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佛教新诗的兴起与发展得益于新诗的兴盛时期,但其精神传承则是从传统的佛教诗歌而来。作为佛教文化宣传与推广的重要载体,佛教杂志自身的定位直接影响到它与文学、诗歌关系的密切程度。  相似文献   

2.
贵霜佛教在中亚佛教史上处于兴盛阶段.它适应能力大,包容性强.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必然对贵霜时期的经济、政治乃至后世佛教文化产生极大影响;并且贵霜佛教与其他宗教文化能够相互吸收、融合,相互作用,可见其包容性.此外,它也对中国的哲学、道德、诗歌、通俗文学及艺术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佛教对一切事物或一切现象的基本分析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其关于"法"的学说中.在此对佛教中的这一基本概念进行专门研究,探讨了佛教在不同时期对"法"的基本解释,特别分析了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中一些影响较大的流派关于"法"的类别划分的主要理论,从一个重要方面展示了佛教思想体系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4.
瓷器作为一种艺术品,在中国漫长的朝代更迭中,得到发展升华。在瓷器装饰中,佛教题材图案装饰在中国陶瓷美术史中写下浓厚的一笔,到了南北朝时期,由于受到佛教艺术的影响,陶瓷器的纹饰发生了变化,莲瓣纹和忍冬纹大量出现。这把传统文化符号的精神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之中,使民族的文化精神和艺术语言共同融合成璀璨的中国陶瓷装饰艺术。本文就佛教题材在陶瓷艺术创作中展开论述,并阐述了笔者创作佛教题材陶瓷艺术作品的心得。  相似文献   

5.
瓷器作为一种艺术品,在中国漫长的朝代更迭中,得到发展升华。在瓷器装饰中,佛教题材图案装饰在中国陶瓷美术史中写下浓厚的一笔,到了南北朝时期,由于受到佛教艺术的影响,陶瓷器的纹饰发生了变化,莲瓣纹和忍冬纹大量出现。这把传统文化符号的精神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之中,使民族的文化精神和艺术语言共同融合成璀璨的中国陶瓷装饰艺术。本文就佛教题材在陶瓷艺术创作中展开论述,并阐述了笔者创作佛教题材陶瓷艺术作品的心得。  相似文献   

6.
中日佛教交流源远流长,公元6世纪左右,中国佛教便传向了日本,并在日本发扬光大。中国佛教交流在不同时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根据两国间的佛教交流中的内容、形式及其特点,大致可以把两国佛教交流划分为四个时期:中国佛教在日本的传入和传播;中国佛教在日本的发展;中国佛教的日本化;近代中日佛教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六朝是文学开始自觉的时代,诗歌作为文学的主要形式,在六朝时期也具有独特的时代风貌。首先,六朝诗歌在整个诗歌进程中处于承上启下的过渡阶段。这时期多模拟之作,诗歌意象和抒情模式也在此时期得到了稳定和发展;其次,玄言、田园、山水、女性美等四大题材构成了六朝诗歌内容上的几大特色;最后,六朝文学集团的政治化和贵族化性质使其诗歌创作也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相似文献   

8.
中国佛教发展到了唐代,遇到了历史的机遇,异军崛起,蔚为壮观。佛教风行于整个社会,渗透到各个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对当时诗人的性情也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李白的思想中就包含佛、道、儒三教的真谛,其诗歌也随之闪耀着佛学禅影。  相似文献   

9.
史学界多认为中国佛教到宋代就开始衰落了,《高僧传合集》对宋以后西北高僧的荒于记述,从一个侧面为这一观点提供了支持,但那是不符合实际的。中国宋以后的佛教是汉传佛教、藏传佛教等不同佛教流派的综合,考察当时佛教发展的情况必须注意这一点,只要稍微深入地了解一下宋夏金时期西北佛教包括藏传佛教流行的盛况,就会看到这一时期中国佛教整体上不仅没有衰落,还出现了区域化、民族化、民间化的时代性特点。本着重从宋夏金时期西北佛教的角度,探讨了中国佛教在这一时期发展的趋势。全约7000字。  相似文献   

10.
杜红梅  杨伟兰 《科技信息》2008,(13):256-256
语言艺术在这里是指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等等艺术和口头语言的各种艺术形式。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对中华学术最明显的影响就是对语言艺术的影响。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佛教的主张与观念成为艺术形式的重要内容,从现有资料来看,古代语言艺术作品中大部分都是反映与宗教有关的内容;另一方面就是,佛教一旦确定与传播开来,就在自己的传播范围内以其独特性影响了民族语言艺术.并使之带有特定的传统和宗教烙印。  相似文献   

