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科技知识动漫》2007,(11):49-50
“液晶”是液态晶体的简称,它是一种既像液体(如水,能流动)又像晶体(如食盐,有晶体的光学性质)的物质。 1888年,澳大利亚有个叫菜尼茨尔的科学家,合成了一种奇怪的有机化合物,它有两个熔点。把它的固态晶体加热到145℃时,便熔成液体,只不过是浑浊的,而一切纯净物质熔化时却是透明的。如果继续加热到175℃时,它似乎再次溶化,变成清澈透明的液体。[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含铌钛钢X—52连铸坯的高温延塑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试了溶点-700℃温度区间含铌钛钢X-52连铸坯的高温延塑性。根据断口形貌、组织以及钢中析出物等的变化情况分析了该钢的脆化机理。结果表明:在熔点-700℃温度区间,X-52钢存在2个脆性区,熔点-1380℃的第Ⅰ脆性区,925-825℃的第Ⅲ脆性区。细小的NbCN沿奥氏体晶界的动态析出是造成第Ⅲ区脆化的主要原因。可通过向钢中添加少量的钛,以降低晶界处细小的NbCN的析出量,防止先共析铁素体在奥氏  相似文献   

3.
FeS氧化性的热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热分析实验,利用热质量(TG)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DSC)研究FeS受热氧化性质的特点,以期为含硫油品自燃火灾事故的避免提供一定的借鉴.结果表明:FeS对温度变化不敏感,一般在250℃以上才开始受热氧化,而且氧化过程比较缓慢,75 μm的FeS试样在251.12℃时发生氧化.颗粒大小对FeS的受热氧化性质影响比较明显,随着试样颗粒的增大,FeS氧化起始温度升高,而且整个氧化周期的温度范围变宽.120 μm的FeS试样的氧化温度范围256.74~797.52℃,而250 μm的FeS试样的氧化温度范围为335.88~959.47℃.不同升温速率对FeS受热氧化的性质有一定影响,升温速率小有利于FeS的受热氧化,75 μm的FeS试样在2℃/min的升温速率下263.92℃即开始氧化,当升温速率增大到20℃/min时,298.11℃才开始缓慢氧化.  相似文献   

4.
2,10-二(β乙氧羰基)-3,11-二羟基-二螺[5.1.5.3]十六-2,10-二烯-7-酮不同熔点的光学异构体的构型一直未确定,本文利用化学方法、核磁共振法和X-射线晶体衍射法,确定了这两个不同熔点的异构体的相对构型及其在溶液和晶体中的构象。为了研究二螺[5.1.5.3.]类化合物的结构问题,首先合成了一系列的二螺[5.1.5.3]化合物,对它们的化学性质进行研究,其中6个是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然后用二维核磁共振方法研究2,10-二(β-乙氧羰基)-3,11-二羟基-二螺[5.1.5.3]十六-2,10-二分7-酮的异构体,确定了它们的相对构型,具有 14D~141℃熔点的为内消旅(R, S)构型。而具82~38℃熔点的为由(R,R)和(S,S)构型组成的外消旋体;通过对二维核磁共振谱的分析,讨论了这两个二螺环化合物在溶液中的构象。同时培养得到了其中具有82~83℃熔点的2,10-二(β-乙氧羰基)-3,11-二羟基-二螺[5.1.5.3]十六-2,10-二烯-7-二的片状单晶,用X-衍射线射法测定了它的晶体结构,空间群为Pnca,发现其晶体在一维具有很大晶胞参数,在有机小分子晶体中比较少见。  相似文献   

5.
热处理对高硫钢硫化物形态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淬回火热处理工艺对高硫钢的基体组织和硫化物形态的影响,分析了其力学性能和磨损性能.结果表明,热处理后高硫钢中硫化物主要为FeS,其形态趋于球化;淬火温度由880 ℃升至900 ℃,高硫钢的抗拉强度由460 MPa提高到590 MPa,伸长率由1.7%变化到3.0%,但其仍为脆性材料,这与组织中含有大量硫化物有关;由于硫化物的自润滑作用,热处理后高硫钢的耐磨性随连续磨损时间的延长而改善,并明显优于淬火后低温回火的GCr15钢.  相似文献   

6.
采用动极化曲线、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等电化学测试技术和化学浸泡法研究海水中硫酸盐还原菌(SRB)对09-Cr2AlMoRE钢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SRB新陈代谢产物S2-与腐蚀产物Fe2+反应生成硫化铁,促进了09Cr2AlMoRE钢的阳极活性溶解.09Cr2AlMoRE钢的腐蚀产物呈絮状,颗粒粗大、疏松,分布不连续;杆状硫酸盐还原菌在钢表面局部富集、附着,细菌通过细胞外高聚物被腐蚀产物所包裹.09-Cr2AlMoRE钢在接菌海水中的腐蚀产物由FeS构成,其中硫元素含量高达8.29%.膜沉积处的FeS与附近的09-Cr2AlMoRE钢表面组成腐蚀电偶电池,而SRB的作用在于不断提供H2S以维持FeS的电化学活性,从而加速腐蚀.  相似文献   

