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育龄妇女子宫内膜的Bcl-2表达,发现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的Bcl-2表达在月经周期中存在周期性变化,从增生早期至分泌早期,腺上皮细胞均呈Bcl-2阳性反应,增生中晚期Bcl-2表达最强,至分泌中晚期则表达基本消失。子宫平滑肌细胞中的Bcl-2表达在月经周期中则不存在明显的周期性变化。腺上皮细胞Bcl-2的周期性变化与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增生和脱落是一致的,说明Bcl-2可能具有抑制子宫内膜细胞凋亡的作用。此外,子宫内膜腺上皮Bcl-2表达的周期性变化可能受雌、孕激素的调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对人输卵管上皮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其受体(IGF-1R)在增殖中、晚期表达情况的变化.方法:取育龄妇女增殖中、晚期输卵管,米非司酮组(8例)于术前12 h给予米非司酮25 mg口服,对照组(7例)不服用米非司酮,常规石蜡切片,用SP免疫组化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IGF-1及IGF-1R的PU值的表达变化.结果:在月经周期的增殖中、晚期,无论米非司酮组或对照组,峡部、壶腹部、伞部上皮细胞IGF-1及其受体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月经周期的增殖中、晚期,米非司酮组和对照组在输卵管相同部位上皮细胞IGF-1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月经周期的增殖中、晚期,在输卵管相同部位上皮细胞IGF-1R的表达米非司酮组较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米非司酮作用下,月经周期的增殖中、晚期人输卵管上皮IGF-1表达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而IGF-1R的表达则明显强于对照组,说明米非司酮可能对该时期的输卵管环境造成改变.  相似文献   

3.
原位和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Bcl-2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原位子宫内膜和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Bcl-2在月经周期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子宫腺肌病和子宫内膜异位症Bcl-2不同表达的原因。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方法研究20例原位子宫内膜和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的Bc1-2表达。结果:原位子宫内膜腺体的Bcl-2表达在月经周期中存在周期性变化:从增生早期至分泌早期,腺上皮细胞均呈Bcl-2阳性反应,增生中晚期Bcl-2表达最强,至分泌中晚期则表达基  相似文献   

4.
核仁管道系统(Nucleolar Channel System.NCS)是人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的一种特殊结构。它通常出现于分泌早期,偶尔见于分泌中期的人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增殖期及分泌晚期的人子宫内膜则未见有 NCS 出  相似文献   

5.
为观察蛋白Ki67和p63在食管上皮中的表达变化以及与食管上皮发育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收集小鼠胚胎第11-16天和人胚胎第9周以及成年小鼠,正常成人和人食管癌的食管上皮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蛋白Ki67和p63在各食管上皮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Ki67和p63在所观察的食管上皮中均有表达,但表达强度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和p63蛋白主要表达在食管上皮基底层细胞的细胞核,两者在食管上皮细胞的表达部位基本一致。Ki67和p63在小鼠和人胚胎时期食管上皮的表达量均高于成年时期食管上皮。并且,Ki67和p63在成人食管癌组织中表达量明显增高。由此可知,Ki67和p63在食管不同发育阶段表达强度有所不同,与食管上皮的发育有密切关系:Ki67和p63的联合检测提高了寻找干细胞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上皮型钙粘附蛋白 (E -cadherin)在人子宫内膜和早期胚胎的表达和变化。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间接免疫荧光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方法 ,检测人子宫内膜和人早期胚胎E -cadherin的表达。结果 :月经周期各阶段子宫内膜腺上皮均见E -cadherin表达 ,分泌中期达高峰 (P <0 .0 5 ) ,间质细胞未见表达。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表面均见E -cad herin表达 ,囊胚组的表达显著高于 2 - 7细胞期胚胎组 (P <0 .0 5 )。结论 :E -cadherin在子宫内膜及胚胎的表达增多变化有同步性 ,可能有利于着床。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17β-雌二醇(E2)对培养的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内SBD-1基因表达的影响.将不同剂量的17β-雌二醇加入传2代的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内,分为实验组(10-6 mol/L组、10-7 mol/L组、10-8 mol/L组、10-9 mol/L组和10-10 mol/L组)和相应的对照组,分别处理2,6,12,24,48h,然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17β-雌二醇对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内SBD-1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17β-雌二醇对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中SBD-1mRNA的表达存在着时间效应和剂量上的依赖关系;17β-雌二醇可以上调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中SBD-1mRNA表达,上调表达的最佳时间为6h,最佳浓度为10-8 mol/L(P0.01).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是卵巢激素的主要靶器官,女性进入青春期后,在下丘脑垂体的调节下,雌激素、孕激素出现周期性分泌,子宫内膜的形态和功能也随之发生改变.黄体期,血清中上升的孕激素可拮抗雌激素的作用,抑制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增殖,使其分化为具有分泌功能的上皮细胞.孕激素抑制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增殖并促使其分化的机制主要是:一方面孕激素通过降低子宫内膜上皮细胞雌激素受体(ER)的表达,降低颗粒细胞分泌细胞色素P450芳香化酶的表达和活性,增加17β-HSDII在子宫内膜局部的表达和活性,增强雌激素代谢,从而抑制雌激素对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促增殖作用,间接抑制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增殖;另一方面孕激素通过与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孕激素受体结合后进入核内,调节细胞周期调控蛋白、原癌基因等参与细胞周期调控的分子表达,直接抑制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增殖并促使其分化.  相似文献   

