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对空调水系统的水泵设计与选型,冷冻水系统,冷却水系统和冷凝水系统设计做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一、工程概况: 首都机场航空管理中心制冷机房内有两台制冷机组,屋顶设有两台冷却塔,相应配置冷却水泵和冷冻水泵,于2001年年底开始进行设备安装施工,2002年6月份前要求投入使用.冷却塔冷却水管道为DN475×9无缝钢管,制冷机冷冻水管道为DN375×8无缝钢管,其他水泵、分集水器连接管道为DN200~DN300不等.机房结构工程已于1999年全部完成,由于各方原因后处于停工状态,后来由于管理单位更换,原结构设计图纸也无从寻找.  相似文献   

3.
用逆流积分法计算空调冷却塔负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热、质传递过程的基本原理推导出空调冷却塔的逆流积分法基本方程,介绍了具体的计算步骤.计算在室外设计工况和超室外设计工况两种气候条件下能满足在用冷却塔设备参数的冷却水温;分析冷却水温、传递单元数与气候条件的关系,得出逆流积分法分析冷却塔运行状况更直观的结论.逆流积分法计算也证明在高温热天气采用冷却塔并联操作对降低冷却水温行之有效.图1,表3,参8.  相似文献   

4.
液化天然气生产、储存和装运工程中液化生产装置区的天然气压缩机出口压缩气需要冷却。本工程原方案采用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来冷却主生产装置区天然气压缩机出口一级、二级压缩气体,但由于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排污水量较大,大于该项目环评批复污、废水排放水量的要求(≤12m3/h),为此,业主提请做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间冷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技术、经济比较,为项目的冷却方案选择提供参考,以期在经济、合理的情况下,尽量减少项目污、废水排放量,满足环评批复要求。  相似文献   

5.
通过理论分析阐述了空调用冷却水系统变流量运行的可行性.与只改变冷水机组和冷却水泵运行台数的运行管理方式相比较,冷却水系统通过水泵变频调速,实现变流量运行,其经济性相当显著.同时分析了变流量运行时附加设备的回收期.  相似文献   

6.
结合辽宁阜新某商场中央空调系统工程实例,从中央空调系统设计和节能两个角度探讨.中央空调系统设计主要包括工程概况、空调系统工作原理和主要设备三个方面.空调系统节能主要从夏季调整室内温湿度参数、过渡季节采用冷却塔供冷两种方案分析.进一步得出结论:夏季将室内温度设定值提高1~2℃,节能比例至少为12.7%,至多为37%;过渡季节采用冷却塔节能方案,尽管存在管路堵塞问题,但从整个空调系统的运行成本来看,还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集中空调冷却水侧上位机控制器的实时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集中空调冷却水侧基本自动控制系统的局部角度出发,设计了冷却塔风扇上位机控制器,对风扇风量和运行台数进行实时控制,并通过仿真试验分析了其对系统控制稳定性和系统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上位机控制器具有较好的控制稳定性,并且比常规的风扇转速及台数控制方式更节能.  相似文献   

8.
针对中央空调冷却水系统实际运行中出现冷却塔水盘溢水问题,通过对设备运行参数分析,计算冷却水系统运行时候水盘不溢水所需要的水头,以理论数据为依据,改进冷却水管路系统,增加进出水点的落差,解决了水盘溢水问题,保证冷却水系统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9.
当今,为了满足高楼大厦的正常运转,建筑物内均安装着各种各样的设备,包括中央空调系统、照明、安防系统等。据统计,空调系统的能耗通常占楼宇能耗的60%以上,因此,空调系统是智能大厦中楼宇自动化的重要部分,其控制与优化应着眼于以下三点:一、制冷、空调系统启/停顺序逻辑控制1、制冷机组的基本启动顺序(1)打开冷却塔进水管阀门,根据其反馈信号确认蝶阀是否正常开启,冷却塔风机控制器供电。(2)打开冷却水进水管阀门,根据其反馈信号确认蝶阀是否正常开启。(3)启动冷却水泵,延时一段时间后,根据水流开关状态确定水泵的运行状态。(4)打开冷冻水…  相似文献   

10.
某焦化厂经过多次扩容后,冷却水系统容量没能跟上发展,冷却能力远低于运行需求,新水(自来水)消耗量远远高出国内外同行业水平。对其水系统进行改造,即新增两台容量为600m3/h的冷却塔、修复当前冷却效果已经较差的2台的冷却塔,将循环冷却水温降下来,以减少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排水量和补充水量;增设废水回收利用管网,将原排放的废水用于熄焦补充水,以节省熄焦补充水对新水的消耗,多余的废水引入到集团公司炼铁厂使用。通过改造,焦化厂吨焦耗水从9.03m3降至3.21m3,每年节约用水量约为6×106m3,集团公司年节约用电约2×106kWh,节约运行费用约300万元,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1.
为评估某发动机冷却水套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分析方法,采用STAR-CCM+软件对一款双缸发动机冷却水套进行流场数值模拟分析.通过对该冷却水套的速度场及缸孔流量分配进行分析,发现该双缸发动机冷却水套的结构设计存在不足,会造成左缸冷却效果好而右缸冷却效果差的两缸冷却不均匀现象,右缸大部分区域的换热系数低于5 000 W/(m2·K),因此,需要提升冷却水套的冷却性能.基于流动路径及流量分配合理性的综合评估方法提出了冷却水套缸孔布局的改进方案,并对冷却水套改进结构进行了CFD模拟.结果表明:改进后,排气侧、鼻梁区等高温区域的冷却效果得到保证的同时,左缸和右缸的冷却均匀性得到明显的改善,冷却水套壁面平均换热系数的提升非常明显,基于流动路径及流量分配合理性来设计缸孔布局的方法是有效可行的.研究结果可为冷却水套的改进设计提供方法指导和仿真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真空中频感应熔炼炉(以下均简称为"真空炉")循环冷却水系统。根据车间实际条件及水质情况设计循环冷却水的工艺流程、运行、控制方式,包括总体循环管路设计,水泵、冷却塔等相关设备的选型等,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冷却水质。  相似文献   

