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7月28日,物理界的两大圣殿级实验室——欧洲核子物理研究中心(CERN)和美国费米实验室(Fermilab),先后宣称或已“瞥见”了希格斯玻色子的蛛丝马迹,即是说著名的“上帝粒子”有可能已现身世间。不过,由于数据尚未足够也未经严格验证,两实验室都不敢言之凿凿。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建立广义核子的概念,证明了广义核子的存在性与特定条件下的唯一性定理,在对策的某些多值解之间建立起相应的比较原则。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的微观方案,探讨了从自由价核子到构建出Arima哈密顿量的两次结构突变:核子配对成理想玻色子(玻色化)和理想玻色子集体化(有序化),据此将原子核相变划分为基准态重组型和玻色子破对型两类.最后,讨论了微观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研究原子核相变的特点与不足.  相似文献   

4.
将平均单位子能量为<ε>的核内束缚核子描述为准自由核子;通过对轻子在准自由核子上深度非弹性散射的强子张量进行分析,建立了准自由核子内部分子横向动量与相应部分子纵向动量分布间的关系;借助部分子演化机制,给出了确定准自由核子内部分子纵向动量分布的方程组;最后,在统一考虑核内核子的费米运动修正、核子的束缚能效应及其所引起的核子内部分子分布改变的基础上,给出了不同于传统核物理框架中的平均核结构函数。  相似文献   

5.
利用低能区(不大于80MeV0中的^12C(p,p’),^12C(p,n)及^40(p,p‘)实验数据,在DWBA理论框架下,检验了由Halderson提出的一种新的低能区核子-核子有效相互作用,分析了此种核子-核子有效相互作用与M3Y核子-核子有效相互作用的相似性及其差异,并采用不同方法对其张量力成分进行了修正 。  相似文献   

6.
重子五夸克波函数与核子磁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SUF(3)味对称性并运用群论方法提出了一个简单的重子夸克模型(qqq)+(qqqqq)计算了核子的磁矩,得到了静态核子磁矩的一般表达式,并由质子,中子磁矩的实验值定出静态核子内各夸克组的权重,从而得到了核子静态波函数。  相似文献   

7.
杨林超 《科技信息》2011,(31):I0064-I0064,I0089
核子皮带秤作为散装物料的动态计量设备,在烟草加工生产线上有广泛的应用,和所有计量仪器一样,核子皮带秤在使用中也存在计量误差,通过长期使用经验,对核子皮带秤在使用过程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以减少其在选择、安装、使用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提高核子皮带秤计量精度。核子皮带秤由于体积小、重量轻、安装简单、占用空间小、易维护、测量物料非接触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散装物料的连续计量,在烟草加工生产线上,由于加工过程物料的形状、粒度、含水率的变化,影响计量精度的因素各不相同,除了核子皮带秤系统性因素引起的误差外,还需对不同部位进行针对性分析,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小误差。  相似文献   

8.
对M矩阵进行参数化是一种计算核子-核子弹性散射可观测量的方法. M矩阵由于核子-核子相互作用的对称性,可以参数化为5个参数,可观测量可以由这5个参数得到.本文介绍一种不需要对M矩阵参数化,直接使用总自旋和总自旋z分量表象下的M矩阵元计算可观测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原子核是由有限多核子构成的自束缚体系.研究原子核的共振态,一方面能得到原子核壳层结构、形状、软硬等性质;另一方面还能理解宇宙中元素的形成和演化的信息.由于原子核的共振态由原子核内的核子-核子相互作用决定,研究原子核的共振态还能获得核子-核子相互作用的信息,并检验各种理论模型是否合理.介绍原子核的各类共振态和它们在核物理...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研究sdg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的微观基础的理论方案.它是以壳模型组态及核子-核子有效相互作用为出发点,以玻色子展开和MJS代换为基础的SdIBM微观研究方案的推广.运用该方案计算了~(72)Ge核的能谱,计算结果与实验相符.  相似文献   

11.
长核素列连接的曲折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昱应  李洪武 《河南科学》2004,22(5):620-622
在正方形图中,建立了八列参量常数为H1,S32,34,36,38;K(=S-H)=12,14;X(=S-2H)=8长核素列之间的连接。这些核素列以核素176 70 34 Yb106 36,124 54 38Xe70 16连接,由坐标K2,S34,36,38;X6,7,X8变换组成一条走向为(6,8)(34,36)(34,8)(36,8)(36,44)(38,44)(38,16)(6,0)(7,0)(35,14)(36,14)(8,0)的迂回折线。  相似文献   

