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系统科学作为现代的科学方法论,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工业产品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以系统科学的理论来研究。系统科学从不同的角度对工业产品系统进行剖析,对工业产品设计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重点介绍了静电放电对工业产品的危害以及它对工业产品造成损伤的形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产品在设计、生产制造、使用维护过程中的静电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密度演化理论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定华 《自然杂志》2000,22(6):323-327
经典科学从微观到宇观的各个领域都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也在决定论和非决定论、动力学规律和统计学规律、可逆性和不可逆性等等问题上陷入了苦恼的悖论之中.出路何在?以非线性和复杂性为核心的系统科学似乎带来了一线光明.系统科学研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类系统的共同特性,探索系统的生成、演化和涌现的普遍规律.系统科学与经典科学在方法论上有着本质的区别.经典科学注重还原分析,而系统科学强调整体把握.经典科学追求简单性、必然性、决定论目标,系统科学探索复杂性、偶然性、非决定论问题.因此在对自然界进行描述时,两者也应有所不同.经典科学多以个体描述为主,系统科学则须突出群体描述.基于群体描述的密度演化理论可望为解决上述悖论以及填平物理学和生物学、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的鸿沟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程丽  贾传成  郭雪峰 《科学通报》2023,(17):2155-2173
单分子作为物质世界中独立稳定的最小单元,是构造物质的基本单元,是最稳定的量子化单元.单分子研究是对人类表征和检测技术极限的挑战,已经成为各国竞争的制高点.单分子科学作为一个前沿交叉领域,融合了分子结构设计、单分子超分辨、单分子物理化学性质研究、理论模拟等多层面工作,孕育着不可估量的突破.本综述以单分子科学为主题,对该领域的整体发展概况和突破性成果进行系统梳理.首先,从基础科学与应用两个层面介绍单分子科学与技术研究的意义;然后,重点阐述基于电学、力学、光谱学等技术对单分子不同维度性质进行表征的进展,并着重介绍我国学者为推动单分子科学研究领域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最后,归纳并展望未来单分子科学领域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5.
自从70年代开始,美国的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越来越面临着来自日本、西欧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严峻挑战.自1976年开始,美国的对外贸易连续出现逆差,外贸赤字逐年上升.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在高技术产品的进出口方面,美国也于近几年开始出现赤字.面对这种新的国际经济环境,为了增强其竞争能力,保持其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的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6.
科学在人类文明中确立了它的坚固的地位.科学的胜利带来社会对科学的支持和控制.本文试图用“自主性”的概念来叙述和解释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并认为科学系统与社会系统的互动表现为观念的自主性与实践的自主性.科学发展的最优条件就是科学的观念的自主性与实践的自主性的满足.  相似文献   

7.
从古生物学到地球生物学的跨越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学科体系和科学问题为导向, 对当前国际上出现的地球生物学从学科分类体系、形成背景、主要研究方向、亟待突破的分支学科及其与之相关的研究领域进行了评述. 作为地球科学与生命科学相结合而形成的新兴交叉学科, 地球生物学在地球科学中应具有独立的一级学科地位, 类似于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学. 地球生物学主要研究地球系统的生命运动, 涉及地球环境与生命系统的相互作用. 它的形成与发展既是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 也是当今世界对所面临重大人类-环境-资源问题的响应. 分子地球生物学、地球微生物学、地球生态学、地球生理学等地球生物学中的二级学科还有待尽快突破, 以形成地球生物学的成熟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8.
发展国际合作, 促进我国地球系统科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少平 《科学通报》2005,50(6):608-612
自20世纪后半叶,地球科学相关理论和技术的进步使科学界逐步认识到,地球层圈演化的行为具有整体性.地球系统科学正在成为21世纪基础科学研究的前沿.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国际合作对促进我国未来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中国地球科学领域研究和发展的实际,试图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合作在地球科学领域发挥的作用、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国际合作在未来我国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和着眼点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60年代以来蓬勃发展,至今方兴未艾的系统科学恰恰就是针对大系统的设计、组织、分析和综合建立起来的科学领域,从系统哲学、系统理论到系统工程,形成了一整套优化控制大系统的现代方法。毋庸置疑,要求作为硕大无朋的大系统的大都市在战略上健康发展,战术上优化运作、国际竞争中游刃有余,尤其应当充分利用系统科学原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7月2~4日,由中国综合大洋钻探计划专家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国际中国地球科学促进会、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主办的第三届地球系统科学大会在上海召开,来自大气、海洋、地质、生物、行星科学等学科的专家学者齐聚,共话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热点问题,展望地球系统科学未来发展前景."地球系统科学大会"是地球科学领域以华语作为主要交流语言的大幅度跨学科交叉的学术会议,其前身为2010和2012年已召开的"深海研究与地球系统科学学术研讨会".与前两届会议相比,本届地球系统科学大会规模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