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722年4月5日,荷兰航海家雅各布·罗格文及其同伴正存南太平洋海域航行,突然,负责嘹望的水手发现远方的海面上有一个绿点,看上去像是陆地,就立即报告罗格文。罗格文听到后惊诧不已,因为航海图上没有标明这片海域有任何陆地。他命令船只向绿点靠拢,驶近后发现这是个岛屿。这一天正好是复活节,于是罗格文就将此岛命名为“复活节岛”。然而,罗格文做梦也没有想到,  相似文献   

2.
海大多是大洋的边缘部分,都与大陆或其他陆地毗连.然而,北大西洋中部的马尾藻海(也叫萨加索,葡萄牙语"葡萄果"的意思)却是一个"洋中之海",它的西边与北美大陆隔着宽阔的海域,其他三面都是广阔的洋面.所以它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海岸的海,因此也没有明确的海区划分界线.马尾藻海的位置大致介于北纬20°~35°、西经30°~75°之间,面积约有几百万平方千米,由墨西哥暖流、北赤道暖流和加那利寒流围绕而成.  相似文献   

3.
从渺远的太空俯瞰地球,三分陆地七分海洋.在深蓝且广阔、未知而神秘的深海里,全球1000余艘常规潜艇、170余艘战略核潜艇宛如"深海幽灵",遍布在3.6亿平方千米的广阔海域里,并以其极佳的深海隐蔽性和强大的火力打击能力,树立起战略威慑,昭示着凛凛雄威.  相似文献   

4.
围海及填海造地的起因、发展及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尹延鸿  尹聪 《自然杂志》2014,36(6):437-444
当前的填海造地浪潮,是由于海陆地价差距巨大引起的。填海造地的经济效益,要站在全局角度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不能仅从陆地地价和填海造地成本的差价来估算,还应该考虑由此造成的海洋和陆地环境影响产生的经济损失、过量的土石方用量、造地完成后的后期维护费用等方面。填海造地面积应小于上升效益极限填海面积。大面积填海造地,特别是在水深过大的海域填海造地,可能会产生负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正>海大多是大洋的边缘部分,都与大陆或其他陆地毗连。然而,北大西洋中部的马尾藻海(也叫萨加索,葡萄牙语"葡萄果"的意思)却是一个"洋中之海",它的西边与北美大陆隔着宽阔的海域,其他三面都是广阔的洋面。所以它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海岸的海,因此也没有明确的海区划分界线。马尾藻海的位置大致  相似文献   

6.
通过国际合作获得了欧洲空间局 (ESA)欧洲遥感卫星 1号 (ERS 1 )风散射计 (windscatterometer (WSC) )数据 .利用ERS 1WSC数据研究了中国陆地雷达后向散射系数 (σ°)的分布特征 .展示了中国第 1幅雷达后向散射系数图和研究成果 .重点考察了ERS 1WSC数据监测陆地覆盖的能力 ,结果表明 :ERS 1WSC数据具有很强的陆地监测能力 ,清楚的展示了中国陆地自然概貌特征 ;从图上能分辨出来的陆地覆盖包括沙漠、草原、荒漠草原 ,森林植被、农作物、高大山脉、常绿林和冰雪覆盖 ;全图展现出来的特征是地形图和植被图的叠合 ;对典型地物的统计研究表明 ,整个中国陆地 ,雷达后向散射系数的分布范围为 - 2 9~ - 5dB ,最低值位于巴丹吉林、塔里木、腾格里沙漠 ,最高值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和天山山脉上的冰雪覆盖区  相似文献   

