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钢管混凝土偏心受压承载力试验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进行了钢管混凝土偏心受压承载力的试验 .试验参数包括偏心率和材料参数 (含钢率、混凝土强度和套箍系数 ) .试验结果表明 ,材料参数和偏心率对钢管混凝土偏压构件受力性能与承载力均有影响 .随着偏心率的增大 ,钢管对核心混凝土的套箍力作用不断削弱 ,构件的极限承载力也明显下降 .最后对国内外 6种有关规范的计算方法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对工程应用提出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
结合自密实混凝土和自应力混凝土的特点,配制出有自密实性的自应力混凝土.将其应用于钢管混凝土内,不仅可以解决钢管混凝土浇注不密实,混凝土干缩、徐变等问题,而且还可以解决自应力混凝土约束不足的问题,试验通过6个钢管自应力自密实混凝土短柱试件研究了钢管约束下自应力混凝土的膨胀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徐变变形和弹性变形占有效自由膨胀变形的2/3左右,这部分变形在计算中不容忽视.膨胀稳定后,初始自应力值能达到3~6MPa,通过18个试件研究了短柱轴压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初始应力的影响下,钢管自应力混凝土的弹性工作阶段比普通钢管混凝土大10%左右,承载力也有5%~20%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11根钢管高强混凝土核心柱偏心受压时的破坏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了钢管含钢率、钢筋直径、体积配箍率的不同对核心柱偏心受压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钢管轻集料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钢管轻集料混凝土构件偏心受压状态下的承载力计算方法,基于长径比为12,28和56等共54根不同偏心率的钢管轻集料混凝土偏心受压柱的承载力试验结果,分析各参数对钢管轻集料混凝土承载力的影响规律。应用多种规范对试验构件的承载力进行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针对试验结果,分析压弯构件的FN/FNu-FM/FMu相关性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偏心率越大、长径比越大、含钢率越小,钢管轻集料混凝土的极限承载力越低;极限承载力的规范计算结果均小于试验值,且由国外规范所得的计算结果小于由国内规范所得计算结果,现有规范对钢管轻集料混凝土的适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小偏心率压弯构件的FN/FNu-FM/FMu相关性曲线可简化为直线。  相似文献   

5.
钢管混凝土柱偏心受压承载力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钢筋混凝土柱偏心受压承载力计算结果,同时对计算方法进行了简要分析,依据我国现行的3本规程计算了2组钢管混凝土偏压柱的承载力,计算中偏压柱选用标准单元柱,长细比(L/D)从3到20,偏心距依次增大,对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表明,在长细长较小时,相同偏心距下,3本规范的极限承载力计算结果离散性较大,在中等及较大工细比时,其了载力计算结果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玄武岩纤维的掺入对高强自密实混凝土柱轴心受力性能的影响,以玄武岩纤维体积掺量0. 1%、0. 2%和纤维长度15 mm、30 mm为参数,设计并制作了3根高强自密实混凝土(HSCC)对比柱和12根玄武岩纤维改性HSCC柱,进行轴心受压试验和ABAQUS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相较对照组,掺入玄武岩纤维后,HSCC柱的极限承载力有一定程度提高。纤维长度为15 mm、体积掺量为0. 1%的HSCC柱提高幅度最大,达到19. 6%;同等荷载作用下HSCC柱裂缝的出现、开展得到延缓,应变和变形减小;达到极限承载力时,对应的压应变和位移分别增大24. 3%、20. 6%,HSCC柱的延性得到显著提高;有限元模拟的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的可靠度。  相似文献   

7.
对脱空率为0~1.24%、外径为168 mm、壁厚为5 mm、长为500 mm、内填C50混凝土的钢管混凝土短柱进行偏心受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短柱承载能力和破坏形态与脱空率和加载位置密切相关,脱空率越大,短柱承载能力下降越多、偏心侧的挠度越大;在脱空侧偏心加载时,脱空侧钢管出现凹陷,如脱空率较小,脱空钢管凹陷至混凝土断面,钢管壁局部凹陷使构件产生缺陷,导致构件承载能力降低;若脱空率较大,脱空钢管未凹陷至混凝土断面,构件因脱空处的混凝土破坏而整体承载能力下降;在非脱空侧偏心加载时,则未观测到脱空侧钢管凹陷.研究成果可为相关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钢骨-钢管高强混凝土偏心受压柱的力学性能,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分析偏心距、长细比、材料强度等因素对压弯柱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数据回归分析以建立承载力公式.结果表明:基于ABAQUS软件所模拟的荷载-变形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良好;偏心矩、长细比对偏心受压构件的受力性能影响较大,套箍率影响次之,材料强度和型钢截面形状对其影响相对较小;偏心受压承载力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9.
进行了2根钢管格构柱偏心受压试验,对试验过程、破坏模式等进行了介绍.试验结果分析表明,采用《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计算的偏压钢格构柱极限承载力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但该方法当λ较小时,用加法考虑剪切影响的换算长细比的计算结果偏大,与其概念不符,建议采用放大系数的方法来计算.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再生粗骨料取代率、钢管壁厚、长细比和偏心率为变化参数,通过对15根方钢管再生混凝土长柱进行单向偏心受压试验,研究了方钢管再生混凝土长柱偏心受压的受力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钢管再生混凝土长柱偏心受压破坏分为端头压曲破坏和整体弯曲失稳破坏2个大类,方钢管对受压膨胀的再生混凝土有很好的约束作用,方钢管再生混凝土偏压长柱与...  相似文献   