7.
中碳亚包晶成分钢连铸坯角横裂的防止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宝钢生产的中碳亚包晶成分钢连铸坯角横裂属于沿晶界的开裂,主要发生在850℃以下温度,对3个钢种连铸坯试样的高温力学性能的测定表明,在ε=4×10^-3/s应变速率下,所测钢种在熔点~700℃范围存在两个脆性温度区域,即熔点~1350℃的第I脆性温度区域和850~725℃的第Ⅲ脆性温度区域,在第Ⅲ脆性温度区域,γ单相域A1N等氮化物在γ晶界的析出和在γ+α两相区先共析α相呈网膜状,在γ晶界的析出是造  相似文献   

8.
中碳铝硅镇静钢连铸坯的高温延塑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实验机测试了宝钢生产的易出现角模裂纹缺陷的中碳铝硅镇静钢GR4151连铸坯的高温延塑性,并通过金相、扫描电镜等对拉断后试样的断口及组织形貌进行了分析检验。结果表明:GR4151钢在熔点 ̄700℃的温度区间存在2个脆性区域,即熔点 ̄1330℃的第I脆性区和860 ̄740℃的第Ⅲ脆性区,γ单相域AIN等氮化物在γ晶界析出在γ+α两相区先共析铁素体叶网状并在γ晶界析出是  相似文献   

9.
高含H2S/CO2介质中X60钢腐蚀产物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高温高压H2S反应釜进行腐蚀模拟实验,研究X60钢在高压H2S/CO2共存条件下的腐蚀规律,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观察用分析了腐蚀产物膜的形貌和组成.在H2S/CO2分压比为1.74、H2S分压0.15~2.0 MPa条件下,腐蚀产物以硫铁化合物为主,未见碳酸亚铁,X60钢腐蚀过程由H2S控制.H2S分压较低时腐蚀产物以四方FeS1-x为主,H2S分压2.0 MPa时则出现六方FeS、六方Fe1-xS和立方FeS2.疏松的富S腐蚀产物及腐蚀产物膜局部剥落促使高H2S分压时X60钢出现明显局部腐蚀,并使全面腐蚀速率随H2S分压升高先升后降.  相似文献   

10.
稀土金属加入钢中,可以起到净化和合金化作用,使钢的多种性能得到改善。净化的原理主要是由于脱氧、脱硫、生成稀土的氧化物、硫化物或硫氧化物。这些稀土的化合物熔点高,溶解度小,由钢液中析出,从而控制了硫化物形态,消除了硫化锰的影响;向时,细小的晶体,起着结晶核心的作用,使晶粒细化。这双重作用,改善了钢的性能。  相似文献   

11.
光电薄膜材料FeS2(黄铁矿)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用电沉积法制作太阳能电池薄膜材料.分别用三种含铁元素和硫元素的水溶液淀积FeS2薄膜,将所得的样品在N2氛围中退火,退火温度分别为400℃和500℃.结果表明,从FeSO4*7H2O+Na2S2O3*5H2O水溶液得到的薄膜中含FeS2的衍射峰比从其它两种水溶液得到的薄膜中含FeS2的衍射峰多而明;退火温度为400℃比500℃更合适;另外,为防止薄膜氧化,在真空中干燥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高功率Li/FeS2电池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用电器对电池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尤其是对高能量高功率电池的需求,而普通碱性电池显然无法满足这种要求。本文作者在国内率先成功研制了采用改性FeS2作为正极材料的AA型高能量高功率Li/FeS2电池。天然FeS2经过研磨、焙烧和酸洗,可最终制得改性FeS2。讨论了天然及改性FeS2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结构特征,并分别测试了二者组装成锂电池的放电容量。研究结果发现:FeS2的纯度、颗粒大小是影响Li/FeS2电池电化学性能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对比了AA型Li/FeS2电池与同型号碱性电池的放电性能。Li/FeS2电池的整个制备过程完全满足环保的要求。研究表明:Li/FeS2电池是一种绿色、高功率的新型能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通过钢液与夹杂物间的热力学平衡计算,对Al脱氧弹簧钢钙处理过程中铝酸钙硫化物的析出行为进行热力学分析,探讨[Al]、[Ca]、[S]浓度和钢液温度对Al2O3夹杂物变性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600℃钢液温度下,w[Al]=0.03%时,Al2O3生成为低熔点12CaO·7Al2O3时的w[Ca]0.0034%,其值随钢液温度降低而减小,随铝含量增大而增大。CaS析出时的临界钙含量随钢液温度降低而显著减小,当w[S]0.005%时,w[Ca]随w[S]变化而显著变化。要使钢中夹杂物控制在低熔点12CaO·7Al2O3区域,需控制w[S]0.0037%,该值随钢液温度的降低或铝含量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4.
采用DSC、金相、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等方法,研究超声铸造2219铝合金均匀化工艺及合金铸锭中的第二相在不同均匀化制度处理过程中的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超声铸造2219铝合金铸锭中存在大量非平衡凝固共晶体,其中的低熔点非平衡共晶相为Al_2Cu相,其过烧温度为560.79℃;在均匀化热处理过程中,该非平衡凝固共晶体不断向合金基体溶解,其数量、形态和分布均发生很大变化;铸锭中还存在少量长条状含铁相,该相在某些均匀化制度处理下变得粗大;该合金较合理的均匀化制度为550℃,24 h。  相似文献   

