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洞庭湖湿地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湿地生态系统之一,湿地资源十分丰富。由于人类过度地开发利用。湿地生态系统严重退化,湿地生态功能价值受损,对湖区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制约了湖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有恢复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好湿地资源,才能实现洞庭湖区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湖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洞庭湖区旅游资源是一种具有重要开发价值的湖泊旅游资源。洞庭湖区丰富而又多层次的旅游资源具有以湖水、古迹为特色的资源结构体系,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文化含量高,是其旅游资源的结构特征,风格相异的五大旅游资源板块的有机结合是其组合特征。  相似文献   

3.
洞庭湖区域旅游经济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庭湖区历史文化悠久,物产丰富,经济与交通发达,名胜古迹遍布全境。发展洞庭湖区域旅游,必须做好长远规划,从改善交通、培训人才和开发旅游产品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环洞庭湖区域旅游资源丰富,包括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人文历史资源、水乡特色旅游景观、产业观光旅游资源等。目前环洞庭湖旅游资源的开发及旅游产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系统开发环洞庭湖区域旅游资源,发展环洞庭湖旅游产业圈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加快发展环洞庭湖区域旅游产业应采取系统对策,从多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5.
洞庭湖区域旅游资源整合,进行区域性合作,共建旅游经济圈,并溶入长株潭城市群及武汉经济圈,既有可能,亦有必要。它有利于实现洞庭湖区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湖区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共。  相似文献   

6.
2007年洞庭湖区爆发史上来的最严重鼠灾。6月下旬,受上游暴雨及泄洪影响,洞庭湖水位迅速上涨,栖息在洞庭湖区400多万亩湖洲中的约20亿只东方田鼠,随着水位上涨迅猛内迁。东方田鼠四处打洞,啃食庄稼,严重威胁岳阳县、沅江市、大通湖区等22个县市区沿湖防洪大堤和近800万亩稻田。[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生态退杨对洞庭湖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生态退杨”政策实施前后洞庭湖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综合分析洞庭湖区景观格局总体变化特征,为洞庭湖的景观格局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湖区饮用水安全情形,以洞庭湖区为例,利用洞庭湖入出湖径流量、水位和水质等监测数据,运用对比分析、数理统计和水质评价模型等分析方法,分析了湖区饮水安全现状,并从水量和水质两方面重点研究三峡工程蓄水运行对湖区饮水安全的影响,梳理了湖区饮水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影响湖区饮水安全的原因。结果表明:洞庭湖地表水和地下水受到严重污染,存在重金属超标等问题,人畜饮水安全受到威胁;特别是三峡工程蓄水运行后,荆江三口入湖水量锐减,三口分流总量已下降为475×108 m3/a,缩减幅度达52%;湖区降水持续偏少也加剧了湖区的旱情,降水量较历年同期偏少52%。为此,提出了保障湖区饮水安全的对策和治理措施:应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水资源保护,做到取水与治污相结合;加大湖区饮用水工程建设力度,加强饮用水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9.
洪泽湖区湿地旅游资源及其生态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洪泽湖湿地旅游资源的类型,评估了湖区湿地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和条件,提出了洪泽湖湿地旅游资源生态开发的设想,设计了4种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和4类旅游产品.讨论了洪泽湖湿地旅游资源的开发重点和次序,认为要整合洪泽湖湿地和淮安市的旅游资源,形成以名人文化、大湖文化、运河文化和淮扬菜美食文化为特色的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洞庭湖生态事件频发和管理部门缺少统一的生态事件预警平台,详细阐述了利用构件技术和GIS技术构建洞庭湖生态事件预警系统的思路和流程,包括系统总体设计、数据流设计、功能设计以及生态事件预警模型设计,并开发了软件系统.最后以洞庭湖区东方田鼠暴发为例,研究了东方田鼠暴发事件的生态因子和预警模型,并应用洞庭湖生态事件预警系统中进行了预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为洞庭湖区生态事件预警提供信息化支持.  相似文献   

11.
洞庭湖湿地是中国最大的一块淡水湿地,长江中游最重要的调蓄区,国家级的生态功能保护区,在维系洞庭湖区生态平衡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但由于过度开发与环境污染,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已遭到严重破坏,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建全可持续利用的管理体系,建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最佳模式,规范有关法律体系,以及树立正确的资源利用意识来提高洞庭湖湿地资源的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为分析三峡水库消落期不同出库流量与洞庭湖定居性鱼类产卵生境加权可利用面积之间的关系,选取水深和流速作为定居性鱼类产卵生境的关键影响因子,建立生境适宜性曲线,基于物理栖息地模型定量评估鱼类产卵生境适宜性的空间变化特征,并量化鱼类产卵所需的适宜生态流量。结果表明:三峡水库消落期增加出库流量对洞庭湖的水位及流速有一定的提升作用,对东洞庭湖的影响明显,对南洞庭湖和西洞庭湖的影响较小;随着三峡水库出库流量的增加,湖区定居性鱼类产卵生境的加权可利用面积呈现先增大再减小的趋势,不同湖区的加权可利用面积变化趋势及对三峡水库出库流量的响应情况具有显著差异,东洞庭湖定居性鱼类产卵生境的加权可利用面积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南洞庭湖加权可利用面积总体增长幅度不大,呈现双峰曲线,西洞庭湖加权可利用面积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定居性鱼类产卵生境的适宜生态流量范围为18 500~24 500 m3/s,最适宜生态流量为22 500 m3/s。  相似文献   