9.
体内精卵结合、早期胚胎发育是在输卵管中进行,人们将配子、早期胚胎进行输卵管内移植(GIFT、TET),发现胚胎发育率和妊娠率都提高。体外模仿输卵管内环境的最好方法是将胚胎与输卵管上皮细胞或组织共培养。本实验用已建立的原代和传代培养的人输卵管上皮细胞分别与小鼠早期胚胎共培养,观察其对早胚发育的影响。胚胎与不同培养时间的人输卵管壶腹部上皮细胞共培养的发育状况见表1。表1人输卵管上皮细胞对小鼠胚胎发育的影响P:原代培养第5-6d细胞;S1-S5:传代1-5代培养第4-5d细胞;T2、T4:传代第2和第4代培养第id细胞,设此…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观察了8名继发性不孕患者子宫内膜组织形态结构及血清E2、P在克罗米酚治疗前后自身变化对比,发现克罗米酚治疗前子宫内膜腺上皮组织形态明显落后于分泌中期应有的形态结构;克罗米酚治疗后子宫内膜腺上皮组织形态符合或接近分泌中期。光镜下分泌早期或分泌中期子宫内膜腺上皮形态结构克罗米酚治疗前、后同期比较无明显区别。提示:克罗米酚可改善继发性不孕子宫内膜腺上皮的生长与成熟,其机理可能与克罗米酚使排卵作用有关。克罗米酚治疗后7名患者血清E2水平较用药前升高(经检验,P<005),差别有显著意义,其机理可能与克罗米酚促排卵作用及促卵巢及肾上腺的雄烯二酮转化为E2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同轴导管技术治疗输卵管阻塞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83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患者,使用PTC-550输卵管再通系列同轴导管行输卵管再通术,并在6~12个月随访妊娠情况。结果:83例中有157支输卵管阻塞,再通成功145例,成功率92.4%;术后无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其中41例随访了6~12个月,受孕16例,受孕率39.0%。结论:应用同轴导管技术治疗输卵管阻塞安全、经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不孕症患者子宫输卵管碘水造影的X表现,分析不孕症的原因。方法257例不孕症患者用50%的泛影葡胺按常规进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和摄片,指明其适应症及禁忌症及操作方法步骤。结果121例原发性不孕症患者中,子宫异常占30.58%,其中子宫先天畸形占21.49%,子宫结核占7.44%,输卵管异常占79.34%,输卵管炎68.60%,输卵管结核占11.57%;兼有子宫和输卵管变占9.09%。136例继发性不孕中,子宫异常占14.20%;其中子宫内膜炎11.51%,子宫结核占2.69%,输卵管病变占90.44%,其中输卵管炎占88.24%,输卵管结核3.68%,兼子宫和输卵管病变的占5.88%。结论子宫输卵管碘水造影分析了碘水造影的优缺点,突出碘水造影优于碘油。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温盐水为造影剂,对68例不孕症患者,在B超监测下进行输卵管通液术,直接观察双侧输卵管的通畅情况,并对轻度阻塞的患者进行治疗结果:双侧输卵管通畅32例,单侧通畅12例,通而不畅6例,双侧阻塞18例;有7例经通液后而受孕此法不仅增加结果判断的客观性和可靠性,而且可免除碘油造影过敏和X线的危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异丙酚联合氯胺酮及阿托品在输卵管绝育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异丙酚联合氯胺酮、阿托品用于输卵管绝育术的镇痛效果及副作用。方法200例要求行输卵管绝育术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前者用异丙酚联合氯胺酮、阿托品静脉麻醉,后者用1%普鲁卡因局部麻醉,观察两组的镇痛效果,并监测观察组BP、HR、SPO2的变化。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显著,有效率达10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呼吸循环系统出现轻度抑制。结论异丙酚联合氯胺酮、阿托品用于输卵管绝育术可增强麻醉镇痛效果,减少副作用,从而达到无痛结扎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自拟通管汤(简称通管汤)盆腔灌注对大鼠输卵管炎性阻塞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用体重为(200±20)g,鼠龄8~12周的SD雌性大鼠130只,用混合菌制造大鼠输卵管炎性阻塞模型11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模型组(B)、兔耳风胶囊组(C)、通管汤组(低剂量组D_1、中剂量组D_2、高剂量组D_3)。采用输卵管通液观察输卵管通畅,HE染色观察输卵管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输卵管上皮细胞Bcl-2、EGFR的表达。结果 (1)治疗组输卵管通畅率D_3、D_2、C组与B、D_1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2)D_3组与D_2、C组比较有较显著差异(P0.05);中高剂量治疗组(D_3、D_2)输卵管组织形态好转明显好于模型组(B)与低剂量组(D_1);治疗组输卵管上皮细胞Bcl-2、EGFR表达(P0.05-P0.01),差异有显著性,15 d与30 d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通管汤高剂量组能缓解输卵管肿胀、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增加管腔纤毛数量和恢复输卵管通畅性;并通过下调Bcl-2、EGFR的过度表达,抑制输卵管上皮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达到治疗输卵管炎性阻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诊治女性不孕症10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诊治女性不孕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宫腔镜、腹腔镜下行手术分离粘连、输卵管伞端成形术,腹腔镜监视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术、卵巢囊肿剥离、卵巢楔形切除术,随访2年,观察妊娠情况。