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经验键序势函数没有考虑到碳纳米管原子间长程非键作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势函数表达式.该表达式结合了经验键序作用势和雷纳德-琼斯势的特点,能够计算碳原子间的短程相互作用和长程相互作用,更准确地计算出碳纳米管的原子间作用势能.使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单壁碳纳米管原子间的互作用势和杨氏模量.研究结果表明:碳纳米管的单位原子势能随直径的增大而减小,管间作用势能随距离的变化曲线呈U字形,杨氏模量为0.935TPa左右.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和其他理论计算结果吻合得很好,说明改进的势函数模型可准确模拟碳纳米管的力学性质。  相似文献   

2.
用Tang-Toennies势模型(T.T,势模型)构造了Ne-H_2碰撞系统的势函数,并计算了相应的势参数.势阶参数和势能曲线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较好地符合.  相似文献   

3.
采用从头赝势能带计算方法研究了(001)界面应变对Ge、Si能带结构、平均键能和带阶参数的影响.计算了相应的形变势,并利用形变势的研究结果,采用平均键能方法计算了Ge/Si应变层异质结在不同生长厚度h(或平行晶格常数a∥)情况下的价带带阶和导带带阶.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表层纳米化铝合金材料显微组织的观测, 从实验(压缩实验和纳米压痕实验)和理论两方面研究了该材料的微尺度力学行为. 在实验方面, 测量了压缩应力应变曲线和硬度-压入深度曲线; 针对压缩和压痕两种实验特征, 采用微结构构元模型和应变梯度理论, 对该材料的压缩应力应变曲线和硬度曲线进行了预测和模拟; 进而确定出相关的材料参量及模型参量.  相似文献   

5.
简要总结了原子间相互作用的对势和三体势的各种解析模型,进而提出能够统一描述惰性气体分子晶体的结合和卤盐离子晶体的结合的一种新模型。在此模型中,正负离子被想像为“带净电荷的惰性原子”,离子间相互作用势被假设为净电荷之间的Coulomb势,相应的惰性原子的Lennard-Jones势和Bruch-McGee三体极化─—交换势之和,根据此模型对KCl晶体的计算结果与实验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6.
集的势是集的一个性质描述。文章针对学生在学习实变函数论这门课程的集合这一章时所表现出来的对集的势的概念感到抽象、难理解及对证明两个集等势感到不知怎样下手这两个问题,叙述了集的势的意义,并以例题的形式介绍了证明两个集等势的几个方法。  相似文献   

7.
介绍塑性势理论的由来、发展和现状。地质材料全过程应力?应变曲线在峰值前后具有不同的稳定状态, 因此其弹塑性本构关系必须在应变空间中表述。给出基于塑性势理论在应变空间和应力空间中的地质材料本构关系, 并讨论弹塑性耦合理论。当前在有限元位移法分析中, 常用的塑性势理论本构关系式是应变空间表述的实用形式。弹塑性耦合理论较为严密和完善, 但地质材料刚度劣化参数还需更多的实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基于晶体场理论,系统地给出了铁族离子32个点群的晶场势,并研究了坐标系取法不同时晶场势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对铁族离子,32个点群有8种不同形式的晶场势能.绕Z轴转动坐标系时,晶场势相因子可变化.在立方晶系中,当Z轴取向改变时,晶场势中出现新的项取代原来的项.  相似文献   

9.
本文给出了C.H.L.势(即库仑势、三维谐振子势和线性的叠加势)的Schroedinger方程的解析解,并讨论了C.H.L.势及其Schroedinger方程的解的特性,这种势与描述夸克--反夸克体系的有效势有关,本文还给出了在C.H.L.势能量表象中C.H.L.δ势(即库仑势、三维谐振子势和δ势的叠加势)的Schroedinger方程的解的代数表达式。  相似文献   

10.
基于综合结构势的黄土结构性非线性本构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非线性本构模型由于其原理简单,计算方便,所以是当前工程界普遍采用的本构模型之一;但是当其应用到黄土区域工程计算时,由于结构性的存在,使得采用非饱和本构模型模拟出的结果与实际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以黄土为研究对象,基于综合结构势的思想,首先分析了三轴压缩应力作用下的黄土的结构性宏观应力应变特性及其综合结构势的变化规律;进一步将综合结构势引入引入现有的非线性本构模型,建立了考虑结构性的黄土的非线性本构模型;最后通过与试验数据的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及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考虑晶粒尺寸和取向的弹性黏塑性本构模型,针对3组不同尺寸和取向分布的数字化微观结构模型,采用有限元模拟的方法分析晶粒尺寸和取向分布对纳米晶体材料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晶粒的尺寸和取向对纳米晶体材料的力学性能有着很明显的影响,且晶粒尺寸分布对力学性能的影响比取向分布的影响要显著。同时,尺寸均匀分布的晶粒中产生的剪切带相对于非均匀分布的晶粒中产生的要均匀,可以减小材料软化的局部性,较好地提高了材料的拉伸强度和韧性。  相似文献   

