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铜离子对鲫鱼血红细胞微核和核异常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南旭阳 《河南科学》2002,20(1):42-46
研究了铜离子对鲫鱼的遗传毒害性。结果显示 :铜离子对鲫鱼的毒性是比较大的。在用不同的铜离子浓度处理相同时间或用同一浓度处理不同时间后 ,鲫鱼的微核率、核异常率与总核异常率都明显上升。微核率与浓度之间 ,以及与处理时间之间均出现较为明显的正相关性 ,即具有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核异常率和总核异常率除个别组外 ,也都出现了同样的效应。  相似文献   

2.
除草剂"草甘膦"对鲫鱼外周血红细胞微核及核异常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利用“草甘膦”染毒鲫鱼,以外周血红细胞的微核率和核异常率为指标,研究了“草甘膦”对鲫鱼的毒性。结果显示:“草甘膦”对鲫鱼具有一定的毒性;但不具有剂量效应;与染毒时间的长短也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分别用质量浓度为0.4、0.8、1.5和3.0 mg/L的Cd2+,对鲫鱼进行24、48、72和96 h的急性染毒实验.取鲫鱼尾部血液制作血涂片,镜检并统计分析细胞凋亡率,研究Cd2+胁迫诱导红细胞的凋亡.结果显示,在Cd2+浓度为0.4~3.0 mg/L的环境下,鲫鱼红细胞的凋亡率与Cd2+浓度、染毒时间之间均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鲫鱼红细胞对Cd2+的最大耐受浓度:染毒24 h时,为1.5 mg/L,48 h为0.4 mg/L.说明Cd2+对鲫鱼红细胞的凋亡有较强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鲫鱼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水染毒法,设对照组和试验组(镉质量浓度0.05 mg/L,0.5 mg/L,5 mg/L)静养10 d,硝酸银染色方法显示鲫鱼胃肠道嗜银细胞,探讨了镉对鲫鱼胃肠道嗜银细胞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镉对鲫鱼前肠和中肠嗜银细胞数目有明显影响,表现在0.05 mg/L,0.5 mg/L浓度时前肠和中肠嗜银细胞数目明显增加,5 mg/L浓度时则减少;镉对鲫鱼后肠嗜银细胞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低毒除草剂“草甘膦”对蟾蜍外周血红细胞微核及核异常的影响,分别统计了微核细胞率;微核率;异常率和核异常率,研究结果表明,用草甘膦处理3天和5天后,不同浓度的药物对蟾蜍的红细胞微核率和核异常率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用不同黉度药物处理后红细胞的微核率和核异常率虽有差异,却没有出现显著的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6.
除草剂盖草能对黄鳝外周血红细胞微核和核异常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除草剂盖草能对黄鳝外周血红细胞微核和核异常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盖草能处理1/2,1,2和4d时不会明显引起黄鳝红细胞微核率和核异常率的上升,处理8d时会明显引起细胞微核率和核异常率的上升。说明盖草能长时间处理对黄鳝细胞具有明显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铬离子对鲫鱼的毒害性,结果显示铬离子对鲫鱼外周血红细胞的微核率、核异常率、总核异常率及血红蛋白量、红细胞数和白细胞数均具有一定的影响,大多数指标都比对照组高,而且在较高浓度时影响更大;并发现铬对鲫鱼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数的影响比对微核率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测定了常州市主要工业废水和两种有机毒物对罗鱼非(Tilapia massambica Peters)外周血红细胞的微核效应。测定结果,1.68%和1.28%的染料废水的微核率分别为1.00‰和0.50‰;17.8%和15.0%的印染废水的徽核率均为0.53‰,18.2%和10.4%的石油化工废水的微核率分别为0.50‰和0.53‰;43%和37%的化工厂有机废水的微核率分别为0.55‰和0.60‰。由此表明,常州市主要工业废水可能具有细胞的诱变作用。两种有机毒物的微核测定结果无重现性,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镉对鲫鱼肝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生物毒性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的ρCd2 对鲫鱼(C arassius aura tus)肝组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剂量范围(ρCd2 =0~2.24 m g.L-1),低ρCd2 对鲫鱼CAT活性有不同程度的诱导作用,高ρCd2 对鲫鱼CAT活性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其剂量效应呈现抛物线关系.  相似文献   

