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从广义的文化修辞学角度,探讨了现代汉语名词对"有界"事物的表达。针对汉语的个体名词有一部分的所指是"同质"事物的事实,认为汉语的个体名词所指事物的"有界"与"无界"性质不适合用"同质"与"异质"标准来区分,但可以靠个体量词对事物空间外形的"定型"特征来区分,并认为对现代汉语名词所指事物的"有界"与"无界"性质判断,更适合采取事物的外形是否"定型"的"定形"标准。这种"定形"标准能充分反映出汉语名词特有的形式标签"量词"所具有的表形特征与汉语名词特有的个体量词这一形式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汉语的名词是属于所指事物在汉语社会的认知中"外形突显"的事物类型;同时,这种"定形"标准与有可数与不可数名词之分的语言所适合采取的"同质/异质"这样的"定性"标准,具有语言类型学意义上的互补性。文章认为,汉语名词所表现出的在事物空间"有界"、"无界"方面偏向外形的认知特征,反映的其实是汉语社会对事物的概念思维判断上的"具象性"文化特征;这种来自语义范畴这个语言最底层也是最终决定性方面的反映,较之语言的其他层面诸如文字、词汇、句法结构等,更具有深层隐秘性与真实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林白的小说《回廊之椅》是一个典型的女性主义文本,里面的边陲女子彼此探访、追寻,形成了一个具备传承特征的"女性谱系"。"女性谱系"充满爱与温暖,抗拒着居于历史文化正统地位的具有暴力特征的"男性史"。  相似文献   

3.
分析中国古代特别是中国传统医学中关于“神”即人“魂”的学说.作者论证,中国人所认为的人“魂”与欧洲的传统有很大的不同,是以物质性作为其特征的,或者说“魂”并不是一个非物质的东西.  相似文献   

4.
日语作为一种语言工具与日本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间”与“和”是反映在日语中的日本文化特征。将日本文化导入日语教学,对帮助学生消除学习障碍,学好日语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隔与不隔”说,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所提出的美学理论之一.从结构主义和现象学的角度视之,可以在“所指--能指--读者还原”这一过程里见出许多重要的文艺现象,这都有利于我们对文学文本特征的进行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6.
明真法师是中国当代佛教史上的著名高僧大德,一生爱国爱教,钻研佛教学术思想,从事佛教教育事业。在他的思想中,饱含着朴素的历史进步观。一是他的人间佛陀思想:认为佛法是东西文化之结晶,佛学是属于世界的、人民的,佛陀是个历史人物,佛陀是真理的实践者,佛陀的简朴生活是因为生产力水平不高,佛陀在当时已经有了环境保护意识;二是他的历史进步思想:对历史人物有着正确的评价,对人类社会的未来充满着美好的希望,对南岳僧众抗日业绩的大力颂扬,对二战和日本帝国主义的本质能进行深刻的反思,具备了初步的唯物主义阶级斗争学说和阶级分析方法以及朴素的历史辩证法思想。  相似文献   

7.
关于诗歌的本质问题是诗学研究中最基本的问题之一。中国古代诗论对这一问题有过较深刻的论述 ,但比较分散。诗歌的内涵从“诗言志”到“理、事、情”并举是个漫长的认识过程。从“诗赋欲丽”到“诗与文之辨”,使诗歌的特征越来越明晰。诗歌的社会功能主要是孔子提出的“兴观群怨”说和“诗教”说。诗歌本质学说对中国诗歌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网页制作工具的类型与特征,并对各种类型的工具进行比较,以及网页制作者如何选择工具。  相似文献   

9.
自寻烦恼     
从前有位信徒向赵州禅师求道:"敢问禅师,佛陀有烦恼吗?""有。"老和尚呷了口茶,迸出一个意想不到的字。"那怎么会呢?佛陀是超脱之人,怎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四件古瓷器实物的特征及其制作工艺,对前人表述的柴窑瓷器十二字特征作出补充,以期对柴窑瓷器提供较为全面的肉眼鉴定判据.并利用实物证据和考古结果分析论证了柴窑与定窑存在密切关联性,柴窑属于定窑群系.继而推论柴窑遗址应在五代后周政权期的龙泉镇辖域范围内.  相似文献   

