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奥氏体化温度、等温淬火工艺参数对化学成分(wt%)为0.40%C,1.2%Si,1.1%Mn, 0.9%Cr中碳低合金铸钢力学性能的影响.光学显微组织、冲击韧性测试结果表明,试样在340~380℃范围内经等温淬火处理后,可以获得无碳化物析出的奥氏体-贝氏体组织,且随着等温淬火温度的升高,贝氏体形貌由板条状下贝氏体逐渐向上贝氏体转变,试样的硬度达到HRC44,冲击韧性ak≥120J/cm2.  相似文献   

2.
从一般铸造条件下的球墨铸铁标准梅花形试块制取试样,进行一系列等温淬火处理,观察了金相组织,测定了试样的力学性能,讨论了各编组等温淬火组织与性能的关系。在标准楔形试块制取试样试验的基础上,确定了较合理的球铁等温淬火工艺。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影响共析铜等温淬火的诸因素:材料成分、加热温度、等温温度、等温时间以及淬火介质等.尔后,对T8钢制备典型贝氏体教学试样的等温淬火工艺进行了优化设计,建立了高温加热、双浴冷却的等温淬火工艺,从而制备了较为典型的上贝氏体和下川氏体教学试样.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连续淬火和等温淬火热处理工艺对GCr15轴承钢淬火组织、钢硬度、冲击韧性和抗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等温淬火工艺获得的M-B复相组织(马氏体-下贝氏体复相组织)比连续淬火获得的单一片状马氏体组织具有更好的强韧性能.在等温淬火工艺的加热和等温温度不变条件下,等温时间对M-B复相组织及强韧性能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成分(wt%)为1.5%C、1.0%Mn、0.5%Si和0.8%Cr的半钢试样经锻造后正火,再进行等温淬火处理的组织与力学性能,并与直接等温淬火处理铸态试样的组织与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利用扫描电镜分析冲击断口形貌。结果表明,铸态半钢经过锻造、正火后再等温淬火工艺,可破碎连续网状分布的块状共晶组织,提高铸态半钢的冲击韧性与硬度。铸态半钢经过锻造、正火后再等温淬火,其内部析出大量的下贝氏体组织,并含有少量的马氏体与残余奥氏体。  相似文献   

6.
热处理工艺参数对金属部件的组织和力学性能有显著的影响,以盘形工件淬火热处理为例,采用实时测温技术准确监控淬火热处理过程中工件的加热和冷却的温度-时间历程,并结合随炉试样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科学制定出热处理工艺规范,控制热处理工艺过程,稳定热处理质量,使工件性能满足了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成分(wt.%)为0.62C,2.0Si,1.6Mn,0.99Cr的高硅铸钢经过复合热处理(球化退火+等温淬火)的组织和力学性能.利用olympus金相电子显微镜观察组织、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冲击断口形貌;测试了实验钢的洛氏硬度和冲击韧性.实验结果表明,试样经过球化退火工艺之后硬度变化的幅度不大,而冲击韧性有明显地提高,试样的组织主要为下贝氏体组织,并含有少量的奥氏体.在相同的球化退火工艺下,320℃等温淬火60min,试样的硬度和冲击韧性值都较高.  相似文献   

8.
杨静  王天生  张冰 《燕山大学学报》2011,35(5):427-430,470
设计了一种新的低温等温转变无碳化物贝氏体高碳低合金钢。对该钢低温等温淬火组织和干滑动摩擦磨损耐磨性及磨损机理进行研究,并与淬火+低温回火处理试样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经1 000℃奥氏体化后在220℃盐浴中进行等温120 h的等温淬火处理,得到了由平均厚度约为120 nm的板条状贝氏体铁素体和薄膜状的残留奥氏体组成的无碳化物贝氏体组织,干滑动摩擦磨损相对耐磨性比回火马氏体组织提高19%,磨损机理为粘着磨损。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成分(wt.%)为0.51C,2.2Si,1.5Mn,0.99Cr的高硅铸钢未经球化处理而直接等温淬火后的组织和力学性能.利用olympus金相电子显微镜观察组织、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冲击断口形貌;测试了试样的硬度(HRC)和冲击韧性.实验结果表明,等温淬火后,试样硬度值随等温淬火温度升高而降低,冲击韧性则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规律,试样的组织主要为下贝氏体组织,并含有少量的奥氏体.  相似文献   

10.
流动粒子炉     
本文叙述了流动粒子炉的基本原理;介绍了45瓩流动粒子炉的结构和工艺试验等。 实践证明,流动粒子炉具有节省电能、升温快、减轻劳动强度、热处理质量高等优点,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新型热处理加热设备。  相似文献   

