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首先通过人工检索、筛选的方式对传播北京地区公共气象预报预警信息的新媒体进行初步的基础数据普查,然后根据传播平台的影响力排名和市场占有量,从基础数据库中选取重点对象进行深入分析,采取问卷调查、质量评价、交流座谈、建立微信工作群等方式掌握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在新媒体的传播现状,分析了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在新媒体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并为规范北京气象预报预警信息传播工作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2.
科技信息传播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勇 《甘肃科技》1999,15(6):63-63,64
为了深入研究科技信息传播模式及应用问题,笔者在省中青年科技基金的资助支持下开展了此项工作。着重从科技信息的作用、信息化、信息网、信息技术以及科技文献传播、媒体传播、组织(中介)传播、网络和网络化传播等方面的理论和现实状况入手,研究了科技信息传播的发展趋势,科技信息传播的三种模式与应用途径,并对有关传播问题做出了结论意见。本文发表的是研究报告中的重点部分,相信以此会对今后科技信息传播模式及相关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探讨和实践起到推动作用。当前,科技正在全球范围内飞速发展,人们对科技知识的需求也有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信息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对电子商务活动中信息流的安全传输问题和电子商务中信息流传播形式进行了研究,讨论了电子商务活动中信息传播的主要障碍,信息流的控制方式及信息传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李敏 《科技资讯》2010,(5):223-224
随着近年来科技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电子信息在信息的存储、传播和应用方面已经从根本上打破了长期以来由纸质载体储存和传播信息的传统模式,推动了经济的蓬勃发展。而电子信息应用于金融领域,对银行业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例如网络安全问题、人才短缺问题、金融监管问题亟待进一步完善解决。本文对我国银行业的电子信息平台进行一番浅析。  相似文献   

5.
兰瑛  尚新萍 《科技信息》2009,(21):84-84,75
互联网使得信息的传播越来越方便,同时也带来了信息的安全问题。加密技术对信息的保密能起到一定作用,但对盗版问题和版权纷争无能为力。针对此问题,采用了一种新的方法进行信息隐藏,即数字水印技术;并简要介绍了数字水印的概念、用途、分类及经典算法。  相似文献   

6.
刘海丽  赵明 《广西科学》2015,22(4):362-367
【目的】介于具有群落结构的复杂网络上信息传播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其传播规律进行了研究。【方法】通过随机交叉换边的方法调节群落网络的模块化强度,计算在不同的外部边数量下传播源所在群落、任意群落和网络整体的传播特性。【结果】对网络整体而言传播范围先变大后变小,最大值对应于集聚系数和外部边数量之间竞争的平衡点;增加传播源的数量会使得最优传播范围对应的外部边数量增加;就单次传播来说非传播源所在的群落的传播范围可能大于、小于、或大或小于传播源所在的群落。【结论】在群落网络中,信息的传播情况非常复杂,若要深入研究信息在群落网络上的传播行为,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7.
微博网络信息传播具有动态、复杂、无规律性,因此难以进行信息传播的预测与控制.由于灰色理论在解决少数据、贫信息、不确定性问题具有一定的优势,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灰色神经网络的微博网络信息传播模型.模型将传播过程中动态、不确定因素作为扩展BP神经网络的输入参数,进行训练并预测信息传播的结果规律.仿真结果表明微博网络中信息传播在一般情况下具有初期传播平稳、中期传播迅速、后期逐渐缓慢形成稳定的传播规律.该模型对于微博网络上信息传播预测及控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徐志萍 《科技信息》2011,(25):I0139-I0139,I0144
在网络普及的时代下,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也越来越多的利用网络传播的形式加强学生事务管理,但利用网络传播进行教育也会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对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中利用网络传播信息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相对于传统媒介,在网络环境下,依托数字媒介的信息传播,是引起近年来高校危机的重要渠道。面对新的环境和技术,高校在危机管理中,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建立高校官方信息交流平台,增强信息的互动性。但相对于新环境下,造成信息失真的极低成本和巨大影响力,高校在危机传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如对数字媒介的运用不充分、信息公开不力、机制欠缺等。该文从高校危机信息的传播手段、时代特征、面临的挑战等几个方面,试图建立健全高校的危机传播管理机制,对危机各阶段进行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10.
以民族文化旅游信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网络的传播效果为研究对象,在通讯系统模型框架下结合民族文化旅游信息传播的特殊性,构建评估体系对民族文化旅游信息网络传播效果进行多阶段多因子评价,并以青海民族文化旅游典型区域——互助为例对评估体系进行验证.整体评估结果显示,互助民族文化旅游信息网络传播效果的问题主要存在于编码和解码环节,把关人和解码中介的信息处理能力不足导致信息损漏和误译.状态评估进一步将三级指标归为8项补充区间因素、14项改进区间因素和7项保持区间因素,以支撑提升策略的制定.验证结果与互助民族文化旅游信息传播的实际情况基本符合,证明了评估体系具备可应用性,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信息传播和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