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王文君  郭立霞 《科技信息》2011,(15):344-344,379
因为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的需要,受高平青龙同昌煤矿的委托,本次工作详细查明井田内地质构造形态,评价井田内的构造复杂程度;详细查明主要可采煤层3号、9号、15号煤层层位及厚度变化,确定煤层的连续性;查明了地质构造对煤层连续性和煤层厚度的破坏性,评价了煤层的稳定程度和可采性;估算3号、9号、15号煤层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资源/储量。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地表、钻孔及煤矿井资料,对吕凤煤矿区的构造、岩浆岩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构造变动、岩浆岩侵入引起该区煤层厚度、结构的变化规律,对该区煤炭资源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翠屏山煤矿是全省标准化矿井,研究该矿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对煤层厚度的影响作用,对今后的煤炭资源勘查和矿井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矿井地质工作的基础上,综合各类地质资料,揭示了翠屏山煤矿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对煤层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翠屏山煤矿地表为单斜构造,而深部为紧密褶皱和大幅度倒转褶曲,在燕山构造期形成了缓倾角断层和高角度逆冲断层;在燕山晚期和喜马拉雅早期形成了一系列高角度正断层。正断层的引张拖拽作用导致断层附近上、下盘煤层厚度变薄,逆断层的逆掩重叠或挤压聚集,形成厚煤带;在紧闭褶皱带内,由于煤层受到强烈的挤压而发生大规模的塑性流变,形成"藕断丝连"状煤层;在伏卧褶曲和倒转褶曲中,正常翼的煤层被挤压变薄而倒转翼的煤层较厚且稳定性较好。褶皱作用还出现"穿刺"现象,"穿刺"流变使煤层厚度变薄。褶皱构造和断裂双重构造使煤层常呈透镜状、藕节状、串珠状产出。  相似文献   

4.
淮南潘集一矿11—2煤层层间滑动构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集一矿11-2煤层间滑动构造发育,层滑构造特征表现为顶底板揉皱楔入煤层中使得煤层破碎,煤质变差,顶底板凹凸变化.煤层厚度变化大,稳定性差,薄煤带发育.矿区层滑构造主要分布于中西区浅及中深部位置,对煤层厚度影响较大.为了探明矿区层滑构造的成因机理,对矿区层滑构造特征及其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潘集一矿11-2煤层滑构造主要表现形式为断裂式层间滑动,说明矿区层滑构造主要是受矿区断层的牵引作用所致.将11-2煤层滑构造分为揉皱型、断滑型和断裂型,矿区西部层滑构造主要表现为断裂型和断滑型,中部主要表现为揉皱型和断裂型,东部未开采区主要表现为断滑型,为矿区生产部署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青东煤矿8煤层厚度0.77~13.47m,平均4.61m,倾斜角度为16.7°。煤层最大相对瓦斯压力为1.51MPa,煤层最大瓦斯含量为11.78m3/t。煤层中断层、褶曲、层间滑动等构造普遍发育,引起煤层厚度变化幅度较大,同时8煤层煤体松软、低透气性、易碎,巷道不易维护,揭煤难度大。  相似文献   

6.
层滑构造及其对煤层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指出了层滑构造不仅使煤层厚度、煤层结构和煤体结构发生变化,而且使煤层的煤化程度提高,灰分增加。分析了层滑构造引起煤厚变化的几种成因方式,解释了煤质变化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7.
以瓦斯地质理论为基础,结合济三煤矿地质特征以及瓦斯基础测试参数,对该矿3下煤层瓦斯地质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影响3下煤层瓦斯赋存的因素主要包括煤系地层的暴露程度、构造、顶底板岩性特征、煤层厚度以及煤层埋深等。其中,埋深以及煤厚与煤层瓦斯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区内大断层多为开放性断层,不利于瓦斯的积聚,但小断层容易与煤层顶板泥岩共同作用对瓦斯起到封堵作用。  相似文献   

8.
潘谢矿区煤层顶板富水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层顶板的富水性与顶板的岩性、孔隙及断裂构造的发育强度有关,其中岩性和孔隙的分布具有空间连续性,而断裂构造在空间上发育不连续,决定着煤层顶板的富水性具有空间性和非线性。本文结合潘谢矿区地质构造的特点,并以谢桥矿为例,选取了断裂强度、断裂密度、砂岩厚度、砂质泥岩厚度和泥岩厚度做为评价指标,利用MapObjects的空间分析功能和非线性人工神经网络(ANN)技术,对该矿6煤层顶板的富水性进行了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9.
桃园矿三采区1036工作面位于南三采区北翼,上为1034工作面采空区,工作面(巷道)标高为-405~475m。煤层厚度较稳定.平均煤厚3.3m,煤层倾角变化不大,平均220。煤层直接顶为泥岩,厚度约为6.56m。老顶为细砂岩,厚度约为8.5m。煤层直接底为泥岩,厚度约为5.27m。  相似文献   

