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劳允兴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5(1)
坐落在北京宣武门外,新辟菜市口大街西侧南横街内的法源寺,建寺已经1 305年,传递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讯息,积淀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整座庙宇至今依然是殿阁壮丽,文采斑斓.近读(台湾)李敖著长篇小说<北京法源寺>,书中所谈存在诸多错误.本文就法源寺的主要内容试作考察探求,并对<北京法源寺>一书中的错误问题做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2.
《北京法源寺》的文本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才生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0,(5)
台湾作家李敖的长篇历史小说《北京法源寺》是一部有着深刻隐喻意味的思想小说 ,它以“详人所略 ,略人所详”的独特叙述方式诗意地再现了中国近代最黑暗时期一批文化思想巨人寻找救国之路的心灵历程。在阅读活动中 ,读者唯有通过前语言、前经验的补充、添加方可形成阅读的视界融合 ,这正是该小说的文本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3.
4.
5.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债权性 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我国特有的一项民事权利,最早得到立法确认的是在《民法通则》第五章第一节“所有权和与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中,由于这些规定没有指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性质且过于笼统,因此导致了学术界关于其法律性质的债权说与物权说之争。债权说的代表人物有有梁慧星等;物权说的代表人物有王利明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