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2C原子核的α粒子结构观点出发,应用12C原子核内α粒子的形状因子和跃迁形状因子,在Glauber散射理论框架下,计算了共振区内能量为Tn=150,180MeV,π-12C的2+(4.43MeV)和3-(9.64MeV)非弹性散射微分载面,理论结果与实验较好地符合。ππ  相似文献   

2.
基于24Mg原子核的α粒子结构观点,利用已知的通过拟合电子散射实验得出的24Mg原子核基态电荷分布密度,得到24Mg原子核基态α粒子分布的形状因子.在Glauber多重散射理论框架下对入射能量为800 MeV的p-24Mg弹性散射微分截面进行了研究计算.理论计算结果给出了合理的p-24Mg弹性散射截面角分布曲线,但截面量值与实验数据有一定的偏离.计算结果表明,本文基于24Mg原子核的α粒子结构观点得到24Mg原子核基态α粒子分布的形状因子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仍需进一步通过各类散射过程对24Mg原子核的6α、16O+α+α等结团结构进行比较研究,深入研究分析24Mg原子核的α结构特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12C原子核的α粒子结构观点,通过拟合电子散射实验得出12C核2+和3-态α粒子跃迁密度分布,并在多重散射的K.M.T理论框架下对入射能量为600 MeV和700 MeV的p-12C非弹性散射进行研究计算.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得到的p-12C非弹性散射截面与实验数据符合得较好.12C原子核基态及2+和3-激发态的α粒子结构观点在p-12C非弹性散射领域得到了检验和支持.  相似文献   

4.
掺杂金属离子对α—FeOOH的形态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TEM、HREM、DTA和XRD等表征方法,研究了掺杂Ni^2+、Cr^3+、La^3+和Ce^3+四种金属阳离子对α-FeOOH粒子形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掺杂Ni^2+和Cr^3+可明显提高α-FeOOH粒子的轴比,而掺杂La^3+和Ce^3+则不能;Ni^2+、La^3+和Ce^3+亦可抑制α-FeOOH枝叉的形成。研制发现,杂质离子改变了铁黄表面和本体结构,且提高铁黄粒子轴比  相似文献   

5.
钟平东 《广东科技》2012,21(15):260-260
经过47年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笔者提出新的原子核模型:①稳定原子核和粒子:电子、质子、α粒子是稳定的粒子,质子和α粒子是稳定的原子核。  相似文献   

6.
在α粒子集团模型下,采用Rayleigh-Ritz变分法,计算了^5∧He超的结合能,由于考虑了∧超子和α粒子的扭曲作用,使得被扭曲的^5∧He超的结合能B∧增加,在不同的几种∧-N相互作用势和α粒子密度分布下,结合能B∧的增加△R≈0.1-1.0MeV,所以^5∧He超核中的扭曲效应是不应忽视的。  相似文献   

7.
^11B(p,3α)是一种干净惯性压缩核聚变的新途径,为测量其核反应截面,应用核反应理论,对反应中会随^8Be第一激发态产生的α粒子的能谱进行了理论拟合,通过拟合将其同^8Be基态和第一激发态衰变产生的α粒子能谱分析,理论拟合同实验谱图符各很好。  相似文献   

8.
气溶胶粒子形状对其辐射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处理大气的长、短波辐射时常常假定粒子为球形。本用扩展边界条件法及Monte-Carlo方法计算了随机取向的非球形气溶胶粒子的衰减、吸收截面、相函数、不对称因子、单次散射反照率等辐射参量,研究了形状因子及粒子表面粗糙度对这些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将CuCl2-HCl溶液与硫代乙酰胺溶液在一定条件下混合并陈化,制备出单一棒状和单一球状的CuS粒子,在较高盐酸浓度下陈化有利于生成棒状及球状粒子.Cl-1对规则形状CuS粒子的形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可能与Cl-1和Cu2+的络合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在卢瑟福发现原子核后的一段时间,科学家只知道原子核是一个很小的带正电的团块,仅此而已。卢瑟福继续进行他的利用α粒子轰击原子的实验.结果在1917年又得到了一项重大发现。  相似文献   