12.
Okazaki R  Takaoka N  Nagao K  Sekiya M  Nakamura T 《Nature》2001,412(6849):795-798
Chondrules are silicate spherules that are found in abundance in the most primitive class of meteorites, the chondrites. Chondrules are believed to have formed by rapid cooling of silicate melt early in the history of the Solar System, and their properties should reflect the composition of (and physical conditions in) the solar nebula at the time when the Sun and planets were forming. It is usually believed that chondrules lost all their noble gases at the time of melting. Here we report the discovery of significant amounts of trapped noble gases in chondrules in the enstatite chondrite Yamato-791790, which consists of highly reduced minerals. The elemental ratios 36Ar/132Xe and 84Kr/132Xe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subsolar' gas, which has the highest 36Ar/132Xe ratio after that of solar-type noble gases. The most plausible explanation for the high noble-gas concentra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 elemental ratios is that solar gases were implanted into the chondrule precursor material, followed by incomplete loss of the implanted gases through diffusion over time.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在实际原子核体系中存在的区分中子-质子的SO(6)动力学对称性,并利用这种动力学对称性对过渡区的偶-偶核Xe,Ba和Ce等同位素的低激发谱进行了研究.所得理论结果与实验数据相符合.  相似文献   

14.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calcineurin plays a role in long term potentiatibn (LTP) in the hippocampus. A 45 ku enzyme was administered, which exhibits Ca2+ /calmodulin independent activity to rats, and the protein components of nuclear extracts from the cell-free system of rat hippocampus were tested. It is found that the level of a componen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nuclear extracts following the activation of calcineurin.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component in the nucleus is also markedly increased following hippocampal LTP elicited by ginsenoside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activation of calcineurin induces a preexisting protein component to translocate to the nucleus in the hippocampus. The nuclear translocation of the component may be required for LTP in the hippocampus.  相似文献   

15.
在相对论平均场理论下,用NL3,TMA,PK1,NL-SH四种不同的相互作用对Pd,Cd,Sn,Te,Xe等同位素偶偶核的B(E2)↑跃迁进行研究.通过计算作出了Pd,Cd,Sn,Te同位素的位能曲线,找出了它们的基态,证实了随着质量数的增加,原子核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把这些结果与最近观测的实验值作对比,符合得很好,表明相对论平均场理论可以较好地描述原子核的形变.  相似文献   

16.
Neutralino是宇宙冷暗物质的后选者之一。研究Neutralino和探测原子核的散射截面对Neutralino的辨认是很重要的。原子核结构对此散射截面有较大的影响。对力是原子核剩余相互作用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对原子核的结构有重要的影响。该文采用超导理论中的BCS(Bardeen-Cooper-Schiefer)理论研究了对力对核结构及其对Neu-tralino-核散射截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力对奇质量数核的作用可以用准粒子激发表示。同单粒子相比较准粒子能级顺序发生了改变。而散射算符对准粒子态的矩阵元同相应的单粒子态的矩阵元完全一样。如果取实验观察到的基态单粒子轨道来计算该散射截面,在多数情况下就将对力相互作用考虑了进去。  相似文献   

17.
应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DAPI荧光染色方法对荔枝雌花发育过程中花药败育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败育的花药在减数分裂之前其药壁细胞即开始解体,减数分裂后,药壁组织发生细胞程序性死亡,导致对营养物质竞争力的减弱;发生凋亡的细胞,细胞核染色质固缩,其电子密度高于正常,核仁消失,染色质趋边化的双层核膜降解,有的核变形而凹陷,核膜破裂,在核膜破裂处可见到由核物质组成的凋亡小体.正在凋亡的细胞中,几乎都可观察到细胞核周围有许多线粒体,一些线粒体变形拉长,嵴肿胀,有的线粒体发生缢缩,线粒体膜降解而变得模糊,有的已破裂.表明线粒体与细胞凋亡可能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运用差异展示方法对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珍汕97A及其相应的保持系珍汕97B基因产物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这两个核基因组完全相同的品质间约有10%的基因表达有差异;选取一个差异表达明显的cDNA成员B132进行Northern杂交发现,该基因在保持系中正常表达同源,在不育系中表达受到明显抑制,而在杂种一代中又正常代表达,在恢复系中表达水平也很低,这是一种典型的核质互作现象。  相似文献   

19.
稳定核素分布的七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坐标意义是氘氚结团的正方形核素图中,稳定区的开始部分存在偶坐标S18~6的7列连续核素有序分布.坐标变换后,发现在坐标S18右侧与H11下侧的梯形区,是以(2K,2X)为新坐标,由2个7×7稳定核素菱形区组成,两菱形中心的连线4核素1124832Cd64,1185031Sn6818,1245232Te7220,1305432Xe7622,是4个7×7核素分布的中心.在坐标H11右上侧又联系着稳定区坐标差的结束部分,是以核素1024636Pb5610为中点的7种核素对称区.这种稳定区的中部主体、开始区域及结束区域3部分的核素分布都显示出"七"的系统规律性,这个规律隐含着以1,2,4等比的核素分布.  相似文献   

20.
对于20Ne核,在相同的核壳和单粒子能级下,将在壳模型,Democracticmapping(DM)和微观IBM方案下的计算能谱与实验值作了直接比较通过DM揭示出壳模型理论与微观IBM理论间的关系:至少在sd壳上,后者源于前者,又是完成前者计算的一条好途径与一个好近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