结果:随访87例中,42例妊娠,其中36例为宫内妊娠,6例为宫外妊娠,妊娠率48.3%。结论:宫腔镜、腹腔镜联合诊治术是女性不孕症的有效诊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患者在麻醉和清醒状态下进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时诊断输卵管通畅性是否存在差异;分析和确定无痛子宫输卵管造影诊断输卵管通畅性的准确性。方法选择佛山市妇幼保健院2010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的女性不孕症患者100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对照组,子宫输卵管造影技术和宫-腹腔镜联合探查术检查结果相同的32例,子宫输卵管造影技术检查结果为阻塞、宫-腹腔镜联合探查术检查结果为通畅的11例,子宫输卵管造影技术检查结果为通而不畅、宫-腹腔镜联合探查术检查结果为通畅的7例;研究组,子宫输卵管造影技术和宫-腹腔镜联合探查术检查结果相同的41例,子宫输卵管造影技术检查结果为阻塞、宫-腹腔镜联合探查术检查结果为通畅的3例,子宫输卵管造影技术检查结果为通而不畅、宫-腹腔镜联合探查术检查结果为通畅的6例。结论无痛子宫输卵管造影在诊断输卵管通畅性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有效地鉴别输卵管痉挛引起的假性输卵管梗阻,在诊断输卵管通畅性时具有确切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在输卵管性不孕症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经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HSG)诊断为输卵管性不孕的116例患者,其中观察组58例进行宫腹腔镜联合治疗,对照组58例进行介入治疗;2组患者年龄、间质部、峡部、远端梗阻的输卵管条数等均无统计学差异,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宫腹腔镜联合组术后输卵管通畅及宫内妊娠情况均显著优于介入治疗组(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输卵管黏膜异常显影、通畅度及其柔软度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联合宫腹腔镜治疗能明显提高输卵管通畅及宫内受孕率,术前输卵管功能评价能为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9.
对临床拟诊早期输卵管妊娠的 2 0 1例患者采用经阴道超声检查 ,并与术后病理及临床诊断结果相对照 .结果表明 :经阴道超声诊断为早期输卵管妊娠的共 149例 ,输卵管炎性扩张 1例 ,其中施行手术治疗 5 0例 (手术及病理证实输卵管妊娠 4 7例 ,误诊 3例 ) ,其余 10 0例均按早期输卵管妊娠保守治疗痊愈 .应用经阴道超声诊断早期输卵管妊娠 ,能清晰地显示出盆腔微细声像结构特征 ,对输卵管妊娠的早期诊断具有操作简便迅速、安全无痛、无损伤、准确性高、病人易接受等优点 .  相似文献   

20.
The effect of hydrogen peroxide (H2O2) on Cryptosporidium parvum infection and the protective function of free radical scavengers were studied in cultured bovine fallopian tubes epithelial cells. H2O2 treatment at 500 μmol/L and 1 mmol/L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excystation of bleach-treated oocysts (p < 0. O1 ). At 48 h postinoculation,H2O2 at 500 and 750 μmol/L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p < 0.01) decrease of C. parvum infection by 35.77% and 58.16% respectively in the cultured cells, when compared with the untreated control. Surprisingly, the infection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from 22.21% to 39.33 % ( p < 0.05) with lower concentration of H2 O2 (50 ~ 200 μmol/L). The inhibitory and stimulatory effects of H2O2 treatment on C. parvum infection were, to a certain extent, abolished in the presence of reduced glutathione or mannitol. These observations indicate that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such as H2O2,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 parvum infe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