能源和未来的主要能源—氢能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的加剧,氨成为发动机理想的可再生无碳替代燃料之一。氨在发动机中燃烧存在速度慢和温度低的问题,因而需要引燃燃料,最好的无碳引燃燃料是氢。基于此,分析不同掺氢比的氢氨混合燃料的理化性能和燃烧特性,发现随着掺氢比的增加,混合燃料的低热值、理论空燃比及燃料总能量均减小;指示效率先增加后减小,平均指示有效压力逐渐减小。综合考虑,掺氢10%时有利于提高氨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8.
<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今年以来,国内忽然掀起一波"氢能热"——从上游的制氢、储氢到中游的运氢、加氢,再到下游主要应用之一的氢燃料电池汽车,无一不是热点话题,氢能正成为能源的"宠儿"。"我觉得,氢能热起来是必然的。"在国际氢能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教授毛宗强看来,"不管是从能源安全还是环境治理压力方面来看,氢能应该是未来能源发展的一大方向。"  相似文献   

9.
探讨TC301/γ-Al2O3和C207/γ-Al2O3双功能催化剂上合成气一步法制取二甲醚的反应,考察了催化剂浓度、原料气氢碳比和搅拌转速对一氧化碳转化率和二甲醚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浆态床反应器内,催化剂C301的催化效果优于C207,且催化剂最佳浓度为7.27%;在300r/min搅拌转速下,外扩散阻力的影响基本可以消除;当原料气氢碳比为1.0时,二甲醚收率最大,进而提出利用富碳合成气生产二甲醚是缓解能源问题和减少能源污染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河南科技》2012,(19):6
<正>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的科学家近日宣布,已开发出一种高效合成氨的新技术,所消耗的能源只有传统方法的十分之一。氨对于地球上的生物相当重要,它不仅是所有食物和肥料的重要成分,还会直接或间接参与药物合成,并且有望在燃料电池领域得到应用。但是,由于氨由氮和氢反应合成,因此它会破坏氮分子之间强有力的结合,使其与氢发生反应而为此消耗大量能源。此次,东京工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他们开发的一种超导物质C12A7中  相似文献   

11.
综观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对心理素质教育中学科教学渗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主要存在:理论研究薄弱,缺乏系统性;实证与应用研究较少,缺乏科学性;实践研究零散,缺乏针对性等问题。从切实提高学科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健全心理素质的目标出发,在"理论——实证——操作"三个层面上探讨学科渗透心理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应进一步强化学科渗透的理论研究,扩大学科渗透的实证研究范围,深化学科渗透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对于元代剧论的研究,在20世纪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就,大体经过了三个阶段:20世纪初至40年代末为收集资料起始阶段;50年代至70年代为整理资料并简单论述时期;从80年代到20世纪末为专题研究成果大量涌现、体系基本建成时期。  相似文献   

13.
高等代数(甚至高等数学)"学""用"脱节的现象由来已久.本文从"居高"为"临下"和"临下"须"居高"两个方面探讨高等代数"学"与"用"的有效联结.  相似文献   

14.
柳宗元与韩愈作为中唐时期的杰出文人,不仅在文学领域取得较高成就,而且在经学方面也有特殊贡献。他们在经学方面的异同主要体现在:尊崇并学习经书、批判怀疑传统经学、经学与现实的关系及经学与佛学、子学的关系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在仪器分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仪器分析教学过程进行了“面向问题学习”、“面向课题实验”、“合作小组学习”3个方面的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应用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16.
分析基于Intemet的网络学习模式的特点,对基于Intemet的网上虚拟学习环境的建构进行探讨.根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对学习策略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一种新的学习策略模型,实验证明,该方法提高学习效果,是值得推广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7.
洪莉 《松辽学刊》2005,26(4):70-72
高师生缺乏研究性学习的经历,又面临研究性学习的指导需要.本文针对这一现状,以课题型研究性学习和实验型研究性学习为案例,进行了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思考与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现代地理学中地理位置与区位两个概念内涵及其使用的分析,在理论上明确了二者的区别,并强调指出,区位研究是地理学研究的过程与目的,其内涵的丰富程度、研究与使用的意义远远大于地理位置。  相似文献   

19.
理工科院校大学生学风状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高校学风状况不容乐观。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学风方面表现出来的问题也不尽相同。旨在对理工科院校大学生的学风状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学习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艳华 《松辽学刊》2004,25(4):117-118
本文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及新课程对学习策略的要求,提出物理学科的学习策略,就学习策略与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作以辨析,并探索性地提出了物理学科学习策略及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