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推进城乡社会保障统筹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体制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城乡分割的社会保障制度显示出明显的缺陷。构建既能适应农村需求,又能够与城镇社会保障有效衔接的城乡统筹发展的制度势在必行。这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终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保障研究中,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学术界对之的研究有各自不同的见解。对学术界的各种观点,从建立城乡衔接的社会保障制度中的政府责任、衔接时机、制度设计、模式选择、资金的筹集与运营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归纳。有关城乡衔接的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具有丰富的研究成果,但这些研究成果也存在缺乏定量研究与可行性论证、系统研究、操作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推进城乡社会保障统筹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体制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城乡分割的社会保障制度显示出明显的缺陷。构建既能适应农村需求,又能够与城镇社会保障有效衔接的城乡统筹发展的制度势在必行。这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终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现行城乡二元体制下,社会保障制度在农村和城市中存在很大差别,使得本应维护社会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起到的却是反面作用,加剧了社会不公.分析目前我国城乡二元体制下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以最低生活保障与社会保险为基础,以土地承包权、永佃权及农村合作组织为配套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了以修改《户籍法》及完善其他社会保障立法的构想.  相似文献   

5.
刘芳 《科技信息》2009,(21):370-370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严重滞后于城市,为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社会经济和谐发展,需要通过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拓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提高农村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程度、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以及加强农村社会保障的立法工作等手段来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强化对百姓生存和发展的保障功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迫切任务。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机制。搞好城市"低保",做到城市特困群众和失地无业农民应保尽保。搞好城乡医疗救助,使困难群众看得起病,并得到有效救治。提高城镇职工保险覆盖率,逐步将进城务工人员纳入城镇保障体系。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弘扬敬老爱老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7.
社会保障是一门新兴的专业,它所包含的内容关系到每一个社会成员从出生到死亡的所有的生活保障问题,是一道维护社会安全的防线。我国正在建立和不断完善覆盖城乡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社会需要专门的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和掌握社会保障知识的大学生。应重视高等院校社会保障专业的学科建设、实践教学和师资培训,同时,医学类高等院校也应设置有关医疗保险管理方向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除了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之外,还要重视对其它专业的学生进行基本的社会保障普及教育,让他们知道与本人息息相关的社会保障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8.
李旭升 《广东科技》2007,(2):109-110
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支柱之一。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不仅关系到体制的转化、改革的深化,而且关系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本文就我国当前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了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9.
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收入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河北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日趋完善,但仍存在制度碎片化、管理不统一、政策需完善、监管难到位等问题。通过社会保障制度的顶层设计、各项社保政策的有效衔接、社保体系的运行机制创新、社保资金的有力监管等措施,以完善河北省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0.
马社教 《科技资讯》2010,(35):223-223
农民工为城市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由于长期以来在计划体制下所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及其固有的经济社会制度,就使得农民工游离于主流社会之外。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成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一个急需破解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
耕地资源安全预警系统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本研究立足于耕地资源安全的内涵,探索了耕地资源安全预警系统的基本方法和技术体系。研究首先构建了包括耕地资源数量、质量、生态和制度安全四个方面17个评价指标,对重庆市2001-2007年的耕地资源安全状况进行了耕地资源安全评价,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耕地资源安全预警系统,对重庆市2001-2007年七年的耕地资源安全警度进行了划分。研究发现,重庆市的耕地资源安全总体良好,2005年为无警;2001、2004、2007年为轻警,基本安全;2002、2003、2006年为中警。研究结果为区域进一步进行耕地资源保护、保障耕地可持续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城市弱势群体健康的社会心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心理资源。在社会转型期,由于多种因素导致城市弱势群体形成了一些不良社会心态。为此,需要在社会方面深化改革,疏通诉求表达渠道,确立核心价值观导向体系,建立心理疏导和救助机制;从个体方面,应使其形成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和谐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13.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规划和管控生态基础设施是保障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的有效手段。从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面规划生态基础设施,是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土空间规划的创新实践。以湖南省衡阳市为例,对衡阳市域和中心城区生态基底系统、绿色网络系统、城市绿岛系统、保育安全系统等四大系统规划生态基础设施,以此构建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并提出生态基础设施保护区、控制区和引导区分类空间管控措施,促进国土空间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保障思想源远流长,剖析我国古代的社会保障思想,有助于我们理解当前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渊源与文化传承。中国几千年来遗留下来的社会保障思想的许多精华,如社会大同、以民为本等都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牧区是我国四大牧区之一,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保障改善牧区民生是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研究和探讨构建内蒙古牧区社会保障制度对保障内蒙古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和现实意义。内蒙古农村牧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二十余年,依然存在着一系列的政府职能缺失、制度设计缺陷等问题。从牧区区情出发,结合民族地区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构建“中央政府--社会基本保障”、“地方政府(集体)--补充保障”、“市场--商业保险”、“社会(家庭、社区、民间机构)--互助”四位一体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以保障内蒙古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和社会为保障收入难以维持基本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而建立的一种社会救助制度,它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对贫困农民最低生活的一种制度保障,还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2007年7月,黔西南州开始建立和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一个农村人口占总人口87%的少数民族自治州,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建立和完善农村低保制度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从“城市健康环境”出发,分析世博申办成功前后(2002年为划分年份)世博会对上海城市健康环境各主要方面的影响,具体从环境工程,社会保障,卫生服务等领域进行深入分析和定量计算,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法与系统综合评价法相结合建立城市健康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数学模型,定量评估2010年世博会对上海城市健康环境的影响力.结果表明,自2...  相似文献   

18.
公共安全是人民安居乐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也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国家管理政策运行的基石。2006年国家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首次将"公共安全"作为重点领域进行规划和部署,凸显了公共安全建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地位和战略意义。本文就《纲要》实施以来我国公共安全领域科技创新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进行专题报道。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中国社会综合调查数据(CGSS2013),得到影响中国城镇区域社会治安状况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相对于居住在市中心的受访者,居住在城乡结合部的受访者的主观社会治安的满意程度在更高一级的自我评价水平的概率显著增加;相对于所处社会等级自评为最底层的受访者而言,社会等级自评为中间等级的受访者的主观社会治安的满意程度在更高一级的自我评价水平的概率显著增加.并在得出实证研究的结果的基础之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法治建设在“三重转变”、人治与法治、传统与现代的复杂关系中,虽要面对破旧立新的复杂性,但也容易形成未来发展趋势的规划。世界性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变革运动,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改革指明了方向,也为中国法治建设拨开了迷雾。从宏观到微观,中国在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进行了法治变革,但中国法治建设在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中国固有的人治传统的影响和西方化的法治实践的挑战。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考虑,中国法治建设需要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法治路径,形成以健全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健全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完善社会权利救济途径为路径的促进社会和谐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