10.
镉对中国林蛙外周血细胞微核及核异常的诱导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不同剂量Cd2^+注射林蛙,5d后取血制片,光镜观察,探讨了不同剂量Cd2^+对中国林蛙红细胞形成微核及核异常的影响.结果表明,Cd2^+可诱导红细胞产生微核和核异常.Cd2^+剂量高于0.2mg/kg作用5d后,对林蛙血细胞具有明显的毒性效应.Cd2^+剂量低于0.5mg/kg范围内,微核与核异常细胞率随Cd2^+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当Cd2^+剂量高于0.5mg/kg时,微核与核异常细胞率随Cd2^+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1.
重金属铅对实验红鲫生理生化指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检测重金属铅离子对实验红鲫的生物毒性效应,以实验红鲫为受试鱼类,观察实验红鲫在不同浓度重金属铅溶液中的生长情况、死亡率、异常状态以及血红细胞微核和核异常情况,并检测血液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的变化情况指标,分析不同浓度的铅对实验红鲫生理状态的影响。结果发现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实验红鲫在安全浓度范围内未出现死亡,生长状态良好,随着重金属铅浓度的不断增加,核异常率明显发生变化,血液中的乳酸脱氢酶也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以雌性异育银鲫为研究对象,对其性成熟前后(卵巢发育分别为Ⅳ期和Ⅴ期)红细胞数量(RBC)、血红蛋白(Hb)含量、红细胞比容(Ht)、红细胞渗透脆性及红细胞沉降率(ESR)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雌性异育银鲫卵巢从Ⅳ期发育至Ⅴ期,血液中的RBC、Hb含量和Ht值均显著(p<0.05)降低,其中Ht值降低尤为明显(p<0.01);红细胞渗透脆性的变化不是很明显,开始溶血的浓度几乎没有变化,而完全溶血的浓度则有所升高,说明红细胞的渗透脆性有所增大;1h的红细胞沉降速度明显加快,2 h的则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13.
采用微核试验法,对贯穿淮安城市中心、边缘、外围的3条主要河流里运河、废黄河、盐河水质诱发蝌蚪红细胞微核及核异常进行了比较研究.每条河水样又分为100%原样、50%,33.3%3个浓度组,以暴气后的自来水为对照.实验结果显示,毒染1周后,里运河、废黄河水质诱发蝌蚪红细胞微核率及核异常率均大于对照组(P<0.01),里运河水组诱发微核细胞率明显高于废黄河水组和盐河水组(P<0.01).而盐河水组诱发微核率及核异常率(33.3%浓度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结果提示,淮安城区中心地段河流水质诱发蝌蚪红细胞微核率的影响明显高于外围,其水体中存在致突变物质.  相似文献   

14.
显示铜对鲤鱼嗜多染红细胞微核无诱发作用;低浓度镉,铬溶液中鲤鱼,随时间延长其微核率相应升高;肾组织内镉,铬残留量同其微核率呈正相关关系。2镉和铬,镉和铜间协同作用增大微核的诱发效应。  相似文献   

15.
通过骨髓、脾脏、肝脏、肾脏和外周血等器官涂片或印片观察来探讨中华鳖红细胞的产生器官、发育场所和发育各阶段的特征。结果表明骨髓是中华鳖红细胞的发源地,骨髓和脾脏是红细胞成熟的主要场所,在外周血和脾脏中亦可见少量未成熟或正在有丝分裂的红细胞,红细胞发育经过原始、幼稚和成熟等三个阶段,着重描述了红细胞发育各阶段的主要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6.
兔红细胞用作细胞融合材料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经济、简便、有效的细胞融合方法,用兔红细胞作为材料,聚乙二醇(mw:4000)为诱导剂,诱导兔红细胞融合,融合率为37%-45%。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微卫星标记预警实验红鲫对苯酚遗传毒性的响应。方法选择5 个微卫星标记,观察4 个苯酚 染毒组经8 d 染毒实验,苯酚对实验红鲫C1HD 系微卫星多态性的影响。结果苯酚在实验红鲫C1HD 系体内的 富集提高了基因杂合度( H) 、基因多态性信息含量( PIC) 等群体遗传学指数。在1 /8 LC50苯酚浓度组染毒第6 天,基因杂合度( H = 0. 15 ± 0. 19) 和基因多态性信息含量( PIC = 0. 42) 均达到峰值。结论体内富集一定浓度的苯酚可致实验红鲫C1HD 系微卫星多态性改变。微卫星基因杂合度( H) 和多态性信息含量( PIC) 随苯酚染毒时间的延长和富集量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18.
红鲫与金鱼对洞庭湖外睾吸虫感染的对比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洞庭湖外睾吸虫的宿主动物模型。方法将红鲫与金鱼分别投放於含有洞庭湖外睾吸虫尾蚴钉螺的去氯自来水中自然感染,分阶段解剖观察。结果红鲫与金鱼对洞庭湖外睾吸虫尾蚴的感染率均为100%,并且尾蚴发育成成熟囊蚴。实验过程中,金鱼死亡3尾,而红鲫无一尾死亡。结论红鲫与金鱼均可作为洞庭湖外睾吸虫的宿主动物模型。红鲫作为洞庭湖外睾吸虫宿主动物模型更理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萍乡肉红鲫肠道粘液细胞的类型和分布。方法利用阿利新蓝-过碘酸雪夫氏试剂法(AB/PAS)观察萍乡肉红鲫肠道粘液细胞。结果萍乡肉红鲫肠道粘液细胞分4种类型。Ⅰ型:呈红色;Ⅱ型:呈蓝色;Ⅲ型:呈紫红色;Ⅳ型:呈蓝紫色。肠道中粘液细胞的分布密度后肠最高,其次是中肠,前肠最低。结论萍乡肉红鲫各型粘液细胞在各肠段的分布密度与各肠段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生活环境差异较大的动物肠道内含物中微生物菌群分布规律进行研究。方法 通过提取SD大鼠与鲫鱼不同肠段的内含物菌液,用不同的选择性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鉴定后进行平板计数。结果 大鼠肠道中乳酸杆菌所占比重高于鲫鱼肠道,其余菌落(双歧杆菌、肠球菌、大肠杆菌)比重明显小于鲫鱼肠道;大鼠和鲫鱼肠道厌氧的双歧杆菌沿肠道向下数量递增。需氧的肠球菌在鲫鱼、大鼠整个肠道中的数量级相当。结论 研究不同动物肠道的微生物信息可以为病理学、毒理学的研究提供理论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