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徽学勃然兴起。徽州文化是中华正统文化传承的典型,它集中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而在徽文化滋养下形成的新安画派真正意义上的崛起、发展阶段是在明清之际,它以隐逸的情思、冷寂的格调、精神的振作、灵魂的洗涤,展示了一种刚贞凄厉的人间正气。无论是对待传统思想的态度还是作品风格的表现,新安画派仍对当今安徽美术创作体系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这种作用和影响,主要体现在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技法和徽州意象水彩的抽象语言符号等方面,它们从新安画派的艺术成就中汲取了营养。与此同时,新安画派的创作思想也奠定了安徽当代美术创作新的美学观念与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2.
作为东西方两种不同类型的审美文化艺术载体,中国传统山水画与西方风景油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互相并存着.西方风景油画强调客观而忠实地再现自然,中国山水画追求意象造型,更注重画家主观精神与情感的表达.传统山水画写意、传神的创作理念,计白当黑、追求意境的构图方式,注重笔墨、以线造型和皴擦结合的造型特点,随类赋彩、以墨代色的赋色方法都给了中国风景油画创作以鲜活的启示.传统山水画中的艺术元素在风景油画中的运用,为当代中国风景油画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纵观中国古代山水画史,都与意境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是中国山水画的艺术传统.创作山水画的重要问题就是赋予画面以灵气,即意境的创造;而如何创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是古今艺术者探索的不歇步伐.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与西方风景画的意境各自的特点,并比较了二者的差异。文章还论述了风景画意境的形成要素,认为形成要素有:画家的艺术气质;构思与构图;色彩与色调的运用;写景、造景、借景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孙冰 《科技资讯》2007,(34):156-156
任何事物都按照一定的规律在探索中循序发展,文化如此,艺术亦如此.中国山水画构图的发展也遵循一定规律.本文通过对比两宋时期有代表性的中国山水画构图形式,研究其存在差异的原因,探索推动中国山水画构图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以王云泉为代表的王氏山水多以江南水乡,田园山村为构图题材。有着非常扎实的传统中国山水画的底蕴,笔墨、设色、构图位置得古人之妙,作品古朴中又透着时代气息,气势磅礴中又有一股清润之气,格调高雅又别有情趣。其在陶瓷画面中,将传统山水画技法注入现代审美意识,形成特有的韵味和自然天成的艺术效果,具有鲜明的时代神韵。  相似文献   

7.
康熙青花山水瓷画是青花山水瓷画发展中的巅峰,其艺术特色深受"清初四王"山水画的影响。"清初四王"是康熙时期最有影响的山水画派,在其影响下,康熙青花山水瓷画呈现出仿古、渗入西法和程式化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陶瓷山水画抒发画家内心世界的情感,反映画家的学识修养。本文就画好陶瓷山水画应掌握的技法、构图、笔墨、气势、继承和创新等几方面阐述了作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浅绛彩是流行于清末民初的新型釉上彩绘类型,山水是其中运用最为广泛的题材之一。浅绛彩山水瓷画产生于清末同光时期,至民国初期为繁荣时期,其后迅速步入衰退期。浅绛彩山水瓷画具有浓郁的文人气息、鲜明的个性精神、引入西方油画技法等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画在中华文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画构图途径主要有贴近自然,热爱生活;多练习,勤思考;品佳作,细鉴赏;写意小品与大创作相互促进;不同艺术门类可以相互借鉴;汲取中国传统的文人思辨思想;强调空白在中国画构图中的正确理解与运用。中国画构图的影响因素主要是西方艺术、现代艺术、架下艺术等。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画与陶瓷装饰艺术的交融给人们的审美愉悦是我们的民族文化特质所在.本文从用墨、用笔、构图、意境四个方面谈论了国画与陶瓷装饰艺术的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12.
中国山水画自隋唐从人物画中逐步脱胎而成为一个独立画种以来,一直在创新。中国现代山水画的发展创新要继承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精神内涵,走一条借古开今之路,要"外师造化,中得心凉",使之既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又具时代精神和个人特色的风格。景德镇的山水画源远流长,山水瓷画与传统山水国画,可以说只是在材质上有所区别,绘画技法、审美取向都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传统室内装饰艺术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之后,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格和特色,其布局寓于伦理,装饰展现等级,意境崇尚自然。如今传统"民族形式"的室内设计将再度兴起,并由此在新一轮的中国室内设计中成为新的时尚和目标所向。  相似文献   

14.
林风眠的艺术生涯是20世纪中国艺术发展的缩影。他对绘画追求的独到之处便是构图形式上的方纸布阵。方纸布阵体现了他突破传统、求新求变的精神;反映了调和东西化的中国特色以及他的心态和艺术需求。方形构图的表现形式主要有特定式、中心式、分散式、平远式和均衡式。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上半叶,在"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口号引导下,长安画派走向生活、走向西北,创作了一大批风格鲜明、雄浑厚重,反映人民新生活,具有浓郁西部特色和强烈时代精神的经典之作.紧随其后的陕西画坛,沿着长安画派开创的艺术道路.立足西北黄土地,追求厚重、苍浑和艰生的笔墨感觉,呈现出强烈的"西北风格".  相似文献   

16.
汪野亭研究     
主持人语:"珠山八友"全面地继承了浅绛彩文人瓷艺家的艺术追求和审美旨趣,并通过粉彩这一艺术形式弘扬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与瓷器制作工艺。他们的作品中呈现出诗、书、画三位一体的美学特征和瓷艺装饰与瓷画并存的审美特征,同时在风格上又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在本期研究中,我们主要研究汪野亭同邓碧珊及程意亭在瓷绘创作方面的审美异同。一篇通过对汪、邓两人在诗书画印的和谐统一的共同追求以及他们在绘画中对待"形"与"意"的不同的侧  相似文献   

17.
虚谷作为"海上画派"的一位杰出画家,与任伯年、吴昌硕合称为"海上三杰",以冷隽奇峭的风格为人侧目。虚谷艺术在继承文人画的基础上,融入已意,进行了适合自我审美的变异和改革。在审美的形式上突破了文人画的藩篱,更加强调艺术的形式美。在物象的形象描绘上、在色彩的运用上、在线条的组织上、在构图上无不显示出构成的绘画意识。  相似文献   

18.
<正>在世界园林的发展史上,出现了两个分支,一支是西方的规则式园林,另外一支是东方的自然式园林。西方园林讲究对称,以巨大的尺度创造出真实而有限的空间,东方园林则以"一峰山则太华千寻,一勺水则江湖万里"的意境创造了无限的空间感。西方园林重在写实,东方园林重在写意。中国古典园林是东方园林的典型代表,它综合了山水画、书法、建筑、雕塑、植物学、园艺学等多种艺术形式,反映了中国的传统美学思  相似文献   

19.
董其昌的“南北宗论”第一次从历史发展过程中系统地提出了关于画派的理论 ,点出了唐宋以来山水画的两种风格及画法体系 ,结合纵、横的比较 ,从代表性作家的艺术特点来考察问题 ,意图梳理出一条山水画的画系脉络。其中虽不勉有牵强附会之处 ,但此论在中国画史上反响较大 ,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20.
刘胜泉  同慧侠 《科技资讯》2011,(36):229-229
生态园林艺术的建设主要是各种植物之间的有机结合与搭配,运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类素材,结合各种生态因子的作用,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创造出与环境适宜、协调,并表达一定意境或具有一定功能的艺术空间,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性及群体的形式美、意境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