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要素与产业协同,是推进区域产业转移与协同发展的关键。利用协同学思想,建立要素和高技术制造业子系统发展指标体系,基于目标规划评价模型的主旋律分析方法,识别子系统序参量,对高技术制造业子系统和要素子系统进行有序度分析,利用熵值法确定权重,将容量耦合系数模型与有序度模型融合构建协同度测度模型,并设定协同发展的判别标准,研究京津冀三地高技术制造业与要素系统的协同程度。结果表明:2009~2015年京津冀三地生产要素与高技术制造业协同度均呈波动上升趋势,北京增速领先于天津和河北,协同发展模式均从现代型向结合型转变。研究结论将为京津冀制造产业转移与升级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区域协同发展程度进行评价是有效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的前提和指导.在分析现有研究现状,总结了定量研究两类思想的基础上,论文结合TOPSIS思想和灰色关联理论对距离协同模型进行改进,构建了新的区域协同发展程度评价方法.该方法引入理想规划值,运用相对距离比来衡量区域系统发展度;运用各个子系统间的灰色关联度来确定子系统间的拉动因子,进而得出理想发展度和协同度,弥补了距离协同模型的两处不足.利用此方法对皖江城市带的协同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皖江城市带的整体协同发展度呈上升趋势,但程度较低,发展度远远低于协同度;经济子系统对其它子系统有显著拉动作用,同时是皖江区域发展中的瓶颈因素;承接产业转移对皖江区域的协同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依据系统耦合理论构建耦合评价模型对我国30省市2007-2016年装备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发展水平进行度测,结果表明:我国装备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在各省市都表现出密切的产业联动性,融合发展趋势明显;两大产业的耦合协调度位于可接受区间的省市较少,总体融合发展水平不高,但多数省市在十年间呈上升趋势,发展势头良好;两大产业的融合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区域差异,表现出自东向西递减的阶梯式特点。文章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上海市2005~2015年制造业与物流业的统计年鉴数据,从产业投入、产出、规模、结构和成长五个维度评估两业之间的协调发展情况。采用子系统有序度模型和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分析了制造业子系统、物流业子系统的有序发展情况以及两类子系统之间的复合协调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制造业与物流业的有序度波动上升,两业之间的协调度呈现从低度协调到中度协调的演化趋势,协调水平总体平稳上升,但仍存在较大协调空间。  相似文献   

5.
物流集群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具有聚集与增值效应,引领区域发展。研究协同网络下物流集群的系统结构与作用机制,能有效促进其高质量发展。分析物流集群特征,构造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协同网络,刻画要素作用的因果关系、系统流图,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以湖南省为例仿真,结果表明:背景网络正向作用于物流集群系统收益;协同状态下的综合收益最高,其他单模式效果随集群生命周期历程交替变化;各单项收益对集群系统作用显著,但网络导向下的差异性突出;集群单位综合收益表现为集群企业个体的自组织化特征,且对网络的适应性不同。最后,提出了加强协调引导、有效把控约束与坚持创新引领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复杂系统论的视角,将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分为创新环境、技术研发、技术吸收、创新产出四个子系统,采用我国高技术产业17个子行业的数据,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各行业创新系统的协同度及子系统有序度进行测度。研究发现: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的协同度整体偏低,其根源在于技术研发、技术吸收两子系统有序度欠佳,各行业间的差距较为显著,同类产业之间相互匹配和支撑性较差。最后,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不断推进我国各产业创新系统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企业作为区域创新系统中的重要创新主体,对促进区域创新产出具有重要影响。利用2012~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引入产学研协同发展和对外开放度两个重要变量,实证研究了企业研发投入如何促进区域创新产出的问题,结果表明:企业研发投入对区域创新产出存在正向显著影响;企业研发投入会促进产学研协同发展水平的提升,且产学研协同发展在企业研发投入与区域创新产出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对外开放度在企业研发投入与产学研协同发展间起到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为推动区域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专用设备制造业为其他行业提供专用的、专业的设备,在传统制造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变和升级的过程中,该行业发挥着基础的、广泛的制造优势,同时,此类专用制造业更是支持服务业长期发展的一类物质基础行业。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互动发展是一种趋势,研究专用设备制造业与生产服务业的耦合形态,是论证生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一个重要支撑。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分析生产服务业与专用设备制造业的耦合运作机理,发现两者的耦合发展能够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价值链,促进经济发展模式由制造驱动转向服务驱动。基于物理学耦合机制构建生产服务业与专用设备制造业的耦合发展模型,并依据产业特征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最后,对我国生产服务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耦合发展的实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者进入了初步的耦合发展阶段,但产业间的协调度有待大力提升。  相似文献   