10.
南桐矿区构造对破坏煤发育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详细研究南桐矿区破坏煤发育规律的基础上,论述了矿区构造对破坏煤发育的控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构造应力是造成煤层破坏的直接因素;(2) 破坏煤是构造运动过程中压剪变形的产物,是构造演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3) 煤层厚度、煤层在煤系剖面中的位置、煤层倾角和断裂发育情况控制了破坏煤的横向和纵向变化,其它因素的影响居次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山西沁水煤层气田地质特征和钻井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庄区块位于沁水盆地东南部斜坡,为山西组3#煤层发育区,井区周围厚度在5.6m左右。钻遇山西组3#煤层顶界的深度为450m~475m。井身结构为二开结构。文章总结了14项钻井注意事项,有针对性,可推广。  相似文献   

12.
煤层厚度预测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煤层厚度变化的控制因素,探讨了煤层厚度预测的主要工作内容以及掘进煤层巷道和回采工作面的煤层厚度测量方法,进一步阐述了煤层厚度变化的探测方法,提出了煤层预测的主要工作步骤,旨在为高效率煤层开采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从煤层在地质历史形成过程中所具有的多分层特点出发,论证了多分层煤层的总渗透率不仅取决于各分层渗透率的大小,还取决于分层厚度在煤层总厚度中所占的比例。进而分析得出,在采用钻孔注水压裂法提高煤层渗透率和增加瓦斯外排量时,注水压裂钻孔的合理布置位置应位于相对渗透率小、厚度相对比较大的分层中。该分析结果对预防煤与瓦斯突出及瓦斯抽放均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论述了济宁煤田(东区)3层煤厚度变化的因素及其形成机理,对煤田的预测和勘探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平煤天安五矿己15和己16=17煤层为例,对近距离煤层群瓦斯抽采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由于己15煤层与己16,17煤层层间距较近且厚度不均,为了防止采掘施工中煤层初期来压的瓦斯突然涌入工作面,在掘进机巷过程中,从打探煤及探构造孔入手,对机巷瓦斯进行了突出预测敏感指标及临界值研究,并实施了立体抽放技术,实现了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6.
对皖北前岭煤矿煤层构造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结果为 :小型断裂构造均为正断层 ;层滑构造主要分布在井田内次一级褶曲构造的两翼 ;层滑构造是造成煤厚变化的主要地质因素 ;煤层薄化带主要分布在赵瓦房等次一级向斜构造的两翼 ,并呈北东至南西方向展布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赵庄矿自然地理、区域构造、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矿井突水灾害的基础上,根据研究区的断裂构造、隔水层厚度、奥灰水压以及奥灰顶部富水性在空间区域上的变化特征,研发了基于GIS组件的顶板砂岩水预测信息系统,该系统主要实现了评价指标的自动统计、图形的管理等功能,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同时应用非线性的人工神经网络(ANN)技术确定了各主控因素的权重系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煤层顶板砂岩富水分区评价模型,大大提高了预测指标统计的速度和精度。并应用该系统对3号煤层顶板砂岩富水性进行了评价,为井田3号煤层顶板突水危险性评价与预测和井下水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东圪堵煤矿6-2号煤层埋深、煤层裂隙、煤层夹矸情况、顶板情况、采放高度比等情况,指出6-2号煤层的顶煤冒放性一般,通过数值模拟,得出顶煤有明显的滞后垮落现象,顶煤回收率较低,因此东圪堵煤矿6-2号煤层不宜采用综采放顶煤开采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煤层气洞穴完井顶板塌落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主要煤层气产区的煤层埋深、煤层厚度、煤层及顶板岩石力学特性,对不同埋深和煤层厚度条件下的裸眼洞穴使用有限差分方法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造成洞穴顶板塌落的主要力学因素是垂直地应力与水平地应力之差,可由侧压系数来描述;顶板破坏形式为洞周剪切破坏;煤层厚度对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福建省坚硬薄煤层爆破开采技术研究分析,提出了煤层硬度系数不同,其研究侧重点不同.对于f=3左右的煤层,重在研究提高块煤率;f=4-6及以上的煤层,重在研究提高回采率.调研分析了生产实际中特别坚硬煤层爆破效果差的原因,并进行现场实验,提出了提高特别坚硬煤层爆破效果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