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采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了Fe50 Ti50 非晶合金 ,对Fe50 Ti50 非晶合金的形成过程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 ;通过计算Ti和Fe的晶胞参数随球磨时间的变化情况分析Fe50 Ti50 的非晶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2.
采用不同的电压,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了Fe50Ti50合金;并通过X-ray衍射分析不同球磨强度对Fe50Ti50非晶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Fe50Ti50非晶合金的机械合金化制备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了Fe50Ti50非晶合金,对Fe50Ti50非晶合金的形成过程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通过计算Ti和Fe的晶胞参数随球磨时间的变化情况分析Fe50Ti50的非晶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DTA、XRD并结合热处理方法研究了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的Fe50Ti50非晶态合金的晶化过程,分析了非晶Fe50Ti50的晶化机制。  相似文献   

5.
Fe50Ti50非晶合金的高温高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惠莲  刘永胜  王佐成  华中 《松辽学刊》2003,24(3):10-11,14
对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的Fe50Ti50非晶合金的高温高压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温与高压均有利于非晶合金的晶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了Fe(50)Cu(50)合金,采用XRD研究了合金化过程.计算了晶格常数、晶粒尺寸及微观应变随球磨时间的变化.对Fe-Cu合金的形成进行了动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7.
利用传统工艺制备了(0.94-y)Na0.5Bi0.5Ti O3-0.06Ba Ti O3-y Bi Fe O3无铅压电陶瓷。研究了在Ba Ti O3定量的情况下,Bi Fe O3对陶瓷的热学性质、结构、介电性能及铁电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陶瓷粉料在700℃左右合成反应基本完成,得到了较适宜的烧结温度;所制备的陶瓷均为单一的钙钛矿结构;Bi Fe O3的掺杂量为0.02时,陶瓷样品的机电耦合系数Kp、机械品质因数Qm都取得最大值,此时介点损耗tanδ(10k Hz)也比较低。  相似文献   

8.
经热处理的Fe50Cu50亚稳合金的电阻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了Fe50Cu50亚稳合金粉末,压制成片状后分别在250℃、600℃进行了热处理,对热处理后的样品进行了低温电阻测量。结果表明,样品的电阻表现为负的温度系数,且经250℃热处理的Fe50Cu50样品表现出比600℃热处理的样品更大的负温度系数。  相似文献   

9.
应用机械合金化法(MA)制备了Ti50Fe50-xCux(x=5%、10%、20%)三元合金,通过XRD、DTA等测试手段,研究MA过程中样品的相结构与热稳定性的变化,进而探讨第三组元Cu对固态反应过程及产物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u的含量并未明显改变Ti50Fe50-xCux(x=5%、10%、20%)的机械合金化过程,只是所得非晶产物并非为单一的非晶相,其中含有一定量的微晶及纳米晶,而使非晶相的晶化有所减慢.  相似文献   

10.
高性能Li_4Ti_5O_(12)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无定型TiO2和氢氧化锂为原料,通过固相法合成了Li4Ti5O12.探讨了锂盐过量的质量分数和煅烧温度对Li4Ti5O12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XRD、SEM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锂盐质量分数(ω)过量8%、煅烧温度为800℃时,得到了平均粒径为1.1μm的尖晶石型Li4Ti5O12,并具有最佳的电化学性能.0.1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到170.18 mAhg-1,经过5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仍有139.81 mAhg-1,从第4次到第5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为91.27%.当放电电流增大到1.0C时,首次放电比容量仍然保持在141 mAhg-1以上,经过50次循环后,比容量为107.33 mAhg-1,从第4次到第5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仅为77.74%.  相似文献   

11.
采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了Fe50Cu50亚稳合金粉末,压制成片状后分别在250℃、600℃进行了热处理,对热处理后的样品进行了低温电阻测量。结果表明,样品的电阻表现为负的温度系数,且经250℃热处理的Fe50Cu50样品表现出比600℃热处理的样品更大的负温度系数.  相似文献   

12.
间硝基苯胺(m-NA)单晶是一种新型极性晶体材料.本文通过实验首次报道了它的非极性轴方向的介电常数、损耗角、交直流电导特性.同时阐明在熔点附近热释电行为.  相似文献   

13.
14.
研究了重金属铜对异毛目纤毛虫多态喇叭虫(Stentor polymorphrus)的急性毒性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多态喇叭虫对铜离子毒性反应敏感,死亡率随着Cu2 浓度的增加和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升高,细胞开始大批死亡的时间在6个小时左右.Cu2 12 h半致死浓度为0.33 mg/L,(95%置信区间为0.3141~0.3526 mg/L).  相似文献   

15.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