11.
从生药路路通分离得到2个齐墩果烷骨架的五环三萜类化合物。通过^13C NMR,DEPT,^1H NMR,2D^1H-^13C COSY,2D^1H-^1H COSY,IR,MS和元素分析阐明了它们的结构。(1)为2α,3β-二羟基-23-去甲-齐墩果-4(24),12(13)-二烯-28-羧酸,(2)为2α,3β,23-三羟基齐墩果-12(13)-烯-28-羧酸,(1)未见献报道,(2)是首次从  相似文献   

12.
基于OBK近似得到的快速α粒子与He^+和Li^2+离子碰撞中,电子俘获到激发态与基态的分截面比值及CDW方法得到电子俘获到基态的截面,计算了这两种碰撞中电子俘获到激发态的分截面和电子俘获的总截面,并对所得的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基于^12C和^16O原子核的α粒子结构,利用α粒子折叠模型对较低能区的^16O+^12C弹性散射进行了研究计算。计算结果表明,α粒子折叠模型能较好地描述低能区的^16O+^12C弹性散射角分布实验数据。折叠模型光学势的虚部对小射角区影响很小,但对大射角区的截面计算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能量为1.5-4.5MeV的α粒子轰击Lu,Ta和Au靶,测得L亚壳层X射线产生截面,利用荧光产额和Coster-Kronig跃迁几率等原子参数得到L亚壳层电离截面,将实验所得L亚壳层电离截面与ECPSSR预言值进行比较,对L1和L3亚壳层,理论值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5.
用粒子数守恒方法(PNC)来分析原子核在推转壳模型情况下,由阻塞效应而引起的准粒子剩余相互作用.计算结果表明,这种剩余相互作用除与费米面附近单粒子能级的分布,阻塞能级的位置有关外,还与旋转频率(ω)密切相关.在特定情形下,这种剩余相互作用的排斥性可转变为吸引性.  相似文献   

16.
在微扰QCDαs近似下,采用双重Q^2-重标度模型,计算了as级QCD修正对P-A(^12 6C,40 20Ca,^56 26Fe)碰撞Drell-Yan过程微分截面的贡献,说明了对于核Drell-Yan过程截面的计算,QCD修正是不容忽略的。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量子力学中粒子性,全同性,相因子,跃迁等基本概念近年来认识上的发展变化,通过比较研究,给出了一些认识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近红外波段气溶胶粒子的形状和性质对散射特性的影响,将气溶胶粒子视为非球形粒子,并用T矩阵理论对0.94 μm波段的气溶胶粒子进行了一系列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进行单个气溶胶粒子的散射计算时其形状因子是不可忽视的元素,单个气溶胶粒子的散射相函数随着粒子形状的不同在前向和后向有明显变化;进行气溶胶粒子前向体散射计算时非球形粒子近似成球形粒子带来的误差较小,后向误差仍较大;气溶胶粒子性质的不同,即折射指数和数密度的不同对散射特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了程函近似下计算非弹散射跃迁矩阵元的非分法形式分析方法。引入实参数空间,使跃迁矩阵元中入时粒子坐标与靶原子坐标相分离,并将其表示为靶原子的形状因子与入射粒子扭曲因子乘积的积分形式,进而简化为二维数值积分。采用峰点近似,对电子和氢原子非弹散时的角分布作了数值计算,给出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质子非弹性散射中跃迁密度的壳模型计算安竹(原子核科学技术研究所)采用Brown等人的sd壳模型,针对 ̄(28)Si的和态讨论了在有效相互作用研究中,有关自旋和流跃迁密度与质量跃迁密度等问题。1计算方法Brown,Radhi和Wildenthal用壳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