13.
青海省的旅游资源丰富而又奇特,从高原的自然风光、奇异的民族风情和古老神秘的宗教文化方面总结了旅游资源的特点.对该区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开发条件(区位条件、客源市场条件、交通条件和旅游基地条件)作出了初步评价,提出了正确定位客源市场,逐步完善以西宁、格尔木为主的旅游城镇和过境中间站的配套设施及接待条件,集中财力重点建设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综合旅游大区和南部江河源头探险旅游大区及五条旅游线路,大力开展对外宣传工作等措施  相似文献   

14.
2007年洞庭湖区爆发史上来的最严重鼠灾.6月下旬,受上游暴雨及泄洪影响,洞庭湖水位迅速上涨,栖息在洞庭湖区400多万亩湖洲中的约20亿只东方田鼠,随着水位上涨迅猛内迁.东方田鼠四处打洞,啃食庄稼,严重威胁岳阳县、沅江市、大通湖区等22个县市区沿湖防洪大堤和近800万亩稻田.面对汹潮般扑来的东方田鼠,当地政府组织群众,展开了一场异常艰难的"人鼠大战".他们在广大洞庭湖区与鼠战斗的同时又要保护好鸟类和湿地资源,严防东方田鼠对农作物、人、畜造成更大危害.  相似文献   

15.
推进洞庭湖区经济一体化有利于促进长江中游经济崛起、调整湖南生产力布局、恢复湖区生态功能等,洞庭湖区经济一体化建立在环境功能的整体性、自然资源的同构性、开发历史的同一性、产业结构的相似性、社会文化的同源性等方面的客现基础之上,其基本目标是防洪减灾一体化、区域开发一体化和区域市场一体化,以组建大型企业集团、联合投资重大项目、培育和发展区域市场等为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南京汤山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汤山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开发优势,指出了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指出了合理开发旅游的原则和途径,作者认为,应发挥汤山旅游资源的群体优势,通过科学的开发,把汤山建成以度假疗养与文化旅游为主要功能的综合旅游区。  相似文献   

17.
洞庭湖水沙特性和泥沙淤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洞庭湖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泊,近两年来,作者收集了洞庭湖湖区大量水文,泥沙资料,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洞庭湖的水沙特性,对湖区的积量及其分布与变化趋势进行了规律性研究,并提出减轻湖泊淤积的原则性意见。  相似文献   

18.
以地学为主导探讨洞庭湖的十个问题:一是洞庭湖不会消亡只有兴衰变化;二是洞庭湖区现代沉降每年约10毫米左右;三是洞庭湖区是湖南地震多发区;四是洞庭湖的规模过去、现在和将来及其文化底蕴是国内任何淡水湖无法比拟的;五是从1980年代以来的考古证明洞庭湖是长江古文明之源;六是泥沙淤积造就洞庭湖文明和经济基础,同时引发洪涝灾害给洞庭人带来过深重灾难,但总的来说对人类的功大于过;七是三峡水库的运行,大大缓解了洪水对洞庭湖区的垸田人工湿地的威胁,对外湖自然湿地带来了一系列但可克服的负面影响;八是三峡水库运行后以防洪为主转化为以抗旱为主;九是解决洞庭湖季节性缺水,效法都江堰水利工程开凿洋溪口引水是最佳选择;十是城陵矶枢纽工程仅就工程地质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实施难度很大。  相似文献   

19.
东洞庭湖湿地及其旅游健身功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地和文献调研,提出了东洞庭湖湿地资源丰富,有环境调节、资源再生等功能,现代人们积极参加湿地旅游,能有效地缓解心身压力,拮抗亚健康.  相似文献   

20.
烟台波浩淼的洞庭湖,不仅凭那“鱼米之乡”养育出一代代湖区人民,而且吸引来一群群候鸟。尤其是在280余万亩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那里的沟湖港汊、水草丰美、鱼类众多和气候温暖潮湿,吸引了上百万只候鸟,东洞庭湖成了鸟的天堂。然而,总有那么一些不法之徒,对那些千万里迁徙而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