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讨论Mo元素和变质处理对高钒高速钢耐磨性的影响,制备高钒钼高速钢.通过金相法、X射线衍射和摩擦磨损实验对高钒高速钢的显微组织、物相组成和耐磨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热处理后的未变质高钒高速钢、变质高钒高速钢和变质高钒钼高速钢的组织主要由马氏体、Fe3C和V2C组成;Mo元素和变质处理使高钒高速钢的碳化物明显细化,大量颗粒状碳化物弥散分布;变质高钒钼高速钢在室温下干磨损60 min,失重量为0.0119 g.该研究为高钒高速钢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3.
用先进测试手段对 M2钢( W6Mo5Gr4V2)离子碳硼共渗后硼的存在形式及其对耐磨性的影响作了系统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M2 钢经离子碳硼共渗后主要形成 B_2V_3相。它对提高 M2 钢的耐磨性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离子注入对高速钢材料的硬度、耐磨性和表面层组成的变化规律。分析离子注入各类刀具特别是滚齿刀工业应用的寿命试验结果。提出了离子注入对高速钢材料及刀具改善物理与机械性能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并以滚齿刀为例,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回火态W6Mo5Cr4V2高速钢刀具在超低温温度场中发生相变。占高速钢体积百分数最大的回火马内体脱溶出细小、弥散的碳化物颗粒,残留奥氏体也相继发生马氏体转变,最后残留2%左右。试验表明,超低温处理后的高速钢刀具的机械性能进一步增加,特别是耐磨性能显著提高,延长了高速钢刀具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合金铸铁的耐磨性,通过成分设计、材料配比以及熔炼浇注等工艺,制备出含C质量分数为3.0%的高钒合金铸铁,并分析了高钒合金铸铁的组织与耐磨性能。利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高钒合金铸铁的显微组织及物相进行分析,并对高钒合金铸铁的洛氏硬度、冲击韧性和耐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钒合金铸铁的组成相主要为原位合成的VC硬质颗粒相、(Cr,Fe)7C3相以及Fe-Cr相,其平均洛氏硬度约为HRC64.2,平均冲击韧性为8.8 J/cm2,耐磨性是高铬铸铁的2倍左右,具有很好的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7.
庄秀明 《江苏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17(6):52-55
对涂层高速钢滚刀进行了切削试验研究,初步分析了涂层高速钢滚刀的切削机理,最后得出了几点对涂层滚刀应用有指导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9.
针对常用合金铸铁辊环耐磨性低,而硬质合成辊环成本高情况,采用离心铸造方法,开发了耐磨性能优良的高速钢辊环.实验证明,高速钢辊环的硬度达63~65 HRC,辊面硬度差小于2HRC,冲击韧性大于16 J/cm2.用于线材轧机预精轧段,使用寿命比合金铸铁辊环提高6~10倍,接近了硬质合金辊环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利用外加热式离子氮化方式对高速钢材料进行氮化,并对其渗氮层的物理、化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升高,渗氮速度加快;时间延长,表面硬度提高,冲击韧性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1.
添加微量合金元素的钢轨钢的性能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绯绯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5(4):364-366
利用现有的资源和工艺,采用微合金化的方法能够改善并提高钢轨钢的性能。在普通的钢轨钢中分别添加两种微量元素铌(Nb)和钒(V)后,再与普通钢轨钢进行对比,研究发现Nb对提高钢的强度和韧性的效果比较明显,而V的合金化效果不如Nb理想。 相似文献
12.
对高碳高钒高速钢的显微组织、硬度及热处理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其显微组织中存在有MC、M6C和M2 C型三种类型的合金碳化物 ,其中MC型碳化物起主要作用。随着含钒量的增加 ,钢中MC型碳化物数量增加 ,其形态由不连续网状向颗粒状转变。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采用氧化钼代替钼铁、钒渣代替钒铁直接合金化冶炼ZG2 0CrMoV钢的基本理论及工艺技术。探讨了炉渣碱度、还原剂、粒度、温度等因素对合金元素回收率的影响 ,并对产品质量进行了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在 10kg中频感应炉上采用氧化钼、钒渣同时直接合金化生产ZG2 0CrMoV钢的新工艺是可行的。结果表明 :冶炼顺利 ;产品成分合格、机械工艺性能良好、钢质优良 ;合金元素收得率高且稳定(ηCr>95 %、ηMo>95 %、ηv>95 % ) ;新工艺可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试验的基础上对圆周速度V=1~4m/s的齿轮传动进行了磨损研究。试验表明:V=1~4m/s低速重载齿轮处于边界润滑状态,其磨损速率与圆周速度有关,且存在一最恶速度值,当齿轮处于最恶速度运行时磨损速率最大。为提高齿轮的使用寿命,应避免齿轮在最恶速度附近运行。最恶速度值与齿轮的运行条件有关,如载荷、润滑油、齿面状况、材料及热处理等。在试验条件下,最恶速度值在V=1.13~1.41m/s,文本对最恶速度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最恶速度值与边界油膜中的局部涡流有关。 相似文献
15.
本采用金相、扫描和透射等手段,研究了高速钢高温形变和动态再结晶行为,建立了动态再结晶的微观模型。分析了高温形变时的动态析出过程,并讨论了动态析出与动态再结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高速钢由于形变时基体中存在大量的残余碳化物以及在形变过程中大量的动态析出,其形变再结晶行为远比低碳低合金钢复杂。钢中的动态再结晶方式与析出十分密切。不同的形变条件下变形会发生不同的动态析出,从而引起不同的动态再结晶方式。高速钢中存在两种最基本的动态再结晶方式,即形核长大方式和晶粒碎化方式。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了钢结构在我国的运用和钢结构的优越性能;探讨了高层钢结构在设计方法、设计指标(高宽比限制,层间变形限值)、抗风设计(风振系数、人体舒适度等)、抗震设计、抗火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迫切需要研究的方面。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应用回归分析方法估算高速排水型艇的阻力。为了用于初步设计阶段的阻力预报,根据船型参数对静水阻力性能影响的分析,认为F_N(或F_(N▽)),L/▽~1/3,x_B 和C_B 是比较重要的,因而把这些参数选作为回归参数。由38艘高速排水型艇的资料得出了湿面积系数公式,在95%情况下,估算所得与实际值相差在±2%之内。由回归分析所得剩余阻力系数C_R 和试验测量值之间的平均误差为5.84%~6.58%。当F_(N▽)>1.5(或F_N>0.65)时,该误差值将有所减小。 相似文献
18.
19.
利用金属块样,电解萃取夹杂样,通过定量金相,扫描电镜及化学分析方法对比了M2Al和M2高速工具钢中夹杂物形态、数量、大小及分布。结果表明M2Al中由于铝的加入,使夹杂物的数量、大小及分布不均匀性都有明显的增加,夹杂物的增加主要是由铝的氧化物及其复合物的增加所致。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