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说<神木>中的人物符号之间存在着两种修辞化的关系:杀人者与杀人者之间是隐蔽的集团化关系,被杀者与杀人者之间是显性的血缘化的关系.同时这两种关系导致了人物走向不同的修辞幻象:杀人者在自我身份的认识上完全丧失了"真我"而走向杀人,被杀者在虚假的血缘化中不断走向真情.因此,运用人物符号修辞化与修辞幻象的理论才能真正解读小说<神木>.  相似文献   

2.
小说<神木>中的人物符号之间存在着两种修辞化的关系:杀人者与杀人者之间是隐蔽的集团化关系,被杀者与杀人者之间是显性的血缘化的关系.同时这两种关系导致了人物走向不同的修辞幻象:杀人者在自我身份的认识上完全丧失了"真我"而走向杀人,被杀者在虚假的血缘化中不断走向真情.因此,运用人物符号修辞化与修辞幻象的理论才能真正解读小说<神木>.  相似文献   

3.
幻象"是闻一多诗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早在1921年,闻一多在所写的第一篇诗评──《评本学年〈周刊〉里的新诗》中,就明确地把"幻象"看作是诗的"重要质素'.他认为诗的声与色,即音节与语言的描绘很重要,因为"美的灵魂若不附而于美的形体,使失去他的美了".但"诗的真正价值在内的原素,不在外的原素",这"内的原素"首先就是"幻象、情感".他引用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约翰·济慈的话说,"诗应具有不仅能使读者心满意足,而且要让他连气都喘不出来的艺术魅力',而要"造成这种力量,幻象最要紧."因此,他不仅把"幻象"作为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以往对叶芝诗歌中女性形象的研究多集中在叶芝早年爱慕的女演员毛德·岗身上,多数人认为叶芝诗歌以歌颂该女士的美貌及表达对其求而不得的思念及伤感为主。但通过对叶芝诗歌创作中众多女性形象的细致分类、总结,可以看出叶芝诗歌中女性形象创作的多样性以及内容表达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5.
就商标语言的"修辞幻象"问题进行探讨,划分出商标语言制造的"修辞幻象"类型,并对商标语言制造"修辞幻象"的原因和辞格手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以往对叶芝诗歌中女性形象的研究多集中在叶芝早年爱慕的女演员毛德·岗身上,多数人认为叶芝诗歌以歌颂该女士的美貌及表达对其求而不得的思念及伤感为主。但通过对叶芝诗歌创作中众多女性形象的细致分类、总结,可以看出叶芝诗歌中女性形象创作的多样性以及内容表达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7.
叶芝的诗歌创作分为早期和晚期两个时期,在创作中他把巫术当作奇妙的素材和手段而使用,叶芝的面具理论和舞蹈者的比喻发展了象征主义理论。诗言志,通过诗歌叶芝表达了他的贵族主义的政治观、极端主义的社会观、二元对立和循环发展的哲学历史观。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庞德与艾略特的交往,庞德对艾略特<荒原>的影响.分析了庞德与艾略特诗歌创作及理论上的差异和共同点.庞德的诗歌创作代表了意象主义诗歌的经典;艾略特是英美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他们诗歌创作的共同特点是主张诗歌的自律、含蓄以及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使用活的生活用语,创造新的节奏和意象等.  相似文献   

9.
在爱尔兰诗人叶芝的早期诗集《玫瑰》之中,诗人采取了多种不同的诗歌表现手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诗歌中“赋”的手法的运用,二是哲理意味在诗歌中的传达,三是通过直白质朴的诗歌语言达到独特的诗歌效果。多种手法的并列使用既造成了叶芝诗歌纷繁多变、关不胜收的奇丽景致,又为我们理解叶芝后来不同时期诗歌创作风格的变化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新崛起的生态批评,从自然的视角为莎士比亚戏剧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途径.鉴于《暴风雨》在莎剧中的地位,从它来探讨莎士比亚在该剧中描绘的当时英国社会历史现实、虚构的幻象图景及作者内心展示的生态诗学思想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莎士比亚在该剧中完美地展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对自然人相互矛盾的态度:自然人需要人类文明的教化;人类文明卑劣地腐蚀了自然人.  相似文献   