13.
以南京市某热气工房的工艺循环冷却水系统设计案例为对象,介绍分析了系统的工作原理、用水要求和用水量大、用水设备多且布置分散等设计难点;对项目的背景、方案的设计、采用的技术和设备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为相关工艺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不同参数对横流闭式冷却塔冷却效率的影响,建立传热传质数学模型,并利用Matlab软件对塔内的热质交换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结构和运行参数对横流闭式冷却塔冷却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却塔中盘管排数、单排管数、单排盘管长度的增加均有利于冷却效率的提高,而盘管间距的增加会使冷却效率降低;空气流量和喷淋密度的增大,有利于冷却效率的提高;空气湿球温度和冷却水流量的增加导致冷却效率的降低.综合考虑,空气湿球温度和管内冷却水流量对冷却效率的影响较大,而单排盘管长度对冷却效率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空调冷却水系统的防垢除垢是空调系统中不客忽视的问题之一,通常情况下空调冷却水的处理方法主要有物理性水处理和化学性水处理两种方法。而物理性水处理方法中强磁技术运用是近年来在空调行业应用较多的方法之一。本文通过对强磁技术的发展以及强磁技术的节水分析,在空调系统中运用强磁设备的使用要点作出说明,得出结论:在空调开式冷却水系统中正确使用强磁水处理设备可以比化学处理节约运行费用,同时具有环保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发动机的冷却效率、降低高温零件的热负荷、实现整机的热量合理分配与利用,针对冷却水套优化设计中存在的冷却液三维流动与传热问题,以直列4缸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利用流固耦合的方法确定冷却水套壁面的传热边界条件,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AVL-FIRE对发动机冷却系统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并对冷却水套内冷却液的流场分布、温度分布、壁面换热系数、各缸冷却均匀性和压力损失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为了实现发动机冷却水套三维流场形态的可视化,构建了与实际冷却水套三维尺寸成1:1的水套试验件模型,结合其结构特点讨论了试验件的制备方案,并对模拟工况下试验件的强度与管路系统的压力损失进行了验证计算,从而进一步为冷却水套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与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前空调冷却水系统普遍受到了较为严重的污染,特别是军团菌对人群造成很大的安全威胁,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通过查阅资料,介绍了国内外空调冷却水系统致病微生物调查现状,以及处理方法研究进展,有物理处理方法和化学处理方法,处理方法很多但是缺乏比较研究.对于空调水系统易于实施的紫外线灭菌和膜分离灭菌法进行了实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紫外线法灭菌率为73.5%-91.9%,膜分离法灭菌率为47.9%-53.2%,紫外线灭菌效果明显比膜分离灭菌要好.  相似文献   

18.
在高温工质冷凝换热试验台中,冷却水供水温度的稳定性直接影响高温工质冷凝换热的试验结果.建立了冷却水加热设备——冷却水高位水箱的传递函数及控制传递函数模型,选择了积分分离式PI控制嚣,利用C Builder语言开发了冷却水温度计算机控制程序,设计了计算机监控系统.控制试验结果表明该PI温控系统响应快、抗干扰性好,控制精度高为(±0.2)℃.  相似文献   

19.
本论述通过对火力发电厂(电站锅炉房)循环冷却水系统的介绍,根据冷却塔布置在不同地点,对循环水系统的特点进行了简要的阐述。主要针对冷却塔布置在主厂房屋面,循环水系统在运行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20.
针对既有地下防护工程传统空调冷却水池储热能力不足,外置冷却塔易造成工程红外暴露而影响工程安全的问题,提出了采用空调相变冷却水池方案以期增强系统储热能力,延长工程隔绝防护条件下空调系统运行保障时间.搭建了地下防护工程空调相变储热水池实验台,研究了定负荷条件下相变储热单元用量、冷却水流量对相变储热水池储热性能的影响;考虑添加相变储热单元对水池储热能力与连续保障能力的影响,提出了地下防护工程空调相变储热水池储热性能评价指标:相变储热水池单位体积储热量和基于出口温度定义的相变储热水池保障效能系数.研究表明:向地下防护工程空调储热水池中加入相变单元能够提升空调储热水池储热能力;与未加入相变储热单元的空调储热水池相比,当相变储热单元体积占空调储热水池有效容积的2.84%、4.26%时,相变储热水池单位体积储热量分别提高了6.35%和9.03%,相变储热水池保障效能系数分别提高了7%和11%,空调系统运行保障时间分别延长了1.77 h和2.82 h;在实验条件下,流速从250 L/h提高至450 L/h时,水池单位体积储热量和保障效能系数均有所降低,大流量工况(450 L/h)下,相变储热单元存在未完全融化,水池储热能力与连续保障能力明显降低,因此在不影响热泵机组正常运行和水池储热性能的情况下,适当降低冷却水流量对空调储热水池储热系统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