7.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Westman(1977年)和Ehrlich(1982年)分别提出"自然的服务"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概念以来,如何对其进行科学的价值核算和应用就成为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在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3点科学假设:陆地生态系统既提供正向的服务功能,也提供负向的服务功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变化不仅体现在生态系统类型的数量或面积上,还应反映出其质量或品质的变化;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应该从存量和增量两个方面来衡量.因此,本文在收集了中国1999~2008年土地利用和基于GIMMS遥感影像的NDVI数据基础上,计算和分析了近10年内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时空变化,并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首先从时间变化来看,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存量从1999年的6.82万亿元减少到2008年的6.57万亿元;其中正价值减少了2401.7亿元,负价值增加了88.5亿元;减少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水分调节、土壤形成和废物循环功能上;从其总价值的增量来看,2000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净增43.1亿元,2008年则变为负增长,为?1.3亿元.其次从空间角度来看,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供给主要集中在东北部和南部地区,且近10年空间变化并不显著;人类活动影响下山西和甘肃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亏损较为严重,陕西盈利较为明显;而单位面积陆地生态系统所提供的服务功能强度则是中、东部地区较高,西部地区较低,且近10年空间变化较为显著.最后讨论了导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时空变化的原因,希望对未来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管理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何京 《科学之友》2005,(11):29-30
据资料表明,海洋的神秘地带并不止百慕大三角区一个."神秘地区"至少有7个:百慕大三角区、日本海域三角区、大西洋附近海域、太平洋夏威夷至美国大陆间的海域、葡萄牙沿海、非洲东南部海域以及哈特勒斯角.  相似文献   

9.
袖珍国,就是国土小、人口不多的微型国家,国土面积一般不到1万平方公里。袖珍国大都是海岛国家。海岛袖珍国陆地不大,但实际领有的海域超过陆地的百倍千倍,堪称为“海洋大国”。这些海岛袖珍国具有非常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如有“无流之国”、“无土之国”,也有“日出之国”、“日落之国”。勤劳聪慧的袖珍岛国人民以灵活的方式,扬己之长补己之短,在弹丸之地上创造着奇迹。但袖珍岛国面临着许多大国无法想象的困难:疆域小,资源有限,没有回旋余地,严重依赖外界;地球转暖,南北极冰层融化,海平面缓慢上升,侵蚀岛屿和海岸带,土地不断缩小。像马尔代夫这样的袖珍国处于海平面以上仅一二米,正面临被淹没的危险。 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向大家介绍一些有趣的海岛袖珍国。——编者  相似文献   

10.
北冰洋是全球海洋碳循环研究的关键地区之一,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是开展海陆统筹研究碳汇的一个绝佳的场所:地形相对封闭,边缘有世界上最大的陆架区,外围有广袤的陆地冻土层和大河输入.近年来,由于全球变暖、海冰消退、北极快速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大气、冰雪、海洋、陆地和生物等多圈层相互作用过程的改变,已经对北极地区碳的源、汇效应产生了深刻影响.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由于陆地冻土圈变化所引起的甲烷和二氧化碳释放,而且,随之而来的海水层化、混合和环流变化,陆源有机碳和营养物质入海通量的增加,改变了海洋二氧化碳"物理泵"、"生物泵"和"微型生物碳泵"作用的强度、方式,以及海洋原有的海洋碳储库构成,很可能会对全球海陆碳源汇格局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主要从北极快速变化所引起的海洋生物泵过程和陆地碳输入的变化来讨论全球变暖对沉积碳埋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科技传真     
月球引力导致矿井爆炸 去年12月2日俄罗斯一座矿井瓦斯爆炸,造成67名矿工遇难。俄罗斯学者认为,月球引力引起的陆地潮汐导致地壳变动是爆炸的原因。 月球引力引起的潮汐现象不仅在海洋上有,陆地上也有,只是幅度较小、不易觉察。当月球、地球与太阳成一线排列的时候(即满月或新月),陆地与海洋的潮汐最强烈。陆地的潮汐波较大时会造成地壳岩层的巨大压力差,如果某地处  相似文献   