9.
针对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称之为“两大产业”)的产业协同集聚,采用固定效应模型、IV-GMM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将产业协同集聚、技术创新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纳入同一个研究框架,以探究两大产业的协同集聚对GTFP的影响机制和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两大产业协同集聚还没有发挥出正外部效应,其对技术创新和GTFP还存在显著的负向作用;技术创新是两大产业协同集聚影响GTFP水平的重要途径,但在目前,两大产业协同集聚通过抑制技术创新水平的发展从而抑制GTFP的提升;受不同地区差异性影响,在中介效应检验中,我国“北京等10个省(区、市)”等3个地区的检验结果各不相同。为促使两大产业协同集聚对技术创新和GTFP的影响作用由负转正,从加强跨区域联系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区域CO2减排系统的整体协同度是减排绩效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开发科学合理的协同度测算方法是有效前提.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三个要素,构建了区域减排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层次分析法和非线性规划建模方法,确定各项指标客观权重、主观权重和复合权重,结合指标体系和复合权重测算区域减排的序参量.分别以2001年和2008年为基期,利用所构建的模型测算京津冀区域减排系统在金融危机前后两个时间段内的整体协同度.研究发现,2001-2015年京津冀各子区域减排能力不断提升,且北京、天津的减排能力要优于河北,子区域减排系统处于有序状态,且有序度在不断提高,复合减排系统整体协同度在金融危机前呈正向缓慢增长趋势,但系统整体协同度较低;危机后复合减排系统处于非减排协同演进状态,系统整体协同度成上升趋势.上述研究对于识别国家减排系统的"短板"区域,并有针对性提高碳减排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供应链协同的汽车制造企业入厂物流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配中心是主流的汽车制造企业入厂物流模式,然而基于循环取货的集配中心模式正越来越受到汽车制造企业青睐,成为其入厂物流改进的重要选择.文中从供应链协同运作的视角研究了汽车整车制造企业零部件入厂模式的选择问题.基于整车厂JIT生产需求,建立了整合生产策略、运输策略、库存策略的综合运作模型,获得关键决策变量的最优解,进而利用三维仿真方法获得了两种入厂物流模式的对比特征.研究结果解释了当前汽车入厂物流模式分布格局,也为企业入厂模式选择提供了重要指标与仿真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系统整合观的多式联运系统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全球化正在对多式联运的运输服务和多种方式的运输基础设施产生更多的需求。多式联运系统是基于系统整合观和供应链思想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多种运输方式的最佳组合,是现代国际物流发展的模式与趋势。多式联运具有自身的特点和独特的系统特征,相对于传统的运输模式来说,是一个革命性的突破,从根本上区别于传统的物质运输模式。  相似文献   

13.
探索式创新对制造企业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围绕知识基础理论和协同创新理论,构建了基于探索式创新的知识整合能力对制造企业绩效的影响模型,并分析协作研发广度和深度的调节作用。利用2000~2017年中国制造业1 239家上市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混合型和创造型知识整合能力均与制造企业绩效呈倒U型关系;协作研发广度加强创造型知识整合能力与制造企业绩效的正向关系,但对混合型知识整合能力与制造企业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协作研发深度同时削弱创造型和混合型知识整合能力与制造企业绩效的正向关系。研究结论为分析内部知识整合能力对制造企业绩效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视角,为调整与外部企业的协作关系给予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农产品物流系统的建立与实施对于推动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提升农业区域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我国农产品物流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讨论了农产品物流系统各环节中关键的质量安全问题及其管理需求,建立了一种以农产品供应链上关键节点为服务对象、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的农产品物流系统功能构成与体系结构。图3,参6。  相似文献   

15.
基于枢纽经济发展背景,以江苏省为例,揭示了物流枢纽服务与综合交通运输的综合发展水平、协同发展状态及一体化发展必然趋势,构建了物流枢纽服务与综合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从运输结构、投资系数、投资效果系数、设备增长率与就业人数增长率等角度展开了仿真优化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促进物流枢纽服务与综合交通运输一体化...  相似文献   

16.
GIS在物流配送车辆监控导航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地理信息系统在现代物流业中的应用。分析现代GIS技术发展的现状,并结合现代流通业实际,对基于GIS开发的物流配送车辆监控导航系统进行需求分析,归纳总结在物流配送车辆监控导航系统中GIS开发的一些关键技术,如移动定位技术、GIS开发技术、空间数据查询定位技术、空间路径分析技术等,并对其中的全球卫星定位与移动通信定位技术进行分析比较。提出系统功能模块设计方案。本项研究对于提高现代流通业中配送货物的安全性、配送路线的准确性、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可拆卸产品混合制造物流网络优化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可拆卸产品,将回收产品拆解、分类后重新利用,建立可拆解产品混合制造物流网络模型,用来确定各设施的位置、数量以及物流分配。该模型的特点是:多产品、多周期、有能力限制、产品可拆卸为备件、并将供应商考虑在模型之内的混合制造网络模型,将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整合,并考虑运输整合,同时优化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通过一个算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在成都建设西部物流中心的系统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了成都发展物流业、构建西部物流中心所具有的优势和不足的基础上,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对在成都建设西部物流中心给出对策建议:首先要优化系统的组织结构,要建设健全物流基础设施,培育现代物流企业,对于系统内部要进行调整和改进,尤其在建设物流交通网络时,要考虑不同交通网络的拓扑结构上不同性质;其次西部物流中心是一个动态演化的系统,在建设初期要合理规划,不能一步到位,要留有合理的发展空间;最后从系统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角度,提出要建立一个有利于系统发展的环境。  相似文献   

19.
In current stage of China Industrial Transfer, how to select the leading industries is an extremely difficult decision. In this research, we study the selection problem of Jiangbei Industrial Clusters in Anhui Province. Total thirty-three industries can be transferred to Jiangbei Industrial Clusters, however due to limited capacity, Jiangbei Industrial Clusters can only accommodate a few of them. The difficulties of such decision include: 1) the decisions are qualitative within a complex and uncertain environment; 2) the number of alternatives is beyond the upper bound of comparing elements in general decision making methods. We introduce a new methodology-the Orders-of-Magnitude approach of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OM-AHP) to solve such selection decision. The OM-AHP follows AHP philosophy to structure qualitative questions and uses "pivot" element to handle the situation when the alternatives become more than seven. By employing OM-AHP methodology, we found the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and ship & marine equipment etc., are identified to be the leading industries; particularly, we recommend to give higher priority in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and the advanced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given these two industries could dramatically improve the overal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strength and significantly enhance competitive advantages of the Jiangbei Industrial Clust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