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新疆农村社会组织在维护新疆农村稳定、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促进农民增收、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发挥了巨大作用,也架设了农民和政府、市场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2.
稳步增加农民的收入,不仅是我国农村实现小康目标的要求,是改善农民生存质量和启动国内市场的经济问题,也是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稳定农业、稳定农村、事关全局的国家头等大问题。一、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近几年来,在我国农副产品市场初步摆脱短缺,供给较为充足的形势下,出现了丰产不丰收、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普遍情况。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成为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生活中较为突出的矛盾。1997年农民年均收入2090元,比1996年增长46%,但增长速度回落44个百分点;1998年农民年均收入2160元,比1997年…  相似文献   

3.
农村信息化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为农民提供综合信息服务、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同时,帮助农民提升生产技术水平、拓展市场需求、改善民生,对于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改变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自2005年以来,连续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农村信息化给予了高度关注。当前,以信息化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促进农民增收,不仅必要而且十分迫切。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处西北高原,  相似文献   

4.
常华 《科技智囊》2012,(2):20-25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温家宝表示应大幅提高农民土地增值收盏分配比例。 2011年12月27—28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他强调,推进集体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关键在于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分配好土地非农化和城镇化产生的增值收益。应该看到,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不能再靠牺牲农民土地财产权利降低工业化城镇化成本,有必要、也有条件大幅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  相似文献   

5.
农村改革的30年,就是民生建设的30年。30年农村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改善了人民的生存、生活环境。农村改革与民生建设的实践昭示我们:在农村新的发展阶段,农村改革发展必须紧紧扭住改善民生这一永恒主题,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改革开放为根本动力,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切实保障农民的各项权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提高农村民生建设的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推进农业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培育发展特色农业,2002年3月,沈阳市科技局组织实施了农民科技研修计划,成立了沈阳市农村科技培训讲师团,通过近一年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受到农民朋友的普遍欢迎。一、建立健全组织体系,规范有序地开展工作沈阳市农村科技培训讲师团是沈阳市农民研修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科技局的直接领导下,组建了以沈阳农业大学钟文田教授为团长、市科技局农村与社会发展处处长为秘书长、沈阳农业科技开发院院长为讲师团办公室主任的组…  相似文献   

7.
农民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体。长期以来,农民知识缺乏、市场经济意识淡薄、科技化素质不高,而各级政府又存在着对农民缺乏教育,对农村教育投资甚少等原因,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素质教育仍然是农村工作中的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要实现农村经济的繁荣。关键是提高广大农民的自身化素质,这是一项潜移默化、意义深远的工程,也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村革命。  相似文献   

8.
农村饮水安全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农村广大农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一项民生水利工程。在水利工作中的具体,建设好、管理好饮水安全工程是我们从事水利工作者的责任,使农民用得起,长期受益是我们的目标。本文阐述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发展思路,并分析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运行管理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最后也提出了农村饮水安全今后工作的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农业、农村、农民(简称“三农”)问题既是一个历史话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也成为党中央和国务院关注的焦点。随着改革的日益深入,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然而农村还存在大量素质低、收入低的弱势群体,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已经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农民教育的目标具有层次性,第一个层面在于现实政策层面,要达到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第二个层面在于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第三个层面在于促进农民群体的现代化和市民化,这也是农民教育的终极目标。在农民现代化和农民群体转型视角下,三个层面呈递进关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更多体现在经济政策要求方面,新型农民培育在于农民的素质提升,农民市民化则是身份的转换和角色的转型。  相似文献   

11.
村是我国农村社会的最基层单位。村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以至整个国家的稳定。完善村民自治,实现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将极大地调动农民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当家作主的责任感,也为建立农村社会新秩序,稳定社会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12.
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农村经济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如何完善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积极推进农村经济体制创新,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水平,持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是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课题和新任务。近年来,我县按照中、省、市关于加快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精神,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大力扶持和引导农民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近三年的努力,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近期,县农经站和县政府办秘书科对全县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全县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工作中反映出的一些问题很值得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30年来,虽然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都相对落后,制约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在今年召开的两会中,农民就业、农村土地流转、稳定农产品价格等问题再次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极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诸多制约“三农”发展的种种因素,只有逐步解决这些问题.才能真正实现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市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农村沼气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所起的作用日益突出,产生了良好的综合效益。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对农村沼气建设十分重视。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继续推进沼气建设,积极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型洁净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农业部也将其列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十大措施之一,加大实施力度,中央财政连续三年投入10多个亿用于农村沼气建设。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有关文件精神,迎接全市农村沼气建设高潮的到来,现提出我市农村沼气建设发展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三农”问题中的体制因素、资源与人口因素、农业投入与再生产因素、农民观念因素等制约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决“三农”问题,政府应起主导作用,同时应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积极稳步地改革农村的计划经济体制,关键将重要的生产要素劳动力、土地等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中解放出来、统筹城乡经济,引导农村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增加农业投入,提高农业再生产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农民观念落后也是一种贫困,观念的落后是最大的落后,农民观念可分为四个层次;转变农民观念,关键在教育,重视农村成人职业技术教育;转变农民观念是政府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之一,应改善干群关系,建立诚信政府。  相似文献   

16.
农业的弱质特性,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逐年增加(2003年,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64.9万人,其中新增3万人),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2003年,我市初中及以下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57.9%),是长期以来导致农民收入低下,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三个重要因素。2003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438元,低于全省252元、低于全国1184元。如何改善这种现状呢?加强农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民本领,是提高农民增收能力和水平的根本。那么教育的突破口在那里呢?从我国农民收入的统计口径来看有四个科目:一是家庭经营收入;二是工资性收入;  相似文献   

17.
农村消防安全环境的建没关系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消防安全环境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像木桶效应里面的木板和木桶,这块术板缺失,显然木桶足撑不了水的.随着农民,丰活的不断提高,农村生活的多样化更加显著,农村的火灾形势也不断加剧.那么怎样加强农民的防火意识,加强农村的消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从现在农村面临的形式,就新时期下如何做好消防工作,消防宣传,如何加强农民的防火意识做了深入浅出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温成 《科技信息》2011,(13):386-386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土地收益的提高,农民对耕地的渴求越来越大,人地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原先农民不太在意的机动地现在也成为农村矛盾的焦点。1我国农村耕地的现状我国农村耕地目前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承包地、自开垦地和机动地1.1承包地承包地是实行农村改革以来第一轮耕地承包时开始的,当时以村组为单位,按人i21为标准分配的,这部分耕地占农村耕地的绝大部分.由于大家都一样,只是在分配时土地肥沃程度和远近稍有差异,农民对此无甚意见。在第二轮土地承包时也未变动,  相似文献   

19.
农村城市过程中必须出现农民的失业问题,东莞也不例外,本文从东莞农民面临的失业问题出发,认为产生这一问题的直接原因是耕地迅速减少,外地来工的竞争,本地农民文化低下,以及耕地集中使用等,为了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本文认为应鼓励农民从专业化,商品化的农业生产,大力发展农村非的农产业,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建立多层次,多功能,多形式的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20.
张耘 《榆林科技》2005,(3):46-46
两年来,随着中央连续两个“一号文件”的出台,“三农”问题,全党重视,举国关注。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关键,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昌,农村稳则社会安,既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也是社会的广泛共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时度势,科学决策,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战略。新农村建设既是当前破解“三农”难题的一项战略决策,也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实施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一个科学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