12.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普遍认为湖水等水面是平坦的,所以,海面也是平坦的。其实不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人造地球卫星测量技术广泛应用于海洋,人们发现大海的水面也如同陆地一样高低不平,这种高低不平的海面延伸敷千公里,所以,陆地上的人难以用肉眼看到,如今依靠精密的卫星测量,能够准确地认识海面凹凸不平的变化情况。据调查,全球海面有几个比较大的起伏区,其中澳大利亚东北部太平洋海域的最高点高出平均海  相似文献   

13.
地球     
正当地质学家认为他们懂得了板块构造学时,有些消失的岩块(也许是看不见的陆地)显现出来了。象帆船一样,鹦鹉螺的祖先用大型螺旋壳航行在海上。第一批蜻蜓起飞了。地球上所有陆地都挤作一团,似乎挡开了不可抗拒的海洋。这块巨大的陆地叫联合古陆。力量起初集中在一起,但不久就把这块大陆分成了几块。那是公元前二亿二千五百万年前的事。联合古陆的东南边有块陆地已经松动。这就是太平洋陆地,是一块使原始澳洲不受海洋影响的长长的陆地。在太平洋陆地移走之前,有裂缝把它裂  相似文献   

14.
澳大利亚的国土全部位于南半球,因在地图上的赤道以下.因此有“下面的陆地”之称。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国,因其独占整个大洋洲的大陆,故又是世界上最小的洲。面积76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仅有1700多万.而且都居住在沿海地区,所以当地人常说:我们国家90%的人口仅利用了10%的土地。  相似文献   

15.
周广胜  周梦子  周莉  汲玉河 《科学通报》2022,(31):3625-3632
碳达峰与碳中和已经成为全球气候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需求.厘清陆地生态系统增汇潜力不仅对准确预估未来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至关重要,更是人类制定气候变化应对方案的基本前提.本文从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汇视角,综述了中国森林、灌丛、草原、农田和湿地等主要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及其对不同气候变化情景和人类活动的响应,发现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汇的评价结果因不同的研究方法和资料差异较大,需要不断完善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汇的评估方法并基于最新资料不断更新评估结果.文章进一步指出,现有研究对未来不同时期、不同排放情景下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尤其是同一区域不同国家重大生态工程增汇潜力的整合研究仍不足,对氮沉降及其与气候变化、大气CO2浓度变化协同作用的影响,特别是对国家重大生态工程增汇潜力影响的研究仍不够,还没有开展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增汇的气候变化风险研究.据此,本文指出,未来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增汇研究需要重视国家重大生态工程增汇潜力及其风险评价,重点关注高度空间异质性的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模拟技术和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气象资料获取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旺族揭密     
小小昆虫虽不起眼,却无处不在,无论在城市、乡村、山野,还是在空中、陆地、水里,你都会找到它,可以说地球上的任何角落都有昆虫的身影.现在世界上有名有姓的昆虫已有100多万种,而已知的所有动物也不过在150万种以上.不难看出昆虫种类竟占了动物界的2/3.仅我国就有25万~30万种昆虫.经昆虫学家调查研究后推测,存在于地球上的昆虫可能有300万种.毫无疑问,昆虫是动物界中最兴旺发达的大家族.  相似文献   

17.
大地明珠     
世界上的湖泊总面积为250万km2,占地球陆地面积的1.68%;总蓄水量230万亿m3,为河床蓄水量的191倍.  相似文献   

18.
一地球上大部分面积为海洋所覆盖,人类赖以居住的陆地只占其中的29%。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聚宝盆。在陆地资源濒临枯竭的今天,人类更加渴望向海洋索取财富。海岸是陆地与海洋之间的过渡地带,也是  相似文献   

19.
如果我们追根溯源,追究这次地震灾害的"元凶"--印度板块源自何处,那得从大约2.5亿年前(前寒武纪)说起. 那时地球上的陆地大体上连成一片,称之为泛古大陆.  相似文献   

20.
揭秘历史     
地球那么大,其表面的3/4又被海水覆盖,陆地上还有巨大的冰川、沙漠和高山.那么,科学家怎么知道全球都在变暖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