12.
加卸载效应普遍存在于各类岩土工程中,为研究岩体在不同应力路径下加卸载的力学响应和损伤演化规律,通过在传统键型近场动力学本构模型中引入键的损伤变量函数,以反映岩石材料应力应变曲线中先应变硬化再应变软化的非线性阶段,采用改进键型近场动力学模型数值模拟与室内细砂岩加卸载试验对照的方法研究了细砂岩在不同加卸载路径下的力学、损伤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改进的键型近场动力学本构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岩石材料先应变硬化再应变软化力学性质和在不同应力路径下的力学响应及损伤发展趋势;在常规三轴路径下,岩石的抗压强度与围压呈较严格的正相关变化;定义的损伤值可直观的对比出不同加卸载路径与常规三轴压缩下岩石的损伤发展情况,相对常规三轴压缩,卸荷路径加快了岩石材料的破坏,且升轴压破坏程度>恒轴压破坏程度>卸轴压破坏程度。  相似文献   

13.
根据原子分子碰撞过程确定原子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势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途径.改进后的MS势能形式是一种形式比较简便、表达函数统一、能够准确描述系统相互作用特征的势能形式.基于MS势模型得到了He-HCl体系相互作用势,计算出了各种微分散射截面、分波截面,从而得到了有关相互作用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4.
面向语义的元数据模型一致性检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面向语义的元数据模型检验用于判断待建元数据在语义上是否一致.首先,借鉴本体的思想,利用描述逻辑建立了面向语义的元数据模型,它是一个7元组,包括术语集、实例集、术语定义集、实例声明集、属性分配集、术语注释集和术语约束集.然后,将元数据模型检验抽象为术语检验和实例检验2类问题.最后,对术语检验和实例检验的判定方法进行分析.研究表明,2类检验问题可分别细化为4类和2类子问题,这些子问题可以相互转换。  相似文献   

15.
推导了夸克与夸克-反夸克对之间通过不仅单胶子交换,而且线性禁闭相互作用的耦合相互作用势.这个耦合势对从夸克模型考虑两夸克和四夸克态之间的混合将是有用的.  相似文献   

16.
基于简单机械模型并合理地定义广义时间标度,得到了描述塑性-蠕变交互作用的统一型本构方程.在此基础上,采用Gurson模型考虑了镁合金在铸造过程中及由二相粒子脱落等所造成的孔洞型损伤,建立了基于含球形孔洞的有限体积球体的损伤模型,由此建立了混合强化材料的损伤演化.利用所建立的描述损伤本构模型和损伤演化,分析了镁合金在循环栽荷作用下的响应特性,取得了与实验相吻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基于非经典塑性理论和连续介质损伤力学,在已有的具有细片层状微观结构珠光体团的弹塑性本构方程的基础上,采用Gurson模型考虑铁素体相的孔洞型损伤,建立了基于有限大椭球体中含椭球形孔洞的细观损伤模型,得出了混合强化材料的损伤演化率,将其嵌入铁素体相的本构描述,得到了珠光体团的损伤本构模型.进而采用Hill自洽方法,得到了珠光体材料的宏观损伤本构描述,发展了相应的数值方法与程序.对典型珠光体双相材料BS11在复杂加载史下的响应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对BS11在典型轮轨接触摩擦应力状态下的响应特性与损伤进行了分析.文中工作对于揭示珠光体材料损伤宏观响应特性的微结构机理,以及发展此类复相材料的损伤本构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并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背景.  相似文献   

18.
作者对一种新的双原子分子的解析势能函数-ECM势的特性作了研究,并将其应用于一些异核双原子分子的电子基态和激发态;CO-X^1∑^ ,CO-A^1Ⅱ,NO-X^2Ⅱ,NO-B^2Ⅱ,NH-X^3∑^-,NH-A^3Ⅱ和BeN-X^4∑^-等,得到了比Murrell-Sorbie势更好的结果,进而说明ECM势是一种较好的双原子分子(特别是对激发态)的解析势能函数。  相似文献   

19.
运用紧束缚势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C60分子对石墨表面的碰撞,观察在入射动能为240eV时碰撞的微观过程以及动能和势能的变化趋势.结果发现在弹回过程中C60分子质心的运动可被看做是在准谐势下的运动,通过碰撞C60分子在石墨表面形成了薄膜.  相似文献   

20.
 类岩石材料的动态本构关系是研究冲击地压和岩爆等地质灾害现象、评估围岩或工程材料抗冲击破坏能力的重要手段,特别是高应变率下的类岩石材料动态本构关系对解决工程问题和设计施工方案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总结了类岩石材料动态本构方程的研究方法,阐述了损伤模型、动态黏弹性模型、动态黏塑性模型、动态黏弹塑性模型、经验模型等动态本构关系的优点和局限性;归纳了不同理论模型和经验模型的最新进展,并对动态本构关系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使类岩石材料在动静组合加载下的理论计算值与试验数据较好地吻合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