15.
研究粘土1和粘土2在弱还原气氛下对兰炭灰熔融特性的影响,并通过XRD和SEM-EDX重点考察了添加粘土1前后兰炭灰在不同热处理温度下的矿物演变.结果表明,加入15%粘土1或14%粘土2后,兰炭灰熔点均可提高至1 250℃以上;兰炭灰熔点低的主要原因是形成了低温共熔物,而加入粘土1后,灰渣在熔融过程中生成莫来石,莫来石既能起到骨架作用,又延缓低温共熔物的形成,从而提高灰熔点.  相似文献   

16.
碘(Iodine)是人体(包括所有的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为卤族元素之一,原子序数53,原子量126.9。自然界中只有一种稳定的同位素53^127I;另有32种放射性同位素,其中以53^131I用途最广。分子式I2。碘为紫灰色晶体,密度4.93克/厘米^3,熔点131.5℃,沸点184.35℃。  相似文献   

17.
用差热分析法研究了LaCl_3—RbCl体系,得到了它们的熔度图。在LaCl_3—RbCl体系中生成了三个化合物。第一个化合物的组成相当于3RbCl·LaCl_3,熔点695℃;第二个化合物的组成相当于RbCl·3LaCl_3,其转熔点P_1的温度为624°;第三个化合物组成相当于3RbCl·2LaCl_3,其转熔点P_2的温度为625℃。RbCl·3LaCl_3与3RbCl·2LaCl_3之间形成低共熔体,其组成为46摩尔%LaCl_3,熔点为562℃。RbCl与3RbCl·LaCl_3之间形成的低共熔体其组成为16摩尔%LaCl_3,熔点为580℃。  相似文献   

18.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UMT摩擦磨损试验机等设备对不同表面处理的GCr15钢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相比碳氮共渗处理的GCr15钢,碳氮共渗+低温渗硫处理后的GCr15钢表面形成了以FeS为主的渗硫层,摩擦因数和体积磨损率较未处理试样有明显降低,可显著提高轴承材料表面的抗擦伤、抗咬合的能力,从而延长轴承零部件的使用寿命。通过摩擦磨损表面形貌分析,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和黏着磨损。  相似文献   

19.
将一种低碳高强钢试样在热轧带钢厂的工业加热炉中随炉加热,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与能谱仪(EDS)观察并分析所研究钢种氧化铁皮的组成结构及形貌,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观察氧化铁皮的熔化过程。结果表明,氧化铁皮最内层为共晶化合物Fe_2SiO_4/FeO,FeO在Fe_2SiO_4/FeO区域有两种分布形态,一种是以相互平行的片层状分布,另一种是以点状或颗粒状弥散分布于Fe_2SiO_4中;靠近铁基体处的弥散颗粒中除了包含Fe_2SiO_4成分外,还有磷酸盐化合物;添加P元素可以降低Fe_2SiO_4/FeO的熔化温度,当实验钢中w(P)=0.06%时,Fe_2SiO_4的实际熔点为1101.3℃,明显低于其理论熔点。  相似文献   

20.
为经济高效地去除氯酚类污染物,选用硫化亚铁(Ferrous sulfide,FeS)矿物还原脱氯。该文以希瓦氏菌为接种菌源,采用生物合成法制备了FeS颗粒,并通过序批实验研究了FeS矿物对4-氯酚的还原脱氯效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图像表明,该颗粒结构蓬松,断面处呈鳞片状,比表面积较大。X射线衍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表明,该颗粒由结晶度较差的四方硫铁矿晶体和非晶体FeS组成。FeS颗粒对4-氯酚具有良好的脱氯效果,这与其良好的分散性及高脱氯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