11.
为了根据低分辨率(LR)人脸图像生成高分辨率(HR)图像以提高人脸识别率,设计了四个相似性约束函数,提出了基于相似性约束的面部幻象方法。首先利用LR-LR约束计算出输入的LR人脸图像与训练集中各LR人脸图像之间的相似性;然后利用LR-HR约束描述输入的LR人脸图像与HR训练图像之间的局部结构相似性,同时增强相邻幻象图像块之间的平滑约束;最后利用空间相似性约束减少远离幻象图像块的那些图像块的影响。在FERET、Yale及ORL三大通用人脸数据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其它几种较为先进的面部幻想生成方法,所提方法得到的幻想图像分辨率更高,此外,所提方法得到了更高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12.
伍海燕 《科技信息》2013,(12):202-204
生态化修辞幻象是当今房地产广告修辞语中重要的修辞手段之一。通过对南京市众多房地产广告的观察和数据分析后发现,大部分的楼盘在项目命名、广告语宣传中都运用了生态化修辞幻象,从产品自身性质、地段、社区环境、附加需求等方面入手,营造自然、良好的居住氛围。生态化修辞幻象在该类广告中的运用,遵循了从产品至上到以人为本的转变规律,其所使用的"以需求为导向"的策略不断激发房地产的潜在消费者。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名爱尔兰诗人,叶芝一生关注爱尔兰民族命运,但是其诗歌中爱尔兰主题并非一成不变:诗人早年时热衷于民族主义,诗歌创作题材汲取了爱尔兰传统神话与民间传说,勾画出理想的爱尔兰蓝图;到中晚期时由于政局变化和诗人本人的心态逐渐成熟,叶芝对爱尔兰社会和历史进行了深刻思索,其诗歌中对爱尔兰的态度由狭隘走向成熟,他扎根于本土文化,却跳出狭隘民族主义的语境,使其文学创作成为世界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资产阶级的政客们是唯利是图的实用主义者,又是不可救药的主观主义者。结果往往是、也不能不是:主观上企图为自己制造种种幻想,来保护自己,迷惑别人,而事实上却使自己处于十分可笑的地位。一向以“现实”自负的英国绅士们,当然也不是例外。而且,不知由于什么缘故,英国绅士们的这种状况,近来却显得更为突出了。事例之一。英国绅士们力图造成英帝国主义是非洲人民的“真正的朋友”这样一种幻象。英国首相霍姆就这样说:“我们这个国家是多么关心英联邦和它的最新成员国以及它们的独立”,因此他希望非洲人民,“从现在起将认识到谁是他们真正的  相似文献   

15.
威廉·巴特勒·叶芝(1865——1939)是现代爱尔兰首屈一指的爱情诗人,爱尔兰现代戏剧艺术的开拓者,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主将,第一位荣膺诺贝尔文学奖的爱尔兰作家,有爱尔兰现代文化之父的美称。叶芝还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他是二十世纪前期现代象征诗派的巨匠,他的诗歌创作与诗学理论对英国和世界诗坛产生过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海子及其诗歌是中国当代诗歌史上特殊的文化存在。本文尝试着从存在的表象/幻象、丰盈的想象/幻想、诗意言说方式、神性体验和神性光辉四个方面对海子的抒情短诗进行解读,并探讨和说明海子及其诗歌在诗学理念和美学实践上与梵高、海德格尔、荷尔德林等人的精神渊源关系。有所发明的是把海子诗歌的幻象体系与海德格尔的天地人神四重世界整体相联系,以及在分析归纳后提出了海子诗歌独特的“诗意言说方式”。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阶段的大众文化中各种“快乐幻象”普遍存在,如娱乐节目,影视大片和青春小说。大众文化有其特殊的形成背景,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从文化的角度来看,“陕乐幻象”对社会和个人都有诸多不良影响。从价值追求、主体意识和批判精神着手,构建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大众文化。  相似文献   

18.
叶芝笔下的拜占庭形象既是非殖民化过程中爱尔兰社会的集体想象物,又包含着叶芝个人的感悟和体验.分析这一形象的塑造过程,可以揭示爱尔兰民族自我建构及其代言人叶芝走向成熟的艰难历程.叶芝创作中的拜占庭形象深刻反映了世纪之交爱尔兰的精神冲突和内在焦虑.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照史书和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木牍的记载,并从皇家玉牒的演变过程以及汉代公文格式、表达方式和职官制度等方面,考订出《礼山刘氏族谱》记载的海昏侯刘贺及其子孙事迹,多为后世所虚构.奉新县赤田镇礼山村开基祖当是南宋末年人,其或为湖北礼山移民,因躲避战乱定居于江西奉新.后世修谱者攀附海昏侯刘贺为其先祖,虽属于文化记忆中的幻象,亦可见海昏文化对当地社会具有一定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20.
车耳 《世界知识》2008,(9):67-67
埃曼纽·托德则在《美帝国的衰落》一书中说过这样一句话:“美国就是我们的金字塔,而这个金字塔是由全世界的劳动所支撑起来的?”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是:我们对美目的期待究竟有多大成分是建立在其财富幻象基础上的?金字塔会倒塌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