11.
通过热膨胀试验研究实验钢的等温转变动力学,采用盐浴等温淬火工艺制备超细贝氏体组织,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定量分析工艺参数对微观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实验钢室温组织由大量超细板条状贝氏体铁素体和板条间分布的薄膜状奥氏体的复相组织构成,210℃等温淬火得到的贝氏体板条间距细化到约60 nm,硬度约为HBW610;实验钢的最终组织特征取决于发生贝氏体转变的等温温度和等温时间,等温温度越低时贝氏体转变完成需要的等温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12.
贝氏体等温淬火工艺在GCr15钢制柱塞套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油泵柱塞套淬火工艺的发展,并对GCr15制柱塞套采用马氏体等温分级淬火与贝氏体等温淬火工艺进行了比较,根据GCr15柱塞套的技术要求,给出了贝氏体等温淬火工艺执行过程中的要素控制方法,为柱塞套的热处理生产提供了控制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王修春 《山东科学》1992,5(3):45-49
本文综述了流动粒子炉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流动粒子对流态化的影响以及流动粒子炉在加热、冷却和化学热处理方面的应用,并介绍了几种新型流动粒子炉装置,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4.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冷拔与水淬火工艺对予应力钢丝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碳素钢予应力钢丝采用水淬火取代铅浴进行索氏体化处理是可行的。确定了能使使钢丝力学性能达到现行标准规定要求的冷拔与水淬火工艺。  相似文献   

15.
进行了 4 0Cr T10A钢激光表面淬火预处理后实施等温固相焊接的工艺优化试验。结果表明 ,4 0Cr T10A钢待焊接面经激光淬火预处理后 ,在 75 0~ 780℃、预压应力 2 0~ 5 6 .6MPa的条件下 ,仅需 2 .5~ 7.5min短时保温就可实现两种钢的异材固相焊接 ,接头强度达母材强度 ,且焊接变形很小。其中以 780℃、2 0MPa预压应力下保温7.5min为较适宜的固相焊接工艺参数 ,焊后接头强度达母材强度 ,试样轴向变形仅 1.2 %。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一种cu-Mo球墨铸铁经643K、613K与553K等温淬火后的旋转弯曲疲劳性能与组织。结果表明,等温淬火球墨铸铁的疲劳寿命随塑性的上升与强度的下降而增高。具有奥贝基体的试样有着优秀的疲劳性能。这与文献中报导的结果一致。讨论了试样的组织与疲劳寿命的关系,指出球铁中的奥贝组织与大多数钢中的上贝氏体不同,因而等温淬火后球铁与钢的疲劳强度的变化具有相反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一种新型低碳贝氏体钢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Mn,Si,Cr为主要合金元素,设计并制造一种新型的低碳贝氏体钢.系统地研究了选定成分和工艺对贝氏体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钢种在设定的等温淬火工艺条件下,可以获得无碳化物析出的奥氏体-贝氏体组织.含有该组织的钢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8.
通过WAXS,SAXS和拉伸试验对聚丙烯-聚异丁烯共混物进行了表征,讨论了结晶条件和共混物的组成对其形态和拉伸行为的影响,与室温淬火试样相比,等温结晶试样具有较高的结晶度、较厚的晶片、较高的拉伸模量及强度、较差的韧性,PIB的存在导致iPP结晶度降低,力学性能变差。  相似文献   

19.
本文测试了不同合金元素加入量、经不同等温淬火工艺处理的奥贝球铁磨粒磨损性能,研究了其磨粒磨损机制,发现在低应力的疲劳磨粒磨损条件下,奥贝球铁以切削机制磨损,通过减少合金元素镍加入量、降低奥氏体化温度和等温淬火温度,都使得奥贝球铁的磨粒磨损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5CrMnMo钢的硼锆共渗层与渗硼层在磨粒和冲击疲劳磨损试验时的磨损行为。结果表明,在磨粒和冲击疲劳磨损条件下,共渗层的耐磨性比渗硼层的优越,其因在于共渗层脆性比渗硼层的低。共渗与渗硼后经等温淬火的试样比不经等温淬火的试样,其冲击疲劳下的耐磨性得到明显地改善,可认为是残余应力降低与过渡区强化的结果。本试验中的磨损机制,磨粒磨损是塑性变形与犁削机制,冲击疲劳磨损则是冲击疲劳、滑动与磨粒磨损的复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