11.
刘军 《创新科技》2015,(12):23-25
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了"逆城市化"理论和观点,而现阶段河南省城镇化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和问题,这与西方逆城市化的特征和表现具有相似性,所以西方"逆城市化"可为河南省城镇化发展进程的推进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2.
巴西是拉美地区乃至整个世界贫富分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经历了上个世纪80年代的债务危机之后,巴西进行了新自由主义为特征的经济改革。此次改革在促进经济发展、降低通胀率的同时加剧了贫富两极分化。从90年代开始,历任总统都将保证社会公平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从卡多佐政府的“雷亚尔计划”到卢拉政府的“零饥饿计划”再到罗塞夫政府的“无贫困计划”,巴西的减贫政策呈现出不断深化与务实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全球技术创新以及社会需求需要对高等教育进行范式变革。我国顺应这种发展趋势,教育部提出了高等教育"质量革命"要求,当前重点是"四新"学科建设。从发展历程看,"四新"学科的建设起始于"新文科",壮大于"新工科"。对CNKI三个核心库文章经过手工整理后的660篇文章,采用共词分析方法探讨了"四新"学科范式变革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四新"学科的范式正处于快速变革期,学科结构的特征是"新工科"独大,组织结构的特征是有打造特色的分工协作体系,热点结构的特征是以变革为主。未来将会出现"新财经"等更多的"新学科"。"四新"学科对"新财经"在理念和行动、阶段和特征等方面都有启示,这种启示是一种后发优势,有助于"新财经"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14.
庄子美学中的“言”、“意”关系问题,深刻地触及了文艺审美活动的特征.文章以此为基础,辨析了庄子“言”、“意”关系的基本内涵,进而探讨了文学语言“能指”与“所指”的关系及特点,最后从符号美学的角度分析了文学语言的四个特征:情感性、意象性、非逻辑推理性及多义性.  相似文献   

15.
孔子学说中的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的思想概括起来就是"礼乐"二字,既真、善、美合一。"礼"具有审美的因素,"乐"是给人带来快乐。孔子的美学思想又在"中和"说它表现出了独特而又鲜明的美学特征,那就是在重视主体情感并发的同时,注意情感与理智的结合,强调功利伦理的美,表现出了鲜明的理性主义特色。  相似文献   

16.
"前"、"后"方位是人类对自身和周围空间关系的一种基本认识,其认知基础源于身体经验。"前"、"后"方位的判定,往往取具有类似人体的"前"、"后"特征的物体作为参照,有时与"图形—背景"相关联。"前"、"后"引申到时间域时,基于不同的隐喻基础,在两种时间系统中表达了截然不同的时间指向,这与文化差异有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从认知角度来解释"前"、"后"运用中的歧义现象。  相似文献   

17.
“虎照事件”是2007年末媒介与公众的重要话题。在这一事件的传播过程中,传统的“沉默的螺旋”假说在特定的条件的干扰下产生了失效的表现,显示出“反沉默螺旋”特征。本文试从“中坚分子”、群体压力等角度论证了此事件中“反沉默螺旋”产生的原因,并指出“反沉默螺旋”只是特定条件下的产物。并不是对“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否定。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不断加深,英语俨然已经成为一种通用的国际语言。在中文与英文的碰撞当中,中文的句法也不可避免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英文的句法。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后起的“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的句法特征上。以“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的句法为出发点,分析中文句法对英文句法的影响,总结从中得到的启示,以更好地服务于英语语言教学。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民族识别》一书用“四大特征”的民族理论框架来阐释民族识别,未能发掘出这项创举蕴涵的理论价值。这种理论内涵的精髓是费孝通创立的“多元一体”学说。只要立足于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并着眼于民族意识与民族存在的矛盾关系,就可以找到千变万化而又实实在在的民族特征,也找到了阐释民族识别经验的关键:民族识别在本质上是一场良性的民族意识调控。  相似文献   

20.
李艳 《长春大学学报》2012,(9):1092-1094
并列连词"与"在先秦时期使用较为普遍。通过对《左传》中出现的并列连词"与"进行穷尽性的语料搜集,分析其在《左传》中的使用情况及特征,从而为进一步总结归纳先秦时期并列连词的使用及特征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