11.
初应力对钢管混凝土轴压柱套箍作用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有初应力的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受力全过程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初应力的存在对钢管与混凝土的相互作用有较大的影响.初应力越大,构件进入弹塑性阶段越早,套箍作用出现得越晚.采用极限平衡法对有初应力的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极限承载力的分析表明,初应力使其极限承载力降低的趋势明显,套箍系数的改变对承载力降低的趋势影响不大.最后...  相似文献   

12.
通过10根方钢管自密实铁尾矿混凝土偏压短柱的实验,研究含钢率、铁尾矿粉替代率和偏心距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将实验承载力与各规范计算所得承载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试件承载力、延性系数及抗弯刚度随含钢率的增大而显著增长;增大铁尾矿粉替代率,试件抗弯刚度降低,承载力与延性系数无明显变化;增大偏心距,试件承载力、抗弯刚度降低但延性系数提高.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有初应力的钢管混凝土柱承载力的研究现状与主要结果.介绍4种有初应力的钢管混凝土柱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分析了各自的基本特点和影响因素,并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4种计算方法中方法4较适合工程应用,其次是方法3和方法2,方法1相对来说偏不安全,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14.
有初应力的钢管混凝土轴压柱设计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有限元计算方法,对有初应力的钢管混凝土轴压柱容许应力法和极限状态法中所对应的弹性极限荷载和塑性或稳定极限荷载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分析表明,一般情况下钢管与管内混凝土不可能同时达到容许应力.传统的容许应力法计算的弹性极限荷载连两种材料的弹性极限荷载的简单叠加都无法达到,更不用说组合作用使承载力提高的部分了,因此,它存在着明显的不合理之处.建议定义钢管混凝土轴压构件弹性极限荷载为钢管的最大应力达到屈服应力时所对应的荷载.初应力的存在使构件弹性极限承载力下降明显,而对塑性或稳定极限荷载的影响相对不大.初应力度越大,构件弹性极限承载力与其塑性或稳定极限承载力的比值越小,以弹性极限荷载为控制的容许应力法计算结果越保守.对于钢管混凝土拱桥,其初应力度一般较大,设计计算建议采用极限状态法.  相似文献   

15.
普通钢管混凝土短柱核心混凝土的本构关系不能满足自应力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的计算需要.在已有试验的基础上,补做了12根自应力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压试验.首先测量了自应力钢管混凝土短柱在限制条件下的膨胀性能;然后对其进行了轴压承载力试验.通过对37根自应力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压试验结果进行分解分析,提出一种适用于自应力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压计算的等效单轴本构模型,与传统的混凝土本构关系相比,这个本构关系考虑了自应力水平和套箍系数对核心混凝土的影响,并且具有计算简单、方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进行了有初应力的钢管混凝土哑铃形轴压短柱试件的试验研究,分析探讨了初应力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及其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分析结果表明,初应力使弹塑性阶段提前、弹性极限荷载降低,同时峰值极限荷载推迟出现,构件切线刚度降低.但初应力对钢管混凝土哑铃形轴压短柱的峰值极限荷载影响很小,可以采用与无初应力构件相同的方法计算.  相似文献   

17.
钢加强环钢管混凝土梁柱节点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钢管混凝土柱结构在高层建筑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其节点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介绍了4个钢加强环钢管混凝土柱节点的模型试验,其中边节点1个,中间节点3个,详细介绍了试验方案的设计、试件的制作、加荷方式、试件的裂缝发展情况及破坏形态等试验结果,了解节点的承裁能力和传力机理,主要的试验结果为柱节点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根据数值积分方法对内(圆)钢管增强的方钢管混凝土偏压弯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其极限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在大量试算的基础上,分析了含钢率,偏心距和长细比等因素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最后,将所计算的内(圆)钢管增强的方钢混凝土偏压柱极限承载力的结果与已有的纯方钢管混凝土偏压柱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表明内(圆)钢管增强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