11.
唐代诗人的佛教情结表现为多个方面,他们不仅在生活上实践着佛家的清规戒律,过着淡泊名利的日子,而且热衷于和僧人们交往,其中也包括那些具有反佛思想的诗人。唐代诗人存在着这种浓厚佛教气息的原因,是社会与个人双重因素作用的结果。而诗人与佛教的这种密切关系又对唐代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进了唐诗走向繁荣昌盛。  相似文献   

12.
重视对佛教与宫体诗关系问题的研究,近年来已成为学者们的共识,并取得了不少实绩。文章拟对佛教与宫体诗关系研究的相关论文作一个全面的搜集整理,并对其分为三类:一是对佛教与宫体诗关系问题的宏观把握,二是对佛教与宫体诗关系问题的深入探讨,三是对佛教与宫体诗关系问题的反思与修正。把佛教与宫体诗关系的研究成果作一个整体的总结,对以后的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六朝诗歌在我国诗歌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位置,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时代特征,纵观六朝诗歌,我们很明显地觉察到其浓郁的政治色彩和极鲜明的玄佛色彩。群雄割据,相互征伐,朝代更迭频繁,政治和疆域都极不统一。由于常年的战乱和党锢,导致此时的诗歌创作与政治联系紧密,文人或施展抱负为所依附的政权效力,或畏惧权势逃避灾祸而满口玄远之辞,或遵循佛理寻求现世的享乐,又因此时思想的自由使得六朝诗歌形成了众多的流派,显示出别具一格时代风貌,为我国诗歌史上展现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4.
陆机《文赋》中提出的“诗缘情而绮靡”是与传统“诗言志”相对的诗学理论,它体现了古典诗歌的抒情特质。20世纪以来对“诗缘情而绮靡”的研究主要围绕“缘情”、“绮靡”的含义以及“诗缘情而绮靡”说在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与诗论中的地位及影响等方面展开,对一些问题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于继承中有所创见。但对“诗缘情而绮靡”说尚缺乏系统全面的专题性研究,其所受到的重视程度与其在诗歌发展史程中的地位颇不相称。  相似文献   

15.
穆旦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本文通过对穆旦《诗八首》的分析,说明它所包含的异质情感和理性审视对中国现代 爱情诗传统的终结意义。同时说明在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营养滋润下,中国现代爱情诗的成熟。  相似文献   

16.
藏传佛教文化渊源于汉地大乘佛教和南亚密教,在与土著本教几经较量后,形成独具一格的藏传佛教文化。由于自身的生命力和历史的政治风云影响,藏传佛教文化北扩、南下、东返,藏蒙汉文化交流融合历经千余年,使藏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大家庭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7.
禅宗标榜的"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思维方式渗入到我国古代诗歌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即是使我国古典诗歌越来越强调"意",使中国古典诗歌在诗歌理论、创作与欣赏方面都体现出一种"重意轻言"的艺术态势。  相似文献   

18.
齐梁两代文学紧密相承,所以历来把齐梁两代文学视为一体。齐梁诗歌一向遭受批评,被认为是“华艳”、“轻靡”、“唯美主义”诗风的代表,虽近年来这种简单化的弊病有所纠正,但对齐梁诗风进行深入剖析的并不多。齐梁诗歌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其纯艺术的精神对后代影响较大。本文试从诗歌创作理论、诗歌题材及诗歌表现方法等几方面论述齐梁诗对诗歌发展的开拓。  相似文献   

19.
对美籍华裔学者孙康宜的中国古代诗词研究作专题性探讨,着重其对六朝诗人及其诗歌创作和唐宋词人与词学所作的论析,指出,孙康宜的研究有其独到的眼光,她提出了一系列属于个人独立研究的看法,可资中国学者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现代诗坛,废名是一位突兀不群的具有现代主义诗风的诗人。他善于把禅宗与人生思考汇而为一,创造出具有现代气息的禅趣诗。近年来探讨废名与佛教关系的论文较多,但大多都锁定在其有限的几首诗内,本文从废名先生的新诗诗论和常被人忽视的几首诗来探讨佛教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